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家通過這個認證!中國國產廠商掌握雷射雷達核心科技!

傳感器專家網 發佈 2024-01-23T01:47:28.289485+00:00

近日,國內雷射雷達企業速騰聚創RoboSense宣布,其雷射雷達MEMS振鏡模組通過了AEC-Q100認證,成為目前全球唯一通過該車規級認證的雷射雷達掃描器件。

近日,國內雷射雷達企業速騰聚創RoboSense宣布,其雷射雷達MEMS振鏡模組通過了AEC-Q100認證,成為目前全球唯一通過該車規級認證的雷射雷達掃描器件。

中國做傳感器的企業很多,但做中高端傳感器的企業很少,中國90%中高端傳感器需要進口。而能夠做車規級傳感器的企業更少,按比例來看100家中國傳感器企業也難找到一家能做車規級傳感器。

雷射雷達被是具有巨大市場前景的高端汽車傳感器,MEMS振鏡技術則被認為是雷射雷達核心技術。大部分雷射雷達廠家實際上是系統集成商,作為首次國產雷射雷達廠商掌握核心技術,具有重大意義。

這個雷射雷達MEMS振鏡有多重要?為什麼說這才是雷射雷達廠商的核心技術?MEMS雷射雷達是當下雷射雷達量產最優解?

您對本文有什麼觀點?請在傳感器專家網本內容底下留言討論,或在中國最大的傳感社區:傳感交流圈中進行交流。

大部分雷射雷達廠商都是系統集成商!什麼才是雷射雷達廠家的核心技術?

雷射雷達是一種複雜的高精度測量傳感器,已廣泛應用在機器人、地理探測、自動駕駛、智慧港口、周界安防等領域,被視為實現L3級以上自動駕駛的核心感知器件。

一個雷射雷達傳感器,由雷射發射、雷射接收、雷射掃描器和信息處理四部分構成。


絕大部分雷射雷達廠商處於「系統集成商」的角色,據知名調研機構Yole的雷射雷達報告顯示,雷射發射和接收是雷射領域大廠提供的,如歐司朗、Lumentum、Excelitas、索尼(SPAD)、佳能(SPAD)、松下(SPAD)等,這些大廠具備幾十年的雷射產品經驗和專利,雷射雷達初創廠家根本不可能和這些大廠競爭。

數據處理部分則是德州儀器、Xilinx的天下。數據處理要具備ADC和TDC能力,全球擅長ADC的也就那幾家老牌模擬晶片廠家,雷射雷達初創廠家也無力和這些老牌模擬晶片廠家競爭,雷射雷達廠家所謂的自研晶片通常是定製一些GaN開關電源晶片。

雷射雷達廠家主要的工作就是做雷射掃描器,Flash雷射雷達則連掃描器也沒有。對於MEMS雷射雷達來說,核心就是MEMS振鏡,能否自產MEMS振鏡是判斷廠家是否核心競爭力的最關鍵因素,沒有之一。


▲來源:Yole

雷射雷達技術路線賭博,轉鏡式出貨量大!MEMS雷射雷達是當下最優解?

雷射雷達技術路線眾多,自動駕駛、測量測繪常用的2D/3D雷射雷達,主要有固態雷射雷達和機械式雷射雷達兩種,其中,固態雷射雷達——一般為Flash雷射雷達,為未來最理想的雷射雷達形式,但目前距離技術成熟還比較遙遠,至少還需要5年時間。

因此,當前市場上的雷射雷達主要以機械式為主,機械式再可分為微機械、MEMS 和 SLAM。

SLAM 比較罕見,目前市面主要看到的產品就是微機械和 MEMS。

微機械再可分為四小類,分別是旋轉式(包括旋轉鏡和多邊形掃描)、電流計式(Velarray)、多稜鏡(Risley prisms)和音圈式(Voice-coil)。

MEMS 分為 MEMS 振鏡和 DMD 微鏡兩大類。

MEMS 振鏡再可分為壓電、電磁和靜電三大類。

▲來源:Yole

當前市場上,出貨量較大的雷射雷達企業產品,大都是轉鏡式等微機械結構的雷射雷達,譬如據Yole的2022雷射雷達產業報告顯示,Valeo和禾賽科技為2022年全球雷射雷達出貨量TOP2,兩家的主打產品均為微機械結構的雷射雷達。

譬如禾賽科技「當紅產品」AT128就屬於轉鏡方案。相較於MEMS 微振鏡方案,它在功耗、散熱等方面優勢明顯,並且體積小巧,安裝方便。

▲來源:Yole

旋鏡式雷射雷達的致命缺點是成本高昂、且越高解析度設計難度越大,多一線雷射就多一對發射和接收雷射器,因此業內普遍採用的是1~2個雷射器,禾賽AT128採用的是128個雷射器,據悉禾賽科技每賣出一台AT128就會虧掉3000元。然而AT128這款半固態雷射雷達在關鍵參數上,在現今量產雷射雷達中仍具有較強競爭力。

▲AT128關鍵參數 來源:禾賽科技官網

雷射雷達的普及,很大原因取決於雷射雷達成本的降低和解析度的提高,據相關資深人士分析,考慮性能、價格、可靠性、車規、體積、外觀,MEMS雷射雷達也是目前汽車雷射雷達的最佳選擇,該方案最佳選擇的電磁式MEMS振鏡。

速騰聚創拿下全球最多車企合作定點,只因掌握核心技術?

目前,全球許多車企已經從轉鏡式雷射雷達向MEMS雷射雷達轉移,全球MEMS雷射雷達廠家主要有兩家,一家是中國的速騰聚創,另一家是以色列的Innoviz,Innoviz已經拿下寶馬20億美元的訂單,2023年下半年開始出貨。

據標準普爾子公司S&P Global的報告顯示,速騰聚創與整車廠(OEM)合作數量共計18個,排名全球第一,可見下游整車廠對MEMS雷射雷達的看好。

▲來源:S&P Global

據速騰聚創官網信息,速騰聚創與近20個汽車廠商存在合作,覆蓋50餘款車型。速騰聚創幾乎拿下了大部分中國車廠的雷射雷達訂單,除了理想、蔚來,其餘廠家的雷射雷達基本都是速騰聚創提供,包括比亞迪、極氪、廣汽、上汽智己、小鵬、吉利路特斯,長城近期也從ibeo轉投速騰聚創。國際上的車廠中,豐田和Lucid也選了速騰聚創。

據悉,不久前比亞迪發布的百萬豪車仰望U8,將搭載3顆來自速騰聚創的雷射雷達。

之所以最多選擇速騰聚創,是因為速騰聚創能夠自行設計MEMS振鏡,並且通過了車規。

MEMS振鏡是一類晶片,由專業的MEMS晶圓代工廠代工,這和車載晶片的供應鏈是完全一致的。這次通過AEC-Q100的整個掃描器件就是電磁驅動MEMS振鏡,結構強度是MEMS振鏡中最高的一種。

對MEMS雷射雷達廠商來說,MEMS振鏡是判斷廠家是否核心競爭力的最關鍵因素。

▲速騰聚創雷射雷達MEMS振鏡模組AEC-Q100認證證書(來源:速騰聚創官微)

超過4400個MEMS振鏡樣本投入!嚴格的車規級測試與不完善的標準

隨著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的發展,國內造車新勢力的強勢崛起,國產化替代的推進,「車規級」這個詞也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了大家的視野中。然而嚴格來說,什麼是「車規級」,並沒有明確的定義,為了保證汽車零部件的安全可靠,一般用於汽車的電子元器件需要通過某些標準測試,而通過這些標準認證後,就被許多媒體稱之為車規級。

其中,由國際汽車電子協會(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uncil,簡稱AEC)制定的相關標準就是其中最權威的認證之一。AEC標準包括包括AEC-Q100(集成電路IC)、AEC-Q101(離散組件)、AEC-Q102(離散光電LED)、AEC-Q103(MEMS)、AEC-Q104(多晶片組件)、AEC-Q200(被動組件),其測試條件比消費型晶片規範嚴苛。

對照雷射雷達上下游器件,相關檢測標準如下:

▲來源:車規級元件

隨著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和自動駕駛等新技術的發展,AEC-Q標準是在不斷進化的,因此標準保持著持續更新的狀態,以適應新技術和應用的需求。

譬如這次雷射雷達的測試,嚴格來說MEMS振鏡屬於AEC-Q103(MEMS)範疇,但目前AEC-Q103僅有兩個子標準,一個是AEC-Q103-002,是針對壓力傳感器的,另一個是AEC-Q103-003是針對MEMS麥克風的。AEC-Q103-001是針對MEMS IMU的,估計在2023年底出台。

而針對MEMS振鏡,AEC協會正在制定AEC-Q103-004和AEC-Q103-005標準,預計到2025年出台標準。

既然標準還未出台,那麼這次速騰聚創的MEMS振鏡是怎麼通過AEC測試的呢?據速騰聚創官微介紹:

「以AEC-Q100母標準為綱領,由SGS制定MEMS振鏡模組測試方案,對雷射雷達MEMS振鏡模組進行嚴格測試。」

也即是說,本次測試還是以AEC-Q100標準為主,據悉速騰聚創為此次測試投入了超過4400個MEMS振鏡模組。

同時本次速騰聚創MEMS振鏡通過AEC-Q系列認證是AEC-Q103-004和AEC-Q103-005制定的關鍵依據案例。

▲MEMS振鏡模組機械衝擊測試(來自速騰聚創官微)

AEC-Q100 關鍵測試類別包括:

1)、Accelerated Environment Stress (加速環境壓力)

2)、Accelerate Lifetime Simulation (加速壽命仿真)

3)、Packaging/Assembly (封裝/組裝)

4)、Die Fabrication (晶片製程)

5)、Electrical Verification (電氣驗證)

6)、Defect Screening (不良品篩選)

7)、Cavity Package Integrity (腔體封裝完整性)

AEC-Q100測試流程及說明:

▲圖註:AEC-Q100認證流程,資料來源:AEC委員會

可以預見,通過車規級AEC驗證後,將會促進主流車廠對速騰聚創MEMS雷射雷的需求。

結語:我國何時誕生智能傳感器領域的華為?

MEMS雷射雷達是當下最優雷射雷達解決方案,速騰聚創成為全球首家通過MEMS振鏡車規級認證的企業,意味著國產企業正式掌握了雷射雷達核心關鍵技術。

據上文Yole及S&P Global相關報告顯示,中國雷射雷達頭部企業中,有多家總部位於深圳,包括速騰聚創、華為、大疆覽沃、鐳神智能等等。

近期深圳市大力打造雷射雷達等智能傳感器產業,據深圳大學副校長、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張學記表示「再過15-20年,智能傳感領域將再造一個『華為』」。智能傳感技術市場應用廣泛、潛力巨大,深圳正在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有望誕生與華為體量相當的企業或聯合體。

隨著我國對智能磁傳感器產業的重視,以雷射雷達為代表,我國正在某些傳感器賽道取得競爭優勢。

然而,傳感器領域眾多,我國離成為真正的傳感器強國,仍然任重而道遠。

本文部分資料來自:

https://mp.weixin.qq.com/s/mkZNgWvI1fWBRGnJP6Kbrg

https://mp.weixin.qq.com/s/eWIoq20LrhRI7vO2ME9Ihg

您對本文有什麼看法?歡迎在傳感器專家網本內容底下留言討論,或在中國最大的傳感社區:傳感交流圈中進行交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