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年的《決戰之後》:首次把國民黨高級戰犯搬上大銀幕,拍得真好

香港電影懷舊 發佈 2024-02-26T20:50:44.625097+00:00

2019年,電視劇《特赦1959》在央視播出後引發強烈反響,贏得了業內外的高度評價。作為一部主旋律電視劇,這部劇少見地將主角設定為「國民黨高級戰犯」。隨著解放戰爭結束新中國成立,一大批原國民黨高級將領被俘獲後羈押在功德林監獄。

2019年,電視劇《特赦1959》在央視播出後引發強烈反響,贏得了業內外的高度評價。

作為一部主旋律電視劇,這部劇少見地將主角設定為「國民黨高級戰犯」。

隨著解放戰爭結束新中國成立,一大批原國民黨高級將領被俘獲後羈押在功德林監獄。

而《特赦1959》正是講述的這樣一群人在監獄中的見聞和遭遇,對於觀眾來說這段隱秘的歷史無疑充滿了吸引力,這也是為何本劇能得到青睞。

但《特赦1959》並非第一部展現國民黨高級戰犯的影視作品,最早的是上映於1991年的電影《決戰之後》。

在那之前,主旋律影片往往都是以偉人為主角。

而《決戰之後》則是大膽將「國民黨高級戰犯」作為主人公,將他們的故事第一次呈現在大銀幕上。

影片上映後收穫無數好評,至今仍然在評分網站保持著9.1的高分,堪稱主旋律電影的一部巔峰之作。

電影中有不少名場面,比如小煤山大捷;眾人打架,杜聿明說了一句獻醜;黃埔同仁聚會,竟然不請溥儀先生。

01、建黨七十周年的獻禮之作,原作者是邱行湘外甥

1991年建黨70周年,各大電影廠都在積極籌備獻禮之作。

比如八一廠推出了大名鼎鼎的《大決戰》系列,上海電影廠推出了新中國第一部展現建黨歷程的《開天闢地》,都是主旋律影片的經典。

而視角獨特的《決戰之後》,則是西安電影廠選擇的獻禮之作。

影片的故事情節出自青年作家黃濟人之手,他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前國民黨206師師長邱行湘的外甥。(電影中的邱行湘由「李逵」趙小銳飾演)

正是這一身份,讓黃濟人有機會去深入了解這段歷史,也得到機會採訪了包括他舅舅在內多位前國民黨高級將領。

80年代初,黃濟人將這些採訪見聞整理成紀實小說《將軍決戰豈止在戰場》,向外界首次披露了他們從「戰俘」到「公民」的心路歷程。

正如書名所顯示的,對於曾經威名赫赫的國民黨軍官而言,功德林監獄就像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他們從一開始的抗拒到逐漸產生認同,在這樣一種思想的鬥爭中重獲新生。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這個故事之所以對準不是戰爭的失敗者而不是勝利者,其實也是想通過這些戰犯在功德林的經歷,側面展現我們對待敵人的博大胸懷。

但由於題材特殊再加上角色們的特殊身份,如何拿捏好本片的尺度成為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於是西影廠特意邀請擅長拍攝主旋律影片的李前寬和肖桂雲夫婦,擔任本片的導演。

彼時李前寬夫婦剛結束《開國大典》的拍攝,對於主旋律影片的駕馭能力得到公認。

《決戰之後》和兩人剛拍的《開國大典》其實有著巧妙的呼應。

李前寬首先對原小說做了一些改動,比如將小說中的主要人物邱行湘換成杜聿明;還有將黃維、宋希濂、王耀武、文強等人推至前景,在主次分明的人物展現中形成豐富的群像塑造。

李前寬和肖桂雲非常善於通過各種細節,展現這些原本頑固的戰犯如何被一點點感化。

比如杜聿明在填寫交代材料時,監獄長不僅讓他寫下自己的罪過,也一定要補齊當年抗戰時立下的戰功。

比如張淦提出想看《易經》,教員親自為他挑選最佳版本,並托人專門送去。

特別是那場戰犯們討論「徐蚌會戰為何會失敗」的群像戲,眾人圍坐在方桌前,七嘴八舌地拼湊出失敗的原因。

有的指出當時的剿總司令為了一己私利置戰場於不顧;有的指出是因為白崇禧與校長爭權奪利喪失先機。

國民黨內的種種不堪也讓杜聿明不禁發出感嘆,這也成為這群戰犯心理轉變的重要契機。

正是導演對於這些歷史細節的細緻把控,讓這部影片深刻又不失戲劇性,因而得到了廣大觀眾的認可。

02、李法曾為演本片辭演「諸葛亮」,表演得到楊振寧認可

作為影片最濃墨重彩刻畫的重要角色,飾演杜聿明的李法曾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

值得一提的是,李法曾為了這部戲,甚至辭演了央視《三國演義》的諸葛亮一角。

當時《三國演義》劇組剛定下由李法曾飾演諸葛亮,與此同時《決戰之後》也進入選演員的階段。

李前寬看中了李法曾身上那種與生俱來的「儒將」氣質,因此他「三顧茅廬」登門邀請李法曾,出演這一角色。

李前寬的誠懇打動了李法曾,再加上他對杜聿明這一角色也十分喜歡,便推掉了諸葛亮,潛心投入到本片的拍攝中。(李法曾沒演諸葛亮,還有一個原因是導演組認為他年齡偏大了)

不得不說李前寬的眼光非常準確,儘管形象上並不相近,但李法曾通過查找大量資料,認真揣摩角色的內心,讓自己迅速進入角色的狀態 。

比如在拍剛被押送到監獄那場戲時,李法曾把自己關在一輛又髒又冷的車裡,去體會杜聿明當時的疲倦、無奈與倔強的複雜心理。

從一開始的冷漠悲觀,到之後感受到關懷後的動容與心情的平和,再到看到新中國取得的成就後的滿心喜悅,李法曾將角色不同時期的狀態演繹得十分到位。

憑藉這一角色,李法曾不僅提名了金雞獎最佳男主角,還得到了楊振寧的高度評價。

上世紀五十年代,楊振寧和杜聿明的女兒杜致禮結為夫妻,作為杜聿明的女婿,楊振寧無疑對自己的岳父非常熟悉。

看到影片的後半段時,楊振寧已經是淚水漣漣,緊緊抓著李法曾的手不放,完全把自己代入到影片的情緒里。

不僅是楊振寧,曾經與杜聿明同為戰犯的沈醉、文強等也十分認可李法曾的表演,足以證明李法曾對這一角色的演繹有多麼還原。

03、葛優驚喜客串,楊勇兒子出演父親的角色

除了李法曾,片中還有幾位不得不提到的角色。

比如葛優飾演的文強,這個歷史背景極其複雜的戰犯在片中雖然戲份不多,但卻成為影片的「喜劇擔當」。

當時的葛優還不是大腕,剛憑藉電影《頑主》打響名聲,這部戲更是充分發揮出他的喜劇天賦。

有一場戲是文強在功德林監獄的「春節晚會」上表演京劇反串女角,頭戴綠巾身穿紅衣的葛優將這一情節演繹得極其詼諧,在嚴肅的氛圍中營造出幾分歡快的調子。

還有一位演員是飾演楊勇將軍的楊冀平,戲外的他真實身份其實是楊勇的二兒子。

當時接到李前寬導演邀請時,楊冀平非常激動,但從沒有過表演經驗的他對於如何塑造角色並不了解。

為此,楊冀平專門找到老演員謝添請教,謝添告訴了他一個「八字口訣」:形於外而動於內。

謝添的意思就是楊冀平沒必要太在意外形,而是去深入了解父親本人的性格特點,這樣才能塑造出真實的形象。

在謝添的指導下,第一次拍戲的楊冀平把父親的形象演繹得非常成功,片中他在課堂上向講解戰術的戰犯黃劍夫敬禮的一幕,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再次回看這部電影,我們仍然能夠被片中對於戰犯們生動的形象塑造所打動。

它的成功來自導演的布局謀篇,也來自演員深入角色的用心塑造。

這樣的電影永遠不會失去它的價值,而是會被永遠銘刻於影史的長河中。(撰文:皮皮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