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能取湖1.8億扇貝集體死亡,到處都是屍體,是什麼原因導致?

趣味探索 發佈 2024-02-26T09:56:58.675245+00:00

每年4~6月是肥美扇貝上市的旺季,骨灰級吃貨一定不會忘記去有名的水產地「嘗鮮」,但是今年日本北海道網走市能取湖水產養殖戶卻遇到最糟心的時刻:能取湖內人工飼養的幼扇貝集體死亡,到處都是屍體。

每年4~6月是肥美扇貝上市的旺季,骨灰級吃貨一定不會忘記去有名的水產地「嘗鮮」,但是今年日本北海道網走市能取湖水產養殖戶卻遇到最糟心的時刻:能取湖內人工飼養的幼扇貝集體死亡,到處都是屍體。

這究竟是什麼情況?一說起水下生物出現批量死亡的事件,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跟日本核廢水產生的核輻射有關嗎?跟海洋環境突變有關嗎?

日本向太平洋排放核廢水引起全世界的不滿,日本民眾也感到非常不滿,尤其是日本水產養殖戶,因為牽涉到水產品的安全,直接影響到日本水產銷量,那麼,日本能取湖扇貝集體死亡是什麼原因?

日本能取湖1.8億扇貝集體死亡

能取湖是一片位於日本北海道東部的鹹水湖,與海洋相通,為溺谷型瀉湖,因陸地下沉或上升而形成漏斗狀湖泊,中間低,四周高,能取湖面積約58.4平方公里,中心最深處21.2米,周圍水域水深不足5米。

能取湖水產養殖業很發達,盛產蝶魚、青魚和扇貝等水產品,暢銷世界各地,扇貝養殖業占北海道扇貝產量的6%,每年夏季,有大量吃貨慕名而來,前往能取湖「嘗鮮」。

根據日本媒體4月4日報導,能取湖出現扇貝集體死亡的事件,北海道水產研究所(Abashiri)表示,從3月下旬開始,多達1.8億隻幼扇貝死亡,到處都是屍體,相當於總產量的90%,預計損失金額高達7億日元,這對當地經濟造成不小不小打擊。

能取湖內水溫適宜,夏冬季節變化不大,是扇貝成長的「暖床」,每年9月,水產養殖戶將大量裝有幼扇貝的養殖筐浸入湖中,第二年4月至5月回收扇貝,然後分發到北海道多個水產區繼續生長,3年後才拿上來食用。

現在已經是4月份了,扇貝的回收季節馬上就到了,但是水產養殖戶收回的全是死扇貝,欲哭無淚。

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近日,日媒公開1200名日本公民對「福島核廢水排放海洋」看法的調查結果,51.9%的受訪者表示不理解,16%的受訪者表示,即便滿足了國家標準也不應該排放,只有21%的受訪者表示,只要符合國家監管標準就可以排放。

大多數人不理解是對的,日本核廢水中含有多達62种放射性元素,碳14、鈷60、鍶90、碘139、氚、銫等,碳14半衰期為5730年,放射性元素可以殺死生物,因此日本福島核廢水排放海洋,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影響。

放射性元素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進入食物鏈,富集在魚類和貝殼類身體內部好,,如果我們吃了這些受污染的食物必然會受到影響。

不過能取湖位於日本東北部,僅有一個很小通道與海洋相連,所以,核廢水對能取湖影響幾乎不存在,所以,1.8億扇貝不是被核廢水給毒死的。

能取湖目前水面溫度較低,根據氣象衛星圖像,4月4日,能取湖附近海水表面水溫在0℃和-1.5℃左右,而扇貝最適宜的生長水溫為15~25℃,當水溫過低時,扇貝停止生長,當水溫低於-1.5℃或高於35℃時無法生存。


能取湖水溫已經達到了扇貝最低極限,3月下旬能取湖的水溫可能更低,甚至低於-3℃,所以趣味探索認為,1.8億扇貝有可能是凍死的,當然還有其他的可能,比如海水鹽度變化。

北海道水產研究所(Abashiri)專家對能取湖水質進行了檢查,並對幼扇貝病理原因進行分析,暫時沒有發現死因,這說明能取湖水質沒有問題,扇貝也不是病死的,符合凍死的解釋。

今年3月,日本新縣佐渡島海灘突然出現大量死螢光烏賊,200米長的海灘全是屍體,研究人員估計,可能是烏賊迷失了方向,然後被海浪送到沙灘上,當然也有其他的可能,大家對此怎麼看?有趣有料的科學內容請關注唯一的微信公眾號:有趣探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