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在數學教學中如何落實

海韻教育 發佈 2024-01-17T10:29:58.513422+00:00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不斷地從創造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探索知識的奧妙等多方面出發,並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促進數學課堂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育,今天給大家帶來數學教學方法。

一、核心素養在數學教學中如何落實

核心素養在數學教學中如何落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不斷地從創造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探索知識的奧妙等多方面出發,並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促進數學課堂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育,今天給大家帶來數學教學方法。

1.制定合理有效的學習目標並提出問題

教學目標決定了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理念和教學質量,更決定了核心素養培育的發展進程。因此,數學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學目標。與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不同,新課標改革之後,數學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分別為學生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教師根據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成績來對他們進行要求和規定,從而慢慢地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提高,讓學生沒有太多的壓力,學習起來很輕鬆。教師在制定目標的時候,儘量做到從教學的重點、教學的難點、教學的實際應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等方面進行制定,從而快速實現核心素養的培育目標。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設計突出教學重點的問題,帶動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讓學生將社會實踐得出的理論與所學的知識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2.改變教學的思維方式

由於我國傳統教育模式持續的時間比較長,因此目前有很多教師仍然採用傳統的教學模式。為了更快地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應該改變以往的教學思維模式。比如要求學生做題時要學會運用數形結合思想,讓學生利用圖形的展現和題目的要求進行解答,不僅節約時間,還能活躍思維。比如在做「幾何的證明」這類題時,在看完題目之後,學生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圖形畫出來,把題目中隱含的條件挖掘出來,讓題目看起來更清晰明了,學生解答的時間也會更快並且更準確。類似於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也可以把知識點延伸到實際生活當中,結合實際情況來講解和解決數學問題,從而讓學生的數學思維轉化得更加靈敏,對於學習數學也越來越感興趣,充分體現了數學核心素養培育的價值觀。

3.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對於現在的學生來說,很多人沒有自我約束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絕大多數學生不會學習甚至不愛學習。這說明核心素養培育的價值並沒有體現出來。因此,教師要約束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讓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核心素養培育的發展。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人一定要有創新能力,不斷地對知識進行探索。學習數學也一樣,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要不斷地探索和發現,找到數學問題的邏輯性和變換方式,進而體現出數學的核心素養。

二、數學課堂教學方法

從學生和教學內容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組織數學智力活動,讓學生在真實思考和創新的體驗中構建知識,學習方法,增長智慧。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教師給每4人小組發了一套特別的畫圓工具――一枚圖釘、一根短繩、一個鉛筆頭,讓學生自己想辦法畫圓。用這套工具畫圓,看似簡單,但真正畫起來,一個人難以完成。就是合作,在運用圖釘、線繩和鉛筆頭綜合操作的過程中還有許多小技巧,稍有不慎,就難以畫出一個理想的圓。正是因為在反覆克服困難中才好不容易畫出一個圓,它便增加了吸引力,從而深刻體驗了畫圓時各要素的作用。因此,學生在討論半徑、直徑的特點,以及圓心、半徑的作用時,學生們有感而發,有話可說,表現得非常積極。再轉入學習用圓規畫圓時,才感到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不停地找規律,急切地想掌握它。這樣的課不管對學生來講,還是對老師來講,都是一種樂趣,一種享受。

真正樹立學生是教學活動主體的思想。首先,教師必須轉變角色,真正從權威的講授者變為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的好朋友和引導者。我們經過了較長時間的實驗、摸索、總結,覺得要解決這個問題,應徹底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建立起一套新的課堂教學結構。實驗班初步形成的教學思路是「問題情景―操作、探討、交流―總結、應用、拓寬」。經反覆實踐,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學「分數應用題的複習課」時,學生用表格、樹枝圖、迷宮圖、實物圖等多種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思路,不管哪種形式,都把這一單元的知識聯繫、解題規律揭示得清清楚楚。在交流的過程中,還允許同學們提出問題,進行答辯,關鍵的環節還能舉例說明。特別是有一個小組設計了一棵彩色的大樹圖,用根、莖、枝、葉把有關分數乘、除法應用題在知識和解題方法上的內在聯繫、基本規律、本單元的知識基礎,形象有趣地展現在大家面前,再加上巧妙的練習設計,贏得了老師和同學們的一致讚揚,使這節複習課上出了情趣,上出了深度。學生們在學習潛力和學習方法上的出色表現,深刻地教育了老師。

積極營造自然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敞開思想參與學習活動。兒童的天性是活潑好動的,樂意在遊戲和活動中學知識,有著強烈的求知慾望。但在傳統的課堂上,往往是過於嚴厲的管教和「八股式」的套話,把好問好學的積極性壓了下去。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我們提倡教師辦好三件事:一是保證學生在探討問題時,有寬鬆的氣氛,必要時,可以下位,可以重組小組,甚至大聲爭辯;二是理解童心,允許學生用自然的、帶有童趣的語言表達思想,交流意見;三是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這樣就可以大大解放學生,也大大解放老師,課堂上呈現出一種積極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諧的新景象。

三、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

1.培養真情實感,增強學生興趣

好多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教師對學生真誠的愛是激發興趣的源泉。因此,教師應當從思想觀念上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相信每個孩子都能發展,熱情鼓勵每個學生,營造出平等、寬容、尊重、理解、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真正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贊科夫也指出:教師要善於創造一種有利於學習的氣氛,多用讚許,少用訓斥等方式,讓學生處於一種良好的情緒狀態之中。對學習困難學生的情感培養更要深入細緻。

對他們的作業書寫,解題思路,甚至書本的保管;課前的準備等,都要細緻觀察,抓住閃光點進行鼓勵、表揚,使他們感受到教師的愛及自己的進步和成功的愉悅,從而,間接地喜歡上這門學科增加了學習的動力。對學習優的學生可以採用「附加題」的方式,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創設問題情境,激起學生興趣

在教學中,只有把問題帶進課堂,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思維的積極性。蘇聯心理學家魯賓什認為,人的思維過程始於「問題情境」,問題情境是在一定教學情境中,由於學生以前所掌握的知識和智力或實踐活動的方法,在客觀上不足以解決新的問題時所引起的智力困窘狀態。問題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產生學習的興趣,形成尋求問題答案的心向,從而促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獨立地探求新知識。

心理學研究表明,某個問題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可能性可供選擇時,即形成情境。如果情境與學生過去已經獲得的知識不一致而發生衝突,就產生了問題情境。也就是說,矛盾是產生問題情境的條件。所以,教師要在學生的求知心理上創設一種不平衡,利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來設計問題,誘發學生步步探索,主動思維。例如:在上有餘數的小數除法時,出示這樣一道題目:小紅用2元錢去買0.3元一支的鉛筆,最多可以買幾支?還余多少元?一些學生受思維定勢的影響,會得到餘數是2元。教師問:一共2元,買了一些鉛筆後還找回2元,怎麼回事呢?學生就會好奇、驚訝,就會積極思維、興趣盎然。

四、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1.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獨立思考能力,是其數學思維邏輯能力的重要構成要素。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為目的,進行問題的設置。通過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發現新的數學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瓣方法。自主式學習方式有利於學生創新能力與思維邏輯能力的形成。教師在設置問題之時,堅決不可將所有的重點都暴露出來,要引導學生自己一步一步也進行開發。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當中應當扮演一個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思考與分析,使學生自主探究新的數學知識。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與自主學習所獲得的知識,會具有更為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日常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全身心地投入到思維邏輯鍛鍊當中。

比如說在學習《正方體表面積》的時候,教師提出問題:「正方體的表面積指的是什麼呢?怎麼計算呢?什麼樣的計算方法最簡單的呢?」學生會以教師的問題為引導點進行自主思考。教師要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對學生的表情進行觀察,當學生出現困惑的表情之時,教師可以給出一點指引。「正方體是一個立體圖形,如果同學們難以想像,可以動手做一個正方體進行觀察,方便計算。」這樣的引導會使學生動起手來,在動手的過程中動腦思考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當學生完成正方體模型的製作並且一些思考成果的時候,教師可以說:「同學們,你們試著將製作好的正方體拆開觀察一下,它是一個怎樣的平面圖形呢,它的面積與正方體的表面積有什麼關係呢?」在教師一個個問題的引導之下,學生會在自主動手與獨立思考的促進之下完成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其邏輯思維能力與探究能力得到了真切的鍛鍊。

2.加強訓練,培養發散思維

課堂練習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在實踐中加以應用,檢驗自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給教師反饋信息,以便教師進行糾錯和指導。教材上傳統的習題,可以使學生掌握熟練的解題技能,但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數學教師還會適當編設一些課堂練習題。教師在對待學生課堂練習上要注意以下幾點:應在重點練習題的解題依據處設問;在解題錯誤的錯因處設問;在提示知識內在聯繫,探求知識規律處設問;在易混知識處設問;啟發學生如何綜合運用新舊知識;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轉折;

在各個環節的銜接處做到承上啟下。習題訓練的重要性自然無需贅述,關鍵是在融會貫通。數學學習,一定避免出現做一題會一題的死套,重要的不是練習中個別出現的答案,而是具有普適性的思路方法,舉一反三,人盡皆知,就是使學生所學的新知與舊知發生聯繫,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聞一知十、觸類旁通的學習能力,有助於提高記憶和學習效率,發展學生綜合運用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就是邏輯思維中發散思維的培養,發散思維是求異思維,它從一點出發,沿著多方向達到思維目標,是創造性思維的最主要的特點。它不強調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也不追求解決問題的正確答案,採用探索、轉化和變換、遷移、組合和分解等方法,從同一問題沿不同的角度思考,提出不同答案。培養這種思維能力,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求異性、創新性,因此在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