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這兩位大軍閥不曾出兵打鬼子:為何建國後評價卻不同?

史源歷史專欄 發佈 2024-01-21T01:23:40.571766+00:00

全面抗戰時期,國民黨軍主要包括老蔣領導的中央軍,和沒來及、或者沒有足夠能力收編的地方軍閥部隊。在民族危亡之際,中國軍人的表現還是足夠有血性的,包括多數軍閥大佬,積極出兵抗日。


歡迎閱讀史源歷史專欄第3783期。全面抗戰時期,國民黨軍主要包括老蔣領導的中央軍,和沒來及、或者沒有足夠能力收編的地方軍閥部隊。在民族危亡之際,中國軍人的表現還是足夠有血性的,包括多數軍閥大佬,積極出兵抗日。「四川王」劉湘病死在抗戰途中,「李白」的桂系精銳在淞滬會戰中損失慘重;其他像滇軍、晉綏軍甚至西北的馬家軍,也都在戰場上做出了貢獻。一些大軍閥雖然給民眾造成過負擔和傷害,但在抗日熱情及民族大義方面,還是值得稱道的。

也不是所有人都那麼「爭氣」,有兵有權的國民黨地方派系中,出了兩個按兵不動的人:盛世才和劉文輝。這兩人知名度不低,但在整個抗日戰爭過程中,新疆和西康的地方國民黨軍,都沒有向前線派出哪怕一兵一卒。盛、劉當年的表現,確實是非常拿不出手的。但在1949年新中國建立後,對他們的評價卻完全不同。

盛世才出身東北軍,後來遠離家鄉到新疆發展,通過靈活的手段勾結當地勢力,竟逐步內鬥成了「新疆王」,確實算很有能力的人了。由於地理位置偏遠,那裡是老蔣頗為頭疼的獨立王國。盛世才也是看重這一點,認為日寇短時間內無法威脅到我國大陸內部。他在國府、蘇聯和我黨之間反覆橫跳,1938年,盛世才甚至成了蘇共黨員。但他只想漁利,全民族的抗戰似乎與他無關一樣,自始至終盛世才都沒有出兵之意,繼續在新疆搜刮民脂民膏,直到1944年被蔣某人趕下台。

劉文輝本是川軍大佬,上世紀三十年代在四川內戰中敗給劉湘,轉而經營臨近的西康省。此地相對貧瘠,但全面抗戰初期劉文輝也已經掌握了3萬多正規部隊,有一戰之力。劉文輝藉口防衛川康,沒有率部上前線,倒是自掏腰包捐了五十萬元,充當抗日經費。應該說其表現比盛世才稍好,但按照他的身份和實力,也不怎麼磊落。

歸根到底,兩人都是軍閥思想作祟,怕大舉出兵影響了自己在當地的統治,苦心經營多年的軍閥集團會被老蔣瓦解掉。另外兩人在地理位置上距前線較遠,讓他們率軍參戰的需求不太迫切。但這不是藉口,跟劉湘、龍雲等情況類似的大佬比起來,他倆的境界和格局確實差得遠。1943年盛世才秘密下令殺害革命烈士毛澤民、陳譚秋,後期他又跟隨國民黨敗軍逃到了台灣,是徹底無法「洗白」的人。

劉文輝就不太一樣了。在紅軍長征時,劉文輝的實力不強無心纏鬥,因此有意放走中央紅軍。1935年我軍「飛奪瀘定橋」時,橋上雖被撤去了木板,但劉文輝卻沒有下令直接炸掉鐵索橋,其用意耐人尋味。再加上此後多年來和周總理的秘密聯繫,劉文輝隨時等待發動起義,終於在1949年12月棄暗投明。顯然,他在解放戰爭末期還是有功的。建國之後劉文輝的待遇和外部評價都不錯,還成為了林業部長。就他的過往歷史而言,能在新中國當上這樣的高官,我方真是對他既往不咎了,甚至是十分優待。

「史源歷史專欄」由中國近現代史作家運營,專注於黨史、軍史、戰史研究,以專業視角為您還原歷史全貌,帶來精彩歷史細節。歡迎關注@史源歷史專欄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內容。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本文全網同步,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