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之名為某郡、某府,其實均分別存在了1000多年,後來為何消失

大運河時空 發佈 2024-01-24T07:28:02.313167+00:00

早晨散步,發現兩片即將建成的新樓盤,位於同一區域,僅僅是一東一西位置上的區別,名字很有意思,分別是「大唐某某郡」「某某府」,感覺有必要對「郡」和「府」寫上一寫,因為對於很多人來說,「郡」「府」只是存在於古代背景的電視劇,今天已經很難找到如此使用這兩個詞語了。

早晨散步,發現兩片即將建成的新樓盤,位於同一區域,僅僅是一東一西位置上的區別,名字很有意思,分別是「大唐某某郡」「某某府」,感覺有必要對「郡」和「府」寫上一寫,因為對於很多人來說,「郡」「府」只是存在於古代背景的電視劇,今天已經很難找到如此使用這兩個詞語了。

「郡」是一個很古老的詞,作為行政區劃來使用,出現在2500多年前,消失於1265年前,存世時長約1251年。

「府」在古代則有多種意思,分別是:掌管財物的官、掌管文書檔案的官、官署的通稱,以及行政區劃名。相對於「郡」作為行政區劃來說,本文需要介紹的就是後者。作為行政區劃的「府」出現於713年,消失於111年前的1912年,存世時間1199年。

對於「郡」的認識,很可能大多數人來源於秦始皇實行的「郡縣制」,但是「郡」的起源要比秦始皇的郡縣制早好幾百年。

最早有關「郡」的記載出自《國語·晉語》裡的一則記載:晉獻公死後,逃亡在外的晉公子夷吾對秦國公子繁說:「……君實有郡縣……」,此時為公元前650多年,不過有人認為這個記載是戰國時在記載時自行加入的,並不能做為「郡」出現的時間。

不過到了公元前493年,這個時間已經極為精確了,據《左傳》記載,魯哀公二年(前493年),晉國執政大夫趙簡子在討伐范氏與中行氏前,為鼓勵將土用命,答應「克敵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

這個記載是到目前為止能見到的最早,也是最可信的設有「郡」的史料。不過此時的郡不但屬於縣管,並且位置也處於一些邊陋之地,清朝學者顧炎武《日知錄》記載郡縣之別是:在腹里繁華之地稱為縣,在邊鄙之地稱為郡。

「郡」到了戰國時期逐漸增多起來。魏國設置了河西、上郡,韓設置了上黨郡,趙設置了雲中、雁門、代郡,燕設置了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等郡,秦設置了隴西、北地2郡,設置了巫郡、黔中郡等。

由於最初設郡地區幅員面積很大,隨著經濟的發展,郡逐漸繁榮起來,在其下再分為縣,這就慢慢形成了以郡統縣制度。

到了秦朝,天下一統,如何統治廣袤的領土成為秦始皇的難題。最開始,有人建議採用西周的封建制,但是秦始皇考慮到周朝滅亡的弊端,於公元前221年接受了李斯的建議,在全國範圍內推行中央集權的郡縣制「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

西漢武帝時,為了有效管轄國家領土,在郡之上又設了「州」的監察區。到了東漢末年,「州」成為正式的行政區劃,國家管理層級成為州、郡、縣三級制,郡屬州管,為州下的行政區。

十六國和南北朝時期,由於各方政權和割據勢力眾多,各個勢力為了顯示自己所轄範圍廣大,濫置州郡,雖經北齊、北周精減,但到了隋初仍有五百多郡。

為減少管理層級,隋開皇三年(583年)廢天下之郡,全國地方管理層級為州、縣兩級。但隋煬帝喜歡秦朝舊制,又把州改為了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又改郡為州。和隋煬帝有著同樣毛病的唐明皇,在天寶三載(744年)又改州為郡。他兒子唐肅宗在乾元元年(758年)把郡又改為州,自此之後,「郡」之名不再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武則天的大周天授元年(690年)九月,曾下詔「改州為郡」,但有大臣說州和周同音,「陛下始革命而廢州,不祥。」於是武則天的改州為郡計劃即刻停止。

「郡」的使用,如果以魯哀公二年(前493年)為起點,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復郡為州結束計算,存世約1251年的時間。這當然以有準確記載時間計算的,事實上「郡」的存世時間更為久遠。

「府「作為行政區劃名字,起源於唐朝。

在唐朝,「府」是一種地位比較特殊的州,其設置一般與皇帝的駐地、發祥地、首都、陪都、行宮的所在有關,這些地方需要昇州為府,其長官改為尹,屬官給予優厚的待遇,彰顯寵異,但其行政性質、區劃層級都與州無別。

唐朝的「府」以雙字為名,比如京兆府、太原府、興元府、鳳翔府等等。唐朝最早的府為京兆府、河南府,均在開元元年(713年)升置,太原府則於開元十一年(723年)升府,興元府於興元元年(784年)升府,鳳翔府於至德二年(757年)升置。

五代十國時期的諸國,也繼承了唐朝「府」的建置,並且改置為「府」的範圍也有所擴大,一些政權都城均成為了「府」,還有一些要地之州也升置為府。不過此時,府和州的地位仍然不算太大。

到了宋朝,比州地位高的「府」增多了,宋初承唐和五代之制,有東京開封府、西京河南府兩個「京府」,還有京兆、太原、成都、鳳翔、河中、江陵、興元、真定、大名等九個「次府」,又陸續增加了應天府、江寧府、穎昌府等等,後來又因為帝王誕生地、帝王潛邸、駐蹕之地、行在、國姓所系等原因設立了眾多的府,到南宋末期,整個宋朝共置府有60個。

遼朝的「五京」所在均為「府」,此外還有興中、黃龍、率賓、定理、鐵利、安定、長嶺、鎮海等府,西夏則有西平、興慶(後改興中府)西涼等府,金五京、十四總管共十九路,治所皆置府。到了元朝有「府」三十三個,品級為正四品,府隸路及宣慰司、行省,或直隸中書省。

到了明朝,府成為省之下直接管轄縣的政區,天下的府「凡一百五十有九」。清承明制,清朝延續了明朝「府」的設置,直到1912年民國初,廢府存縣,「府」的行政區劃被撤銷。

如果以唐開元元年(713年)設京兆府、河南府為起點,到1912年府被撤銷,「府」作為行政區劃存世1199年。

「郡」與「府」這兩個行政區劃之名,哪怕是消失最晚的「府」,也已經距今有100多年的時間了,雖然如此,但是這兩個詞語卻始終沒有離開我們身邊,讓以有著古老歷史為榮的我們,時刻翻出來,不斷的回味。

您了解的情況是這樣嗎?歡迎在文章底部討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