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全國雜技展演 | 展新時代雜技藝術新風貌

文旅中國頭條號 發佈 2024-01-16T02:05:06.592870+00:00

「《頂板凳·中國龍》這個節目能夠登上代表中國雜技最高水準的舞台,對於自貢雜技人來說,是最好的認可和鼓勵。」

35條板凳組成一條重達90餘公斤的「中國龍」,通過一根細細的板凳腿,被來自四川自貢市雜技團55歲的雜技演員羅海斌用頭部穩穩頂起的那一刻,全場先是一陣驚呼,繼而響起排山倒海的掌聲。

別急!頂起板凳龍只是成功了一半,轉體、頭頂磨盤……羅海斌有條不紊地完成了一個個高難度動作,展示了令人震撼的力量與平衡技巧。

「《頂板凳·中國龍》這個節目能夠登上代表中國雜技最高水準的舞台,對於自貢雜技人來說,是最好的認可和鼓勵。」自貢市雜技團負責人李軼對記者說。

李軼口中的「舞台」,就是日前落下帷幕的第十一屆全國雜技展演。

為推動優秀雜技藝術作品和人才不斷湧現,促進雜技藝術事業繁榮發展,由文化和旅遊部、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濟南市人民政府、濟寧市人民政府、德州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十一屆全國雜技展演,於3月16日至29日在山東省濟南市、濟寧市、德州市舉辦。

「全國雜技展演」的前身,是創辦於1984年的「全國雜技比賽」。作為政府部門主辦的國家級雜技藝術盛會,全國雜技展演迄今已連續舉辦10屆,推出了一大批優秀作品和人才,為提高我國雜技創作和表演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十一屆全國雜技展演自2022年9月面向全國開展申報工作以來,各地反響積極,報名踴躍。經專家認真遴選,40餘個雜技、魔術節目和6部雜技劇入選本屆展演。同時參演的,還有入選文化和旅遊部「中國雜技藝術創新工程」2020、2021年度重點扶持作品名錄的8個雜技、魔術節目和3部雜技劇。

在為期14天的第十一屆全國雜技展演中,像《頂板凳·中國龍》這樣精彩的節目觸目皆是。旋轉的花傘、飛舞的紙牌、炫目的車技、肩上的芭蕾……來自全國各地的8部雜技劇和50個雜技魔術節目輪番上演,現實題材、革命題材和傳統文化題材交相輝映,雜技絕技絕活與現代敘事表達深度融合,集中展示了雜技藝術的最新成果。

「近年來,文化和旅遊部提升藝術創作組織化程度,積極推動雜技藝術高質量發展,組織實施了中國雜技藝術創新工程,通過申報遴選、專家指導等方式,推出了雜技劇《戰上海》《鐵道英雄》《大橋》等一批優秀雜技劇(節)目;組織舉辦全國專業魔術師研修班(2023年升格為全國魔術領軍人才培養計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了200餘位一線魔術師。雜技藝術事業逐步形成以創作培養人才、用人才推動創作的良好格局。第十一屆全國雜技展演集中展示了這些工程項目取得的重要成果,展現中國雜技人在新時代新征程中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的良好精神風貌。」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副司長黃小駒說。

本屆展演的參演作品主要為2019年以來創作首演或進行過重大修改提升的原創劇(節)目,作品根據不同表現內容的需求,充分發揮雜技藝術「高、難、險、奇、趣」的表現特色,在繼承雜技藝術優秀傳統的基礎上,充分考慮當代觀眾審美需求,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參演雜技劇作品中,既有全景式展現南京長江大橋建設歷程的工業題材雜技劇《大橋》、展現新時代軍人風采的雜技劇《戰魂——第三戰隊》,也有開拓革命題材創造性表達的雜技劇《戰上海》《鐵道英雄》、魔術劇《明家大小姐》,還有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特徵的《化·蝶》、充滿音樂氣息的雜技劇《聶耳》、展現吳橋雜技發展歷程的雜技劇《江湖》、詮釋濟南文化精粹的雜技劇《泉城記憶》。

在短短十幾分鐘甚至幾分鐘的雜技魔術節目中,創作者們也在「技」與「藝」的結合中進行了諸多創新與探索。濟南市雜技團《山之魂——高椅》、海安雜技團《逐夢雲天——男女集體爬杆》、南充市雜技團《壇韻》等節目展示了對於雜技本體守正創新的優秀成果;上海雜技團、上海市馬戲學校《豐碑》,長春演藝集團雜技團《紅》,大連雜技團有限公司、濟南大學音樂學院《曙光》等作品以雜技、魔術弘揚革命文化;廣州市雜技藝術劇院《肩上芭蕾——霸王別姬》、濟寧市雜技演藝有限責任公司《梁祝》、西安戰士戰旗雜技團《花木蘭》則將技藝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緊密結合。

參與此次展演的,既有中國雜技團有限公司、山東省雜技團、雲南省雜技團有限公司、新疆藝術劇院雜技團等省級院團,也有浠水縣雜技圖、聊城市雜技團、射陽縣雜技團等基層院團,更有海安雜技圖、遂寧市雜技團等民營院團。「本屆展演中,全國雜技院團的參與面之廣,真是好多年沒有見到了。」中國雜技團有限公司創意總監、中國雜技家協會顧問孫力力說,展演中,34個雜技藝術團體、千餘名雜技藝術工作者傾情演出,老中青藝術家薪火相傳,有力推動了雜技藝術的人才培養。

此外,第十一屆全國雜技展演還組織雜技界及相關領域專家學者,以參演劇(節)目為研討對象,通過「一劇一評」「一場一評」的方式,組織專題研討。專家與主創團隊面對面交流,既對已經創作出的成熟作品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意見,幫助作品不斷打磨,提升藝術品質,也圍繞雜技藝術的創新發展、如何更好通過雜技作品講好中國故事等議題進行深入分析和討論,為雜技藝術創作提供更為強大直接的理論支撐,推動建立中國雜技藝術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

通過惠民票價,讓更多觀眾走進劇場;以演播矩陣,讓更多海內外觀眾同步欣賞中國雜技藝術最新發展成果;生動易懂的推介小視頻,讓網友既看「熱鬧」也看「門道」,既看「台前」也看「幕後」……據統計,第十一屆全國雜技展演的30場演出現場觀眾達2萬餘人,線上觀眾超過1億人次,真正成為「雜技藝術的盛會、人民群眾的節日」。作者:劉淼

責編:陳道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