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傷殘軍人坐公交插隊引爭執,被一開國大將撞見:都給我帶走

灞上松 發佈 2023-12-24T11:26:39.458764+00:00

新中國成立伊始,我軍很多部隊正準備轉業,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投入國家建設,但是被抗美援朝戰爭打斷了計劃。

新中國成立伊始,我軍很多部隊正準備轉業,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投入國家建設,但是被抗美援朝戰爭打斷了計劃。那些經過戰火錘鍊的老兵又扛起槍奔赴朝鮮前線,再立新功,大批新兵也上了戰場,取得了寶貴的實戰經驗。


朝鮮的冬天太冷,戰爭初期志願軍準備不足,因凍傷、凍死減員嚴重,比作戰傷亡人數還多,後兩年情況就好多了。整個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志願軍凍傷減員超過3萬人,因凍傷致殘的數以千計,戰傷人員更是多達22萬,傷情不嚴重的官兵恢復後再次上前線的情況很普遍,傷勢較重或致殘的經過療養,大多就復員了,另行安排工作。

擁軍優屬是在戰爭年代形成的優良傳統,50年代中國各方面還很落後,優待軍人的規定不如今天細緻,但現役軍人和退伍軍人已經能享受到一些便利,某些方面做得比今天更好。當年的社會風氣也非常好,志願軍被譽為「最可愛的人」,受到廣大群眾發自內心的尊敬,即便是傷殘軍人,也有年輕的姑娘追求他們。


比如在擁軍模範城市城市大連,傷殘軍人去公園、乘電車不用買票,沒人檢查他的證件,群眾們自發地為他們讓座,如果是走路不方便的,上下車還有人搶著攙扶;中小學生在路上遇見傷殘軍人,會主動向他們行禮,說:「志願軍叔叔好!」還總是簇擁著他們,要簽名,讓他們講戰場上的故事。


如果當地有名家慰問演出,劇場前三排都是志願軍的座位,服務員給他們端茶、倒水,送毛巾,市領導坐在他們後面。一到節日就更熱鬧了,市領導和社會各界代表帶著禮品和慰問信到療養院探望他們,邀請他們參加聯歡會,作報告。

那個年代的傷殘軍人多,擁軍風氣主要靠群眾自覺,有時候也難免出現一些不太和諧的小插曲。


1953年,韓戰剛結束不久,「冰城」哈爾濱顯得比往日熱鬧,在街頭經常可以看到凱旋而歸的志願軍。一天,哈爾濱南郊的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門口,一些群眾正在汽車站等公共汽車,人群里還站著幾個穿軍裝的轉業軍人。


公共汽車開來了,大家正在排隊上車,忽然來了十幾個年輕的志願軍傷殘軍人,吵吵嚷嚷的,搶著上車。有幾個市民看不慣,說了他們幾句,讓他們不要插隊,可這些傷殘軍人發火了,有人大聲說:「老子在前方流血犧牲,傷成這個樣子,還不該優待?」


旁邊幾個轉業軍人見他們態度不好,也說了他們幾句。傷殘軍人們聽不進去,更生氣了,喊道:「少管閒事!除了志願軍司令員,誰也別來管我們!」

雙方正在爭執,剛好被哈軍工院長陳賡將軍撞見了。陳賡以前是志願軍副司令員,1952年還頂替回國治病的彭德懷,當過代司令員,後來奉中央之命回國籌建哈軍工。學校還在建設,陳賡平常就住在學校的小平房裡,每天忙得團團轉。1955年大授銜時,陳賡是十大將之一。


當天陳賡辦事回來,剛好看見傷殘軍人在校門口車站和群眾爭執,傷殘軍人說話蠻橫,陳賡很惱火,大步上前,喝道:「我就是志願軍司令員,今天我就管管你們!」傷殘軍人沒見過陳賡,不相信,有人冷笑道:「哪裡冒出個志願軍司令員?」


陳賡又大喝一聲:「我是陳賡!」這一下那些傷殘軍人聽清楚了,不敢再頂撞,趕忙敬禮,連手也不敢放下來。陳賡看了看他們,對身邊的警衛員說:「把他們帶走!」十幾個傷殘軍人只好跟著警衛員進了軍校。

陳賡帶著歉意對車站的群眾們說:「戰士無禮,幹部有責。是我們的工作沒做好。」然後又對那幾個講規矩的轉業軍人說:「總算還有幾個懂得遵紀守法的,不然,我這個司令員可沒臉見群眾了。」轉業軍人也紛紛向陳賡敬禮,大家這才排好隊依次上車。


陳賡回到學校後,把那些傷殘軍人嚴厲批評了一頓,他們都慚愧地低著頭。但他們畢竟是戰場上的英雄,批評歸批評,愛兵如子的陳賡又派了一部車,讓工作人員帶著他們,去附近的公園和哈爾濱太陽島遊覽,然後把他們送回療養院。


臨別時,陳賡和傷殘軍人們一一擁抱,用深情的語氣說:「在戰場上你們都是英雄,是有功之人啊。群眾敬重你們,但你們千萬不要居功自傲,要保持志願軍的榮譽。」大家認識到了過錯,連連點頭,心服口服。


那個年代人心淳樸,類似這種事情很少發生。國家雖然困難,對傷殘軍人也有一定的補助,他們復員後也參加力所能及的工作。

如志願軍某部文職幹部謝受康,一次戰鬥中自高奮勇代替營長去觀察前方敵情,結果被炮彈炸傷,一塊彈片嵌入腦中。幸虧他命大,被救了過來,但一側肢體癱瘓,療養很久,恢復了一些,走路要藉助拐杖。謝受康在大連療養時,深切感受到了群眾對志願軍的尊重。他的事跡還上了報紙,收到不少全國各地的群眾來信。


當地一個學外語的女大學生到療養院探望謝受康,想請他一起看電影,然後去她家吃飯。謝受康覺得自己的情況不適合跟年輕姑娘約會,婉言謝絕了。


那姑娘的父母是大學教授,很支持她和謝受康談對象。她幾次三番邀請,最後謝受康只好開誠布公和她講明,說他們兩個在一起不合適,姑娘心裡難過,最後也想通了,兩人成了書信往來的朋友。


謝受康的傷殘情況起初比較重,每月有30元津貼。後來恢復得越來越好,可以不藉助拐杖走路了,他主動要求降低傷殘等級,津貼也就降低了。後來他又回部隊工作很多年,當過連部指導員,編寫過部隊教材,70年代離休。像謝受康這樣的傷殘軍人事跡還有很多,他們的淳樸都令人欽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