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史》:南朝書家擅長的書體

談藝錄 發佈 2023-12-20T02:56:55.668579+00:00

這一篇,我們關注南朝書家們擅長的書體。這一節相對枯燥,因為只是對人物所擅書體的列表,所涉人物眾多,卻無提綱可抓,我們只好一邊擇其要者解說,一邊上圖,一邊列表,以便閱讀起來更加清朗。我們上一篇說了,南朝的主流書風,是從王獻之到王羲之。那麼,就得先從「二王」說起。

這一篇,我們關注南朝書家們擅長的書體。

這一節相對枯燥,因為只是對人物所擅書體的列表,所涉人物眾多,卻無提綱可抓,我們只好一邊擇其要者解說,一邊上圖,一邊列表,以便閱讀起來更加清朗。

我們上一篇說了,南朝的主流書風,是從王獻之到王羲之。那麼,就得先從「二王」說起。「二王」的書法建樹在楷、行、草三種體勢,因此,南朝的書家大多以這三種體勢為擅長。

「隸書」書家

注意,這裡的「隸書」是帶了雙引號的。南朝書家,多以「隸書」名世,而南朝所稱的「隸書」其實就是「正書」。因為梁朝庾肩吾在《書品》序言中稱其品評的一百二十三位書家,都是「善草隸者」,而他又解釋「隸體」,「今時正書是也」。劉宋時已有「正書」之目,又別稱為「真」書。

顯然,南朝人所謂的「隸書」「正書」「真」書,相當於今天的「楷書」。當時的「隸書」 一名是舊稱,「正書」「真」(書)是新詞。

由此,南朝著名的「隸書」書家也有不少,先說宋、齊書家:

泰山羊欣(370-442),字敬元。王獻之的外甥,也是親傳弟子。《宋書》稱:「欣少靖默,無競於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覽經籍,尤長隸書。」梁朝沈約說:「敬元尤善於隸書,子敬之後,可以獨步。」時諺有「買王得羊,不失所望」,足見羊欣的書法水平。

順陽范曄(370-442),字蔚宗。《後漢書》的作者。《宋書》稱其「少好學,博涉經史,善為文章,能隸書,曉音律。」後來,范曄把精力專注到了篆書上,結果受到非議。

陳郡謝綜(?-446),范曄的外甥。《宋書》稱「綜有才藝,善隸書。」

南蘭陵簫思話(400-455)、蕭惠基(430-488)父子。《宋書》稱其「涉獵書傳,頗能隸書,解音律,便弓馬。」

宋文帝劉義隆(407-453)。《宋書》稱:「博涉經史,善隸書」。《宋書》作者沈約距宋時不遠,其史筆當有依據,並非僅因宋文帝的地位。

吳郡張永(410-475)。《宋書》稱「永涉獵經史,能為文章,善隸書,曉音律,騎射雜藝,觸類兼善,又有巧思,益為太祖所知。紙及墨皆自營造,上每得永表啟,輒執玩咨嗟,自嘆供御者了不及也。」張永書法的紙和墨都是自製的,甚至製作水平超過了御用品,這一點,足見他在書法上的用心,也同時證明了他是一位雜家。

琅邪王僧虔(426-485)。《南齊書》中說他善隸書,宋文帝見其書素扇,嘆曰:「非惟跡愉子敬,方當器雅過之。」宋文帝是行家,這個評價不低,認為王僧虔的器量雅致甚至超過王獻之。《南史》中又記:「僧虔嘗自書讓尚書令表,辭制既雅,筆跡又麗,時人以比子敬《崇賢》。吳郡顧寶先卓越多奇,自以伎能,僧虔乃作飛白以示之。寶先曰:『下官今為飛白屈矣。』」王僧虔是琅邪王氏的血脈(具體前上篇的圖表),家傳之功,還是很厲害的。

竟陵張欣泰(456-501)。《南齊書》說他「欣泰少有志節,不以武業自居,好隸書,讀子史。」這個說得只是他「好隸書」,水平如何,沒有評價。

彭城劉繪(458-502)。《南齊書》稱:「繪聰警有文義,善隸書」,且「繪撰《能書人名》,自雲善飛白,言論之際,頗好矜知」。

再說梁、陳書家:

南陽張孝秀(481-522)。《梁書》記載他辭官後歸廬山,居東林寺,「性通率,不好浮華,常冠榖皮巾,躡蒲履,手執並櫚皮塵尾。服寒食散,盛冬能臥於石。博涉群書,專精釋典。善談論,工隸書,凡諸藝能,莫不明習。」這是一位有道家氣息的隱士書家。

蘭陵蕭引(527-584)。《陳書》說:「引善隸書,為當時所重,高宗嘗披奏事,指引署名曰:『此字筆勢翩翩,似鳥之欲飛。』引謝曰:『此乃陛下假其羽毛耳。』」蕭引不但隸書寫得好,拍馬屁功夫也是一流。

蘭陵蕭乾(?-567)。《陳書》記載:「善隸書,得叔父子云之法。」他是蕭子云的侄子,這也算是家傳之法。

「草隸」書家

西晉已有「草隸」名稱,「草隸」是「草」和「隸」的複合詞。南朝時,書論家不但沿用「草隸」這一名稱,還有「草正」一名。又有「正草」、「真草」等等名稱……這些書體名稱其實都與「草隸」同類,是草書與楷書的合稱之用語。

南朝時,若書家僅善其中一體,則稱「工隸書」或「善草書」。由南朝史籍來看,劉宋以後書家多是「草隸」兼善。

齊高帝蕭道成(427-482)。《南齊書》稱其「博涉經史,善屬文,工草隸書,奕棋第二品。雖經綸夷險,不廢素業。」他是南齊開國皇帝,不經歷戰亂是不可能的,但戰亂中的他仍然致力於書法,這很難得。

琅邪王志(460-513)。王僧虔之子。《梁書》稱:「志善草隸,當時以為楷法。齊游擊將軍徐希秀亦號能書,常謂志為『書聖』。」說白了,還是家傳。

陳郡謝朓(464-499)。《南齊書》稱「朓善草隸書,長五言詩。」就是與謝靈運並稱的「小謝」,顯然,文藝是互通的。

蘭陵蕭子云(487-549)。《梁書》載:「子云善草隸書,為世楷法,自雲善效鍾元常、王逸少而微變字體。」這是鍾、王正統書統的脈絡人物,要記一下。

篆隸書家

東晉時期,篆書仍傳於世,但很少以篆書著名的書家。劉宋書家,「羊真孔草,蕭行范篆,各一時之妙。」張彥遠《法書要錄》語,指羊欣的真書,孔琳之的草書,蕭思話的行書,范曄的篆書。因為我們不談草書,孔琳之略過了,也上一張他的圖片吧。

前文提到過,范曄以篆書名世後,「名亦稍退」,因為眾多書家認為他是對時風的背叛。齊梁之際,能「篆隸」的王彬頗得時譽,王彬與王志都是王僧虔的兒子,《南史》記載王彬:「好文章,習篆隸,與(王)志齊名,時人為之語曰:『三真六草,為天下寶』」這裡的「三真六草」,泛指的是各種書體。其中所謂的「三真」,當是指篆書、隸書、楷書之類的正體。

南朝自南齊以來,篆書書法稍見復興,出現了一批兼善「篆隸」的書家。

彭城到沆(477-506)。《梁書》記載:「勤學,善屬文,工篆隸。美風神,容止可閱。」熟悉文學史的朋友知道,與「小謝」一樣,到沆也是文學家,文學史上也記載他的名字。

彭城劉慧斐(478-536)。《梁書》記載:「慧斐尤明釋典,工篆隸,在山手寫佛經兩千餘卷,常所誦者百卷。」隱士(出家)風格的書法家,他與張孝秀是好友。

《南史》還記載:梁朝時,「又有會稽謝善能為八體六文」,「八體六文」即「八體六書」的別稱,我們知道「八體」即「秦八體」,「六文」即「新莽六書」,其實都是篆隸系統的。

「散隸」書家

「散隸」是介於隸書和飛白之間的一種書寫樣式,即以隸書為骨架,參用飛白之法,估計是「白而不飛」,所以稱為「散隸」。

南朝的散隸書法祖述西晉衛恆,《南齊書·周顒傳》記載:

少從外氏臧質家得衛恆散隸書法,學之甚工。文惠太子使顒書玄圃茅齋壁,國子祭酒何胤以倒薤書求顒換之,顒笑而答曰:「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周顒自視甚高,說明他的篆隸應當有相當功力。

總之:南朝書家大多能用數種書體作書。宋、齊著名書家多以「隸書」名世;梁、陳書家雖然不乏以「隸書」見長者,但更多書家是以「草隸」名世,即兼工草書和楷書;南齊以來出現了擅長「篆隸」的書家群,而且衛門「散隸」書法在南朝也有偶爾顯露。

篆隸書家顯露於齊、梁,不是孤立的書法現象。這時正是南朝主流書風由「小王」向「大王」轉變之際,而兩者都與南齊「永明書學」重視「小學」的學風相關(「小學」是重視篆書的)。

(【跟著布丁讀書法史】之74,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版權方所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