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築】賦象見意:四川平武·梅宿之言 / 小隱建築

建文知築 發佈 2023-12-22T08:04:48.186656+00:00

晨光中的梅宿全景 Copyright存在建築。設計單位 小隱建築事務所。項目地點 四川綿陽。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 晨光中的梅宿全景 ©存在建築


設計單位 小隱建築事務所

項目地點 四川綿陽

建成時間 2023年3月

建築面積 1360平方米

撰文 潘友才、葛祥鑫、楊葉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1]

——《道德經·第十一章》


烘炕、磚窯與羌族民居

項目位於四川平武縣平通羌族鄉印象梅林景區,距離最近的羌族聚居地「走馬羌寨」4公里。青梅是當地最具代表性的產業,「梅宿之言」就坐落在萬畝梅林的半坡之上,其原址是一座垮塌荒廢的舊磚窯。

△ 坐落在半山上的梅宿全景 ©存在建築


為了長時間存儲梅子,當地人都使用一種傳統的烘炕將其烘乾。烘炕下部為方形的柴火灶,上部為層層疊合的倒梯形木質烘屜,根據梅子由干到濕的程度從下往上依次放置烘屜,倒梯體的形態利於更快地將青梅烘乾。這個看似不起眼的烘炕以極其樸素和簡潔的方形和梯形兩種幾何形體構成,凝結了當地人多年的勞動智慧。


△ 傳統的青梅烘炕 ©小隱建築


當地的羌族民居因其獨特的構造和石木土的混合材料應用,具有極強的穩定性。碉樓是其中最具特色的建築形式,是羌族人用來禦敵、儲存糧食柴草的建築。碉樓的高度在10至30米之間,多以石片和黃泥土為建築材料,建築牆基很厚,石牆內側空間是方形,外側牆體由下而上向內稍傾斜,使其外觀呈梯形狀。日常居住的碉房呈方形,為石片砌成的平頂房,房頂平台是脫粒、曬糧、做針線活及孩子老人遊戲休歇的場地。方形與梯形的結合在當地羌族民居建築中體現得更加睿智。


△ 羌民族民居和羌碉 ©小隱建築


場地上廢棄的舊磚窯破敗不堪,但內部的拱廊卻給人意外的驚喜,光線穿過洞口投射在拱廊內,形成極具儀式感和序列感的空間氛圍。


△ 場地廢棄的舊磚窯 ©小隱建築


青梅烘炕、羌族民居所呈現的共同特徵方形與梯形,以及舊磚窯拱廊的光影以一種強烈而「無意識」的印象印刻在我們的腦海中,成為「梅宿之言」最重要的三個「象源」[2],它們都有著極簡的幾何特徵。幾何「象源」的獲得過程不禁讓人想起了阿爾多·羅西的建築類型學。


△ 源於當地人文的幾何體「象源」 ©小隱建築

△ 意象構建示意 ©小隱建築


阿爾多·羅西的建築類型學


新理性主義的代表阿爾多·羅西創建了建築類型學理論,在功能與形式之間,羅西更樂於把形式擺在第一位,並認為對現代建築來說,它們的功能也許在今天有意義,在以後就沒有意義了。理論中關於「原型」探尋及提取的理念和方法與我們提出的意象建築理論的「賦象」、「見意」有著共通之處。


△ 幾何建築生成示意 ©小隱建築


類型是自然、社會或藝術大系統中,使形態和結構相同的一組樣式聚合為一個有機整體,同時又使形態和結構相異的那些樣式分離出去的概念。羅西的原型概念來自於瑞士心理分析家卡爾·榮格的原型理論。榮格所說的原型是指人類心理經驗中反覆出現的「原始意象」(primordial image),它具有一種不受個人好惡左右的自主性,是一種神秘的、難以言說的形象或者思想力量,這種原始意象也被稱為「集體無意識」(collective unconscious)。羅西的類型學的著力點就是這種人類共同經驗。


△ 方形和梯形構建的建築聚落 ©存在建築


羅西在對城市和建築的原型進行抽取、簡化、還原和歸類的基礎上提出了一整套設計程式:1-引用現存的建築和片段,2-圖像類推,3-換喻,4-產生同源現象。幾何形是他用以簡化、純化、點化建築的手段,他通過各種富有隱喻意義的幾何形式間的對比和組合,喚起人們對於幾何體之外的某些事物的聯想和記憶。羅西的幾何學作為一種類型學和原型結構,是想通過對人類遠古的建築意象的發掘,探尋人類共同的美與真;以建築為媒介,實現一種普遍情感的共振。


△ 林中的梅宿 ©存在建築


當我們站在巨人的肩上回看羅西關於建築類型學的思想,發現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遠古經典建築意象之外,我們更應該大膽的去探索自然意象,為建築生成找到更多的原型,賦予建築更多的可能性。


△ 晨光中掩映在梅林的梅宿 ©存在建築


器大為屋


「梅宿之言」的設計嘗試僅用方形和梯形這兩個最簡單的幾何原型達成,方形和梯形組合成為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幾何體「象胚」[3]:長方體和四稜柱,它們不同的尺度對應著生活中各種不同的容器,器皿、家具、建築亦或是城市。


△ 長方體和四稜柱構建的院落式羌寨 ©小隱建築


在3米的立方體參照系之下,長方體和四稜柱這兩個「象胚」以「烘炕」、「羌碉」、「拱廊」的結構邏輯重構,又以羌寨中的院子和巷弄的意象重組,整個空間中有大小串聯的院子,有光影豐富的檐廊,最終以極具秩序感的幾何形式呈現,構建起了一個小巧的、現代語境下的院落式羌寨。


△ 樸素的仿夯土幾何體建築 ©存在建築

△ 簡化的羌族民居形體 ©存在建築


建築材料也是從羌民居常用的石片、黃泥土轉化而來,出於嚴苛的造價控制,石片牆以毛石貼片替代,黃泥土牆則以仿夯土塗料替代。走廊和陽台局部的木架裝飾也都取自羌族民居中獨特的木頭構造。


△ 毛石和仿夯土的材料組合 ©存在建築

△ 梅宿主入口的毛石牆 ©存在建築


川西的風景有大山大水的壯麗,有天高雲淡的遼闊,有風土人情的原生。設計為了將美景引入室內,將傳統羌族民居的小窗戶替換為全落地玻璃門窗。


△ 點綴在建筑陽台的木構 ©小隱建築

△ 帶天窗和落地窗的客房 ©存在建築

△ 接待廳窗外的景色 ©小隱建築


我們將更多的空間交給了自然,用不同主題形式的院子和連廊將各個功能區域連接。公區的接待、餐廳、茶室、酒吧通過水院和光院串聯起來,兩個院子強化了空間層次,同時也營造了更多趣味和閒散的氛圍。


△ 光院日景 ©小隱建築

△ 光院夜景 ©存在建築

△ 寓意「青梅煮酒」的水院 ©小隱建築

△ 夜幕下的水院 ©小隱建築


「烘炕」類型的模塊單元客房被三組半戶外的樓梯分隔,再通過拱廊串聯起來,設計在強化幾何秩序感的同時,使得樓梯和拱廊亦成為獨特的觀景通廊。


△ 以「烘炕」形式組合排列的客房區 ©存在建築

△ 「烘炕」意象 ©存在建築

△ 來自舊磚窯的光影形式 ©存在建築

△ 串聯「烘炕」的樓梯 ©存在建築


平屋頂延續了羌族人在房頂遊戲休歇的傳統習慣,成為公共的觀景休憩平台。群山環繞的壯美之間,一盞茶、一杯咖啡或是一壺濁酒伴著鳥語清風,還有漫天的星河,十分愜意。


△ 梅宿傍晚全景鳥瞰 ©存在建築

△ 夜幕下的新式羌寨 ©存在建築


「梅宿之言」取自羌族民居方形和梯形兩個最簡單的幾何原型,搭配羌族民居慣用的石、土、木三種建築材料,重新塑造了一個融於自然、又具有當代性的新式羌族民居聚落,設計將古老的羌族民居的意象以更加簡練的幾何語言表現出來。


△ 夜晚的羌寨意象 ©存在建築

△ 客房區夜景 ©存在建築


器小為用


長方體和四稜柱構建的建築空間激發了我們另外一個有趣的想法,我們將組成建築的幾何體在0.3米的立方體參照系之下進行了再設計,以另外一個尺度賦予這些「象胚」更多「見意」的可能性,這些幾何體以1:10的「建築模型」的形式,轉換為各種各樣的家具、器皿、裝飾擺件。在這個小的尺度之下,這些幾何體散發出另一種迷人的魅力,遺憾的是這些器物最後沒有能夠成為現實。


△ 梅宿客房內景 ©小隱建築

△ 以建築幾何體原型設計的客房效果 ©小隱建築

△ 以建築幾何體原型設計的客房效果 ©小隱建築



設計圖紙 ▽

△ 總平面圖 ©小隱建築

△ 首層平面圖 ©小隱建築

△ 二層平面圖 ©小隱建築

△ 剖面圖 ©小隱建築



注釋

[1] 譯:三十根輻條匯集到一根轂中的孔洞當中,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才有車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物,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有了門窗四壁內的空虛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為實體,創造出「無」,「無」亦有它的作用。

[2] 象源:設計靈感的來源,分為源於自然的自然物(如:日月星辰、江河湖海、花草樹木、飛禽走獸、氣候季象……)和人為創造的人造物(如:建築、服飾、飲食、文學、藝術、歷史、語言、交通……)。

[3] 象胚:即建築原型,通常所說的設計元素、象徵性的符號等等。根據設計目標所需,通過大量的分析研究,從海量雜糅的信息中將最契合設計目標的事物抓取,通過簡化、純化、抽象等處理後,轉化為象胚。



項目信息

主創團隊:小隱建築事務所

主持建築師:潘友才

設計總監:楊喆(合伙人)

技術總監:陳仁振(合伙人)

結構工程師:杜旭

設計團隊:趙亞線、楊銳、馮煜桃、苟源君、胡沁梅、劉子軒、宋智穎、何儀

施工圖團隊:福州盈創築業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業主單位:平武縣光大國有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施工單位:四川宏瑞鑫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攝影:存在建築、小隱建築

撰文:潘友才、葛祥鑫、楊葉

項目地址: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印象梅林景區

建築面積:1360平方米

建築材料:仿夯土塗料、毛石貼片、原木、、竹竿

建成時間:2023年3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