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宜興,寶媽每天通勤5小時上下班5年,網友:願你追夢成功

極目新聞 發佈 2023-12-26T12:53:24.373720+00:00

每個工作日通勤五六個小時,光路費就要150多元,這樣的生活,你可以接受嗎?家住宜興的34歲寶媽曹女士每天來南京上班,堅持了5年。她將自己的通勤過程社交平台,引來不少網友關注。網友留言:「太辛苦了,被你感動到了,願你追夢成功!

每個工作日通勤五六個小時,光路費就要150多元,這樣的生活,你可以接受嗎?家住宜興的34歲寶媽曹女士每天來南京上班,堅持了5年。她將自己的通勤過程社交平台,引來不少網友關注。網友留言:「太辛苦了,被你感動到了,願你追夢成功!」5月23日、24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跟隨曹女士體驗了南京到宜興的跨城通勤路。在往返宜興和南京的6個小時的路程里,記者先後乘坐網約車、高鐵、公共汽車、私家車、地鐵和共享單車等多種交通工具,感受到了曹女士通勤路上的不易。

下班3個多小時才到家

看到女兒一天的疲憊消失了

「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晚上七八點從公司出來,下樓後直接打車到南京南站。」5月23日晚上7點,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在建鄴區廣聚路的一棟寫字樓前見到了曹女士。曹女士在南京從事房地產媒體工作,在這家單位入職已經5年。見面後不到3分鐘,曹女士看到網約車停在了路邊,連忙背起電腦包上了車。

記者和曹女士乘坐的高鐵是G189,從北京南開往杭州東,途經宜興站,南京南到宜興站的單程票價是59元。晚上7點14分,記者跟隨曹女士到達南京南站,進站後徑直奔向A1檢票口。等待檢票的時間裡,曹女士會處理工作事務。

曹女士打車到達南京南站

晚上7點46分,曹女士上車後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她放下電腦包,立馬用手機接著辦公。紫牛新聞記者注意到,這輛車上坐滿了乘客,大多數帶著電腦包,一些乘客直接把電腦放到座位前的小桌板上處理工作。還有人邊打電話,邊拿筆記東西。記者一旁的小伙剛從成都出差回來,身體略顯疲憊,背靠在座位上玩手機放鬆。

紫牛新聞記者看到,曹女士不停地敲擊著手機按鍵,不斷發送微信文字或語音,有時候還會看稿子。晚上8點20分,列車到達宜興站,曹女士背起電腦包快步走出站台,趕往出站口。晚上8點26分,曹女士來到高鐵站旁的公交車站等待182路公交車。182路公交車的始發站是宜興高鐵站,終點站是丁蜀公交一場,曹女士的下車地點正是終點站,要行駛21站。

曹女士在公交車上需要坐21站

晚上8點45分,記者跟隨曹女士上了182路公交車,一同上車的還有另外三位男子,均在9點03分前下車。11分鐘後,182路公交車才緩慢駛入終點站丁蜀公交一場。此刻,曹女士的丈夫李先生和女兒小梨(化名)正在公交車站台等著。看到媽媽到來,小梨高興得手舞足蹈。

望著女兒,曹女士很開心,快步迎上前牽起女兒的手。談到女兒,她笑著說:「女兒就像小太陽一樣,我每天很累的時候,只要看到女兒,就像恢復了元氣,雖然奔波但很值得。」一家三口走在昏黃的路燈下,溫馨的一幕像極了影視劇中的畫面。

曹女士一家三口

上班前送女兒去學校

來寧路上見到很多跨城通勤人

曹女士老家在南通,目前和丈夫在無錫宜興生活,兩人在南京師範大學讀書時相識,2016年結婚。婚後一年,他們有了女兒小梨。如今小梨快6歲了,讀幼兒園大班。談起女兒,曹女士略顯愧疚,「我之前忙於工作,陪伴女兒的時間相對少一些,現在就想儘可能擠出時間陪伴她。」

以往曹女士回家的時候,女兒總會問:「別的孩子都有爸爸媽媽來接,為什麼你不來接我。」每次聽到小梨的話,曹女士都會安慰道:「媽媽以後會儘量早下班,多陪陪你。」後來,小梨和媽媽有了約定,走進校園後一定要和媽媽揮揮手,告訴媽媽:「你回去吧,下班後不要回來太晚。」曹女士會和丈夫到圍牆一側望著女兒走進教學樓。「如果這個流程沒有走完,她會發脾氣。」曹女士說。

曹女士在幼兒園門口和女兒揮手告別

5月24日上午7點,宜興丁蜀鎮下起了小雨,雨滴在窗戶上發出嗒嗒的聲響。7點45分,曹女士和丈夫把女兒送到鎮上的幼兒園。送完女兒後,李先生又要開車送曹女士到高鐵站。

李先生開車送曹女士

8點11分,曹女士到達宜興站。窗外的雨下得更大了,車站前部分路面的積水還沒過了腳後跟。因為上班的車票比較多,曹女士每次都是進站後再買票。紫牛新聞記者注意到,雖然8點27分發車的G3110次列車有票,但她還是選擇了8點55分發車的D2222次列車,「動車便宜11塊錢,如果不是特別趕時間,我一般都會買動車票。」

曹女士到達宜興站

曹女士喜歡在上車前喝一杯咖啡,進站後直接走向了咖啡廳,「這兒有很多座位,我可以坐在這兒用手機處理工作。」因為買咖啡的次數太多了,咖啡廳的員工都認識她。曹女士特地辦理了月卡,只要在工作日買咖啡都會有7折優惠。

8點50分,記者上車後發現了和晚上返程不一樣的畫面。辦公的人少了,大多數人躺在座位上休息。一位帶著電腦包的中年人也是從宜興到南京工作,他告訴紫牛新聞記者:「昨天睡得太晚,今天早上精神狀態不好,想趁這段時間休息一會。」這輛動車會在溧陽站和句容西站停留,其間不斷有提著包的年輕人上車,多是在南京上班的人。一位年輕小伙說:「我的工作地點就在南京南站附近,現在交通非常方便,不到半小時就能到上班地點了。」

9點45分,記者跟隨曹女士到達南京南站,同車廂里還有10多人跟著下車。出站後,曹女士又開始了地鐵之行,先坐上了開往八卦洲大橋南的地鐵1號線,又在安德門站換乘地鐵10號線。10點23分,曹女士走出地鐵中勝站,離公司還有1.5公里的路程。出於省錢考慮,她今天選擇騎共享單車,12分鐘後才到公司開始一天的工作。

每天花費150多元

把通勤當旅遊就不覺得枯燥

「我在宜興也找過相關的策劃、廣告類工作,但工作機會少,工資不理想,還是決定來南京發展。」她坦言,也曾考慮過在南京租房,但後來放棄了,「一方面是習慣了通勤的節奏,另一方面也是想回家多點和家人相處的時光。」

「最初的感受就是折騰,後來習慣了。哪兒下車,哪兒換乘,有時候我還沒反應過來,身體已經自動上車了。」在來寧的高鐵上,曹女士向紫牛新聞記者講起了這些年的事。她說,忙碌的通勤是從2018年開始的,「當時孩子小,所以我每日來回。公司招我的時候也說了,上班時間不按照正常考勤打卡。」

曹女士接受紫牛新聞記者採訪

曹女士給紫牛新聞記者算了一筆帳,每天通勤五六個小時,往返高鐵票是118元,如果算上地鐵和打車,僅路費就要花150元左右,一個月的交通費在3000元左右,「剛開始,路費占我收入的1/5左右,後來漲過工資,但因為疫情影響又降了。」

在曹女士眼中,沿途的風景很漂亮,五六月份是麥子成熟的季節,車窗外都是金黃色的,之前都是青綠色,再過一段時間,荷花盛開後就更漂亮了,一年四季都能看到車窗外美麗的風景。「看外面風景的時候,我覺得自己不是在上班,而是在旅行。」

紫牛新聞記者了解到,曹女士的丈夫李先生在宜興當地化工企業工作。他非常理解妻子的不容易,有時間會開車到宜興高鐵站或者附近公交車站接送。「既然是她喜歡做的事情,我都支持她,我就是她的堅強後盾。」

「我以前是一個挺脆弱的女孩,這些年變得堅強,現在什麼也不怕。」5年過去了,曹女士收穫了很多,認識了很多同事和朋友,大家陪伴公司從創業初期到現在,一起經歷風雨,在南京為自己的夢想打拼,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她告訴紫牛新聞記者,隨著交通越來越便利,像她這樣跨城通勤的人越來越多。曹女士將跨城通勤生活社交平台,沒想到引來很多人共鳴,還有人詢問南京南站的出站攻略。「大家問我各種問題,我都一一解答。很多人也鼓勵我,覺得我這樣跑不容易,大家慢慢成了朋友。」

紫牛新聞記者|閆春旭

(來源:紫牛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