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類食材自帶有害物質,吃前必須「焯水」

生命時報 發佈 2024-01-31T02:37:08.088489+00:00

焯水,東北地區稱為「緊」,四川稱為「泹(dàn)」,是烹飪食物前關鍵的一步。不是所有食材都必須焯水,但有7類食材自帶「有害物質」,不管多懶都需要焯水,以免帶來安全隱患。《生命時報》採訪權威專家,理出必須焯水的食材,手把手教你如何冷焯熱燙。

焯水,東北地區稱為「緊」,四川稱為「泹(dàn)」,是烹飪食物前關鍵的一步。

不是所有食材都必須焯水,但有7類食材自帶「有害物質」,不管多懶都需要焯水,以免帶來安全隱患。

《生命時報》採訪權威專家,理出必須焯水的食材,手把手教你如何冷焯熱燙。

受訪專家

中國註冊營養師 劉萍萍

航空總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營養師 張 田

國家高級烹飪技師 趙 亮

7類食材最好焯下水

有些食物如果省略了焯水這一步,不僅口味、營養打折扣,還可能帶來健康風險。

草酸含量高

代表食物:菠菜、馬齒莧、莧菜、竹筍、芹菜、茭白等。

草酸不僅影響人體對鈣、鐵等必需微量元素的吸收,還可能與體內的鈣及其他物質形成難溶性草酸鹽,增加患腎結石的風險。

焯水方法:放入沸水焯1~5分鐘,如菠菜1分鐘、馬齒莧3分鐘、沒經過處理的大塊竹筍需要10分鐘或更久。

亞硝酸鹽含量高

代表食物:香椿芽等。

亞硝酸鹽有很強的毒性,中毒症狀為口唇、指甲以及全身皮膚出現青紫等組織缺氧表現,還會有頭暈、呼吸急促,並有噁心、腹痛等症狀。

焯水方法:放入沸水燙30秒,可減少81%的亞硝酸鹽。

含有毒素

代表食物:四季豆、鮮黃花菜等。

生四季豆含有的皂苷和血細胞凝集素對人體消化道有強烈刺激性,並對紅細胞有溶解或凝集作用,可導致人體出現噁心、嘔吐、頭痛、頭暈等中毒症狀。

鮮黃花菜中的秋水仙鹼本身無毒,但進入人體後會氧化成有毒的二秋水仙鹼,對胃腸道和泌尿系統有強烈刺激作用,可引起噁心、嘔吐。

焯水方法:煮沸維持10分鐘以上。

有血污或異味

代表食物:羊肉、豬腸、豬肚、鮮冬筍、春筍等。

如果不在正式熟處理前把這些不良氣味去除,會影響菜餚成品的質量。

焯水方法:與冷水同時下鍋,加水量沒過原料即可,加熱過程中勤翻動,水沸後將浮沫撇出,並根據烹調需要及時把原料撈出,防止過熟。

容易變色蔬菜

代表食物:蓮藕、土豆等。

這類食物切開後與空氣接觸面增加,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下,其所含的多酚類物質會被氧化成黑色素,非常影響食慾。

焯水方法:蓮藕/土豆切片或絲放入沸水(加幾滴白醋),燙漂10秒撈出。

可能有農殘、蟲卵

代表食物:西蘭花、香菇等。

有些人擔心西蘭花、香菇等蔬菜難以通過沖洗、浸泡,去除一些農殘、重金屬或灰塵、蟲卵等。

焯水方法:放入沸水中焯數分鐘即可。

需要護色或保持嫩度

代表食物:蒜薹、青菜、萵苣、雞、魚、豬肉等。

綠色蔬菜放入沸水焯一下,可保持色澤碧綠;豬肉等異味小、體積小、質地嫩的動物性食物,沸水能使它們快速成熟、保持嫩度。

焯水方法:水沸騰後放入,水要多、水面要寬,加熱時間要短,綠色蔬菜焯燙時可加滴食用油,保持鮮艷色澤,焯燙後還需要迅速放入冷水中降溫。

不同食材冷焯熱燙講究多

不同食材適合的焯水溫度不同,有些適合沸水下鍋,快速焯燙;有些適合冷水下鍋,水開撈出。

沸水下鍋

蔬菜、海鮮

蔬菜沸水下鍋,時間不要太長,顏色稍有變化便可以撈出來。

魚蝦建議沸水焯1~2分鐘後撈出,不僅有助去腥味,還可保持鮮嫩的口感,也能讓其在燉煮時更完整。

冷水下鍋

豆腐

建議將涼水和豆腐同時下鍋,大火燒開後轉小火,待豆腐浮到水面後撈出。

冷、熱水看烹調目標

肉類

如果只想吃肉,熱水下鍋或燙久一點都可以,但如果兼要喝湯,建議冷水下鍋,焯燙時間也要短,去掉血水即可。

焯水最容易犯的5個錯誤

「焯」不是簡單煮一下,以下做法不但影響口感,還會讓營養大打折扣。

1水量不夠

水量不足會延長焯菜時間,影響蔬菜的質地和口感。建議以沒過全部蔬菜為最低限度。如果菜很多,分幾次進行,以免菜量太大降低水溫。

2時間太長

焯太久不僅會影響食材色澤和口感,還會加重維生素C、鉀、鎂等營養素的流失,並且很多有利於健康的植物化合物也會損失。

3菜切太碎

切太碎會讓菜香快速揮發,經水再焯煮,某些營養素會隨切口「溜走」。

建議綠葉菜整個放入,西蘭花、菜花等不好清洗也不能去皮的蔬菜,可掰成大塊焯。

4火力不夠

火力不夠,水會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這時水中有一定量的氧氣,會增加營養素的熱氧化損失。要讓水保持沸騰,把蔬菜全部埋進水裡,減少與氧氣接觸的機會。

5一起焯燙

如果需要焯多種菜,先焯氣味小的,再焯氣味大的;如果不同食材顏色有深有淺,建議先焯顏色淺的,後焯顏色重的或者分開鍋焯水。

最後提醒,不少人將焯完菜的水拿來做湯或繼續烹調用,這樣做弊大於利,焯菜水中溶解了草酸、農藥及亞硝酸鹽等一些對人體不利的物質,建議及時倒掉。▲

本期編輯:鄧玉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