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稗官青史 發佈 2023-12-20T01:06:43.086538+00:00

#頭條文章養成計劃#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相信大家經常能看到一些國內精英人才外流的報導,不管是因為更優秀的科研環境還是為了更好的待遇前往海外,都是自己的選擇,我們也只能感慨人才流失,除了遺憾還是遺憾。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里第一位中國女科學家。2004年,李愛珍獲得「國家重點實驗室先進個人」的稱號,這是國家為她授予的獎項。

三年後,71歲的李愛珍獲得了美國科學院院士的身份,這是中國人第一次被選上成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即使到今天為止,也只有11位中國科學家獲得了這個身份,而這11為外籍院士中,只有李愛珍沒有國內院士頭銜的身份。

在李愛珍成為美國外籍院士之前,她曾四次申請成為c,然而四次申請全部落選。李愛珍究竟是何原因被四次拒絕,又為什麼會成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四度落選

60年代之前,我國半導體研究一直處於落後的局面,李愛珍帶著團隊打破了這個困局。她的研究在當時的世界範圍內也是領先的。作為我國半導體功勳,多次拒絕美國示好的知名女科學家,她的地位是顯而易見的,但是仍然在中科院院士的評選上四次落選。

申請中科院院士,李愛珍擁有十足的底氣:她擁有21項國家發明專利,獲得過多次國家表彰。在其它人看來,獲得如此多成就的李愛珍申請院士身份應該不成問題,然而由於當時我國這方面的評選制度不完善,每次都失之交臂。

想要成為院士,要經過非常複雜的申請流程,而且院士選舉的標準非常嚴格:不足60歲需要兩位院士推薦,60歲以上則需要6位院士推薦。

1999年第一次申請院士身份的李愛珍當時年齡不足60歲,因此只需要兩個推薦名額即可,但當時的李愛珍沉迷研究,沒有注重人際關係,在當時只有郭景坤院士為李愛珍寫了推薦信,第一次參選滿足不了條件的李愛珍連候選名單都沒有進入。

後來的李愛珍覺得對不起躺在病床上給她寫推薦信的郭景坤院士,李愛珍一直覺得自己辜負了他的期待。而後幾次再次申請的李愛珍已年過60,這時候需要6位院士的推薦才可以,條件對於李愛珍來說更加的艱難。

之後的三次評選,不善與人打交道的李愛珍都因此遺憾落選。第四次落選後,李愛珍選擇給年輕人讓步,自己不再參加中科院的評選。

2007年,李愛珍的名字出現在美國科學院院士的名單中。這一榮譽在科學界裡的地位僅次於獲得諾獎。

由於李愛珍平日專注科研,並不高調,她的名字並不知名,不少人對她獲得這個頭銜冷嘲熱諷。

對於這些,李愛珍只是表示自己將一生奉獻祖國,絕對不會移居國外。對於沒有中科院院士身份的遺憾,李愛珍表示:「國家已經給了我更重要的東西。」

華僑家庭

1936年出生的李愛珍是福建人。在那個動盪的年代,李愛珍的父親為了家庭考慮,舉家移民到菲律賓躲避戰火。出生不久的李愛珍成為了在外華僑。

在國外生活時,李愛珍的父母見識到了西方國家工業化的厲害,意識到知識才能改變現狀,李愛珍的父母從小就注意對她的教育。

緊抓李愛珍學習的同時,也不忘教導李愛珍她是中國人,即使現在遠在他鄉,也不能忘記中國才是他們的根。在父母的薰陶下,李時珍打小便決定要好好學習,利用自己的知識報效祖國。

後來局勢穩定,李愛珍隨父母又回到中國生活。

1954年,新中國剛剛成立五年,正是百廢待興,需要人才來建設祖國的時候,李愛珍以優異的成績成為一名學生。

學校里的實驗環境非常差,破舊的教學設備和落後的實驗設備在一窮二白的年代已經算相當不錯了。親眼見到祖國的窘迫,李愛珍更加堅定了自己用知識報效祖國的理想,在大學期間,愛國的種子不斷地在李愛珍心裡生根發芽。

4年後,李愛珍的大學生活結束,她按照分配前往上海冶金所工作。李愛珍在這裡開始了忘我的工作。當時的同事稱李愛珍經常加班到凌晨,有時候直接就睡在了實驗室,整一個廢寢忘食的狀態。也正是她如此認真的工作態度,讓她後來成為了我國半導體功勳。

赴美留學

60年代,半導體興起。這是介於導體與絕緣體之間的導電材料,當時的收音機、DVD,現在的汽車、手機等,半導體滲透了人們生活中的各個領域,是當時世界頂尖的科學產品。

作為高科技的產業,為了扼制中國的發展,西方國家不願意將技術傳授出來。對於西方的技術壟斷,只能靠不斷進口西方設備,對我國的研究是一個非常嚴重的打擊。

面對這種情況,自行研發半導體刻不容緩,冶金所開始轉型專攻半導體,22歲的李愛珍就是在這時成為了一名半導體研究者。

這是李愛珍第一次接觸到半導體,對於如何研究,她一無所知。不僅是她,當時整個研究室都處於一籌莫展的地步。但李愛珍知道國家迫切的需要這項技術,憂國家之所憂的李愛珍廢寢忘食的投入到研究當中。

「拼命三娘」的工作態度讓李愛珍和團隊在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跟西方掌握的技術比起來,如同小巫見大巫。不僅如此,美國又公布了分子束外延技術,這讓美國在半導體研究上再次甩開了中國一大截。李愛珍知道僅憑閉門造車,難以獲得突破性的進步,她決定出國留學。

雖然李愛珍是懷著對祖國的赤子之心做出的留學決定,但她的華僑出身讓出國遭到了反對,許多人擔心她作為華僑,見識到西方研究的先進,學到知識後不一定會回來為祖國做貢獻。李愛珍的丈夫承諾如果李愛珍背叛,那他將承擔一切後果,即便如此,李愛珍還是沒有得到充足的信任。

就在出國之旅受絆時,李愛珍的恩師,冶金所的副所長鄒元燨先生力排眾議「她的為人,我再清楚不過,這幾十年哪一天不是專心在實驗室里研究?我給她做擔保,有什麼事我負責!」

在鄒元燨先生的推薦下,李愛珍獲得了前往美國學習的機會。李愛珍深知此行來之不易,她不能辜負祖國對她的信任,在這期間,她一邊承受被歧視的遭遇去苦命學習英語,一邊拿出全部精力學習先進的技術。

在美國學習期間,李愛珍遇到了米爾教授,在這個只有研究的教授眼裡,李愛珍的中國身份不重要,知識是偉大的,不應該被國界限制。教授對李愛珍傾囊相授,他甚至帶李愛珍參觀了貝爾實驗室,見識到了當時最先進的分子束外延技術。

當時由於西方國家在半導體上對於中國的技術封鎖,李愛珍意識不到他們與西方國家的差距,見識到西方先進的她深刻意識到了當前祖國和國外的差距。她更加發奮圖強,立志讓祖國擁有先進的技術。

李愛珍在留學時的刻苦表現讓她被注意到,美國方面給李愛珍開出了豐厚的報酬,想讓她放棄回國,留在美國發展,但李愛珍始終沒有忘記過自己身上肩負的使命,面對再大的誘惑也不為所動。留學結束,李愛珍帶著西方學到的知識回到祖國。

不忘初心

回國後,剛剛留學結束的李愛珍片刻都不敢耽誤,為了讓中國早日擁有先進的半導體技術,她無視了親朋好友勸她先休息休息的建議,直接投入到工作當中。李愛珍和她的團隊前往瀋陽開始了對半導體的研究工作。

作為在南方生長生活的李愛珍,瀋陽的氣候讓她難以適應,但李愛珍把自身的困難放在身後,專心投入研究。有了技術支持後,半導體的研究終於不像之前一樣摸著石頭過河了。

1989年,李愛珍和她的團隊研究的分子束外延設備終於完成驗收,這意味著我國半導體研究終於獲得突破性進展,李愛珍完成了她的夢想,她打破了西方國家長久以來對中國的技術封鎖。不過李愛珍的科研腳步並沒有在此停下。

雖然我們取得了重大進步,但西方也沒有停止研究,1994年,美國的貝爾實驗室宣布他們發明了半導體領域革命性的產品——量子級聯雷射機,這個發明的產生讓中國再次被拉開差距。得知消息的李愛珍再次率領團隊開始了沒日沒夜的研究當中。

對於自己的團隊,李愛珍充滿感激,她認為這些成就都是團隊一起努力贏來的,在每次的演講以及成果展示中,李愛珍都會提到她的團隊。2000年,她的團隊李愛珍實驗室被評為國家重點優秀實驗室。

僅用了五年時間,李愛珍和她的團隊便成功研發出5至8微米波段的量子雷射器,這個技術刷新了世界紀錄。這也是我國第一台擁有完完全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半導體設備。

這項技術沒有幾個國家擁有,李愛珍的成功,讓中國成為這幾個國家之一,並且是亞洲第一個。這項技術的成功,讓李愛珍成為了中國半導體功勳。

在李愛珍四次申請院士落選後,2005年李愛珍拒絕了中國工程院讓她參加院士選拔的邀請,她將遺憾留給自己,把機會讓給了年輕人。在這時的李愛珍眼裡,院士的榮譽已經不再重要,從剛畢業的青蔥少女到現在,她將一輩子都獻給了半導體,這段經歷,她獲得了比院士頭銜更寶貴的榮譽。

西方國家經常拉攏我國高技術人才,不少人面對誘惑前往海外。作為一手將中國半導體從落後拉到世界領先水平的李愛珍,免不了受到西方國家的注意。面對多次拋來的橄欖枝,李愛珍從來沒有放在眼裡,每次都是直接拒絕。

在李愛珍四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知道消息的美國或許是為了拉攏人才,將李愛珍的名字加入到美國外籍院士的名單當中,這時的李愛珍已經71歲。消息傳出,李愛珍的名字也走入百姓身邊,在知道李愛珍四次評選中科院院士的消息後,不少人都擔心李愛珍會不會已經失望而選擇移民國外。

李愛珍對於自己入選成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表示感激,但她也表示不會前往美國,她是中國人,中國才是她的家。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在成長的道路上,多少人忘掉了自己的本心,但李愛珍始終保持著自己的愛國之心從未動搖,她始終將國家的發展放在第一位。

結語

記者問李愛珍沒有成為中科院院士有沒有覺得遺憾,李愛珍是這樣回答的:「我能獲得今天的成就,離不開祖國的支持。走到今天,祖國給我帶來的一切早已遠超一個院士頭銜的分量,沒有祖國就沒有今天的自己。」。李愛珍一直沒有抱怨過自己沒有獲得院士,也沒有對祖國產生過任何不滿,她始終熱愛著自己的祖國。

李愛珍的教育理念是只有先把人做好,才能把學問做好。年紀漸長的李愛珍逐漸遠離一線,但她沒有放棄為祖國做貢獻,退居二線的她當起了老師,持續不斷的為祖國輸送技術型人才。

如今的李愛珍已經87歲了,走過的人生路中,她留下了無數的閃光點。中科院院士的頭銜,她早已看淡。

年輕時的理想多數會被生活埋藏,但李愛珍這一輩子都在為自己報效祖國的理想而活。春蠶到死絲方盡,這正是李愛珍的真實寫照,身懷一腔熱血,將畢生獻給祖國,到老年仍然為此發光發熱。

我們應該學習她的精神,不要在意自己失去了什麼,要在意自己得到了什麼,心懷感恩為國家,為社會的發展獻出自己的力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