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劇之後,羅馬崩塌

獨立面壁人 發佈 2024-01-25T22:00:21.423275+00:00

公元前88年,羅馬城內準備進行一次抽籤,原本這次抽籤的目的只不過是決定由誰來率領羅馬軍團平定米特拉達梯六世叛亂,但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這場元老院貴族們在之前玩過無數次的「內定抽籤」,卻引發了一系列蝴蝶效應,羅馬400餘年無內戰,無獨裁的歷史就此終結,羅馬城被戰火反覆蹂躪,而曾掌握著他人生殺予奪大權的元老院貴族們也將深刻體驗一把從「刀俎」變為「魚肉」的滋味。

公元前88年,羅馬城內準備進行一次抽籤,原本這次抽籤的目的只不過是決定由誰來率領羅馬軍團平定米特拉達梯六世叛亂,但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這場元老院貴族們在之前玩過無數次的「內定抽籤」,卻引發了一系列蝴蝶效應,羅馬400餘年無內戰,無獨裁的歷史就此終結,羅馬城被戰火反覆蹂躪,而曾掌握著他人生殺予奪大權的元老院貴族們也將深刻體驗一把從「刀俎」變為「魚肉」的滋味。

公民之國

公元前510年,羅馬人驅逐了國王小塔克文,趕走國王的羅馬人決定不再保留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王權,建立共和制度,名義上講,所有羅馬公民都是國家的主人,都可以參與政治。

羅馬共和國非常重視權力的制衡:執政官、元老院、公民大會分權而治。

羅馬共和國的執政官任期只有一年,且每次選舉都同時產生兩名執政官,二者權力相當,可以相互制衡。

公民大會雖然是名義上的最高權力機構,但其並不長期召開,真正幫助羅馬共和國做出大多數決定的是由貴族組成的元老院。

羅馬共和國建立之初,個人獨裁的問題雖然得到解決,但是貴族壟斷權力,平民只能任其驅使的問題嚴重製約羅馬社會的發展,經歷一段時間的博弈與妥協後,羅馬共和國決定設置維護平民利益的官職:保民官,其有權力對元老院制定的不利於平民的決議行使否決權。

隨著保民官制度的確立和《十二銅表法》的公布,羅馬共和國社會各階級之間達成和解。

共和制度下的羅馬貴族享有大量土地、財富和奴隸,能夠在政治上呼風喚雨,平民也能享受基本的公民權力,並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自食其力,一旦戰爭來臨,羅馬公民們變民為兵,自備鎧甲武器加入羅馬軍團奔赴戰場,由於羅馬人對於自己的國家有著很高的認同度,羅馬軍隊在日後的戰爭中連戰連捷,羅馬從一個蕞爾小邦一躍成為地中海地區霸主。

但社會進程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土地被兼併,維繫羅馬共和制的基礎已經開始鬆動,通過土地兼併,貴族們擁有了更多土地並讓奴隸來耕種,而過去自食其力的自耕農卻因為失去土地而淪為流民,不得不湧入羅馬城來艱難地討生活。

「有恆產者有恆心」,失去土地這種最重要資產的羅馬公民們自然也失去了對國家長遠未來的興趣,在官員選舉期間,這些失去土地湧入城市討生活的流民們關心的只有一件事:誰能夠為他們多發一點福利,以免讓他們餓死街頭。至於國家的未來發展,他們已經無暇顧及。

羅馬共和國後期的選舉變得十分庸俗,能夠當選的人往往是願意拿出小恩小惠來賄賂選民的人,想要賄賂選民就得先有資本,而有資本的人絕大多數來自貴族,他們不可能真正代表平民利益,當選後他們會加倍撈好處,羅馬的共和制度陷入一種近乎無解的怪圈之中。

當然,說平民出身的人不可能贏得選舉也不盡然,因為羅馬是個外向型國家,戰爭在其國家事務中發揮著巨大作用,平民要想有機會翻身,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投身軍營,並在戰場上立下戰功。

在戰場上脫穎而出的平民子弟,偶爾能讓早已被貴族深度掌控的羅馬政壇泛起一絲漣漪,但有時,這樣的漣漪來得太猛,並逐漸演變為驚濤駭浪,文章開頭的那場抽籤,便因兩個在軍隊中走出的政治強人而起。

雙雄

馬略出身平民,其父親是給貴族種地的佃戶,但艱苦的生活環境並未讓馬略消沉,反而讓他對出人頭地有了更強烈的渴望,馬略少年從軍,刀口舔血,拿命當賭注為自己博一個前程。

馬略為人狡詐粗鄙,做事不拘小節,這反而讓他在以命相搏的戰場上大放異彩,並迅速在軍隊中脫穎而出。

戰場上的優秀表現讓馬略積累了一定的政治資源,他在紐曼細阿戰爭結束後先後當選了大法官,西班牙行省總督等職務,他的聲望與財富進一步積累。

馬略的改革措施給羅馬社會帶來了不少變革,而其中最深遠的變革是馬略改革了羅馬的軍事制度。

如上文所說,羅馬共和國自建國以來,採取的都是兵民合一的公民兵制度,但成為羅馬軍團士兵是有財產要求的,而在農業社會,最重要的財產無疑是土地,舊軍制下,自耕農群體是羅馬軍團的絕對主力。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自耕農失去土地,羅馬軍團陷入兵源危機,對於以戰爭立國的羅馬來說,這等於直接動搖國本,羅馬共和國後期,曾經強悍的羅馬軍團戰鬥力嚴重下降,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兵源緊張。

馬略是個不守常規的人,他看到了羅馬軍團所遇到的問題並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他取消了加入羅馬軍團的財產限制,大量吸納沒有土地的流民,由國家負責提供武器裝備並提供工資,軍人變成了一種職業。

職業軍人的出現徹底改變了羅馬的政治格局,在以往軍人與將軍都是臨時身份,軍人並不作為羅馬政壇的一支獨立政治力量,將軍也絕無成為軍閥的可能,但隨著馬略軍事改革的推行,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在不重新分配土地的情況下,馬略軍事改革確實是解決羅馬共和國兵源危機的唯一有效手段,只不過這手段也確實有利於馬略自己。

通過戰場的突出表現,馬略在羅馬贏得了榮譽、權力以及財富,但是作為一個底層翻身的人,其粗鄙、狡詐、野心勃勃的性格卻註定了他難以真正融入元老院貴族主導的羅馬上流社會。

元老院貴族們對於這個粗鄙的野蠻人十分鄙夷,但是軍事改革後,領兵的將軍地位大幅提高又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昔日高高在上的元老院貴族很難單靠往日的權威將馬略壓下去,於是他們轉而選擇另一個辦法:支持一個同樣在軍中擁有威望人,對抗馬略。

蘇拉,出身於一個落魄貴族家庭,祖上的貴族血統讓他喜歡藝術、音樂、美術,但生活的困頓卻又讓他不得不像馬略一樣在軍中謀一條出路,蘇拉同樣擁有極高的軍事天賦,在戰場上屢立戰功。

在讓馬略軍功達到頂峰的朱古達戰爭中,蘇拉在馬略統帥的軍隊中大放異彩,並立下了擒獲對方統帥的首功,傑出的軍事才能以及更接近於貴族的性格,讓蘇拉成為了元老院選擇對抗馬略的不二人選。

元老院在金錢和政治資源等多個方面全方位支持蘇拉,蘇拉也積極向元老院貴族集團靠攏,通過與貴族女子聯姻的方式將自己與元老院貴族進行關係綁定。

於是,在羅馬共和國後期的政壇上,形成了兩股力量,一股是以馬略為代表的平民派,一股則是以蘇拉為代表的貴族派,這兩人都有傑出的軍事才能,在軍隊中擁有巨大威望,如今,羅馬的同盟者米特拉達梯六世發動叛亂,在誰作為統帥率領軍隊出征的問題上,兩派分歧明顯,元老院貴族們自作聰明,認為一場公平的「抽籤」就能解決問題,殊不知,這次自作聰明的抽籤宛如打開了一個潘多拉盒子,內戰的魔鬼就此釋放。

惡之花

公元前88年,馬略與蘇拉站在台前,由元老院貴族們進行一次「公平」的抽籤,決定誰能夠領兵出征。

馬略與蘇拉背後,是羅馬共和國後期貴族與平民間無比尖銳的矛盾,二者之間的矛盾已經近乎勢同水火,可悲的那些在元老院裡待得太久的貴族老爺們渾然不知,他們認為自己還能完全的掌控局面,還能像以前一樣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這場「公平」的抽籤,結果毫無懸念的是:蘇拉勝出,擔任羅馬遠征軍團的統帥。

但是,一直以不按常理出牌著稱的馬略又豈會輕易投降認輸,他立刻聯合保民宮盧福斯,主導召開公民大會,並利用自己昔日部下的運作,令大會宣布元老院決定無效,並強行將指揮權轉交給馬略。

這樣的決議蘇拉當然不認,他立刻號召支持自己的官員休假,以此來表達對馬略派的強烈反對,馬略乾脆一不做二不休,讓手下武裝人員展開對蘇拉派人士的大規模暗殺。

在馬略派如此兇狠的手段下,蘇拉終於認慫,表示停止休假,並親自前往馬略住所,向其保證自己支持馬略作為軍團統帥,馬略這才停止了對蘇拉派的清洗。

但是,馬略和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這遠不是這次危機的結束,相反,只是更大危機的開始。

表面上已經繳械投降的蘇拉在離開馬略住所後連夜逃出羅馬城,來自羅馬軍團的駐地,此時馬略派來的參將正興高采烈地準備接管軍營,但這些倒霉蛋剛到軍營,就被隨後趕到蘇拉打跑,隨後,蘇拉以打倒馬略拯救羅馬的口號號召軍隊追隨自己,蘇拉在軍中威望頗高,他的號召得到了大部分將領的響應。

只是這些響應的軍官們似乎並未意識到,他們正在干一件羅馬共和國自建立以來就不曾發生過的事:羅馬軍隊進攻羅馬。

內戰

羅馬法規定,認為領兵在外的將領,不得率領軍隊跨過盧比恐河,否則視為叛國。

昔日的羅馬軍隊都遵守此項規定,從不越雷池一步,但是此刻蘇拉卻以拯救國家的名義,公然違背羅馬共和國最高法令,率領軍隊進攻自己的國家。

可怕的是,由於蘇拉是貴族派代表,理應最支持共和制度的元老院貴族們,對於蘇拉的舉動大多持支持態度。

此時的羅馬共和國,派系鬥爭已經凌駕於國家利益之上,走到這一步,共和的基礎已經被挖空,這個4個多世紀沒有被王權統治的強大國度,即將迎來翻天覆地的巨變。

馬略派取得羅馬城的控制權後,便開始大肆打壓甚至清洗蘇拉派,一些蘇拉派成員直接被幹掉,那些支持蘇拉的元老院貴族們,有相當一部分淪為馬略派的刀下之鬼。羅馬共和國的政治博弈演變成為了直接將對方從肉身上消滅的惡鬥。

但即便是做事不擇手段的馬略,也沒有想到蘇拉會玩率兵反攻羅馬這一手,當時羅馬能打的野戰軍團基本全在蘇拉手中,馬略派組織的抵抗很快被瓦解,蘇拉成功占領羅馬城。

蘇拉派奪回羅馬城後會做些什麼?

毫無疑問,清洗政敵,與馬略合作的保民官盧福斯直接被蘇拉處死,與盧福斯一同被處死的還有一眾支持馬略的元老院貴族。

之前高高在上的元老院貴族們,終於在馬略與蘇拉的惡鬥中見識了什麼叫血雨腥風,當然,與後面發生的事相比,之前的這些還只是毛毛雨而已。

血雨腥風

被趕出羅馬城的馬略實實在在的經歷了一段艱難時光,他曾被困孤島,險些喪命,但最終在北非站穩腳跟,重新集結起一支部隊,隨時準備東山再起。

而蘇拉在攻下羅馬城穩定住局勢後,便著手應對米特拉達梯六世的叛亂,為了鎮壓叛亂,蘇拉率領大軍離開羅馬,前往希臘。

蘇拉離開後,反對他的秦納當選為執政官,並準備廢除蘇拉占領羅馬城後制定的改革措施,但在與留在城中的蘇拉派的鬥爭中失敗,被迫逃離羅馬。

馬略見機會成熟立刻聯絡秦納,二人率領支持自己的武裝圍困羅馬城,並切斷城市糧食供應,城內的人只能妥協,馬略又一次回到羅馬。

重新掌權的馬略乾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肆清洗城中蘇拉派,支持過蘇拉的人大多被處死,這其中不乏大量的元老院貴族。

遠在希臘的蘇拉在平定了米特拉達梯六世叛亂後,並沒有急於回到羅馬,而是在義大利半島上聯合各路勢力,不斷擴充軍隊,增強武力。

城中的馬略派當然也沒閒著,當初被蘇拉打敗後,馬略就感慨自己沒有料到蘇拉會有率軍直接攻打羅馬這樣的瘋狂舉動,如果自己事先做了充分準備,不會被蘇拉輕易打敗,所以這次馬略重新得勢後立刻開始擴軍備戰。

雖然馬略在公元前86年病逝,但他的派系仍在積極地籌備著與蘇拉的戰爭,雙方厲兵秣馬,大戰一觸即發。

公元前83年,贏得了東方一系列戰事的蘇拉認為自己已經積聚了足夠的力量,他要返回羅馬,徹底將馬略派連根拔起。

這次蘇拉的反擊與上次不同,雖然都是率軍攻打羅馬,但是上一次由於馬略派並未做好充分準備,所以戰爭烈度並不是太高,但這一次馬略派與蘇拉派都已做好了充分準備,雙方即將展開的是一場針尖對麥芒的較量。

如果說上次蘇拉率兵反攻羅馬更像是一場兵變,那麼這一次,羅馬人面對的就是一場內戰,徹徹底底的內戰。

蘇拉派與馬略派的內戰幾乎波及了整個義大利半島,最終久經沙場的蘇拉派再次擊敗馬略派,蘇拉再度得勢,之前上演過的劇情還得重新上演一遍,而且要變本加厲,支持馬略派的人會被打成公敵,然後處以極刑,他們的財產會被沒收。

為了更加徹底地清洗馬略派,蘇拉還將商鞅的「傳統手藝」學去,號召羅馬市民檢舉揭發,檢舉誰是馬略派的人,可以分得對方的家產,一時之間被冤殺不計其數。

獨裁官

羅馬共和國原本十分重視權力的相互制衡,最高統治者執政官要同時產生兩名,且任期只有一年,只有在國家處於生死存亡邊緣時,才會任命集軍政大權為一身的獨裁官。

由於獨裁官權力過大,羅馬法規定獨裁官任期只有半年,在整個羅馬共和國歷史上獨裁官也並沒有出現過幾次。

但第二次攻下羅馬城的蘇拉就要求元老院任命他為獨裁官,且任期不限。

蘇拉是元老院貴族們支持的,但此時手握重兵的蘇拉已經超出了元老院的控制,對於元老院貴族來說,唯一值得慶幸的是,蘇拉還算信守諾言,在掌握大權後開始通過一系列改革,強化元老院的權威,雖然大量蘇拉麾下的將領被吸納進元老院,但是元老院貴族們的利益也得到了很大的維護。

蘇拉掌權期間,平民派被徹底打壓,元老院大權在握,但是不知這些元老院貴族們是否注意到,雖然此時的他們依舊看起來很有權勢,但是這種大權在握已經與之前有著明顯不同了。

之前的元老院貴族們真正可以在政壇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即便是領兵在外的將軍,也不過是他們的棋子,他們是羅馬共和國真正的主人,但如今,與其說元老院貴族們大權在握,不如說是蘇拉這個最大的軍閥允許他們大權在握。

公元前79年,大權獨攬的蘇拉突然宣布辭去一切職務,按他自己的說法,他之前所做的一切只是為了結束亂局,如今亂局已然結束,自己應該把歸還權力了。

隨著蘇拉的辭職,一切似乎回到了原來的樣子,但事實是,一切已經不可能回去了。

掘墓人

從羅馬共和國進行軍事改革的那一刻起,領兵在外的羅馬將軍手中的權勢便不斷膨脹,這股力量在羅馬共和國歷史上從未出現,所以約束了羅馬共和國400餘年的羅馬法並不能約束這股新生的可怕力量。

共和傳統也好,法律權威也罷,在新崛起的軍頭手中的武力面前全都不值一提,從這個角度上講,進行軍事改革,讓軍人成為一種職業,是依託法律和共和制度取得特權的元老院貴族們的一種自殺行為。

但是,如果要保證羅馬軍隊的戰鬥力,只有兩種途徑,要麼發給失去土地的平民土地,讓他們重新成為合格的公民兵,要麼讓流民也能加入軍隊成為,軍人成為一種職業。

如果從長遠利益上看,分發土地是更好的選擇,因為即便將部分土地歸還,貴族們手中的土地依舊很多,在共和制度得以維繫的情況下,他們依舊是特權階層。

但是動人利益歷來如殺人父母,元老院貴族們寧願看著日後軍頭崛起成為制度和法律都無法約束的可怕力量,也不願意分發土地,即便他們知道,當軍頭成為羅馬政治的核心時,那些舊貴族們不但要失去土地、財富,還要失去政治地位,甚至要失去生命,他們依舊不願意拿出已經落入自己口袋裡的利益。

當然,這些不願交出利益的貴族們最終也「得償所願」,馬略走後,還有蘇拉,蘇拉之後還有凱撒,凱撒之後是屋大維,這些軍事強人每次占領羅馬,都要把一部分貴族老爺們從肉身消滅。

最終凱撒養子屋大維終於邁出了最後一步,撕下了共和制度的最後一點偽裝,將軍政大權獨攬於一身。

共和的本質是階級間的和解與妥協,當階級之間再無共同利益,共和的基礎也將被掏空,從大多數普通羅馬人失去土地的那一刻起,羅馬共和國就註定消亡,馬略、蘇拉、凱撒、屋大維,都只不過是時代選出的代言人罷了。

但正如黑格爾所說,人類在歷史上吸取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從不吸取教訓。

兩極分化挖空共和基礎,政治惡鬥不顧國家利益,不去直面真正的社會問題,卻試圖以無休止的軍事擴張來掩蓋社會矛盾的,又何止羅馬共和國呢?

已有的事,後必再有,不懈余力為自己掘墓的,往往是一些所謂的聰明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