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名科研人員入選2023年廣東「最美科技工作者」

南方工報 發佈 2023-12-23T22:42:39.310810+00:00

當天,2023年廣東「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正式發布,來自全省科研院所及研發機構、高校、醫療機構、科技企業等單位的20名科研人員入選。

原標題: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創造更多「首次」!20名科研人員入選2023年廣東「最美科技工作者」

5月30日是第七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當天,2023年廣東「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正式發布,來自全省科研院所及研發機構、高校、醫療機構、科技企業等單位的20名科研人員入選。

今年廣東「最美科技工作者」,為何是他們?一起看看他們的故事——

實現專業領域一個個「首次」

「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需要更緊密地與產業發展結合,我們希望為此創造更好的條件。」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副主任、研究員梁天驕說。

「十年磨一劍」開展中子散射多學科應用研究,梁天驕和團隊取得一批重要成果,為重大科學和技術問題的解決提供關鍵平台與技術支撐。

今年廣東「最美科技工作者」中,一批入選者醉心於基礎研究,發力技術攻關——

核工業二九〇研究所地質勘查院副院長、高級工程師王家躍連續18年奮戰在野外,帶領10餘名年輕科研技術人員紮根生產一線,致力於自動化技術和儀器設備研發。

有研(廣東)新材料技術研究院正高級工程師王榮躍將基礎研究成果帶離實驗室、走向產業化。2021年,他組建研發團隊、搭建科研平台,當年就取得3項科技項目支持,並與多家本地企業開展技術合作。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研究員張曄立足生物醫用材料領域,從合成化學、材料學、軟物質物理、細胞生物學等多學科發力。作為博士生導師,她因材施教,為國內各大高校以及研究院所輸送了多名教授及副教授等青年人才。

「科研『慢即是快』。」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系主任、講席教授陳曉非甘坐「冷板凳」。首次系統研究自由表面對震源破裂動力學過程的影響、首次系統計算並給出地震破裂相圖……他帶領團隊,在專業領域實現了一個又一個「首次」。

科技「新農人」助力鄉村振興

2017年至今,廣東省科學院資源利用與稀土開發研究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喻連香紮根惠州博羅,顯著提升寶石加工行業循環經濟水平,促進當地珠寶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政府引導、科技助力,才能讓寶石加工行業發展得更好。」

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支撐下,廣東科研工作者面向經濟主戰場發起衝鋒。

完成世界首個±1100kV直流場的研究設計,實現三埠直流斷路器等7項世界之最……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電網工程公司副總經理、正高級工程師施世鴻長期致力於特高壓直流、柔性直流、能源網際網路等領域的科研和工程應用。

海灣扇貝「中科紅」「中科2號」、華貴櫛孔扇貝「南澳金貝」,3個國家級水產新品種有力地推動了我國扇貝養殖產業的發展。它們的培育者——教授鄭懷平,如今仍持之以恆開展扇貝遺傳育種研究。

面向未來,加強農業科技創新仍有很大空間。今年,兩位來自華南農業大學的「科技新農人」攜手獲獎。

從華南農業大學畢業的東瑞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裁、畜牧師蔣榮彪,牽頭組織防控非洲豬瘟等生豬疫病技術培訓班,與多個鄉鎮簽訂產業扶貧合作協議,帶動1900餘戶、8000多名農民實現資本增收。

由華南農業大學獸醫學院教授張桂紅牽頭組建的「國家非洲豬瘟區域實驗室(廣州)」,成為非洲豬瘟防控的中堅力量,將科研成果書寫在廣東大地上。

在「兵家必爭之地」搶占領先地位

讓基礎設施實現「60年接地全壽命服役」,為海洋鋼筋混凝土結構延長使用壽命40年以上……廣東腐蝕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研究員王震宇以一項項過硬的科研成果,助力政府、企業解決現實難題。

「科研工作者要想方設法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尤其要關注具有先發優勢的、能夠引領未來發展的技術。」王震宇感慨地說。

科技創新要堅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就是要從現實找問題、向創新要答案。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羅琴長期從事通用質量特性提升技術研究與服務,為攻關一個個通用質量特性設計分析難題,帶領發動機團隊長期駐紮在研製一線。

廣東省科學院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劉同旭研製複合材料,顯著降低土壤有效態鎘砷含量,為國家土壤污染治理提供新產品、新思路。

只有把戰略需求放在首位,才能看準方向行對路。

助力「雙碳」目標,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員袁浩然在廣州建立「新能源器件循環利用能力提升」國家級平台與示範基地,促進戰略性礦產資源產業實現高效、循環、綠色發展。

深耕視覺檢測、精密裝配等前沿熱點領域,教授張憲民先後主持各類科研項目60多項,授權國內外各類專利200多件,還培養出一批創新、創業領軍人才。

在「兵家必爭之地」搶占領先地位,廣東「最美科技工作者」以紮實的科研成果,不斷占領科技創新制高點,尋求新的增長點。

不斷創新健康領域核心技術

「用枸杞糖肽、光療和運動等非藥物手段治療抑鬱症狀,可能有更好的健康收益和更高的安全性。」中國科學院院士,暨南大學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院長、教授蘇國輝透露了目前的研究方向。

隨著科技水平攀升,我國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水平顯著提升,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的獲得感正在不斷增強。

擔任援藏駐仲巴縣醫療隊隊長期間,海豐縣彭湃紀念醫院院長、主任醫師肖治宇完成了仲巴歷史上第一台、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腹腔鏡手術,開創了仲巴縣微創腹腔鏡時代。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副院長、教授盧傳堅在國際上首次發現銀屑病病證生物標記物及中藥靶點,創建了中西醫優勢互補的「銀屑病病證結合」診療體系。

藥品、醫療器械等健康領域關鍵核心技術不斷加速創新,實現科技惠民。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李尹雄聚焦肝臟疾病的病理和幹細胞介導的再生研究,在國際學術界首先提出幹細胞營養的概念,為生物人工肝的製造及細胞移植取代肝器官移植奠定了基礎。

「我想讓更多患者能夠鑲得起一口耐用、逼真的牙。」通過科研成果轉化,以品質好、價格低的國產口腔修復材料打破國外品牌的市場壟斷,實現科技惠民,南方醫科大學口腔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教授邵龍泉的話擲地有聲。(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鍾哲 卞德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