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燃機時代倒計時!最高45%的熱效率,如何抗衡95%效率的電機?

玩車情報局 發佈 2023-12-21T16:38:28.093546+00:00

很多人是聽著內燃機的咆哮聲成長的,引擎的轟鳴是內燃機時代的魅力,很多人覺得,沒有發動機轟鳴的汽車,根本不算汽車,但是,在見證了汽車一百多年的發展後,我們也即將見證內燃機時代離我們遠去。

內燃機時代正在經歷「廉頗老矣」的悲壯。

很多人是聽著內燃機的咆哮聲成長的,引擎的轟鳴是內燃機時代的魅力,很多人覺得,沒有發動機轟鳴的汽車,根本不算汽車,但是,在見證了汽車一百多年的發展後,我們也即將見證內燃機時代離我們遠去。

1876年,德國發明家奧托發明出了世界第一台以煤氣為燃料的四衝程內燃機,至今為止,四衝程內燃機問世已經接近150年。在上世紀50年代,發動機的熱效率就達到了30%左右,但是隨後的70年,內燃機的熱效率僅僅提升了13%。內燃機的熱效率,每提升1%都無比艱難,而更絕望的是,即使加上壓燃,加上所有人類能夠想到的前沿技術,汽油內燃機熱效率的天花板也不過才50%。

而且內燃機的熱效率,還不是一個全局數值,而是理想數值,仔細看你會發現宣傳文案的「熱效率前面,永遠會帶著「最高」或者「峰值」二字。因為這最高的熱效率,往往只能在實驗室才能實現,實際在道路的行駛之中,能夠達到30%就不錯了。

而與之相比,電機的效率,可以說是一出生就在巔峰,超過90%是正常水平,超高標準的永磁同步電機可以達到97.5%,這是內燃機無法企及的高度。除了效率更高之外,電機在行駛平順性,動力響應性,行駛靜謐性等方面的優勢也很明顯。以單獨的內燃機作為驅動方式的車型,存在感越來越弱,混動、增程式、純電車型開始成為主流。即使很多人覺得純電車型有續航焦慮,混動和增程式車型可油可電,也可以作為純內燃機驅動車型的替代品。

說到效率,有人會開始算了,那發電廠的效率呢?但是這樣計算是沒有止境的,發電廠的效率算,石油開採、煉化、調製的成本要不要算?電力傳輸的損耗算上,那石油運輸的成本,甚至貨車司機的工資,加油站工作人員的工資要不要算上,那雙方的效率計算,幾乎沒人可以算得清。

但是啊,電能這個產品有一定的特殊性,雖然我國以火力發電為主,但是風能、太陽能、潮汐能、地熱能等再生能源發電量的占比,在逐年提升。另外,電不是專供新能源汽車使用的,即使不發展新能源汽車,社會生產生活,也需要電能。

隨著插電混動車的價格被打到10萬元以下,各類層出不窮的混動車型,基本實現了和燃油車同價,其實很多人都清楚,純燃油車的時代結束了,內燃機不會馬上消失在歷史舞台,但是它很難再單獨作為驅動車輛行駛的動力單元存在了。我們不能阻止時代的變革,像JDM、W16、機械增壓、紅頭4G63、2JZ等等曾經為人稱道的名詞都將慢慢被淡忘,但是反觀歷史,我們也即將成為新的工業革命時代的見證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