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橋飛架跨越新征程

當代廣西 發佈 2024-01-10T05:09:51.015401+00:00

橋樑建設刷新世界紀錄的速度,見證高質量發展的成色。崇山峻岭間,江河湖海上,一座座大橋「恣意」穿行八桂大地。拱橋、斜拉橋、懸索橋……包攬了當今世界上全部橋型的廣西,目前擁有各類橋樑逾3萬座。

橋樑建設刷新世界紀錄的速度,見證高質量發展的成色。

崇山峻岭間,江河湖海上,一座座大橋「恣意」穿行八桂大地。拱橋、斜拉橋、懸索橋……包攬了當今世界上全部橋型的廣西,目前擁有各類橋樑逾3萬座。

萬橋飛架跨越壯鄉山海,刷新著廣西橋樑建造技術的發展速度,將高鐵、高速公路路網連成線、結成片、形成網,托起八桂大地以橋樑建設跨越式發展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希望。

「世界第一拱」展現廣西建橋水平

世界拱橋看中國,中國拱橋看廣西。

橋樑的主跨長度,是衡量橋樑技術水平和建設能力的重要標誌。跨度越大,意味著建設難度也越大。幾十年來,全世界混凝土拱橋的跨徑平均每年以1.5米的速度增長,把混凝土拱橋跨徑的世界紀錄提高155米,相當於幹了一百年的活。

天峨龍灘特大橋是南丹至天峨下老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全長2488.55米,主橋跨徑為600米。大橋建成後,可使混凝土拱橋跨徑一次性增長155米,開創了600米級拱橋新紀元,刷新了拱橋跨徑世界紀錄,將成為新「世界第一拱」。

從開工建設起,龍灘特大橋就吸引了無數國內外專家學者、業內人士的目光。3月18—21日,中國工程科技論壇暨第二屆世界大跨拱橋建造技術大會在廣西舉行,選點龍灘特大橋進行現場觀摩。

「天峨龍灘特大橋的建造技術代表了國際最高水準,質量水平當屬上乘,在橋樑領域無出其右。」在觀摩了龍灘特大橋施工現場後,國際拱橋大會永久性學術委員會主席Bruno Briseghella由衷稱讚。在他看來,龍灘特大橋出色的建造工藝,包括管內混凝土的密實填充,這些技術都代表了橋樑建造的頂尖水平。

作為一項技術難度高的橋樑工程,大橋在建設過程中困難重重。為保證高質量完成吊裝任務,項目參建各方加強科技創新,充分發揮拱橋施工建造核心技術優勢,研發出數位化的橋樑用纜索起重裝備、「過程最優,結果可控」的一次張拉扣索索力優化計算方法等系列裝備和施工工藝,總結出一套山區大跨度鋼管混凝土勁性骨架懸臂拼裝技術,將吊裝線型等精度控制在毫米級範圍內,有效解決了大跨度拱橋拱圈線形控制難題,為大跨拱橋建造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大跨度拱橋的跨徑一度從500米、575米到如今突破600米,最大難點在於確保拱肋節段合龍的精度,這相當於在190米高空『穿針引線』,實現毫米級精準合龍。」廣西路橋集團天峨龍灘特大橋項目總工程師羅小斌介紹。

「天峨龍灘特大橋是世界橋樑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標誌著我們拱橋跨度跨過600米的大關。」在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政清看來,橋樑的跨度決定了建造技術的難度,天峨龍灘特大橋體現了建造技術的非凡跨越,無論是承載能力還是跨度都位於世界最前列。

在建的天峨龍灘特大橋開創了600米級拱橋新紀元,刷新了拱橋跨徑世界紀錄。 劉 崢∕攝

「天峨龍灘特大橋建成後,將世界拱橋帶入600米級時代,在勁性骨架混凝土拱橋的世界最大跨度紀錄上烙上中國製造的印記,對推動大跨度拱橋施工工藝和方法進步,有廣泛的科研價值和深遠的社會意義。」3月19日,主持修建龍灘特大橋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廣西大學教授鄭皆連在現場介紹。

創新設計攻克橋樑建設難題

除了享譽世界的拱橋技術,廣西的斜拉橋、梁橋、懸索橋等橋型,也通過不斷的創新設計,攻克建設難題,實現技術上的新突破。

4月3日,在來賓市象州縣的培森柳江特大橋施工現場,正在進行防撞牆施工、橋面鋪裝等作業環節。橋長2578.9米,主跨長度目前位居同類型橋樑跨徑世界第一。

「大橋已於2月17日順利合龍。」廣西路建集團象來一分部項目總工程師黃成介紹,大橋象州岸墩址區卵漂石厚且岩溶高度發育,溶洞之間相互重疊、串通,單個溶洞的胸腔高度最高達25米,地質情況極其複雜。「我們創新研發外圍穩固的高精度零干擾堰模一體圍堰結構,僅用30餘天就完成了特大橋象州岸主墩承台施工。」黃成說。

黃成介紹,項目引進廣西首台260型全套管全迴轉鑽機,較傳統工藝預計會節約1/4的工期。項目還創新掛籃模板系統設計及施工方法,採用鋁模板代替鋼模板,以裝配式內模吊架代替傳統鋼管支架法施工,提高了建設效率。

1月4日,廣西在建的「第一跨海大橋」龍門大橋東錨碇上橫樑順利完成全部澆築任務。至此,龍門大橋兩岸錨碇主體結構基本完成,主航道橋全面進入主纜架設階段。大橋項目路線全長7.6公里,主橋長1198米,是廣西首座單跨超千米的特大橋。

廣西路橋集團副總經理兼龍門大橋項目經理蔣贛猷介紹,龍門大橋跨越茅尾海,橋區水下暗礁眾多,水流情況複雜,保持大橋安全穩定是建設的關鍵。目前,業內懸索橋錨碇基礎開挖一般採用地連牆支護,但耗時較長,施工較複雜,施工設備費用高。

蔣贛猷介紹,為提高大橋的穩定性,項目結合地形地貌及建設工期實際,對錨碇基礎進行創新設計,在業內首次採用大直徑排樁+銑接頭的支護方案,排樁單樁直徑長達3.5米,不僅開挖方案簡單,而且可以降低施工費用,縮短工期。

此外,飛龍大橋、平陸運河舊州特大橋、百合鬱江特大橋等已建或在建的橋樑,也都通過創新設計不斷攻克一道道建設難題,為廣西持續提升橋樑建造技術積累經驗。

聚焦前沿共謀橋樑技術新高度

廣西龍灘特大橋、平南三橋、龍門大橋等已建或在建的橋樑,不斷挑戰行業發展的新高度。同時我們也看到,廣西的橋樑建設也亟須在理念創新、高精尖技術等方面進一步突破。

相鄰的貴州省,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但在全球高橋前100名中,有近50座在貴州。貴州橋樑不但數量多、類型齊全,而且建造技術複雜、難度極大。貴州在橋樑建造領域創造了數十個「世界第一」,引領著世界山地造橋的潮流,被稱為世界「橋樑博物館」,獲得「世界橋樑看中國,中國橋樑看貴州」的美譽。

縱觀貴州的橋樑建造,其成功之處在於,以創新理念、做法以及技術、人才、信息化建設等為突破口,建設符合當地實際需求的大橋。

「不是為了追求大而大,經濟性第一位,合適才是最好的。」這是貴州橋樑建設者一貫秉承的理念,也給廣西橋樑建設者以借鑑。

在今年世界大跨拱橋建造技術大會期間,專家學者齊聚廣西龍灘特大橋觀摩考察大橋建設進展情況、創新工藝工法、新材料運用和信息化監測系統運用情況等,研討大跨拱橋建造技術的科研成果運用和創新發展。大會上,專家學者還聚焦大跨拱橋設計與施工、監測與運維,新材料、新工藝與新裝備,綠色建造與可持續發展等前沿技術開展交流。

橋樑等基礎設施結構變形監測是結構健康監測的基礎性、常規性任務,監測需求量大、涉及面廣,亟鬚髮展高精度實時自動化監測新技術。對於這一技術,中國科學院院士,深圳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於起峰團隊在國際上首創了串並聯柔性相機網絡攝像測量系列方法和系統。這一系統可為大型工程結構監測提供基礎和廣泛適應的新技術,可為複雜環境下橋樑、隧道等廣域基礎設施監測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此外,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鄧文中分享了數位技術的應用,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劉加平提出拱橋管內混凝土的相關技術方案……專家學者通過思想碰撞和技術分享交流,共同推動大跨拱橋建設工程領域的科學研究,促進大跨拱橋建設事業高質量發展。

對廣西的橋樑建設者來說,這次專家學者相聚廣西分享交流世界橋樑建造先進技術,無疑是對廣西橋樑建造技術的認可和肯定。鄭皆連院士表示,廣西橋樑高質量發展的機遇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在不久的將來,廣西的橋樑建造技術將達到更高的高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