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長城文化遺產「活」起來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 發佈 2023-12-25T00:26:10.516565+00:00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 許倩  首開中國長城建築史先河的齊長城,歷經兩千多年歷史滄桑、硝煙烽火,見證著齊魯大地的歷史變遷,亦承載著齊魯文化的厚重底蘊。2023年1月1日,《山東省齊長城保護條例》正式施行,從保護利用、創新設計、監督管理等方面推動齊長城保護。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 許倩


  首開中國長城建築史先河的齊長城,歷經兩千多年歷史滄桑、硝煙烽火,見證著齊魯大地的歷史變遷,亦承載著齊魯文化的厚重底蘊。2023年1月1日,《山東省齊長城保護條例》正式施行,從保護利用、創新設計、監督管理等方面推動齊長城保護。在文旅深度融合的背景之下,齊長城文化遺產「活」起來,在文明守望的同時融入大眾生活。


  以保護推動文化遺產傳承

  作為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長城,齊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長城的擴展項目。2001年6月25日,齊長城遺址作為春秋戰國時期古建築,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修築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齊長城,是我國現存有準確遺蹟可考、年代最早的古代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長城的組成部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獨具山東特色的長城資源。

  串聯了齊文化、魯文化、莒文化,經歷了齊國、魯國、晉國、楚國、宋國、吳國、越國等東周列國的戰火考驗,齊長城見證了齊魯大地2600多年興衰滄桑。齊長城橫亘於黃河、泰山、黃海之間,造就了瑰麗多姿的文化與自然景觀,是齊魯大地開放、包容的地域象徵。

  基於如此深厚且獨特的文化資源,從資源調查到保護修繕、展示利用,我省對於這段千年文脈的延續和守護從未中斷。早在2008年,山東就曾啟動「齊長城資源調查項目」。曾參與齊長城資源調查項目的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張溯經過實地考察,明確了齊長城的建築方式。「齊長城主要有土牆、山險牆、石牆、土石混築牆體四種建築方式,而明長城主要是磚牆。土牆是夯築的,屬於築城的傳統工藝。石牆是用山上開採的石塊壘築的。土牆主要發現在平原地區和兩山之間的關隘處,有的是和城牆連在一起的。土石混築主要在東部,是土和石塊混築到一起。」採訪中張溯介紹,齊長城建築的一大特點就是隨形就勢、因地取材。「這些牆體都是就地取材,山上是什麼材料就用什麼材料,沒有石塊就用土。山險牆就是借山險作牆,沒有修牆,因為也沒有修的必要,南側懸崖峭壁,外面的士兵根本上不來。這些都是藉助於當地的資源和地形地勢所採用的不同防禦方式。」

  對齊長城資源調查後的四年時間裡,專家學者們就省內的齊長城進行了詳細的考察和勘測,同時根據考察資料,編制完成了《齊長城總體保護規劃》。近年來,我省對於齊長城的保護力度不斷加大。2015年6月24日,齊長城修繕工程正式啟動,此後分期分批實施齊長城系列保護工程。

  「2008年齊長城資源調查之後,省文物局便對齊長城制定了保護方案,劃定了保護範圍。各地市也有專門的文物部門和人員對齊長城進行保護,建立了齊長城的保護檔案。」張溯告訴記者,具體的保護工作也由此進一步細化。「在齊長城沿線設立了保護碑,尤其是一些交通要道,對沿線的村民進行文物保護宣傳,這樣就杜絕了齊長城進一步受到破壞。大型基建工程如需穿越齊長城也必須通過專家論證,施工方案必須經省局、省廳和國家文物局層層審批,這樣就最大程度上保護了齊長城。

  基於此,近年來我省持續推進齊長城保護利用工作。據前期開展的資源調查,齊長城經7市、17個縣(市、區),總長度641.32公里,遺址遺產總量260處。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當下,聚焦齊長城文化資源保護利用,我省創新實施「紅黃綠」段保護管理。2021年12月,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沿線各市對260個點段進行安全風險等級評估,確定「紅段」42處、「黃段」77處、「綠段」141處。

  而在加強沿線文物機構隊伍方面,我省將「文物保護巡查」列入全省公益性公共管理類崗位,確定齊長城公益性巡查崗位860個,達到平均每1公里長城有1名保護員,數量居全國前列,是全國首個一次性將長城保護員全部納入公益性崗位管理的省份。

  聚焦頂層設計打造「山東樣板」

  承載著歷史文脈的文化遺產的保護與活化利用,歷來備受關注。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就是一項重要內容。2019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2020年12月,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推進會召開,公布《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實施方案》,初步確定了45個國家重點項目,提出36項具體工作。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涉及15個省區,山東位列其中。而從另一層面來看,這一消息亦為齊長城保護利用帶來利好。

  在整體規劃方面,由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牽頭編制的《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山東段)建設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包括規劃背景、戰略定位與目標要求、空間格局與功能分區、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深化齊長城文化研究發掘、打造齊長城文化旅遊帶、完善提升環境設施配套、推動齊長城數字再現、組織保障九個章節,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重大文化工程,為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山東段)建設保護工作提供科學指導。

  在總體布局方面,《規劃》考慮齊長城文物和文化資源地域的空間分布特徵、歷史文化科學價值、景觀遊覽價值、保存完整性和規模豐度以及開發利用程度等要素,統籌推進齊長城價值挖掘、遺產保護利用,重點建設「四類主體功能區」、協調推進「五大工程」,構建「一廊、七段、多點」的總體空間布局。


  展示利用讓齊長城「活起來」

  以用促保既是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方式之一,也是其活化利用的途徑。聚焦齊長城文化遺產展示利用,我省多措並舉,以文旅為核心連點成線,打造文化旅遊帶。

  2022「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山東主場活動暨山東非遺購物節啟動儀式現場,齊長城沿線濟南、青島、淄博、濰坊、泰安、日照、臨沂7市文化和旅遊局發起成立「齊長城文化和旅遊推廣聯盟」。目前,齊長城沿線已創建4A級及以上旅遊景區58家、省級以上旅遊度假區11家,長清、沂水等13個縣(市、區)成功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推進長城優質文化旅遊資源一體化利用,變資源優勢為發展優勢,有利於加速文旅產業提檔升級、提質增效,實現文化和旅遊高質量融合發展。「齊長城文化和旅遊推廣聯盟」將秉承資源共享、市場共拓、品牌共創的原則,通過聯合策劃主題產品、開展宣傳推廣、組織市場營銷等方式,積極樹立聯盟整體形象,助力齊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合力將齊長城打造成國內外知名的文化旅遊目的地品牌。

  2022年9月,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山東段)建設推進活動在淄博舉行。活動現場公布8處「首批齊長城特色展示點」,7段「首批齊長城風景道典型段」,發布39個「研讀最古老的長城」齊長城研學推薦場景以及10個「2022長城國家文化公園主題活動」。以系列成果的發布為契機,引領高標準建設、高質量管理,打造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山東樣板」。

  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匯聚沿線各地文旅合力的同時,以齊長城保護為主線,我省將以齊長城保護為主線,深入挖掘長城文化、景觀和精神價值,突出活化傳承、合理利用,完善基礎設施、配套服務,推動產品業態升級、旅遊目的地高質量發展,著力創新突破攻堅,打造獨具齊風魯韻的齊長城文化旅遊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