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忍3年,只為今天?山東艦突破第一島鏈,打擊點絕不只是尼米茲

青史佐酒 發佈 2024-01-15T00:19:57.253110+00:00

什麼是「第一島鏈」?提出這個概念的人叫約翰·福斯特·杜勒斯,那個曾經叫囂著要往中國人頭上扔核彈的美國前國務卿,1954年台海危機的始作俑者。1895年,北洋海軍在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杜勒斯的祖父受聘為清政府外交顧問,協助李鴻章簽訂《馬關條約》。

什麼是「第一島鏈」?


提出這個概念的人叫約翰·福斯特·杜勒斯,那個曾經叫囂著要往中國人頭上扔核彈的美國前國務卿,1954年台海危機的始作俑者。

1895年,北洋海軍在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杜勒斯的祖父受聘為清政府外交顧問,協助李鴻章簽訂《馬關條約》。


半個世紀後的1951年,杜勒斯為了遏制新生的中國海軍,決定通過島嶼駐軍的方式,形成一道以「三大島鏈」構成的新月形封鎖線。


其中第一島鏈包括朝鮮半島、日本群島、琉球群島,中心點則是台灣,這也是整個島鏈戰略中最關鍵的一環。只要控扼住東海與南海的咽喉要道,就能將中國的海上力量牢牢鎖死在近海沿岸地區。

這也意味著一旦爆發大規模海戰,中國海軍將在一開始就身陷重圍,結局只能如同當年的北洋海軍一樣,困在自己家門口被動挨打,毫無周旋的餘地。


這是一道緊箍咒,從中國海軍建立之初就被套了上去。只是杜勒斯肯定不會想到,他處心積慮收買小國,駐軍海島,經營數十年才構建而成的包圍圈,卻被中國海軍僅用「兩個典故」就打破了這道緊箍。


第一個典故叫「師出有名」:


中國人自古就講究兩個字,一個是「禮」,另一個也是「理」。新中國成立後,更是將此二字靈活運用到了國際戰略和國際關係的處理中。


前者的「禮」代表先禮後兵,我們一定會在一場戰爭之前告知對手自己的底線所在,例如抗美援朝的「三八線」,抗美援越的「北緯十七度線」,對越反擊戰的「湄公河」。


後者的「理」就代表師出有名,不管任何人觸及底線,中國絕不會袖手旁觀,該打的仗我們從來不慫,該辯的理不能讓出半步。


上一次佩洛西不顧警告執意降落海島,就是觸及底線,所以海軍立刻還以顏色,用一場聲勢浩大的「台島周邊實戰化聯合演訓」,一舉讓所謂的「海峽中線」不復存在。

而到了這一次,在「過境訪美」和「蔡麥會」進行的同時,海軍又是全力投入「聯合利劍」軍演,把重重的一拳直接打在了第一島鏈之上。


第二個典故叫「一鳴驚人」:


其實早在2021年的8月,海軍055型驅逐艦101南昌艦、052D型驅逐艦119貴陽艦、綜合補給艦903組成的艦艇編隊,就通過對馬海峽進入過日本海。052DL型驅逐艦156淄博艦、052C型驅逐艦151鄭州艦、054A型飛彈護衛艦548益陽艦組成的艦艇編隊則是通過宮古海峽。


海軍左右開弓,圍繞著日本畫了個圈。


這些年的海軍、空軍、火箭軍,多軍種聯合演習,將第一島鏈衝擊得七零八落,到處漏風,這條所謂的封鎖線早已名存實亡。


而時至今日,來給第一島鏈正式畫上句號的主角,卻是一直低調的山東艦。


說山東艦「低調」,是因為作為第一艘國產航母,自2019年底正式加入海軍戰鬥序列後,服役3年的山東艦卻一直沒有出過遠門,甚至一度被外界質疑是因為「質量不行」、「屢次出現事故」才不敢露面。


但這一次,山東艦終於出手了。


航母戰鬥群首次以編隊形式穿越第一島鏈,兩艘054A護衛艦,一艘055和一艘052D大驅,全程為山東艦提供護航,一艘大型補給艦負責整支航母艦隊的後勤工作。

沒有任何彎彎繞繞,山東艦直接迎著美軍「尼米茲號」航母打擊群就貼了上去,兩大集團一度最近距離僅為200海里,雙方都已經進入了其艦載機部隊的打擊範圍。無論在宣傳還是行動上,山東艦都是直截了當地撂下話:我就是衝著你來的。


作為美海軍隸下的一型現役核動力多用途航空母艦,遠洋戰鬥群的核心力量,尼米茲號從美蘇冷戰時期到利比亞,伊拉克,屢次扮演挑釁者的姿態,而現在也被島內某些人視為戰爭來臨後的「第一道護身符」。

但真到了要緊關頭,面對南下道路被山東艦堵截,還有擺開架勢的火箭軍,尼米茲號幾乎沒有任何猶豫,直接掉頭北上當了逃兵。平時可以狐假虎威,關鍵時刻還是要識時務者為俊傑,這也是美海軍一貫傳統。去年8月的「圍台」演習期間,「里根」號航母也是第一時間逃離現場,跑到日本附近海域兜圈。


「三年不鳴,一鳴驚人」,山東艦代表中國海軍堂堂正正地闖出第一島鏈,逼著美軍自己讓開封鎖的大門。整整74年,中國海軍完成這歷史性的「三步走」,靠的不僅僅是一條山東艦,而是幾代人的奮發圖強。


1974年的第一步:西沙海戰拼刺刀

曾經的海軍有多難?


海軍司令肖勁光視察劉公島,過海要租用漁船;韓先楚解放海南島,用木帆船硬拼軍艦:粟裕籌劃攻台,到處採購舊船,結果數量連第一梯隊的運兵都滿足不了,一場仗拖了又拖,最後留下終身遺憾。


因為沒有常規化的作戰能力,海軍自1949年4月建軍起,就整整沉默了近20年,那完全是被人欺負卻沒有本事還手的20年。


特別是美軍支持下的南越勢力,先是武力侵占西沙群島的珊瑚島等部分島嶼,然後堂而皇之地宣布將南沙群島的南威、太平等10多個島嶼劃入其版圖。到了70年代,更是變本加厲。


1974年1月,南越兩艘驅逐艦「李常傑」號和「陳慶瑜」號,在護航炮艦怒濤號的掩護下,闖入西沙永樂群島海域,不僅炮轟和侵占甘泉島、金銀島,致使數名漁民和民兵犧牲,還公然向南海艦隊271號、274號獵潛艇開炮。

說實話,雖然當時海軍官兵各個都有殺敵衛土之勇,但單純從戰略角度來說,中國海軍並不適合在這個時候打這一仗,原因就是我們沒有取勝的把握。


因為年代特殊,當時的南海艦隊幾乎只剩下空架子,原有的4艘千噸級護衛艦全部因為年久失修無法出海作戰,僅剩幾艘百噸級護衛艇、獵潛艇和掃雷艇,能勉強駛到距海南島基地300多公里外的西沙群島海域,但也都是過於老舊,各個帶著故障。


而對面的南越海軍,其主力艦艇雖都是美軍贈送的「殘羹剩飯」,但在當時海軍普遍薄弱的東亞地區,這些戰艦卻是名副其實的「大哥大」。


比如南越集中在西沙3艘主力驅逐艦陳平重號、李長傑號、陳慶渝號,排水都超過2000噸,裝備有120mm主炮,還有多架機關炮,護衛艦怒濤號雖然最小,排水也有600噸,這4艘艦艇總排水量高達5983噸。而南海艦隊投入作戰6艘艦艇,總排水量計2530噸,加起來甚至都沒有南越海軍一艘驅逐艦排水量大。


南越打了第一槍,南海艦隊就必須還擊,但這樣的仗怎麼打?


當時擔任西沙自衛反擊作戰前線總指揮的魏鳴森,是曾經跟隨129師參加過「百團大戰」的老八路。老將軍的思路也很明確,既然是以小博大,也不要怕磕磕碰碰,既然正面炮戰打不過,那就命令所有艦艇以最大馬力衝到敵人面前,打接舷戰,面對面地「海上拼刺刀」。

海戰沒有這麼打的,所以越軍根本沒有想到南海艦隊會直接端著刺刀衝上來,完全是措手不及。389號掃雷艦因為沖得太快甚至跟怒濤號撞在一起。兩艘艦接舷時,海軍戰士抄起甲板上的輕武器就往怒濤號上打,甚至在海戰里投擲起了手榴彈,打起了RPG火箭。


面對南海艦隊的三板斧,怒濤號全無還手之力,指揮室被炸毀,艦長被炸死,水兵死傷慘重。也就在這個時候,前來支援的越軍陳平重號,慌亂中竟一炮打穿了己方李長傑號的動力機艙。


4艘戰艦一下沒了2艘,越軍僅剩的陳慶渝號和陳平重號隨即遭到南海艦隊全力圍攻。半個多小時後,陳慶渝號燃起大火,也被迫撤出戰場。而隨著南海艦隊281、282號兩艘戰艦趕到戰場支援,越軍指揮官誤以為是中方飛彈艇到達,只得下令全軍倉皇撤退。

整個西沙海戰,雖然規模不大,但戰果空前,意義深遠。南海艦隊從遭遇襲擊,到被迫反擊,再到取勝後收復西沙諸島,在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重創南越海軍主力4艦,堪稱軍事奇蹟。


但西沙海戰勝利的背後,並不是靠著絕對的硬實力,這是一場險勝。南海艦隊能贏,既是憑藉指揮正確、戰術靈活,戰士英勇幾大因素,也有些許運氣加成。


當然,作為海軍歷史上的第一次對外作戰,且全取得完勝的戰役。這一戰對我國牢牢掌握西沙邊緣島礁,及控制中沙群島、進軍南沙群島奠定了重要基礎。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海軍打破了數十年的沉寂,終於邁出了關鍵的一步。敢於應戰任何來犯之敵,敢於在海上打一場硬仗,這就是開天闢地的第一槍。


2016年的第二步:南海對峙寸步不讓

中美海軍對峙,不止一次,但2016年最為特殊。為什麼?因為我們是守到最後的一方。


這次事件的導火索,就是所謂的「南海仲裁」。為了給小弟菲律賓站台,同時也為了給予中國以「巨大戰略壓力」,美軍再次耍起老套路,把海軍部分主力都擺在了南海海面上。

飛彈驅逐艦威廉勞倫斯號闖入12海里領海,「里根號」、「斯坦尼斯號」雙航母戰鬥群,包括護衛艦、飛彈驅逐艦等數十艘軍艦、150餘架戰機,浩浩蕩蕩的擺出了戰鬥陣型。


按照常規說法,美軍出動單航母一般是巡邏演習,雙航母就是威懾加半實戰,準備局部戰爭的典型戰術分組,三航母就是決戰預備。南海這一次,雖然是雙航母,但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哈里斯卻是狂熱的鷹牌,事前就公開叫囂:


「準備今夜與中國開戰。」


哈里斯為什麼敢這麼說?一是因為他本身就性格驕縱,和麥克阿瑟一樣是個喜歡靠嘴巴耀武揚威的角色。二是因為按照以往的經驗,中國海軍一定會有所反應,但礙於實力所限,也拿不出什麼大動作,美軍不用顧忌太多。

但這一次,哈里斯很快就後悔了。


中國海軍北海、東海、南海三大艦隊同時出擊,「遼寧號」航母、052D大驅、054A型多用途飛彈護衛艦等在內的100多艘戰艦正對著美海軍列出戰陣,這幾乎是當時海軍能拿出手的全部家底。


雙方最近時僅有700公里,完全處於彼此的遠程打擊範圍內。


中國海軍的決心有多強?一級戰備,休假人員全部召回,全體人員必須在在崗待命,部隊展開連續做了三天的戰前思想動員,每位戰士把遺書寫好。


一上來就是硬碰硬,這是哈里斯沒有料到的。論絕對實力,當時美海軍戰鬥力仍是處於優勢的一方。但真到了戰場上,多種因素綜合的影響下,美軍即便同樣掏出全部家底,也未必有必勝的把握。


對峙,就是誰也不想先後退半步,但最後美軍還是退了。


7月19日,中國空軍一架轟-6K成功捕捉到了美軍航母戰鬥群的精準坐標,這張照片隨即被公開。美軍沒有遲疑,當即下令撤退。西南崇山峻岭中引弓待發的東風21D,號稱航母殺手,美軍可不想讓兩艘航母當活靶子。

兩大高手對決,誰先漏了破綻,誰就只能認輸。


南海對峙,說到底並沒有打起來,甚至在當時並未造成太大的轟動。但從戰略意義層面來說,這卻是中國海軍實打實邁出的「第二步」。對峙下的寸步不讓,是因為我們已經有了充分的底氣。


以為的對峙,我們態度雖然堅定,但卻是有心殺賊無力動手。而2016年,則是有心且有力,還擺出了大決戰的架勢。


2023年的第三步:第一島鏈主動出擊

西沙海戰是被動還擊,南海對峙是被動局勢下的主動對峙,那麼這一次的聯合利劍行動,就是主動出擊。


曾經,是敵人把軍事力量擺在我們眼皮子底下,我們不得不出手。而現在,是只要任何行動觸及底線,不管是不是軍事上的,我們都能把海軍力量第一時間輸送到戰區最一線,沒有任何所謂的「禁區」是不能去的。


整整74年,海軍自建立起就是帶著任務的。當年粟裕大將籌措攻台,首先提出的戰略建議就是必須有強大的海軍作為支撐。時至今日,海軍的任務依舊沒有改變。

走完三步,只差最後一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