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電機PIW、 HPW和FLW定子繞組技術怎麼選?

電動新視界 發佈 2023-12-23T03:54:46.700236+00:00

因此,要滿足交通電氣化的挑戰性,選擇合適的繞組技術和適當的設計是必須的。本文選擇的基準電機是一台24 krpm的永磁輔助同步磁阻電機,峰值功率為200 kW。

定子繞組是提高電機效率(efficiency)、壽命(lifetime)、體積(volume)和成本的關鍵因素。因此,要滿足交通電氣化的挑戰性,選擇合適的繞組技術和適當的設計是必須的。本文討論並對比用於電驅動的高速電機(high speed electrical mAChines)的定子繞組技術。


汽車應用中最常用的繞組配置(winding configurations),絞合線(stranded wire)、髮夾式(hairpin)以及創新型成型利茲線(formed litzwires)。本文從相位電阻(phase resistance)、交流損耗係數(AC loss factor)和熱特性(thermal behavior)來分析三個繞組方案的主要優點。


現代電動汽車中最常見的電機拓撲(motor topologies)結構,包括感應電機(IM)、永磁同步電機(PMSM)、外勵磁機(EEM)。本文選擇的基準電機(reference machine)是一台24 krpm的永磁輔助同步磁阻電機(Permanent Magnet assisted Synchronous Reluctance Machine),峰值功率為200 kW。


提高電機的功率密度(power density)是降低電機材料成本的方法之一。





提高PMSM功率密度的方法


  • 在給定的額定功率下提高機器的轉速(increase the rotational speed)從而實現高速設計;

  • 加強冷卻系統,如轉子冷卻(rotor cooling)、繞組頭的噴霧冷卻(spray cooling of the winding heads)或直接冷卻定子槽(cooling the stator slots directly);

  • 改用具有優化填充係數(an optimized fill-factor)的繞組技術,如髮夾式繞組(HPW),這通常也會降低製造成本。


將高速電機和HPW結合起來,會產生交流損耗問題,進而影響效率和熱管理(thermal management)。因此,如果要開發高速設計,必須很好地了解繞組的損耗機制(loss mechanisms)。


三種繞組的說明

以下為電機定子槽的示意圖:


(a)拉入式繞組

(b)髮夾式繞組

(c)成型的利茲線


定子鐵片為紅色,導體材料(conductor)為黃色,絕緣材料(insulation)為綠色(圖像用Motor-CAD製作)。


拉入式繞線(Pull-In Winding)


拉入式繞線(Pull-In Winding),也稱為絞合式繞線(Stranded Winding)或隨機繞線(random Winding)。它由插入槽中的圓線組成。每根線都是絕緣的,多根線並排(in parallel)。每根線的位置沒有嚴格界定(not strictly defined),只是隨機排布(random),因為繞組通常是用飛線繞組技術(flyer winding techniques)來製造,這是一種分布式繞組(distributed windings)。


繞線頭(winding head)是用繞線材料本身。填充係數(Fill factors)可以達到40%至45%的範圍。通常,採用梯形槽(trapezoidal slots)來最大限度地擴大繞組面積(maximize the winding area)。


PIW的頻率相關損失來自三個方面:集膚效應(skin-effect)、鄰近效應(proximity-effect)和循環電流(circulating currents)。


前兩種效應可以通過選擇適合主導電頻率(dominant electric frequencies)的絞線直徑(appropriate strand diameter)來控制。循環電流是交流損失的主要來源(a major source of AC losses),主要是平行鋼絞線之間感應電壓不均衡(imbalance of induced voltage)造成的。


Hairpin Winding髮夾式繞線


髮夾式繞組,也被稱為條形繞組(Bar Winding)。它由單獨絕緣的實心銅條(solid copper bars)組成。HPW是將預製的U形條(prefabricated, U-shaped bars)插入電機槽中。


銅條的開口端折彎並通過焊接(soldering or welding)連接。彎折工藝確定了銅條的最小尺寸(minimum dimensions),限制了每個槽的銅條數量,進而限制了繞組設計的自由度(the degrees of freedom of the winding design)。連接過程(connection process)也是導致HPW繞線頭尺寸不對稱(asymmetric winding head dimensions)的原因。


HPW的填充係數可能超過50%。由於製造的原因,用於高壓焊的銅條邊角是圓的,這就降低了填充係數。此外,還必須確保銅條保持最小間隙,以便進行組裝。這些影響降低了填充係數,主要是對小尺寸的棒材影響較大。


HPW中與頻率有關的銅損耗來自趨膚效應和鄰近效應。電機棒材連接適當,可避免平行線匝(parallel turns)之間的循環電流。這種對連接的限制減少了並聯和串聯匝數的靈活性。


HPW的集膚效應和鄰近效應受限於上述製造工藝對最小棒材尺寸的限制。


成型Litz繞組(Formed Litz Winding)


成型Litz繞組,如圖所示,由平行連接的絞線束扭曲壓縮而成的棒材組成。該技術與Roebel棒類似。


單獨的絕緣線沿著電機的軸向連續換位(continuously transposed)。絞線的位置是預設好的(predefined),不像PIW那樣隨意。軸向換位(axial transposition)確保了FLW棒的平衡熱特性。由於平行絞線之間的電壓差很小,所以薄的鋼絞線絕緣便足夠。


Litz線的連接用BRUSA的專利技術實現,以形成設計的繞組模式(winding pattern)。


FLW可實現的填充係數與HPW相當。FLW的頻率相關損失來自趨膚效應和鄰近效應。通過選擇橫截面較小(small cross sections)的絞線,可以減少這些效應的影響。線內的循環電流應該是最小的,因為扭曲絞線的電氣對稱(electrically symmetrical due to its twisted nature)。


基準電機三種繞組說明

電機規格 一個六極永磁輔助磁阻機(簡稱PMaRel,也稱為內部永磁機或IPM)



拉入式繞組(Pull-In Winding)


用梯形槽,這使得槽的面積更寬,槽內的銅面積更大。在槽的面積(slot area)和鐵齒的寬度(width of the iron teeth)之間有一個權衡(trade-off)。為確保研究的公平性,梯形槽(trapezoidal slots)設計是為了具有與HPW和FLW設計的矩形槽(rectangular slots)具有相同的扭矩能力



繞組是由每條槽的六束平行銅絞線(six bundles of parallel strands)組成。銅線直徑為0.6毫米。實現的填充係數為42.2%,總銅面積為22.9平方毫米。槽內鋼絞線的分布是隨機的(stochastic)。





銅絞線放置的三種情況


  • 最佳情況(Best-case):平行絞線沿槽的寬度分布(與轉子表面相切tangential to the rotor surface);

  • 最壞的情況(Worst-case):平行絞線沿槽的長度分布(與轉子表面的正交normal to the rotor surface);

  • 中間情況(Intermediate case):假設平行銅絞線束的形狀係數(shape factor)與槽相同。



髮夾式繞線


使用矩形槽,繞組是一個六層的拓撲結構(six-layer topology)。每根棒的橫截面為4平方毫米。實現的填充係數為52%。


填充係數受到以下影響:


- 槽的寬度很窄,銅條的橫截面很小,絕緣層的寬度(the width of the insulation);


- 棒的邊緣變圓(the rounded edges)。


Formed-Litz繞組


使用FLW,每條槽中堆放兩根FLW棒。每條棒(Each bar)是由直徑為1.29毫米(AWG16)的單獨導體線(individual conductor strands)組成。這些線沿著棒的有效長度扭曲。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磁和熱平衡的棒。各股之間是絕緣的,整個棒材也是絕緣的,類似於用於HPW的棒材。



三種繞組的比較


填充係數


PIW的填充係數比HPW和FLW低,但較大的插槽面積減少了每個插槽實際銅面積的差異。PIW的銅面積僅比HPW和FLW的銅面積分別小4.2%和5.4%。FLW具有明顯的優勢,可實現更緊湊的電機設計。


繞線頭的長度(the winding head length)


繞線頭的長度(the winding head length)對電阻也有影響。因為較長的軸向長度意味著較長的導體(longer conductors)


相位電阻對比結果

相位電阻(phase resistance)按照150◦C的溫度運行期間表現出的電頻率範圍在MAT LAB中進行計算。


從相位電阻的計算結果可以看出幾點。PIW的直流電阻較高,是因為末端繞組較長。PIW在高頻率下表現出的相位電阻明顯上升,即使是在最佳的幾何布置下,也是如此,這是由於循環電流造成的。


由於銅面積相似,HPW和FLW的直流電阻基本上是一樣的。主要的區別是在高電頻下(at high electric frequencies),磁平衡(magnetic balancing)和小截面的Litz線使得FLW的交流電阻顯著降低(significantly lower)。


HPW和FLW的交流電阻之差與電頻率成二次方。這在低速時是不是太明顯。FLW和HPW在500赫茲時的相位電阻分別為1.01 pu和1.17 pu。


在高速情況下,差異更為突出,在1500赫茲時,相位電阻為1.07 pu(FLW)和2.04 pu(HPW)。


性能比較結果

從下圖顯示了扭矩-速度曲線和機械功率(a)、銅損(b)、鐵損(c)和效率(d)。





0rpm到10,000rpm邊界速度,銅損上升。在邊界速度以上銅損減少,是由於在場弱化範圍內扭矩減少(the reduction of the torque in the field weakening range)。這種下降趨勢被PIW和HPW繞組的額外交流電阻所補償。


在24000轉/分的情況下,銅損情況PIW是FLW的三倍,HPW比FLW高62%。當扭矩相同時,三種電機的鐵損失(參見圖c)是相似的。


如圖d所示,由於這兩種因素,PIW和HPW的效率較低。在高速電機中,FLW具有優勢,因為效率直接影響到車輛續航所需的電池容量。


熱分析:

等溫運行下,對比其他性能的差異

下圖顯示在150◦C的等溫運行下,三種設計的性能情況,顯示了可實現的扭矩(a),機械功率(b),銅損失(c)和鐵損失(d)。




圖a和圖b顯示,FLW在所有速度下扭矩和功率都具有明顯優勢。FLW在最大速度下的最大功率為89千瓦,而PIW只有60千瓦,HPW為73千瓦。


圖c顯示,三種技術在最大速度下的銅損是相似的。這表明FLW的電阻較小,允許更高的繞組電流,也會導致更高的鐵損,參見圖d。扭矩和功率的提高也是由於末端繞組的緊湊性,因為更緊湊的繞組頭意味著更好的銅與灌封材料(potting material)的比率,因此也就有了更好的熱性能(better thermal behavior)。繞組和冷卻套的熱連接有助於低速性能的提高。


FLW的靜止扭矩幾乎達到150 Nm,而HPW只有130 N m,PIW為123 N m。三種技術的直流相位電阻非常相似,特別是HPW和FLW,因此,扭矩的差異只能用三種技術的熱特性來解釋。



結論



在連續功率密度和效率方面,PIW在高速電機應用上不具有優勢。該技術表現出較高的銅損和較低的效率,因為在整個速度範圍內相位電阻較高(the higher phase resistance over the whole speed range)。損耗不僅是效率問題,也意味著連續運行中額外熱量需要散熱。PIW的熱特性進一步增加了繞組冷卻的挑戰。


與PIW相比,HPW的直流相位電阻有改善,但在高速情況下,交流效應(AC effects)變得顯著,導致高銅損。但是,HPW良好的熱性能降低了銅損耗對電機總損耗的影響,進而可以獲得更高的連續功率(higher continuous power)和更高的效率。


FLW非常適用於具有薄槽的高速應用(high-speed applications with thin slots)。填充係數與HPW相當,末端繞組緊湊,這都是低直流電阻的原因。導線的連續移位使所有的磁通量得以平衡,而不像PIW那樣因銅線隨意排布產生較多的循環電流。


絞線的扭曲和緊湊的末端繞組也改善了熱性能。FLW可以實現最高的連續功率密度和效率。研究表明,在所選擇的繞組配置中,FLW具有最高的性能指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