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加班懟領導」事件是編造?搞清真相才能聚焦問題

搜狐新聞 發佈 2024-01-27T01:23:33.381202+00:00

文|和光反轉來得太快就像龍捲風。在清明節這一天,「揭竿而起」怒懟領導強制加班的「中國電科陳志龍」,原本讓打工人興奮不已,直呼痛快。然而誰能想到,那幾張被打工人稱為「網際網路嘴替」的聊天記錄,真實性至今不能確定,如今更有多種跡象顯示,它們有可能是被編造出來的。

文|和光

反轉來得太快就像龍捲風。在清明節這一天,「揭竿而起」怒懟領導強制加班的「中國電科陳志龍」,原本讓打工人興奮不已,直呼痛快。然而誰能想到,那幾張被打工人稱為「網際網路嘴替」的聊天記錄,真實性至今不能確定,如今更有多種跡象顯示,它們有可能是被編造出來的。

據媒體報導,中國電科回應稱網上有關「中國電科陳志龍」的信息,均為虛假信息。集團公司所有單位已經開展了多輪次排查,包括勞務派遣和協作人員,均無此人。網上出現的任免文件明顯偽造,中國電科相關單位已報案。

其實,在全網熱議的當天下午,中國電科的新聞發言人說,兩個微信群的聊天記錄,發布的有關中國電科的均為不實言論。經過排查,所涉人員並非其公司成員。4月6日,四川省總工會一名工作人員表示,網傳的「因加班懟領導員工」不屬於中國電科成都所員工,應是在外地某城市的人員。這兩天,更是有未經證實的爆料貼稱,「陳志龍」實際是德陽某科技公司的員工,跟中國電科毫無關係。還有人從技術層面分析,聊天記錄存在諸多造假的跡象,比如插入一個表情就導致行距發生變化,真實的微信對話不是這樣的。

儘管有不少人指出聊天記錄的瑕疵,但很多網友似乎不太在意這一點,認為探查「陳志龍」的真假沒有必要。這也不奇怪。自聊天記錄截圖橫空出世,人們就和怒懟領導的「陳志龍」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沒有人喜歡加班,更何況是強制加班和無意義的加班。但是現實中,幾乎沒有人能反抗領導指定的加班。聊天記錄里的「陳志龍」慷慨陳詞,維護了自己的權益,直陳企業存在的弊端,還能得到同事的站隊支持,這是廣大打工人做夢都不敢想的畫面。

所以,不管是在哪個社交平台,只要是在這個熱搜詞條下面,人們都在藉此表達對加班文化的不滿。人們氣憤且飽滿的情緒,給了這個議題強烈的支持。

大家對強制加班存在厭惡情緒,當然可以理解,但是針對此事的討論,還是應該重申一點,情緒再真,也不能造假。編故事寫爽文,除了挑起情緒對立,讓對立的雙方彼此攻訐,沒有任何意義。網際網路是有記憶的,當年的「苟晶兩次被頂替上大學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從官方通報來看,苟晶在帖子裡反映的內容大部分屬實,她的班主任當年確實把她的身份信息、高考成績給了自己女兒用。然而一些網友不滿苟晶對於自己的高考成績存在誇大成分,認為其欺騙輿論,利用大眾的善意。一時間,一些輿論轉而攻擊受害者苟晶。

我們原本應該藉此事件,反思制度漏洞,改進位度,進一步保證高考公平,同時讓包括苟晶在內的高考被頂替者,得到一個公平的待遇。然而後面對苟晶誇大事實的攻擊,極大地消解了人們對高考公平這個議題的關注。

一個關乎國計民生的議題,只是事實存在部分瑕疵,都能變得一地雞毛,那如今如果我們用幾張純粹編造的聊天記錄,就試圖來改造職場加班文化,顯然也完全用錯了力。

在此事中,如果聊天記錄確實是編造的,中國電科沒有「陳志龍」這個人,網友卻強行樹個靶子,讓中國電科承認強制加班,把效率低下、人浮於事的帽子扣到中國電科,乃至於廣大國企央企頭上,這對它們不公平不說,對於改進企業管理制度,也毫無裨益——你們說的都是假的,我們憑什麼改,改什麼?

圍繞民生痛點的公共討論,可以各抒己見,達不成共識,但是去偽存真、追求真相應該是底線。哪怕大眾情緒再濃烈,脫離事實這一根基,也很難得出有建設性的結果。目前,關於「陳志龍」到底是誰的小道消息滿天飛,弄清楚消息真假非常重要,期待當地用權威的調查和通報,澄清事實,回應質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