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已經到了青春還債期?

舊夢痕 發佈 2024-01-28T09:19:45.401813+00:00

無論這一代人性格頑強的塑造和精神執著的抵達,是多麼的值得我們自己驕傲和留戀,但是,我們真的已經老了...

無論這一代人性格頑強的塑造和精神執著的抵達,是多麼的值得我們自己驕傲和留戀,但是,我們真的已經老了......

人生的晚秋

作者:肖復興


頻繁地從醫院裡出來,我真的感到老了。準確地說,是頻繁地從醫院住院處的手術室里出來,明顯地感到老了,不僅我自己,我們一代人都已經無可奈何地老了。不知道是不是我們到了青春還債期?

好幾個老友頻繁地被推進手術室,坐在手術室外的長椅上,焦急地等待,經過漫長難熬的時間後,看到朋友從手術室里被推了出來,失血的臉慘白又有些變形的樣子,讓我慘不忍睹。

腦子裡幻化的還是年輕時朋友生龍活虎的樣子,即使是在田間或工地繁重的勞作後累得直不起腰,臉上淌的依然是青春的汗珠。仿佛一眨眼的工夫,便到了日落時分,實踐是幫助歲月催人變老的催化劑和定影液,讓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變老是一種什麼樣子。

一位朋友做的是腰椎手術,腰椎的二、三、四節都出現了問題,要在這三節腰椎之間打上六根鈦合金的釘子,重新支撐起腰來。一位朋友做的是喉癌的手術,手術後發現食道出了問題,「二進宮」,再做食道手術。

一個從後背開了刀,一個從前胸開了刀。都是從早上8點多被推進手術室,又都是到下午1點多才被推出來,昏迷之中,麻藥還沒有消退,身後拉長的是歲月縹緲而悠悠的影子。

想起青春時節,這兩個人,一個在場院幹活,麥收和豆收龍口奪糧的緊張時候,200多斤裝滿麥子或大豆的麻袋,要一個人扛起來,上顫顫悠悠的三級跳板入囤,一天不知要扛多少麻袋。

不知道腰傷是不是那時候埋下的種子,在日後發芽,到如今開出惡之花?另一個在工地上幹活,天寒地凍,荒無人煙,方圓百里,連一個女人都見不到,是號稱「母豬都能賽貂蟬」的遙遠而偏僻的地方。

唯一的消遣和打發時光,就是收工之後喝酒,一醉方休。他從來沒喝過酒,老師傅咕咚咚給他倒了滿滿一搪瓷缸白酒,對他說你把這缸子酒喝進肚,就學會了。他咬牙一仰脖喝進去,從此酒伴隨他整個青春期。不知道他的喉和食道包括胃,是不是這樣喝壞了?

過去在北大荒,當地老鄉流傳這樣一句諺語:傻小子睡涼炕,全憑火力壯。其實,那時候,我們都是這樣的傻小子,憑著青春那點吃涼不管酸的火氣,自以為是在接受工農兵的再教育,就能夠解放全世界和全人類。

膨脹的心,激活虛無的激情,讓力不勝任的腰支撐起來,扛起那樣沉重的麻袋;讓年輕沒見過世面的喉嚨食道和胃被撐起來,灌輸進那樣苦澀的味道。

不是埋下的種子不發芽,不是吼出的聲音沒有回聲,不是飄來的雲彩不下雨,是時候沒有到。

那時候在北大荒場院裡拉起幕布放映的露天電影《小兵張嘎》,裡面有句台詞:別看你現在鬧得歡,小心將來拉清單。清單要到現在才會一併拉出,我們已經徹底地老了。

是的,現在到了拉清單的時候了,這是我們的青春還債期到了。連本帶息,一併清算。對於一代已經走近尾聲的知青,這是殘酷的現實。青春時期,我們付出的是精神的代價;老了,我們要付出的是身體的報應。

也許,每一代到老的時候都喜歡懷舊,但這一代人尤其喜歡懷舊。在懷舊的心理作用下,青春往往容易被詩化、美化和戲劇化。如今痛徹骨肉的還債期,或許可以幫助我們認清一些當年我們的青春期。

無論這一代人性格頑強的塑造和精神執著的抵達,是多麼的值得我們自己驕傲和留戀,但是,我們真的已經老了,心情留戀著青春,身體卻在報復著歲月,也在提醒著我們,珍重自己的同時,要正視自己的青春和歷史。在熱鬧中回憶,在時尚中懷舊,讓回憶和懷舊聯手,很容易為我們逝去的青春和今天蒙上一層霧帳,從而加重並延長我們的青春還債期。

踩點養老院

聚會一拖再拖,本來想約在春節期間,誰知各家都忙,有的人家還添了第三代,更是忙得掰不開鑷子,弄得人馬總是鑼齊鼓不齊。一直到前兩天,才終於湊齊了多年未有的聚會。

都是當年的中學同學,插隊時風雲流散,轉眼四十多年,好幾位都是多年未見的老朋友。席間,聽見幾位女同學在商量著什麼事情,仔細一聽,才知道她們待天氣暖和時要一起去昌平和順義看看養老院的事情,如果條件不錯、價錢合適,準備就先訂下。

另幾位聽說,都湊過來,很驚訝地問:現在就去找養老院踩點,是不是早了點兒?起初,我和大家的想法一致,都才是六十歲剛過,離養老院的生活還遠著呢。但是,我馬上改變了自己的這個想法,因為我想起了另外的一個曾經在吉林插隊的同學,忽然覺得也許並不早。

去年10月,他的妻子因頸椎病做了手術。其實,妻子的病早就有了,退休之後,被單位返聘,工作辛苦,也加重了病情。而且,起初一直以為是腰椎的問題,怎麼治都沒有效果,一直就這麼咬牙忍著、拖著,最後走路都很困難了。

現在終於找到病根,做了手術,走路一下子輕鬆多了,只是還需要戴著頸套,需要一段時間的康復。這位朋友對我講:我忽然想起父親當年病重時的情景,日子過得可真是快,轉眼到了自己和父親當年一樣大的年齡了,想想父親病重期間,我家裡八個孩子伺候,現在,咱們都只有一個孩子,以後可怎麼辦呀?

不得不承認我們都已經老了,儘管心理年齡還年輕幼稚。由於插隊時幹活不知輕重,這一代人已經到了很多莫名其妙的病找到頭上的時候了。大多數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卻要伺候兩個老人,如果結了婚,還要伺候對方家裡的老人。

像我的這位吉林插隊的朋友,現在還好,只是愛人一個人病了,而自己身體也還好,可以伺候愛人,用不著動用兒子,如果有一天,自己也病了呢?雖然孩子是個非常懂事的孩子,天天下班後做好飯跑到醫院裡看望他媽媽。但生活的現實就這樣沉甸甸地擺在面前,做父母的和做孩子的,該怎麼面對?他都不敢想,那樣的一天真的到來了,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景?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矛盾和苦楚,如果說老三屆這一代經歷了「文化大革命」和上山下鄉運動,蹉跎了青春,把最美好的年華葬送在那樣殘酷的歲月里,那麼,下一代所經歷的青春歲月,即使再不會出現無論從物質到精神都那樣貧瘠和動盪的情況,卻將面對一對對垂垂老矣且體弱多病的父母,到了那時候,會比他們的父母多了一層難以想像的心理和精神的壓力。

想到這裡,便忍不住想看剛剛獲得奧斯卡獎的電影《一次別離》,那個兒子給年老多病而失禁的父親擦洗的時候,忽然抱著父親哭泣的情景,讓我想起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孩子,仿佛電影是我們未來的預演。青春,無論是哪一代人的青春,除了美好的一面外,都會有自己獨特的痛苦。

生老病死,是任何人都必須經歷的,這一代人的特殊性,不僅在於青春的經歷與國家的動盪命運相關,而且和國家的獨生子女政策命運與共,我們的孩子都是共和國的第一代獨生子女,在面對這樣的人生必須經歷的問題時,無論對於我們還是孩子,都是第一次,都會是陌生的、艱難的,也會是痛苦的。

這幾位女同學的未雨綢繆,只不過是比一般人提前走了幾步。她們對我說,想找個合適的地方,以後她們能住在同一間養老院裡,彼此有共同語言,讓晚年的日子過得順暢一些。此外,是不想給孩子添麻煩,免去他們的後顧之憂。

聽完她們的話,我的心裡不是滋味。並不是感慨我們這麼快就到了要進養老院的時候了,而是覺得她們這樣的心態、這樣的舉動、這樣的心意,她們的孩子會懂嗎?能理解嗎?那是一代人歷經了滄桑之後在身體變得逐漸萎縮後的一種多麼複雜又委婉又夾雜著些許無奈的心緒。難道這就是她們也是我們唯一的選擇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