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紹宋論書法「自顏柳輩出而始大變」的理論生成

孟雲飛—書劍慰平生 發佈 2024-01-22T10:17:21.145062+00:00

【內容摘要】本文就余紹宋對書法「自顏柳輩出而始大變」這一結論性的觀點進行理論上的溯本探源,並藉助「書法若虞褚,雖稍改六朝惡態」的褒貶,試圖窺析出余紹宋對顏真卿、柳公權書法的情結。

劉耀楨/文

【內容摘要】本文就余紹宋對書法「自顏柳輩出而始大變」這一結論性的觀點進行理論上的溯本探源,並藉助「書法若虞褚,雖稍改六朝惡態」的褒貶,試圖窺析出余紹宋對顏真卿、柳公權書法的情結。

【關鍵詞】余紹宋;顏真卿;魏晉舊法;篆隸古法

浙儒余紹宋字越園,號寒柯,浙人皆尊稱其越老,光緒九年十月初六(1883 年11 月5 日),余紹宋誕生於浙江省衢州化龍巷一個書香門第,1949 年6 月30日下午病逝於杭州,享年67 歲。先生為近代著名的學者、詩人、書畫家,編著有《書畫書錄解題》《畫法要錄》《寒柯堂詩》等書。由於歷史的種種原因,余紹宋的著作、文稿等流傳下來的並不多,後人對其了解的也不多,研究者亦不多。2003 年北京圖書館出版社(現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了余紹宋之孫餘子安所編的《余紹宋書畫論叢》一書,該編收錄了余紹宋1926 年5 月6 日在燕京華文學校講演的《中國畫學源流之概觀》一文,此文也見於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余紹宋集》。

余紹宋在《中國畫學源流之概觀·唐及五代》中說:「至中唐,開元天寶以後,則詩文及書法,均大形進步,蓋初唐之詩,雖漸趨於雄渾,而仍存六朝艷冶之餘風,直至李杜出而始一變;文則多屬駢儷,至韓柳出而始一變;書法若虞褚,雖稍改六朝惡態,亦自顏柳輩出而始大變。」[1]本文就余紹宋對書法「自顏柳輩出而始大變」這一結論性的觀點進行理論上的溯本探源,並藉助「書法若虞褚,雖稍改六朝惡態」的褒貶,試圖窺析出余紹宋對顏真卿、柳公權書法的情結。

余紹宋論書法「自顏柳輩出而始大變」,主要是建立在對顏真卿、柳公權楷書認識的基礎上的,因此本文討論的二家書法僅從楷書的視角談起。談論書法「自顏柳輩出而始大變」並非余紹宋首創,北宋即有之,蘇東坡曾云:「詩至於杜子美,文至於韓退之,書至於顏魯公,畫至於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2]可見余紹宋論「顏柳」書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過坡翁的影響。顏、柳楷書在唐時並未被世所重,宋初才逐漸為世所寶,此後圍繞著二家楷書的品評從未斷過,逐漸形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自顏柳輩出而始大變」。那麼這一「變」究竟指的是什麼?又有著什麼樣的意義呢?

杜子美《李潮八分小篆歌》曰:「書貴瘦硬方通神。」[3]此論雖是針對「篆書」而發,然亦能代表魏晉至唐的書法審美傳統,王鎮遠《中國書法理論史》中說:「自魏晉以來,書貴瘦硬,以筋骨筆力相標榜。」[4]張懷瓘《書議》曾云:「風神骨氣者居上,艷美功用者居下。」[5]在唐以前書法的主流審美是以「瘦硬」為「貴」,追求「風神骨氣」,極力反對「艷美功用」,而顏真卿的楷書早期受初唐歐、褚等人影響,中年以後則志力於繼承北派家學,類屬民間書風,與今見北朝碑刻及唐時民間碑刻頗有相通之處,主要以「肥潤」為美,以「華飾」為巧,以「干祿」為用,因此在唐時其書未被重視,以至於同時期的張懷瓘論書竟鮮無顏名,南唐後主李煜甚至說:「真卿之書,有楷法而無佳處,正如叉手並腳田舍漢耳。」[6]又說:「顏真卿得其筋而失於粗魯,柳公權得其骨而失於生獷。」[7]可知顏、柳楷書至少在晚唐以至李煜的時代,也仍未受世所重。

米芾《書史》曾云:「韓忠獻公琦好顏書,士俗皆學顏書。」[8]歐陽修《唐顏魯公書殘碑》中記:「余謂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人見而長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9]又說:「顏公忠義之節,皎如日月,其為人尊嚴剛勁,類其筆畫。」[10]「韓忠獻公琦」為北宋名相韓琦,歐陽修(1007—1072)與韓琦(1008—1075)為同時期人,長韓琦一歲,由目前掌握的北宋士人,可知文獻較早對顏楷進行學習和推崇肇於此二公。不過歐陽修對顏楷的推崇是基於對顏真卿忠烈人品的敬服,並未過多談論顏楷的書法美,甚至連他自己也說過「顏公書雖不佳」的話,如他在《筆說· 世人作肥字說》中說:「古之人皆能書,獨其人之賢者傳遂遠……使顏公書雖不佳,後世見者必寶也。」[11]甘中流曾說:「顏真卿之所以在北宋以後書名日隆,其首肯者非歐陽修莫屬。」[12]在歐陽修之後推顏楷的大有人在,尤其是蘇東坡、黃山谷等人,東坡《孫莘老求墨妙亭詩》云:「顏公變法出新意,細筋入骨如秋鷹。」[13]在《評楊氏所藏歐蔡書》中記:「自顏、柳氏沒,筆法衰絕,加以唐末喪亂,人物凋落磨滅,五代文採風流掃地盡矣。」[14]在《書黃子思詩集後》云:「予嘗論書,以謂鍾、王之跡,蕭散簡遠,妙在筆畫之外,至唐顏、柳,始集古今筆法而盡發之,極書之變,天下翕然,以為宗師,而鍾、王之法益微。」[15]坡翁認為「顏柳」書「集古今筆法而盡發」「蕭散簡遠」之妙,對顏書「變法出新意」推崇有加是基於宋初「尚意」的時代背景,然坡翁也意識到顏書導致「鍾、王之法益微」,這裡的「益微」主要是指顏書「細筋入骨」,打破了鍾、王以來書法的「瘦硬」傳統。坡翁論書云:「杜陵評書貴瘦硬,此論未公吾不評。」[16]可見其更傾心於「細筋入骨」的書法,如王鎮遠所說:「東坡最重顏真卿、徐浩、楊凝式等體貌寬裕闊大一路的書風,而蔑視那些以瘦硬故作矯健的書法。」 [17]涪翁《跋法帖》中記:「魯公書,今人隨俗多尊尚之。」[18]黃庭堅為蘇門四學士之一,東坡又為永叔門生,此三人可謂顏真卿書法接受史上的功臣,甘中流亦稱:「顏真卿歷史地位的確立有賴於北宋諸賢,從歐陽修到蘇軾、黃庭堅等,都在不遺餘力地宣揚顏真卿書法的價值。」[19]

米南宮與蘇、黃同時代,對顏書具有一定的理性認識,他說:「顏魯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20]米芾對顏、柳楷書批之甚重,他在《跋顏平原帖》中說:「大抵顏、柳挑踢,為後世丑怪惡札之祖,從此古法盪無遺矣。」[21]在《寄薛紹彭詩》中寫道:「歐怪禇妍不自持,猶能半蹈古人規。公權丑怪惡札祖,從茲古法盪無遺。」[22]他甚至在《海岳名言》中說:「丁道護、歐、虞筆始勻,古法亡矣。柳公權師歐,不及遠甚,而為丑怪惡札之祖,自柳世始有俗書。」[23]黃惇《顏、柳的障礙》曾說:「可見米芾已看到傳世顏真卿碑刻與初唐楷書的這一差異(「華飾」現象),和唐代楷書自顏為一大變這一事實。」[24]米芾認為「丁道護、歐、虞筆始勻,古法亡矣」,這裡的「古法」主要指鍾、王以來書法追求的「瘦硬」傳統,而顏真卿「變法出新意」導致「古法盪無遺」,柳公權又繼而學歐、顏,導致「世始有俗書」。姜夔《續書譜·真書》亦云:「矧歐、虞、顏、柳,前後相望,故唐人下筆應規入矩,無復魏晉飄逸之氣。」[25]南宮、白石之論與余紹宋所說的「書法若虞褚,雖稍改六朝惡態」,可謂是大相逕庭。由此,我們可知自顏真卿楷書為世推崇之時,便伴隨著一種反對的聲音,這主要是因為顏書「細筋入骨」,打破了鍾、王以來書法的「瘦硬」傳統。

歐陽修以後,顏書已經成為論書者繞不開的經典,朱長文《續書斷》中說:「點如墜石,畫如夏雲,鉤如屈金,弋如發弩,縱橫有象,低昂有態,自羲獻以來,未有如此公(顏真卿)者也。」[26]一度把顏真卿與王羲之、王獻之放到同一歷史地位上來評價。潛溪隱夫在評顏書時說:「惟公合篆籀之義理,得分隸之謹嚴,放而不流,拘而不拙,善之至也。」[27]評柳書時說:「蓋其法出於顏,而加以遒勁豐潤,自名一家,而不及顏之體局寬裕也。」[28]可知朱長文推顏是出於其書「合篆籀之義理,得分隸之謹嚴」,此在顏書中體現得很是明顯。潛溪隱夫之論可以稱得上是真正發掘了顏楷之美,而不是假借顏真卿「忠義之節」來引發後世「肅然起敬」從而「必寶」顏書。晚於朱長文的姜夔在《續書譜·用筆》中說:「顏、柳結體既異古人,用筆復溺一偏。予評二家為書法之一變,數百年間,人爭效之,字畫剛勁高明,固不為無助,而晉、魏之風軌,則掃地矣……故之與其太肥,不若瘦硬也。」[29]姜白石說「二家(顏真卿、柳公權)為書法之一變」,與蘇東坡所說的「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都看到了「二家」之「變」,只是各自對「變」的褒貶不同。姜白石乃是繼承杜子美、米海岳等人的觀念而來,旨在貶顏,余紹宋所說的書法「亦自顏柳輩出而始大變」,乃是繼承蘇東坡、朱長文等人的觀念而來,旨在推顏。

元代郝經亦繼承了朱長文的觀點,他在《敘書》中說:「鍾、王變篆隸者也,顏變鍾、王用篆也,蘇變顏、柳用隸也。」[30]在《移諸生論書法書》中說:「顏魯公以忠義大節,極古今之正,援篆入楷。」[31]稍晚於郝經的袁桷卻主張守魏晉舊法,他在《跋柳誠懸隴西李夫人志》中說:「顏魯公錐沙、印泥法,僅傳於藏真,誠懸真得其遒勁。魏晉隸書以扁古為工,至唐虞永興、褚河南猶守舊法,唐世碑刻作字逾廣,遂以長勁為能,而晉法悉變矣。」[32]與袁桷同時代的虞集也主張守魏晉舊法,他在《題朱侯所臨智永千字文》中說:「鍾、張之法,至右軍而極,右軍之法至永禪師、永興公而後,難為繼矣。盛唐作者變又極焉,宋人遠不相逮,……而晚宋謂之無書可也。」[33]其又有「坡谷出,風靡從之,而魏晉之法盡矣」[34]之論,此中之意乃是雲智永、虞世南後楷書便在走下坡路,一直到盛唐「變又極焉」,此「變」的代表人物即是顏真卿,宋人「坡谷」等又多受顏書影響,因而弊端多出「謂之無書」。朱關田有「顏書在宋最為顯赫,一代書家無不受其影響」[35]之論,此「影響」可謂是兩宋之楷書成也顏公,壞也顏公。

沙孟海《近三百年的書學》別開「顏字」一門,足以說明顏書影響之大,他說:「寫顏字的人,向來不曾絕跡的。宋元之時,無所謂碑學,要寫大字,非用顏法不可,那時書家,沒有一個不從顏字轉出來的。」[36]不過在明時,楊慎、王世貞等人對顏書的反思也很多,楊升庵《墨池瑣錄》曾云:「書法之壞,自顏真卿始。自顏而下,終晚唐無晉韻矣。」[37]升庵批顏書之重與米海岳類同,王世貞說:「平原、誠懸有書力而無書度。」[38]何良俊說:「柳公權則規模顏魯公,而去晉法漸遠矣。」[39]項穆也說:「顏、柳得其莊毅之操,而失之魯獷。」[40]直到晚清康有為《廣藝舟雙楫》也稱:「歐、虞、褚、薛,筆法雖未盡亡,然澆淳散朴,古意已漓;而顏、柳迭奏,澌滅盡矣。」[41]對顏、柳書繼續推崇的也大有人在,李日華說:「其不賤跡而天成者,顏平原、楊景度二人耳。」[42]在清代碑學未興起之前,可謂是顏書之天下,王鐸、傅山、何紹基等大書家幾乎都有學顏之經歷,清蔣驥《續書法論·用筆》謂:「學書當從顏、柳以立其體。」[43]清楊翰《息柯雜著》云:「貞老(何紹基)專從顏清臣問津,積數十年功力,探源篆隸,入神化境。」[44]


推顏書者無外乎得篆隸古法,貶顏書者無外乎守魏晉舊法,無論推貶,書法「自顏柳輩出而始大變」,這一事實是無法否認的。何蜷叟《跋道因碑舊拓本》中說:「有唐一帶,書家林立,然意兼篆分,涵抱萬有,則前唯渤海,後唯魯國,非虞、褚諸公所能頡頏也。」[45]劉伯簡《書概》中說:「顏魯公書,自魏晉及唐初諸家皆歸櫽括。東坡詩有『顏公變法出新意』之句,其實變法得古意也。」[46]余紹宋論書法「若虞褚,雖稍改六朝惡態,亦自顏柳輩出而始大變」,乃是站在「得篆隸古法」的角度旨在推「顏柳」書法。余紹宋《題趙松雪書〈道德經〉真跡四首》其三寫道:「從來書法關人品,剛健婀娜信盡妍。可惜終篇稍縱恣,豈真晚節未能全?」[47]在余紹宋看來,書法與人品休戚相關,這正是醉翁推顏書的核心所在。余紹宋1922年在陳寶琛家中觀顏真卿《告祭侄帖》原稿真跡時嘆服之至,他說:「觀此可知錢南園、何子貞諸人學顏無一是處。唯明王覺斯尚能得其用筆之法。」[48]清代翁方綱在《跋王覺斯書》中說:「王覺斯於書法亦專騁己意,而不知古法也。」[49]王鐸好為連綿大草,藏篆隸古法於毫端,揮灑自如「而不知古法」,離魏晉舊法遠矣,亦可知先生推顏書除卻人品因素以外,關鍵點還是在於「得篆隸古法」,此又是繼承了宋元以來朱長文等人推顏的內因。此外,余紹宋在1940年10 月的日記中說「臨顏平原《宋璟碑》:此碑極變化縱恣之妙,非深知顏書之妙者不能解,亦不能臨也」[50]。「臨顏書《宋廣平碑》:臨此碑極不易,非習顏書有得者,不能得其意趣精神。」[51]我們通過這兩則日記中所表現出來的對顏書的敬意,足以想見先生是十分推崇顏真卿書法的。

余紹宋向來重學理,他在《書畫書錄解題·序例》中說:「欲明斯學著作淵源,以求學理進展之跡,舍以學理分類之外,其道末由。」[52]先生推顏、柳書亦可察其「學理進展之跡」,先生謂「書法若虞褚,雖稍改六朝惡態」,可知先生不喜「魏晉飄逸之氣」,不願守「魏晉舊法」,通過與前文對比分析「自顏柳輩出而始大變」,可知先生推崇顏真卿、柳公權的書法,在於他們的書法中有與「篆隸古法」相契合之處。此正是繼承了自朱長文評顏書「合篆籀之義理,得分隸之謹嚴」以來的學理傳統,如此觀之,余紹宋對顏真卿、柳公權書法的情結便逐漸顯明。

注釋:

[1]余紹宋.中國畫學源流概觀[G]//余紹宋書畫論叢.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6.

[2]蘇軾.書吳道子畫後[G]//東坡題跋.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169.

[3]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 [G]//朱長文.墨池編.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372.

[4][17]王鎮遠.中國書法理論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105,151.

[5]張懷瓘.書議[G]//張彥遠.法書要錄.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125.

[6]劉有定.衍極·注[G]//華東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室,上海書畫出版社.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438.

[7]李煜.書評[G]//張玖青編.李煜全集.武漢:崇文書局出版社,2015:107.

[8]米芾.書史[M].北京:中國書店影印本,2014:193.

[9]歐陽修.唐顏魯公書殘碑[G]//朱長文.墨池編.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531.

[10]歐陽修.唐顏真卿麻姑壇記[G]//朱長文.墨池編.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504.

[11]歐陽修.筆說·世人作肥字說[G]//歐陽修集編年箋注(7).成都:巴蜀書社,2007:159.

[12]甘中流.中國書法批評史[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208.

[13][16]蘇軾.孫莘老求墨妙亭詩[G]//孔凡禮,劉尚榮.蘇軾詩詞選.北京:中華書局,2015:34.

[14]蘇軾.評楊氏所藏歐蔡書[G]//東坡題跋.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144.

[15]蘇軾.書黃子思詩集後[G]//東坡題跋.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178.

[18]黃庭堅.跋法帖[G]//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61.

[19]甘中流.中國書法批評史[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256.

[20][23]米芾.海岳名言[M].北京:中國書店,2014:247,241—242.

[21]米芾.跋顏平原帖[G]//中國書畫全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9:955.

[22]米芾.寄薛紹彭詩[G]//張毅,於廣傑.宋元論書詩全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7:67.

[24]黃惇.顏、柳的障礙[J].大學書法,2019(1):63.

[25]姜夔.續書譜[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100.

[26][27][28]朱長文.續書斷[G]//華東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室,上海書畫出版社.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324,324,332.

[29]姜夔.續書譜[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113—114.

[30]郝經.敘書[G]//崔爾平.歷代書法論文選續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171.

[31]郝經.移諸生論書法書[G]//崔爾平.歷代書法論文選續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175.

[32]袁桷.跋柳誠懸隴西李夫人志[G]//清容居士集(4).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1085.

[33]虞集.跋朱侯所臨智永千文[G]//虞集全集(上).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406.

[34]虞集.題吳傅朋書並李唐山水[G]//虞集全集(上).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421.

[35]朱關田.中國書法史·隋唐五代卷[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170.

[36]沙孟海.近三百年的書學[G]//沙孟海論書文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7:68.

[37]楊慎.墨池瑣錄[G]//明清書論集.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64.

[38]王世貞.藝苑卮言[G]//華人德.歷代筆記書論彙編.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169.

[39]何良俊.四友齋叢說[G]//華人德.歷代筆記書論彙編.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193.

[40]項穆.書法雅言[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167.

[41]康有為.廣藝舟雙楫[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53.

[42]李日華.竹懶書論[G]//明清書論集.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368.

[43]蔣驥.續書法論·用筆[G]//明清書論集.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866—867.

[44]楊翰.息柯雜著.皇清書史[G]//叢書集成續編(38)史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4:111.

[45]何紹基.跋道因碑舊拓片[G]//明清書論集.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1138.

[46]劉熙載.藝概[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7:163.

[47]余紹宋.題趙松雪書《道德經》真跡四首[G]//余紹宋書畫論叢.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96.

[48]余紹宋.古書畫經眼錄[G]//余紹宋書畫論叢.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145.

[49]翁方綱.跋王覺斯書[G]//明清書論集.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955.

[50][51]余紹宋.1940 年10 月日記[G]//余紹宋書畫論叢.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254.

[52]余紹宋.書畫書錄解題.敘例[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2.

(孟雲飛轉自《大學書法》 2020年第6期 P124-127頁,原文題目《余紹宋論書法「自顏柳輩出而始大變」的理論生成——兼談其「顏柳」書法情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