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首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併網發電一次成功 生活垃圾「浴火重生」變身綠色能源

三峽宜昌網 發佈 2024-01-05T03:37:01.102143+00:00

「成功了!」4月20日凌晨3時23分25秒,宜昌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特許經營項目的中央控制室爆發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從這一刻起,宜昌城區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將全面由填埋處置向焚燒發電轉變,市民生活所產生的垃圾將在這裡變廢為電,使生活垃圾實現最大程度地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

「成功了!」4月20日凌晨3時23分25秒,宜昌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特許經營項目的中央控制室爆發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從這一刻起,宜昌城區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將全面由填埋處置向焚燒發電轉變,市民生活所產生的垃圾將在這裡變廢為電,使生活垃圾實現最大程度地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

「宜昌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是宜昌市政府和三峽集團合作建設的第一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該項目併網發電一次成功,標誌著宜昌市生活垃圾處置向『零填埋』目標、實現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邁出了關鍵一步,對宜昌打造『無廢城市』、建設長江大保護典範城市具有重要意義。」宜昌市城市管理執法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張偉介紹。

據悉,宜昌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特許經營項目一、二期同步規劃建設,先後被列為湖北省和宜昌市的重點工程。項目建設期間,宜昌市城管部門秉持當好「金牌店小二」的理念,全程跟蹤對接服務,積極協調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問題,在規劃設計、環保工藝、工程品質堅持高標準的基礎上,創造了同等規模焚燒項目建設工期最短紀錄。項目建成後,宜昌市城區今年可實現生活垃圾「零填埋」。

記者在現場看到,技術人員正結合監控視頻和實時數據,遠程控制焚燒鍋爐、發電機設備運轉,城區的生活垃圾在焚燒爐內「浴火重生」,經過重重關卡,最終轉化為電力能源,通過電網輸送到千家萬戶。

「項目採用垃圾焚燒可視化、汽輪機可視化等遠程集中控制先進技術,所有操作均可在中央控制室內完成。」宜昌市三峽環清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袁軍告訴記者,該項目可日處理宜昌市生活垃圾1500噸以上,併網發電後,服務民生的能力將進一步提高,每年可發綠電2億度,可向當地電網提供電能約1.71億千瓦時,可滿足宜昌市約11萬戶家庭約20萬居民全年(生活)用電,相當於每年可節約6.9萬噸標煤,而垃圾焚燒產生的爐渣,還可用於製作再生磚,真正將垃圾變廢為寶、全面利用。

宜昌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全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