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彈的威力巨大,可以毀滅人類,那人類為什麼還要製造他?

軍武數據庫 發佈 2023-12-28T04:00:42.874091+00:00

又是一個標籤話題:#核彈的威力巨大,可以毀滅人類,那人類為什麼還要製造他?#先立起來一個Flag,W君是妥妥的深入到骨子裡的擁核人士。一方面和工作有關,另一方面和認知有關。首先咱們要明確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在絕對的力量面前,沒有任何策略可言。

又是一個標籤話題:

先立起來一個Flag,W君是妥妥的深入到骨子裡的擁核人士。一方面和工作有關,另一方面和認知有關。

首先咱們要明確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在絕對的力量面前,沒有任何策略可言。

說一個很簡單的生活中的例子:大家都踩死過螞蟻吧?當一個人想踩死螞蟻的時候,是不是要對踩螞蟻這件事定出策略呢?事前先研究一下螞蟻的行進路線?選擇在特定的地點上給螞蟻來一場伏擊戰?計算下是用左腳踩還是右腳踩?都沒有吧?動了念頭之後,一腳下去螞蟻就死在當場了!如果沒死?再補一腳嘛……即便是一個兒童,踩死螞蟻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這就是絕對的力量壓制。

核武器的出現,就是讓戰場上毫無策略。但戰爭是什麼?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中是這樣定義戰爭的——「Der Krieg ist eine bloße Fortsetzung der Politik mit anderen Mitteln.(戰爭不過是政治的延續,只是採取了另一種方式。)」。《戰爭論》中的核心觀點就是戰爭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政治密切相關的。戰爭的目標是實現政治目標,而戰爭的手段則需要根據政治情況來調整。

從歷史觀的角度上看,《戰爭論》的著書時間是在19世紀上半頁,作者克勞塞維茨雖然跟隨拿破崙參加過多次軍事行動,並經歷了1912年俄法戰爭,他既看到了拿破崙軍隊所向披靡,也看到了法國的戰爭機器如何在俄羅斯的嚴冬和人民的抵抗面前崩潰。加之他本人在中也長時間擔任參謀和教員,不斷研究和思考戰爭的性質和戰爭的規律,希望能夠找出一種理論來解釋他所見所聞。於是就有了《戰爭論》的手稿。

不過在當時所謂的戰爭在現在看來都是「小打小鬧」,尤其是核武器的出現,這種一把梭哈的效果挑戰了《戰爭論》中的很多基礎理論。

例如:「戰爭是有邊界和有限度的」,在全面核戰爭和洲際彈道飛彈出現後,戰爭就變得沒有邊界和限度了;「戰爭是有目的性的」,在全面核打擊下,人類的文明將受到極大的摧殘,這顯然是不符合戰爭目的的;「理性決策在戰爭中的作用」,戰爭是一門學問,理性決策相當重要,但在核武器的威脅下,恐懼和不確性將極大的左右決策的產生,讓基於理性的決策更加複雜。

「迫使對方在政治上屈服」是戰爭的唯一目的,而打一場全面的毀滅性的和戰爭讓對方消失掉留下一片幾十年不能涉足的土地這和不打這一場戰爭相比沒有什麼政治目的上的區別。「對方沒有屈服你的政治觀點」和「沒有人來服從你的政治觀點」幾乎是等效的。

核武器的出現確實給了大家一個「一把梭哈」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帶有無法預測的毀滅性結果,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戰爭的性質和規則。然而,即使是在這種情況下,「戰爭是政治的延續」這一根本戰爭理論仍然沒有被推翻。

實際上,現代的核戰略仍然是圍繞著這一理論進行的。各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也就是所謂的「核俱樂部」成員——都明白,儘管他們擁有足夠的力量來摧毀整個世界,但他們也意識到如果真的使用這種力量,那麼結果將是毀滅性的,對所有人來說都沒有好處。因此,他們選擇採用一種稱為「核威懾」的策略,通過展示他們的核能力,以此來防止其他國家發動攻擊,這是一個讓所有人都能看到的最壞且真正存在的戰爭後果。

在這個意義上,核武器的存在並沒有改變戰爭的政治性質,而是增強了它。國家間的衝突和對抗仍然是通過政治手段(包括常規戰爭)來解決的,而不是通過全面的核戰爭。核武器的存在僅僅是改變了這些政治話語,也就是政治家們講話的方式以及討價還價的方式。

甚至說,核武器的出現,其實讓現代戰爭規模限定在極小的範圍內,而戰爭中的各種常規手段也比19世紀初到20世紀中期「文明」且「有顧忌」得多了。

其實,最慘烈的戰爭都發生在核武器被製造出來之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