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才是中國人的感恩節

冰雪常青藤 發佈 2024-01-30T22:34:46.352417+00:00

杜牧的詩,在清明時候,才更顯得傷感。四月,雨水細而多,煙雨籠罩下的山間小道,令無數登高掃墓之人,心頭惆悵。清明節,才是中國人的感恩節。


處處焚火紙,家家祭清明。

作者:渡蘭君 來源:渡蘭(ID:dulantea)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杜牧的詩,在清明時候,才更顯得傷感。

四月,雨水細而多,煙雨籠罩下的山間小道,令無數登高掃墓之人,心頭惆悵。

2023年4月5日,清明節。

中國大多數節日是以美好、團圓為核心,唯獨清明,帶著濃濃的愁思。

01

清明節,才是中國人的感恩節

一場疫情,席捲了全球。

這場疫情里,醫護人員在抗疫一線無畏地奮戰著,施工隊通宵達旦蓋起了救命的醫院,無數的物資從四面八方湧向災區。

許許多多人,為了戰勝疫情,倒在防疫一線,李文亮醫生、林正斌教授、無私的小林老闆……

前年的清明節,我們舉國沉默,為疫情帶走的人們,默哀3分鐘。

感恩為了疫情奮不顧身的人們,感恩倒在防疫一線的英雄們。

史鐵生曾說:

「我相信,每一個活過的人,都能給後人的路上添一絲光亮。也許是一顆巨星,也許是一把火炬,也許只是一支含淚的蠟燭……」

年復一年,我們選擇在清明節這天與駕鶴西去的親人重聚,也選擇在這一天緬懷英雄烈士,讓逝者於天國安身立命,讓活著的人感恩生命的不易。

清明節,是我們的感恩節。

02

逝去,只是換個住處

據說人的一生會經歷三次死亡:第一次是呼吸停止,這是生物意義上的死亡;第二次是下葬,社會意義上的死亡;第三次是被所有人忘記,這才是真正的死亡。

正如村上春樹所說:

「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它只是讓人從身旁,換到心房。逝去的人,也並未遠去,他們會偶爾出現在夢裡。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思念,能跨越山海、穿越時間與空間,讓我們與逝去的那個人相聚。

「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正死掉了。」

逝去不是死亡,忘記才是。

思念的光照亮逝去人的歸途,每當思念時、清明時,我們流著淚,在夢裡會面。

03


好好活著,

是對逝去的人,最好的告慰

世間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唯獨父母的愛是走向別離。

幾十年過去,隨著年齡長大,我們終究要面臨與父母的離別。

小時候掃墓,父母會告訴我們「這是曾祖父、這是曾祖母」;長大後,多出來兩座是爺爺跟奶奶;等我們開始步入晚年,思念的人多了爸媽;再過個幾十年,我們會在清明,等待兒孫看我們。

生命是場輪迴,誰也無法例外,但每一次掃墓,我們都會告訴逝去的人:「我過得很好,您不要擔心。」

歌手毛不易有一首寫給母親的歌,其中有這麼一段歌詞:

月兒明,風兒輕,可是你在敲打我的窗欞,聽到這兒你就別擔心,其實我過的還可以 。

毛不易有一次在節目中坦言,覺得母親一直認為他不成功,這時主持人回答:

「媽媽不會永遠覺得孩子是一個不成功的人,她只是擔心你沒有辦法照顧自己。」

「逝者長已矣,生者如斯夫」。

逝去的人已經離開,活著的人要好好生活。

清明掃墓時,告訴逝去的人們「我們過得很好,不要擔心。」

清明時候,祭祖,是讓我們勿忘逝者;踏青,告訴我們要好好活著,體會生活;放紙鳶,寄託著我們的思念。

清明,願點一盞心燈,送別逝去的親人,往後的日子,珍惜眼前人。

好好活著,是對逝去的親人,最好的告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