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愚公」傾家蕩產為村民修路,路通了村富了,他被村民舉報了

紫星薇辰 發佈 2024-01-28T06:51:26.191260+00:00

在河南省輝縣市上八里鎮回龍村,就有這麼一位帶著村民改造太行山的「現代愚公」,在他的努力下,雖然村路寬了,百姓富了,可卻被多位村民聯合控告貪腐造假,那麼這位愚公到底是真好人還是偽君子呢?

每個中國人都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但對愚公的評價卻不盡相同。

有人覺得他是個有恆心有毅力的真男人,是值得學習的勞動人民好榜樣;也有人覺得他是個不自量力、沽名釣譽的偽君子,移山只不過是一場為了出名的作秀而已。

古往今來,凡是想做些實事的人,往往都會面臨上述毀譽參半的狀況。

在河南省輝縣市上八里鎮回龍村,就有這麼一位帶著村民改造太行山的「現代愚公」,在他的努力下,雖然村路寬了,百姓富了,可卻被多位村民聯合控告貪腐造假,那麼這位愚公到底是真好人還是偽君子呢?

上八里鎮回龍村位於太行山深處,也就是如今著名的天界山腳下,天界山以掛壁棧道和玻璃棧道聞名,是中外遊客非常喜愛的一處觀光景點。

然而在幾十年前,這裡只不過是一處交通不暢、人跡罕至的偏遠村落,我們故事的主角張榮鎖就是在這裡出生的。

少年不知愁滋味,兒時的張榮鎖並不覺得村民的生活有多麼困苦,他很喜歡跟小夥伴一起在大山上嬉戲打鬧,跟林中的小動物們玩捉迷藏。

可隨著年齡一天天增長,他發現村裡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問起來不是去城裡打工,就是遠嫁外地,這一走就再也沒有回來。

八百里太行,正是當年愚公要搬走的那座大山,它用十字嶺和王莽嶺把本就不大的回龍村分成了高度差明顯的17處村落,平均海拔1200米。不是生來膽子大腿腳好的,別說走遍17個村,就連王大娘想跟隔壁村李二姐借瓶醋,一不留神都可能摔成二級傷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雖然回龍村地處偏僻,但附近山上竟然有一座著名的道觀——真武觀。

然而通往這座道觀的山路非常難行,堪比登天,為了讓香客們祈福的路順暢一些,很多歷史名人都曾在回龍村參與鋪路工程,其中就包括明朝工部尚書稟延和吏部尚書李戴。只是受限於當時的人力和資金有限,合眾人之力也只修出一條2尺來寬的「天梯」,勉強夠人通行。

幾百年間,眾多香客慕名來到真武觀,由於上山的路太窄太險,失足跌落山谷的事情時有發生。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摔死的人多了,真武觀和回龍村逐漸成了遠近十里八鄉公認的不祥之地。

為了增加老爺天梯的安全係數,張榮鎖的父親曾經帶著幾位村民,扛著鋤頭、鐵鍬和木柵欄,準備為天梯最險峻的地方加裝護欄。

可是因為沒有施工經驗,安全措施也不到位,護欄沒裝上,人卻失足掉下山崖,幸虧有樹木阻攔才保住了性命,改造天梯一事便只能擱置下來。

1975年1月,張榮鎖光榮參軍入伍,這是他第一次走出了大山。

在部隊期間,除了訓練吃飯睡覺,張榮鎖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用來學習工兵連的架橋鋪路、修理各種車輛機械,他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學好本領,完成父輩們的夢想,將來回村修一條能讓小孩子都安心行走的山間公路。

5年充實快樂的軍旅生涯轉瞬而過,退伍前夕,張榮鎖特意來到訓練場的路邊,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放進瓶子,他要把這一抔土帶回回龍村,為家鄉未來的新路奠。

1980年,正值改革開放初期,全國各地興起了轟轟烈烈的下海浪潮。退伍回鄉的張榮鎖瞅准機會,便叫上幾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夥伴來到焦作市的一家煤礦打工。

煤礦工人可能是全天下最苦最累、危險性最大的工種之一,在地下幾十幾百米的礦洞裡,一干就是一整天,還要隨時面對可能的塌方、滲水風險。

但張榮鎖等人從不抱怨,他們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見的困難,在暗無天日的礦井裡一干就是一年多,不但掙到了人生第一桶金,還意外發現了一個大大的「商機」。

原來,在煤礦開採的時候,需要用到大量木質的煤柱和荊片。回龍村林木茂密,尤其以槲木最多,正是生產煤柱和荊片的最佳材料。

瞅准這塊市場空白後,張榮鎖帶著同鄉辭職回家,開始做起了槲木開採加工的買賣,搖身一變從煤礦打工仔變成了指定合作供應商。

做了老闆的張榮鎖迅速開了竅,眼界也變得更加開闊,他發現回龍村啥都缺,唯獨不缺綠水青山,各種木材、石料等工業資源非常豐富。

於是,張榮鎖一手做木材生意,一手搞石材買賣,短短數年時間,不但他自己的腰包迅速鼓囊了起來,成為村裡頭一個十萬元戶。

1986年,張榮鎖剛到而立之年,在萬元戶都要敲鑼打鼓慶祝的年代,他已經身家百萬,妥妥的人生贏家。

在張榮鎖的帶動下,回龍村的年輕人再也不用背井離鄉外出打工了,畢竟家門口就有廠子能賺錢養家,大家白天上班,下班就約在村口喝酒吃飯、聊天打牌。老人和孩子們臉上的笑容也多了,畢竟一家人整整齊齊,不愁吃喝的日子,放在過去想都不敢想。

張榮鎖並沒有因為這點成績沾沾自喜,他意識到,雖然木材和石料廠讓回龍村的年輕人先富了起來,但是大部分村民依然生活在貧困線上,特別是很多留守老人和兒童,他們沒有體力從事艱苦的工作,還是需要另想辦法。

回龍村海拔較高,也沒有大片平整的土地,不具備種植糧食的條件,但是因為林木較多,非常適合菌類的生長。張榮鎖因地制宜,引進了先進的香菇種植技術,並且免費教授有意向的村民,於是回龍村的香菇種植基地應運而生。

除了蘑菇種植,張榮鎖還教村民種植果樹,在他的努力下,小孩老人也都有了謀生的手段,村民人均年收入提高了300元,跟同期城市人口的收入基本持平。

但很快村民們就發現了問題,由於道路原因,大批蘑菇和水果種出來了卻運不出去,只能眼看著它們爛在地里,非常心痛。張榮鎖明白,如果不做出改變,村民們的收入增長也就到頭了。

張榮鎖把自己鎖在屋裡,將工廠和自己的收入進行了一番細緻的規劃,最後他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除了保證工廠和家庭的基本需要,其他所有的收入全部存出來,留著修路用!

1993年,張榮鎖在鄉親們的擁護下,當選回龍村黨支部書記。一上任,他就在村委會的黑板上寫下兩個大字——修路。

此時此刻,雖然沒有人質疑張榮鎖的經濟實力,但是大家依然不敢相信他可以在大山上修出能跑車的公路,這得花多少錢,用多少人啊。於是大多數人只是皮笑肉不笑地鼓掌,對愚公修路一事持觀望態度。

張書記從人們臉上看到了各種表情,有驚喜有擔憂,更多的是不可思議與事不關己。他找人做過規劃和預算,當然明白修路的代價,更清楚這件事絕非他一個人的努力就可以成功,當務之急,必須讓村民相信他這位新村支書的能力,這才能全身心投入到修路大業當中去。

於是張榮所暫時擱置了修路計劃,準備先集中精力解決村民們眼前的困難,增加自己的威信。

因為村里產業多了,用電需求也水漲船高,很多山上新開闢的種植園和廠子都需要通電。在海拔數千米的大山上拉電線可是一項大工程,而其中最大的難點就是把鋪設電線需要的水泥樁子給立起來。

面對困難,張榮鎖沒有半分遲疑,他身先士卒,帶著村裡的青壯年勞動力肩扛手推,把十幾根500多公斤重的水泥樁子一根根種在1300米的高山上。

搬到後面,每前進一米,張榮鎖的肩膀都會傳來鑽心的劇痛,跟水泥柱接觸部分的衣服已經磨爛,皮膚隱隱滲出鮮血。即便如此,張書記也沒有停下腳步,他怕自己一喊累,大家就都堅持不下去了。

1994年2月5日,當最後一根水泥樁子被栽種到指定位置,張榮鎖直接累的癱倒在地上,大口穿著粗氣,對於已近不惑之年的他來說,這種強度的工作著實要了他半條老命。

那一刻張榮鎖躺在冰冷的地面,望著滿天的繁星,竟突然覺得自己有些可笑,對於自己這麼一個身家百萬的富翁來說,為什麼要受這個累,吃這個苦呢?

然而,當張榮鎖親手合上電閘,如墨汁一般漆黑的大山被瞬間點亮,村民中爆發出響徹山谷的歡呼和掌聲,激動的笑容和感動的淚水交相呼應的時候,他心中所有的遺憾和後悔都在那一刻煙消雲散。

1997年,村裡的經濟收入和人均收入依然在穩步提升,張榮鎖籌謀多時的修路大計終於可以開始實施了。

他多次召開村委會為村民們統一思想,希望大家積極配合村委會的修路工程,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目的只有一個,讓過去隔三差五就摔死人的羊腸小路變成回龍村吸引招商旅遊的康莊大路。

張榮鎖要修的第一條路正是從村里去真武觀和老爺頂的山路,也就是改造拓寬那條古人在絕壁上鑿出來的天梯。

在高山絕壁上修路跟在平原上修路的難度完全不同,施工者需要捆綁安全繩,從高處懸吊下來,凌空操作,期間還要用炸藥爆破,危險性極高。

村民們雖然相信張書記的能力,但是大家從來都沒做過這麼專業的工作,不由得面露難色。

張榮鎖了解大家的想法後,專門請有經驗的技術團隊來給大家傳授方法,並親自去採買所有的勞保用具,確保施工過程中的安全。

同年11月,一切準備就緒,張榮鎖等150多人組成的修路大隊正式開赴老爺天梯。北方冬季施工本是大忌,但是張榮鎖從市里請到的技術指導只有這個時候有檔期,所以只好克服困難,先把前期爆破工作做完。

高處不勝寒,2000多米的老爺頂北風呼嘯,往下看深不見底,眾人的小腿都開始打顫,不由將目光聚攏在張榮鎖身上,希望他能知難而退。

張榮鎖也是40多歲的人,上有老下有小,說不害怕那是假的,可是站在這條摔死了無數人的天梯上,他豪情頓起,大喊一聲:「我先下,你們拉緊了!」

安全繩的一頭綁在張榮鎖腰間,另一頭拴在一顆百年古樹上,中間則是幾名最強壯村民有力的大手。人們擺好拔河的架勢,腰馬合一,額上已經有細密的汗珠冒出。

張榮鎖懸吊在空中,被山間的風吹得直打轉,即便做好了心理準備,這時候大腦也已經一片空白,不受控制地緊張起來。

兩位副指揮看的膽戰心驚,關切地詢問張有沒有事,張榮鎖經過短暫調整恢復了平靜,立刻按照預先演練的步驟在山壁上鑿眼打洞,然後把攜帶的炸藥插了進去。

就是這麼幾個簡單的動作,已經讓張榮鎖渾身被汗水打濕,整個人幾乎虛脫。緩了片刻後,張榮鎖按下引爆器,隨著一聲巨響,漫天煙塵伴著大片碎石滾落山谷,愚公修路的第一炮剎那間震醒了沉睡千年的大山。

在張榮鎖的引領下,村委會12位黨員幹部成立了修路突擊隊,專門負責鑿洞炸山等危險性工作。1997年到2000年,3年多的時間裡,張榮鎖等人一邊學習技術,一邊實操,一邊還要為修路籌集款項,期間遇到的困難數不勝數。

資金方面,修路實際花銷可比張榮鎖事先的預算多出數倍,不但搭上了村委會東拼西湊拿出的30萬修路款,還耗去了張榮鎖70多萬的積蓄,這還沒算他東奔西走求爺爺告奶奶借來的錢以及銀行貸款。

即便如此,到了工程的收尾階段,資金又有將近30萬的窟窿急需填補。張榮鎖百般籌款無望,無奈之下,他只得變賣了名下的石材廠、商鋪和心愛的小汽車,換來了26萬元,手裡還沒捂熱乎就拿到了工地,用來給工人們發工資和購買物料。

村民們聽說這件事後,主動提出不要工資,並將自己家的積蓄都拿出來支持村裡的修路工程,有的老人甚至直接叫回外地打工的兒子,義務參加修路。張榮鎖堂堂七尺男兒,從來不曾在任何困難面前落淚,卻在這一刻哭成了淚人……

在全村上下的一起努力下,2001年1月10日,全長1000米,寬6米、高5米,能夠並排通行兩輛小汽車的清風關隧道全線貫通,由回龍村去真武觀上香再也不用冒生命危險走絕壁小路了。

因為當代愚公的精神以及奉獻全部身家的壯舉,張榮鎖榮獲「2002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在億萬國人面前給回龍村做了一次最好的宣傳。

從此之後,無數人慕名來到回龍村觀光旅遊,為的就是看看這位愚公移山鋪路的偉大成果,同時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學習這種克服困難改變世界的決心和毅力。

張榮鎖是回龍村的驕傲,更是回龍村經濟的一塊「金字招牌」,每年到村里旅遊、考察的隊伍絡繹不絕,極大地促進了當地各種產業的快速發展。

村裡的招商引資工作也開展的有聲有色,先後拉來1億多元投資建設了回龍六大景區,包括盤山掛壁公路、雲峰畫廊、張溝度假村、龍口生態樂園、天下第一鐵頂、太行紅岩大峽谷。村民們結合景區服務項目開展多種經營,僅2003年家庭年收入超過50萬元的就有幾十戶。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拋家舍業干實事的村支書,卻在2015年被17位村民聯合舉報,稱他是個「兩面人」,表面是個正人君子,實際就是個貪圖享樂、損公肥私還涉嫌學歷造假的惡官,要求紀檢部門徹查並嚴肅處理。

這件事的起因就是這17位村民認定張榮鎖暗箱操作,把一個度假村的項目給了其他村民小組,讓他們錯失了賺大錢的機會,憑主觀臆斷其中存在貪腐問題。本著寧可錯殺100絕不放過1個貪官的思想,他們就把張榮鎖告了,至於學歷造假一事,更是全靠惡意想像,全無實證。

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面對莫須有的罪名,張榮鎖選擇沉默,不予任何公開回應,而這件事最終並沒有任何後續和官方處理結果。人紅是非多,對於站在風口浪尖的改革先鋒派張榮鎖來說,可能也早就做好了被千夫所指的覺悟,只是他不屑於浪費精力在這些無聊的事情上罷了。

試想如果張榮鎖的本心如這些村民所說,早在上世紀90年代,身價百萬的他就完全可以去北上廣等大城市生活,什麼別墅、豪車都不在話下,又何必守在鳥不拉屎的回龍村,傾家蕩產的去修什麼絕壁公路呢?

答案很簡單,只因為在張榮鎖的心裡,回龍村所有村民的幸福,遠比他自己一個人的幸福,重要的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