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佛山南海區:從南海「創熟」看基層治理「三變」

民政微語 發佈 2024-01-05T21:10:01.205825+00:00

三月,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桂城街道海棠村,路面乾淨整潔,隨處可見的綠植在明媚的春色中,生機盎然。漫步在這裡的大街小巷,悠閒舒適的生活盡收眼底。

  三月,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桂城街道海棠村,路面乾淨整潔,隨處可見的綠植在明媚的春色中,生機盎然。漫步在這裡的大街小巷,悠閒舒適的生活盡收眼底。

  海棠村由原來典型的「髒亂差」老舊城中村,蝶變成煥然一新的美好家園,是桂城街道桂一社區在黨建引領下「創建熟人社區」,加快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將「短板」變成「潛力板」的生動實踐。

  社區雖小,卻連著千家萬戶。2021年,南海區民政局牽頭出台《南海區「創建熟人社區」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下簡稱「創熟」)》,推動人們「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全域深化「創熟」,構建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現代基層治理路徑。

  兩年來,南海「創熟」交上了這樣一份「答卷」:10000餘名樓長、巷長、街長、街坊志願者的群策群力,化解鄰里矛盾糾紛超5000多宗,帶動其他居民志願者參與社區治理超1000人次,累計開展社區活動1萬餘場次……

  可喜的不只是數據,而是數據背後呈現的變化。3月14日,南海區召開黨建引領、競標爭先「創熟」示範工程推進會議,共同探討「創熟」在南海創新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中進行的系列有效探索。

裏水鎮舉辦鄰里樂(跳蚤市場),親子家庭進行舊物義賣和物物交換。

一變

幹部與居民關係

從「關門拒絕」到「開門相迎」,社區治理翻新篇

記者見到大瀝鎮嘉怡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馮桂貞時,她正在跟社區工作人員挨家挨戶了解小區改造、加裝電梯、消防通道整治等公共事務,共建美好社區。

「現在比以前好多了,居民見到我們來了,不會關起門來,願意聽我們解釋幾句,偶爾還會拉家常。」馮桂貞說,從「關門拒絕」溝通到「開門相迎」拉家常,居民態度的變化讓她覺得社區幹部與居民的心真的「連」上了。

憑著多年的社區工作經驗,馮桂貞深知,人心是一道鎖,凡事心通了,人熟悉了,事就好談了。可是,要做到「熟」,談何容易?

「膽大、心細、麵皮厚、腳頭勤」——這是「創熟」帶頭人馮桂貞個人總結的「創熟工作法」。

嘉怡社區位於廣佛交界地帶,是大瀝鎮城市化程度較高的社區。社區面積1.8平方公里,超一半以上是流動人口。湧入的大量外來人口,讓社區的人口結構變得複雜,也隨之出現一些基層治理問題。「這些問題體現在一些鄰里矛盾上。」馮桂貞說,如何把小區黨支部、業委會、街坊會、物業公司、居民扭成一股繩,匯聚力量推進基層治理,她在「創熟」工作中找到了答案。

現在,嘉怡社區探索出「創熟131」工作法,以社區黨委為「主心骨」,通過建陣地、育主體和推服務3個「創熟」手法,以「納百川、同心圓」為工作思路,培育了名雅花園等4個街坊會,培養出38名小區矛盾觀察員,開展「百腦匯」居民議事廳協商議事活動,通過小候鳥驛站、同業互助會等「創熟」陣地,直面社區治理中的短板和弱項,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累計服務群眾超過30萬人次。

在南海,像嘉怡社區這樣的「創熟」示範社區,堅持黨建引領多方參與,打開基層治理新局面的案例並不鮮見。

一直以來,南海「創熟」工作以夯實基層黨建基礎為引領機制,在社區黨組織的統領下,幹群關係越來越密切,在70個城市社區已全面鋪開「創熟」,15個農村社區完成「創熟」試點,打造了7個鎮(街道)級「創熟」陣地,評審出20個示範社區及20個優秀案例、84個達標社區,「創熟」成為基層治理的「關鍵變量」。

居民參與社區創熟活動。

二變

社區「近鄰」之間

從「相見不相識」到「互信互助」,鄰里情更濃

  在走街入戶中,社區工作人員敲開居民的家門,傾聽訴求、解決困難,在無形間打開了他們的「心門」,鼓勵他們走出家門,拉近鄰里「心」距離。

  來自湖北恩施的陽明蘭,在南海工作生活多年,但忙碌的生活、陌生的鄰居,一度讓她走不進憧憬的社區生活。7年前,社區義工敲開了她的家門,邀請她參與社區志願活動。

  「本來是想帶著孩子去體驗一下,沒想到就愛上了。」在志願活動中,陽明蘭認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鄰居。2017年,她註冊成為「i志願」的一員,參加長者生日會、交通勸導、便民服務、為長者送菜等各類志願活動。

  「創熟」路上,南海許多社區都湧現出像陽明蘭這樣的「創熟」同路人,他們可能是黨員、志願者,也可能就是普通居民,他們生動而具體地詮釋了「遠親不如近鄰」。

  創建「熟人社區」,讓居民從「相見不相識」到「互信互助」,是初衷也是目標。南海以黨建為引領,以拉近居民之間感情為出發點,以「創熟」為抓手,充分發揮黨員幹部和志願服務隊伍作用,通過開展鄰里活動、培育鄰里文化、密切鄰里關係等措施架起鄰里溫情橋,升溫喚醒鄰里情。

社區鄰里文化節的舉辦,有效密切鄰里關係。

  「文化推動」,也是南海「創熟」的主要途徑之一。

  最近,桂城大圩社區重啟「圩日」,逢周一、周六「圩日」,集市超300個攤位開市。為重現大圩煙火,社區黨委以「創熟」為抓手,設立圩日文化宣傳、黨員志願服務等固定便民服務崗,發動社區志願者、網格員為居民提供各類便民服務,聚力打造「圩日」文化品牌。

  在大瀝鎮平地社區,「親子共讀日」以閱讀為引,讓家長和孩子們共讀共成長,拉近親子、鄰里距離;在九江鎮上西社區,上西街坊會組織居民開展牆繪活動,勾勒描繪鄉村振興、和諧社區等主題,以牆為紙,扮靚社區;在西樵鎮樵華社區,一場「志願墟日」傳承志願服務精神,吸引更多人加入其中……

  事實上,諸如讀書會、故事會這樣的「鄰里節」活動,在南海眾多社區貫穿全年。居民們在一場場活動中相互交流、增進感情,變陌生人為熟人,變成社區治理主角。

  2022年末,疫情衝擊之下,市面上抗原試劑、退燒類藥品出現暫時性短缺,在南海區的樓長群、業主微信群等平台上,街坊主動分享多餘藥物、共享防疫物資的信息層出不窮。這種守望相助的「熟人社區」良好氛圍,是「創熟」成效的最佳體現。

西樵鎮樵華社區「創熟」工作服務站。珠江時報記者/陳肖玲 攝

三變

社會治理參與度

從「關我啥事」到「我能做點啥」,激發居民自治力

  當生人變熟人,當「社區是我家,治理靠大家」的理念生根發芽,共建、共治、共享家園便會成為居民們的共同目標,而這也是南海「創熟」的路徑。

  「您看到了吧,這裡有雜物占道,垃圾回收點也確實有異味。」在獅山鎮羅湖社區翠湖綠洲,小區樓長團隊隊長賀方贊一路仔細巡查,對居民反饋的問題,核查一個就向物管人員反映一個。

  社區是城市基層社會治理的「最後一公里」,也是黨和政府聯繫群眾、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這道困擾著許多基層黨群工作者的難題,在南海的眾多小區都有「高分答案」。

  就像翠湖綠洲小區,在成立樓長團隊後,公共設施設備破損、公共衛生、公共收益等問題都得到了回應與改進。在樓長的感染下,越來越多人主動詢問「我能做點啥」,參與到小區的志願服務中,這些看似微小的變化,令賀方贊驕傲不已。

  從「關我啥事」到「我能做點啥」,折射的是居民對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的認同感。越來越多居民消除「看客心理」和「依賴心理」,更積極主動地參與社區治理,描繪出社區治理的「同心圓」。

  南海常住人口數超370萬,城市治理呈現出「人口眾多、結構複雜、利益多元、問題凸顯」的特點,社區治理難度大。在《南海區「創建熟人社區」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出台後,南海全域推進「創熟」,通過健全「三長制」、搭建村(居)民議事廳、完善矛盾糾紛調解機制等,有效激活小區治理這根「神經末梢」,激發居民自治力。

獅山鎮尚觀嘉園小區樓長開展志願巡邏系列活動。

  裏水鎮金旗峰社區嶺南機械廠生活區的「小圓桌」,就是居民「說事兒」的地。該小區是老舊小區,沒有物業進駐,住戶多是老人,樓道本就狹窄,還堆滿雜物,居民上下樓都要「提心弔膽」。

  針對雜物占道的問題,小區樓長議事代表召開融和圓桌議事會,商議解決方案。在執行階段,一群可愛的「銀髮」老人親自上陣,帶動居民清理雜物。「現在再也不擔心踢到雜物。」走在樓道內,居民廖月娥心情舒暢,幸福感指數直線上升。

  2022年,南海盤活傳統場所、整合各類陣地,打造7個鎮(街道)級「創熟」陣地,重點打造裏水鎮金溪社區「融和圓桌議事廳」,大瀝鎮瀝雄社區「網上市民議事廳」等居民互識共娛共議新空間。

  起於城市社區的「創熟」,也在向農村社區延伸。2022年,南海建立健全「三長制」,其中,桂城街道以樓長制為藍本,推動「巷長制」長效發展,以「巷長制」助攻工業區廠房治理難題,實現家門口、街區口的微治理,推動農村社區從粗放治理向精細治理轉變。

  社區治理水平直接關係著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2023年,南海區將「打造『創熟』服務工作站,實現為民生辦實事」列為入南海區十大民生實事項目之一。小到房前屋後、鄰里之間,大到城市精細化治理,南海「創熟」帶來的基層治理之變還只是開始,並沒有完結。

來源:《珠江時報》

記者:戴歡婷、楊慧 通訊員:殷小彬、曹月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