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用淺顯直白的文字,寫出令人深思的詩歌

自說文史 發佈 2024-01-14T13:08:30.704479+00:00

白居易像上中學的時候,語文老師,可能包括歷史老師,都跟我們說過,在大唐歷史上,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詩人,他叫白居易。在說到白居易時,老師總是反覆強調白居易的創作理念,那就是: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上中學的時候,語文老師,可能包括歷史老師,都跟我們說過,在大唐歷史上,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詩人,他叫白居易。

在說到白居易時,老師總是反覆強調白居易的創作理念,那就是: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當年我還小,沒有經歷社會,也不懂詩詞歌賦,甚至也不知道這話的意思,所以對這句話並沒有真正理解,只知道這是一個知識點,背下來就行了。

如今,人到中年,經歷了社會的複雜,慘澹的人生,了解了詩詞和白居易的人生,以及其他種種,才算是真正理解了白居易那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做」的內涵。

簡單來說,白居易認為,一個人寫文章也罷,寫詩詞歌賦也罷,都應該關注社會,關注民生,應該去反映社會問題,去關心百姓,要做到言之有物,而不是寫那些空洞的文章詩歌,這是文人的使命,也是責任感。

也即是說,白居易給自己的詩文定下了立意,這是他的理念,也是他的口號。這個口號相當響亮,一千二百多年過去了,到了今天,我們仍然能聽到,並深以為然。

眾所周知,作為大唐最負盛名的詩人,李白被譽為詩仙,杜甫被譽為詩聖,王維是詩佛,李賀是詩鬼,而白居易則被贊為詩魔和詩王。

杜甫因為寫詩多和歷史有關,所以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其實,看了白居易的許多詩,尤其是新樂府後,我個人感覺,白居易的詩,也可以稱之為詩史。

因為,白居易這些詩也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也揭發了彼時黑暗的歷史。這些詩,和杜甫的「三吏三別」(杜甫的六首詩,分別是: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所揭露的問題,同樣深刻。

更何況,白居易的口號,就是說要把詩文和時代之事結合起來。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叫《白居易詩選》,看完之後,感觸頗多,尤其是他的「新樂府」組詩,看完真是讓人落淚。

中學時代,大家都學過《賣炭翁》,這首詩,就是白居易《新樂府五十首》中的一首,介紹了一位賣炭老翁的悲苦生活。事實上,這首詩只是其中之一,白居易還寫到了其他許多人的悲苦命運。

我舉兩個例子,看一看就知道了。

第一個例子,是《道州民》,這首詩,完整版如下:

道州民,多侏儒,長者不過三尺餘。市作矮奴年進送,號為道州任土貢。

任土貢,寧若斯。不聞使人生別離,老翁哭孫母哭兒。

一自陽城來守郡,不進矮奴頻詔問。城雲臣按六典書,任土貢有不貢無。

道州水土所生者,只有矮民無矮奴。吾君感悟璽書下,歲貢矮奴宜悉罷。

道州民,老者幼者何欣欣。父兄子弟始相保,從此得作良人身。

道州民,民到於今受其賜,欲說使君先下淚。仍恐兒孫忘使君,生男多以陽為字。

這首詩,很簡單,沒啥生僻的字詞,也沒有什麼典故,這正是白居易的風格。他的詩,寫出來後,就是普通人也能聽懂。當然,這首詩的背後,也恰是「歌詩合為事而做」。

我簡單翻譯一下:

道州百姓有不少侏儒(個子非常矮小的人,本是一種疾病,但這裡只是形容個子矮),這些侏儒高不過三尺多(放今天可能就一米出頭)。每年,地方官員都會挑一些侏儒,作為矮奴上貢給朝廷。他們只顧諂媚上面,卻不顧當地人家破人哭。

後來,本地來了個官員陽城,他不再上貢矮奴給朝廷了。朝廷不知道怎麼回事,一直下發文書問。這個官員回復十分霸氣:我道州只上貢有的,不上貢沒有的。道州只有矮的人民(請注意這個措辭,他只是說這些人個子矮),沒有矮奴!

皇帝看了後,頓時理解了,他意識到自己錯了,於是不再要求道州上貢侏儒。從此,當地侏儒再也不會作為矮奴,上貢到朝廷了。於是,道州人民感恩官員,為此慶賀。直到現在,當地人還感恩這個官員。他們害怕子孫忘了這位大恩人,所以生了男孩,還總是用「陽」字做名字。

為什麼用「陽」字做名字呢?顯然,是因為當初那位官員名字有「陽」。這位官員,就是詩中提到的「陽城」。

解釋完了以後,我們來說說這首詩的背後故事。

《舊唐書·陽城傳》記載:道州土地產民多矮,每年常配鄉戶,竟以其男號為「矮奴」。城下車,禁以良為賤,又憫其編甿歲有離異之苦,乃抗疏論而免之,自是乃停其貢。民皆賴之,無不泣荷。

之前的官員,為了討好皇帝,把道州當地的矮人進貢到朝廷,還給他們一個很侮辱性的稱號,叫「矮奴」。然而,實際上這些人並不是奴隸,奴僕,只是個頭矮而已。陽城上任後,禁絕了這種現象,受到當地人的稱讚。

買賣良人,本就不對,更何況如此侮辱性的稱號?所以,這是蹂躪人權,踐踏人道。而陽城敢於抗爭,為道州百姓爭取人權,這是非常光輝的人性。當然,這也是一種勇氣。

這首詩標題下面還有「美臣遇明主」, 意思是說臣子遇到了明君。真的是這樣嗎?明君會把百姓當矮奴嗎?不會的,所以這其實一種諷刺。

在陽城來到道州之前,有誰知道,多少無辜的百姓,被當成了矮奴呢?又有誰知道,這些個子很矮的百姓,後來的結局怎麼樣呢?是被那些貴族當成了玩物,還是當成了苦力?當時的皇帝唐德宗,如此荒謬,也就不怪白居易諷刺他了。

事實上,白居易的「新樂府組詩」中,還有很多類似這樣的詩,都是說那個時代的人和事,且往往是以小見大。通過一人之事,反應一個時代。

比如前面說的《賣炭翁》中的賣炭翁,一車炭被官府半買半搶拉走了;還有《上陽白髮人》中的宮女,從十六歲進宮,到六十歲了,也沒能出去,更沒有嫁人,一輩子在冷宮裡,想想就很苦啊;還有《紅線毯》中,那句名言「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奪人衣作地衣」,也足以反應那個時代,那些受苦之人。

當然,這本書中,只選了新樂府組詩中的十七首,都是精華。還有很多其他白居易的詩,包括諷喻詩、敘事詩、生活詩、景觀詩、唱和詩等,時間跨度,從從白居易十六歲到一直他去世。

如果你喜歡詩歌,喜歡白居易,那麼這本書很適合你。因為,這可以看作是一個入門,如果讀完之後,不想深入了解,那麼可以就此而止,也足以了解白居易生平了;如果覺得意猶未盡,那麼還可以再去看白居易其他作品。

於我而言,這本書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沒有翻譯。

很多人看詩詞,都想要翻譯,這有助於理解。但是,翻譯也容易讓人失去思考能力。要是碰到有誤的翻譯,那就糟糕了。

這本書中,有原文,有注釋,還有評析,而且評析也是點到為止,完全足夠了。因為白居易的詩非常淺白,很容易懂,稍微難理解的地方,看注釋或者評析,再多品味,也就能理解了。

看完這本書,我的直觀感受就是:白居易太會寫詩了,他用簡單、直白的話,就能寫出發人深思的內容,這其實是非常了不起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