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部經典的中文小說,你讀過幾本?

原鄉書院 發佈 2023-12-23T19:34:57.678498+00:00

惠普爾說:「書籍,是屹立在時間汪洋大海中的燈塔。《亞洲周刊》曾聯合全球各地專家學者,共同評選出「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成為簡.奧斯汀》劇照

惠普爾說:「書籍,是屹立在時間汪洋大海中的燈塔。」雨果說:「書籍,是改造靈魂的工具。」

在這個信息全面碎片化的時代,能夠歷經時間考驗的經典書籍,本身就具有超越時空的意義和價值。他們猶如打開的一扇窗,讓我們從中窺見世界某一方面的真相。

《亞洲周刊》曾聯合全球各地專家學者,共同評選出「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中文博大精深,這種語言傳承的獨特思想,和華夏民族的歷史進程彼此融合,造就出無與倫比的思想深度和閱讀快感。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本期精選其中的50部經典中文小說,儘管年代和現在有一定距離,但其中蘊藏的人生境遇、生存狀態乃至心路歷程,卻和現實遙相呼應。無論何時,都能給與我們無窮的啟迪和智慧。

過去一切時代的精華盡在書中

那裡面橫臥著整個歷史的靈魂

NO.01

吶喊

魯迅,1918-1922

魯迅首部短篇小說集,通過塑造狂人、孔乙己、阿Q等一系列經典形象,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時期的社會生活。

不僅揭示了深層社會矛盾,剖析了舊制度及陳腐觀念的弊端,更表現出對民族生存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希望。

NO.02

邊城

沈從文,1934

沈從文中篇小說代表作,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純愛故事,描繪了湘西特有的風土人情及和諧的生命形態,展現出了人性的善良和美好。

NO.03

駱駝祥子

老舍,1936

老舍長篇小說代表作,以20世紀20年代舊北京為背景。

通過講述舊社會勞苦大眾的代表人物:年輕好強的人力車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經歷。描述黑暗失衡的北洋軍閥混戰時期,底層人物的悲慘命運。

NO.04

傳奇

張愛玲,1944

《傳奇》收入了十篇中、短篇小說,包括《沉香屑》《傾城之戀》《茉莉香片》等經典之作,堪稱張愛玲創作的最高成就。

書中展現西方現代文明和東方封建文化結合的十里洋場上海,上層階級和抗戰時期港人的情感生活。以冷靜旁觀的態度,不動聲色地筆觸,講述著特殊時代普遍瀰漫的迷惘、失落與瘋狂。

NO.05

圍城

錢鍾書,1946

現代文學史上風格獨特的長篇小說。沒有明確故事線索,而由經歷和感悟拼湊而成的系列情節。

小說通過登峰造極的語言運用,勾勒出抗戰初期各階層知識分子的群相。將人生酸甜苦辣的千般滋味體現的淋漓盡致,展現出栩栩如生的世井百態圖。

NO.06

子夜

茅盾,1933

小說以193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上海為背景,以民族資本家吳蓀甫為中心,描寫中國社會的各種矛盾和鬥爭,寓深刻思想於平凡的生活細節描寫之中。

而民族資產階級「企業王國」的最終失敗,也揭示出民族資產階級無法引領中國的道路。

NO.07

台北人

白先勇,1971

深具複雜性的短篇小說集。「台北人」是淪落台北的大陸客。他們朝思暮想大陸親人,懷戀昔日風光輝煌,在今不如昔的對比中形成濃郁的「大陸情結」。

14篇短篇小說,通過描繪台灣社會各階層,在新舊時代交替中人生轉變的「眾生相」,飽含歷史興衰和人世滄桑,充滿清醒的理性和無奈的嘆息。

NO.08

巴金,1933

巴金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兩部為《春》《秋》。

小說通過描寫20世紀20年代初,四川成都封建大家庭的罪惡及腐朽,描寫舊式封建家庭的解體和青年人的反叛。控訴封建制度對生命的摧殘,也讚揚了青年一代的鬥爭和覺醒。

NO.09

呼蘭河傳

蕭紅,1940

小說運用舒展自如的巡視式藝術手法,以童年生活為線索,情感的起伏為脈絡,形象反映出呼蘭小城的社會風貌和人情百態。

無情揭露和鞭撻了延續千年的封建陋習在社會形成的毒瘤,以及這毒瘤潰爛漫浸社會底層,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災難後果。

NO.10

寒夜

巴金,1947

小說以抗戰時期「陪都」重慶為背景,圍繞家庭矛盾展開故事情節,描寫自由戀愛的知識分子家庭,如何在現實生活的重壓下逐漸破裂。

小說深刻刻畫了抗戰時期,勤懇忠厚的小知識分子的命運,揭露了病態社會的黑暗腐敗,為掙扎在社會底層的民眾發出痛苦的呼聲。在心理描寫、性格刻畫、環境渲染等方面別具一格。

NO.11

彷徨

魯迅,1926

《彷徨》共收錄11篇小說。包括以農民為題材的《祝福》和《示眾》;以及以知識分子為題材的《在酒樓上》和《孤獨者》等。

小說寫於五四運動後新文化陣營分化的時期。不僅體現了魯迅在革命征途上的思想探索,也表達了徹底的反封建精神,堪稱中國革命思想的鏡子。

NO.12

官場現形記

李伯元,清朝末期

長篇章回小說,清末文學代表作之一。以晚清官場為表現對象,由30多個相對獨立的官場故事聯綴而成,深入刻骨,酣暢淋漓。

小說涉及清政府上自皇帝、下至小吏等各階層,集中描寫封建社會崩潰時期,舊官場的種種腐敗、黑暗和醜惡的情形。開創了近代小說批判現實之風。

NO.13

沉淪

郁達夫,20世紀20年代

郁達夫短篇小說集,亦是其代表作。以郁達夫本人,在名古屋讀書四年的生活體驗為藍本,講述了赴日留學生內心的苦悶和掙扎,以及對國家弱小的悲哀。

書中無視傳統社會的道德束縛,大膽地表達出被情慾折磨的內心獨白。一經出版即震撼文壇。

NO.14

紅高粱家族

莫言,1986

莫言中篇小說《紅高粱家族》,以抗日戰爭時期高密東北鄉民間生活為背景,通過主人公的敘述,描寫先輩在東北鄉轟轟烈烈、英勇悲壯的人生故事。

故事中塑造的系列人物形象,都是正義和邪惡的複雜化身。他們繾綣相愛、英勇搏殺,充滿既離經叛道又無限生機的時代氣息。

NO.15

棋王

阿城,1984

現代作家阿城的首部中篇小說,以文革時期上山下鄉的「知青」生活為素材,表面上寫棋,實質具有多層次的象徵意義。

小說不僅表現了傳統文化中找尋理想的精神,更呈現對傳統的歷史評價和對文化進步的展望,被視為八十年代尋根文學代表作。

NO.16

家變

王文興,1972

現實主義小說,以父子兩代的矛盾衝突為主線,揭示了台灣公務員的貧苦,資本主義生活方式的瓦解,以及在金錢觀念、西化意識影響下,精神及心理的畸形。

小說最大刺激在於「文學創新」,為表現人物微妙的心理起伏,小說開創了完全否棄傳統文字秩序的先鋒描寫方式。

NO.17

亞細亞的孤兒

吳濁流,1946

台灣文學的公認代表作。運用純樸生動的筆法,以小說體裁描述台灣日據時期一段辛酸的史實,寫出他在「祖國」來臨之後,思想上和精神上的變化。

它使我們重新檢討台灣所發生的一切,更深切地了解統治者的猙獰面目,以及處於殖民地人民痛苦的生存狀態。

NO.18

半生緣

張愛玲,1951

張愛玲首部完整的長篇小說,講述上世紀三十年代,上海發生的曲折情感故事。

幾對年輕人都曾是有緣人,最後卻各奔東西。婚姻的悲歡離合,生活的愛恨情仇,在翻天覆地的中國近代社會變革的背景下,深刻揭示了社會和人性的複雜與矛盾,令人倍感唏噓。

NO.19

四世同堂

老舍,1948

表現抗戰北平淪陷區,普通民眾生活與抗戰的長篇小說,共三部。以小羊圈胡同為背景,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

反抗與順從,國家與個人,種種艱難的選擇紛繁交織,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曲折道路,展現了風味濃郁的北平生活畫卷。

NO.20

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

王蒙,1956

「矛盾文學獎」 王蒙的成名作。一場理想主義與官僚主義的對決,藝術再現新中國建設的曲折與成長。

短篇小說,從組織部新來年輕人的角度,以處理麻袋廠問題為中心情節,塑造了建設時期的知識分子形象,在揭露體制內官僚主義的同時,也從個人理想角度,對體制性文化和體制化了的人進行了批判。

NO.21

射鵰英雄傳

金庸,1957-1959

金庸長篇武俠小說代表作,通過一系列生動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南宋抵抗金國與蒙古兩大強敵的鬥爭,充滿愛國的民族主義情愫。闡釋了俠義精神的真諦——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小說場景紛繁,氣勢宏偉,具有鮮明的「英雄史詩」風格;開創了武俠小說的全新格局與時代,是當之無愧的武俠小說經典。

NO.22

莎菲女士的日記

丁玲,1928

散文式日記體形式的短篇小說,刻畫了五四浪潮衝擊下,封建家庭的叛逆女性莎菲的形象:她尋求個性解放,卻苦於找不到正確的出路;她追求靈與肉統一的愛情,卻又陷入失望和痛苦。

小說行文舒緩流暢;其細膩委婉、深刻生動的心理描寫,呈現出時代女性糾結的精神世界。

NO.23

鹿鼎記

金庸,1969

金庸登峰造極之作,講述明末清初,成長於揚州花柳之地的少年韋小寶,不會武功卻闖蕩江湖各大幫會,周旋於皇帝朝臣之間,並奉旨遠征的傳奇故事。

塑造了與傳統俠客完全不同的小人物形象,藉此諷刺道貌岸然的偽君子以及迂腐頑固的舊思想。

NO.24

嫁妝一牛車

王禎和,1961

王禎和著名短篇小說及成名作,敘述1960年代貧窮又失聰的萬發,靠拉牛車運貨維生,迫於生計和壓力,被動和妻子接受他人身心施捨的故事。

小說以嘲弄而親和、埋怨而體諒、悲哀而豁達的複雜視點,刻劃了卑微不堪的底層小人物的形象和內心,真實而深刻。

NO.25

白鹿原

陳忠實,1993

長篇小說以陝西關中地區,素有「仁義村」之稱的白鹿原為縮影,生動刻畫了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細膩的橫線處從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長達半個多世紀中的歷史變化和生活百態。

NO.26

長恨歌

王安憶,1996

小說以風情萬種的上海弄堂女王琦瑤,長達40年裡跌宕起伏的感情經歷,與內心的波瀾起伏。

通過描繪女主角「錦繡煙塵」式的傳奇一生,用幽默冷峻,細膩動人的筆調,將時代變幻同個人命運緊密聯繫,以深刻的筆觸被譽為「現代上海史詩」。

NO.27

公墓

穆時英,1933

現代都市文學先驅、海派文學代表穆時英的長篇歷史小說,描繪光怪陸離的上海都市中的人生百態。追索充滿誘惑的背景下,迷戀於聲色之間的都市客。

他們惶惑、瘋狂、疲倦和虛無的微妙心理,伴隨著一絲傷感的氣息。書中通感手法的純熟運用,和充滿個人風格的創造力,使小說具有極強的畫面感。

NO.28

星星 • 月亮 • 太陽

徐速,1958

小說採用第一人視角論述,以星星、月亮、太陽分別象徵三位不同女性。通過描述時代的悲情和內心的起伏,真實紀錄了抗日戰爭時期亂世兒女的情與愛。情節鋪排綿密,形成環環相扣之勢,情節細膩動人。

NO.29

洗澡

楊絳,1988

小說描寫解放後,知識分子經受的第一次思想改造運動。講述建國之初至「三反」運動期間,知識分子的個人境遇與思想變化。

通過政治運動的描寫,呈現出知識分子的精神革命與精神探險,並審視與反思這場思想改造。

NO.30

我城

西西,1974

小說通過描述中學畢業生阿果眼中的70年代香港,以「頑童體」的觀察遊走各地,刻畫一代香港人的真實狀態,記錄諸多重要的歷史瞬間,寄託著青年的開放、進取和成長的無限可能。開創了香港本土城市文本的先河。

NO.31

受戒

汪曾祺,1980

短篇小說以散文的筆調,描寫主角明海與農家女間天真無邪的朦朧愛情,極富詩情地展現了蘇北鄉村的田園風光和人情風俗,蘊含著對生活和人生的熱愛,在渾樸自然、清淡委婉之中,滿溢和諧的生命意趣。

NO.32

又見棕櫚,又見棕櫚

於梨華,1965

當代留學生文學的經典開篇之作。穩重借鑑西方意識流手法,沒有使用傳統線性敘事,而是在過去、現在、未來,美國、台灣、大陸的時空中不斷穿梭跳躍。描繪了最早赴美留學的「沒有根的一代」的情感與迷茫。

NO.33

浮躁

賈平凹,2009

小說以農村青年金鎖與小水之間的感情經歷為主線,描寫了改革開放初始階段暴露出來的各種問題,以及整個社會的浮躁狀態,以及浮躁表面之下的空虛。

NO.34

曾國藩

唐浩明,1990

長篇歷史小說 《曾國藩》以真實歷史為創作依據,共有「血祭」「野焚」「黑雨」三部。敘述曾國藩從湘軍起兵到戰勝太平天國,再到位極人臣的曲折經歷。

小說從人物歷史化反思入手,描繪曾國藩的文韜武略,待人處世與生活態度,同時揭示他的困厄與成功,得寵與失意。探索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心路歷程。

NO.35

京華煙雲

林語堂,1939

林語堂經典作品,講述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從1901年義和團運動到抗日戰爭,三十多年間的悲歡離合和恩怨情仇。

其中融入了袁世凱篡國、張勳復辟、直奉大戰、軍閥割據、五四運動、二戰爆發等真實事件,全景式展現了現代中國社會風雲變幻的歷史風貌。

NO.36

倪煥之

葉聖陶,1928

長篇小說,真實反映從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以主人公倪煥之為代表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在歷史劇變中的思想變化和生活道路。揭示了當時中國教育界的混亂和社會的黑暗狀況,展現了廣闊的歷史背景。

NO.37

春桃

許地山,1935

短篇愛情小說,描寫春桃在戰亂後與丈夫失散,與另一相依為命者互生愛意,情感深厚。此時前夫出現,失去雙腿,淪為乞丐。

面對難解的矛盾,幾經波折,他們終於建立起全新關係。促使其結合的,是在共同的悲慘命運面前的相互體諒和依存。

NO.38

藍與黑

王藍,1958

四大抗戰小說之一。描繪孤兒張醒亞、孤女唐琪、千金小姐鄭美莊之間的情感故事。是對民國26年對日抗戰爆發,到39年國民政府遷台,這段時期跌宕起伏的社會現實的真實描述。

NO.39

城南舊事

林海音,1960

林海音以超逸的文字風格,饒具魔力的文筆,透過主角英子童稚的雙眼,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反映了作者對童年的懷念,和對北京城南的思念。淡淡的哀愁與沉沉的相思,極具感染力。

NO.40

酒徒

劉以鬯,1962

被譽為「中國首部意識流長篇小說」。以1950至1960年代香港為背景,描繪處於苦悶時代而心智失衡的知識分子,如何用自我虐待的方式,求取繼續生存的故事。全面展示了主人公,對社會和人生的深層反思和絕望。

NO.41

末央歌

鹿橋,1967

新文學代表作之一。以抗戰時期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以及昆明風光民俗為背景,描繪烽火連天的歲月里,平靜純潔的象牙塔內,充滿愛怨笑淚的青春故事。

穩重關於青春和友誼的描述、愛情的鋪陳以及校園精神的探討,充滿理想主義氣質和爛漫溫情。

NO.42

人啊,人!

戴厚英,1999

風格鮮明、個性獨特的作品。以C城大學為背景,通過對人物各自的坎坷命運,及彼此間錯綜複雜的關係描寫,控訴了錯誤路線給國家和民眾帶來的深重災難,揭示了階級鬥爭給心靈上造成的巨大傷害和人性扭曲。

NO.43

黃金時代

王小波,1994

中篇小說,王小波的代表作,也是「時代三部曲」系列之一。作品中對情愛的書寫,對現實的批判和嘲諷,對人生存狀態的反思,對人性自由和本真的彰顯,迥異於20世紀90年代之前的知青小說。帶來了深刻的影響。

NO.44

妻妾成群

蘇童,1990

中篇小說,通過描寫新時代女學生頌蓮,自願嫁入秩序井然的封建家族陳府,最終在「妻妾成群」的明爭暗鬥中,走向精神崩潰的悲慘命運,藝術化地再現了封建禮教吞噬人性的恐怖景象。

小說充滿陰鬱、頹敗、淒迷甚至詭秘的氣息,充分體現了對女性心理的精確把握,以及營構敘事氛圍的高超能力。

NO.45

霸王別姬

李碧華,1985

小說以20世紀20至80年代北京為背景,以梨園師兄弟程蝶衣和段小樓的人生經歷和情感糾葛為線索,講述了哀艷悲烈的往事。

作者以政權更迭、國運多舛的時代背景,來演繹小人物痴迷與背叛的感情糾葛,同時以傳統梨園京劇的繁複華麗作為基調,記述出動盪年代底層人物的真實命運和文革等歷史事件,蘊含著歷史與社會、美學與哲學的意味。

NO.46

窗外

瓊瑤,1963

愛情小說的永恆經典。講述少女江雁容從少年到青年的人生經歷,包括早年無果而終的師生戀,以及後來的不幸婚姻。

小說充滿細膩溫厚的古典氣息,渲染了朦朧的氛圍,描摹出百轉千回的矛盾心態。通過伴隨淒涼愛情的悲劇人生,表達了對自由生活、自由戀愛的嚮往。

NO.47

古都

朱天心,1997

由五篇中短篇小說「威尼斯之死」「拉曼查志士」「第凡內早餐」「匈牙利之水」「古都」構成。

「古都」的人們,蒼老而天真。他們在現實世界與你熱情道別,轉身走進小巷卻停下了腳步、茫然怔忡。作品飽含對公共議題的深入解讀和反思。

NO.48

喜寶

亦舒,1979

亦舒經典小說,香港消費文化時代的言情作品。講述劍橋聖三一學院風華正茂的法學高材生喜寶,卻決定委身富商的曲折故事。通過描寫喜寶內心自我認同的轉變,表現對於20世紀80年代香港女性身份的探索。

NO.49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吳趼人,清朝末年

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從主角為父親奔喪開始,到經商失敗結束,通過「九死一生」二十年間的遭遇,描述了日益殖民地化的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狀況、道德面貌、社會風尚及世態人情,揭露了晚清社會和封建制度行將滅亡、無可挽救的歷史命運。

NO.50

活著

余華,1993

余華經典之作。講述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家庭不斷經受苦難,到最終孤獨終老的悲涼人生。

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也是一幕演繹人生苦難經歷的戲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