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全世界數中國最重視?

環時財經 發佈 2023-12-27T06:44:15.527466+00:00

一名加拿大博主分享的「坐月子」視頻日前在網絡走紅。2022年,33歲的泰勒在香港生下了她的第一個孩子,她決定按照中國人的習慣,雇用一名月嫂。在泰勒分享的視頻中,月嫂陳媽給她立下了諸多「規矩」,並帶來了各式各樣的療養秘方。

一名加拿大博主分享的「坐月子」視頻日前在網絡走紅。2022年,33歲的泰勒在香港生下了她的第一個孩子,她決定按照中國人的習慣,雇用一名月嫂。在泰勒分享的視頻中,月嫂陳媽給她立下了諸多「規矩」,並帶來了各式各樣的療養秘方。月嫂還會給這位新手媽媽做腹部按摩、纏裹腹帶,幫助她恢復身材。泰勒在視頻中說:「這些做法是為了幫助產婦恢復身體,以便她們有健康的體魄來照顧嬰兒和家庭。」


對泰勒來說,陳媽的陪伴還有更重要的意義,即幫助她適應母親的身份。泰勒解釋說,月嫂會教夫妻倆如何換尿布、餵奶、給孩子洗澡,也會告訴他們如何分辨孩子的情緒,如何判斷孩子的健康狀況。「如果沒有月嫂,我根本不知道要怎麼度過這段時間。」她說。


目前,該視頻播放量已接近300萬次。中國傳統產後護理方式——「坐月子」也引起廣泛討論。很多外國網友留言感慨,「我真希望在我生第一個孩子的時候也能享受到這樣的產後支持。如果那時我得到的幫助有你一半多就好了。」「這種照顧對新手媽媽來說,太重要了……」「產後呵護太棒了!我當年剖宮產兩天之後就被趕出醫院,回到家後面對著一堆髒衣服,還要像平常一樣做飯。我好羨慕你!」


「坐月子」的傳統催生了月子中心這一產業。艾媒諮詢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月子中心行業市場規模達204億元。截至2022年7月,在中國11個熱門城市中,月子中心人均消費最高的為上海,均價達125062.6元。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坐月子」在亞洲不少地區都是一筆大生意。香港消費者委員會2021年對19家提供產後護理的公司或機構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香港一名住家月嫂的報價在6.38萬至26.8萬港元之間,每天工作8小時的月嫂報價為2.1萬到3.4萬港元不等。


其實,類似中國「坐月子」的傳統也存在於其他國家。《紐約時報》稱,在拉丁美洲文化中,剛剛生產的媽媽會有40天的休息期,社區裡的人也會幫她做家務。韓國人也認為,產後一段時間非常具有挑戰性,女性在這段時間需要得到一些支持和幫助。


美國市場研究機構「市場洞察報告」日前發布的《全球月子中心市場研究報告》稱,從2023年到2029年,全球月子中心市場預計將以6.5%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


美國:產後健康被嚴重忽視了


「我希望美國也能對產婦多些關懷。」這是一名美國媽媽在泰勒視頻評論區的留言。由於美國的帶薪產假平均只有11天,因此很多新手媽媽還沒有適應產後生活就要返回工作崗位了。能夠在家中休息一個月並且有人照顧生活起居,對很多新手媽媽來說都是十分奢侈的。


紐約一家產康診所的創始人薩皮恩扎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說,在美國,產後健康被嚴重忽視了。美國的孕產婦死亡率高於其他發達國家,其中有色人種女性的死亡率更高。


舊金山分娩中心主任南希·邁里克稱,美國非常缺乏產後護理。產婦最多只能在醫院待48小時,然後再過6周才能再次見到醫生。這種缺乏關注和支持的情況往往會導致母親們陷入「危機狀態」,在這種狀態中,她們不知道該向誰求助,因為她們無法應對諸如失眠、哺乳或產後抑鬱症等一系列問題。考慮到產後時期對新媽媽來說具有極大挑戰,而且支持她們的機構又很缺乏,邁里克對產後護理中心的出現表示支持。她說:「我們沒有任何途徑能真正系統地支持產婦,這真的令人遺憾。我希望這(護理中心)將是一個人們可以獲得他們需要的支持和關懷的地方。」


在產後護理中心出現之前,美國有一個名為「導樂」的陪護職業可以陪伴孕婦完成生產及產後適應,但無法提供像護理中心那樣全面的服務。


近年,美國醫療系統對產後護理的重視程度顯著提升,中國式「坐月子」也被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所了解。去年,一家名為「寶南產後護理」的機構在美國紐約正式投入運營,引起廣泛關注。


今年7月,美國西海岸首家豪華產後療養中心將落戶舊金山。這家名為「產後護理村」的護理中心是一個可以讓新手媽媽放鬆身心、享受呵護、接受哺乳專家支持、參加新生兒護理課程的地方。雖然該中心價格不菲,但前去諮詢的人絡繹不絕,尚未開業已經有50個待產媽媽在排隊了。


東南亞:客戶群體仍以華人為主


安妮是泰國Elysiam月子中心的一名產後護理師,此前在馬來西亞某月子中心工作。安妮告訴《環球時報》特約記者,月子中心在泰國是新興行業,不如中國和馬來西亞的成熟。據了解,安妮工作的月子中心成立於2017年,目前只在曼谷有一家店。


相較而言,馬來西亞的產康市場更具規模,目前已有不少相關連鎖機構。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馬來西亞伊詩特月子中心6年內開了4家分店,其中3家位於吉隆坡,最新一家於今年1月份在蕉賴開業。另據當地媒體報導,截至2019年10月,馬來西亞月子中心數量已達385家。而因薪金水平等原因,馬來西亞部分月嫂會到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地工作,只有約40%的月嫂會留在馬來西亞,因此當地還面臨月嫂不足的情況。


長居新加坡的薇琪是4個孩子的媽媽,薇琪稱,月子中心在新加坡並不盛行,因為新加坡人工費太高,去月子中心不如請月嫂划算。當地陪月(月嫂)市場很小,不足以支持月子中心的運營。她說:「很多新加坡家庭都會雇女傭,月子期間再從國外請一個月嫂。」據薇琪介紹,當地月嫂大多來自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及緬甸等國,有需求的用戶需要向新加坡人力部申請月嫂准證將月嫂請進新加坡。新加坡政府也大力支持家庭產後陪護,並期望通過延長產假來提高生育率。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2024年1月起,新加坡包括自僱人士在內的在職父親享有的政府津貼陪產假將從兩周增加到四周。


雖然「坐月子」在海外社交媒體走紅,但根據東南亞市場的情況來看,目前主要客戶群體還是華人。據泰國Elysiam月子中心負責人李先生介紹,目前月子中心的主要服務對象還是華僑華人,主要來自中國、馬來西亞等地,泰國本地人很少選擇月子中心。與全方位產後護理服務相對應的是其不菲的價格。李先生透露,目前月子中心30天套餐的價格大約在20萬泰銖(約合人民幣4萬元)。玲玲2020年初在泰國生產,她表示,只有家境殷實的泰國家庭才會選擇產後護理,一般家庭難以支付高昂費用。


泰國媽媽凱蒂認為,泰國沒有月子文化,但產後護理不論是對產婦還是新生兒都十分必要。泰國某月子中心工作人員林女士表示,雖然表面上看外國人對「坐月子」的接受度提高了,但中外文化差異較大,短期來看月子中心的主要客戶應該還是華人。




日專家:增加產後護理,減緩生育率下降


之前和日本朋友聊到「坐月子」,她說自己生孩子的時候回老家住了3周左右,請媽媽幫忙一起照看寶寶。不過,即使有人幫忙,日本媽媽也大都會親力親為。日本鼓勵產婦正常活動,認為有助於恢復體型。


產後護理方面,日本政府會為媽媽們提供一些產後護理和育兒方面的支持。比如各區設有產後護理中心,當地政府會負擔部分費用。以神戶市的一家護理中心為例,含三餐的入住費用是每日1.3萬日元(約合660元人民幣),個人需要負擔6500日元。東京世田谷區的一家護理中心只接收本區的產婦,對一般家庭的收費是第一天9000日元,第二天起4500日元。不過,這些由助產師協會運營的區立護理中心主要目的是在產婦最需要的時候伸一把手,所以可以入住的時間只有一周左右。


近年,日本新生人口持續下降,產婦的生育年齡卻在持續增長。女性生育第一胎的平均年齡在1975年是25.9歲,2021年升至30.9歲。為了滿足大齡產婦和高收入人群的需求,日本近年來出現了豪華產後護理酒店,類似於中國的月子中心。據新加坡亞洲新聞台網站報導,酒店產後護理服務在日本越來越受歡迎。即使每晚價格高達6萬日元,某些酒店還處於預定爆滿的狀態。東京、京都、川崎、橫須賀等城市都出現了產後護理酒店。神奈川縣的「媽媽花園」是日本最大的產後護理酒店之一。這裡各種服務一應俱全。當然,價格也不便宜,最短入住時間為10天,最便宜的母子二人10日套餐也要42萬日元。


由於生育率持續走低,東京信息科學大學產婦護理學教授市川薰在接受日媒採訪時稱,「如果產後能夠獲得更多支持,更多的婦女會願意多生孩子」,他呼籲,「地方政府應該擴大包括產後護理酒店在內的外包服務公司數量。另一個有效措施是企業將產後護理服務作為福利的一部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