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珍稀特色品種激發小菌棒富民大「蘑」力

中國食品報 發佈 2024-02-27T04:15:00.213570+00:00

本報記者 高嬌娣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樹立大食物觀,培育壯大食用菌和藻類產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國,從業者已達到3000多萬人,遍布全國24個省(區、市),覆蓋近500個脫貧縣區。

本報記者 高嬌娣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樹立大食物觀,培育壯大食用菌和藻類產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國,從業者已達到3000多萬人,遍布全國24個省(區、市),覆蓋近500個脫貧縣區。食用菌產業地位也躍升至農業產業的第五位,成為我國農業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河南省是全國食用菌第一生產大省,同時也是珍稀食用菌生產大省。近日,由中國食用菌協會、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河南省食用菌協會、平頂山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3中國·寶豐珍稀菌高質量發展大會暨河南「四優四化」科技支撐行動計劃食用菌觀摩交流會在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舉行。與會專家表示,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珍稀特色品種為發力點,通過差異化種植新品種,實現「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專」的食用菌差異化生產模式。

食用菌產品結構不斷優化

  隨著健康、養生觀念興起,食用菌作為一種高蛋白、高膳食纖維、低脂肪、低熱量的健康食品得到消費者青睞,產業迎來新的發展空間。

  「2021年,全國食用菌產量達4133.96萬噸,同比增長1.79%,全國食用菌總產值達3475.63億元,同比增長0.29%。其中,河南省食用菌各類品種生產折合57.57億袋以上,各類品種鮮菇產量達576.13萬噸,產值410.38億元。」中國食用菌協會會長高茂林表示,這得益於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鄉村振興工作,高度重視農村產業發展,並以「四優四化」科技支撐行動計劃為抓手,向食用菌生產領域傾注了大量的資金、政策、人才,從而促進食用菌產業化水平快速升級,品種結構、產品結構、區域布局等不斷優化。

  金耳、羊肚菌、大球蓋菇、茶薪菇、姬松茸、花臉香菇、鹿茸菇、白肉靈芝……食用菌市場前景廣闊,其中珍稀食用菌營養價值豐富,市場價值高,是食用菌乃至現代農業的新增長點,對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具有重要意義。

  平頂山市副市長王永記表示,近年來,平頂山市引進了果味菇、大球蓋菇等珍稀新品種,食用菌產業發展穩中向好。2022年,全市食用菌產量達到11.8萬噸。在品種培育上,羊肚菌、雙孢蘑菇、果蔬菌等珍稀品種特色顯著、亮點紛呈。

  科技創新也為產業發展提供支撐。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衛文星表示,2020年以來,該院針對性地部署了寶豐縣赤松茸和羊肚菌科技示範任務,2022年,又專門制定了寶豐縣珍稀食用菌產業發展規劃等縣級產業規劃建議,為寶豐羊肚菌、赤松茸等珍稀食用菌產業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力量。

  「『珍稀食用菌』是一個相對而言的詞語,珍稀食用菌的品種也是動態變化的。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產量的提高、社會認同度的改變,珍稀食用菌會成為普通的食用菌。隨著野生種質資源的挖掘和馴化,新的珍稀食用菌品種也會不斷出現。」河南省食用菌協會會長、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鄭州綜合試驗站站長康源春表示,河南省是食用菌產業大省,連續19年總產量居全國第一,發展珍稀食用菌產業潛力大、優勢足。一是生態條件優,以季風氣候為主的生態條件優越,一年四季分明,所有食用菌在不同季節內可以實現自然出菇。二是資源條件好,原料資源豐富,農作物秸稈數量巨大(7000多萬噸)。三是人力資源條件足,作為人口大省,現階段可以從事食用菌生產的人力資源相對充裕。四是技術基礎穩,長期從事食用菌生產,技術基礎牢固,人才隊伍龐大。五是市場空間大,消費市場大,消費人群基數大,輻射能力與範圍廣。

差異化種植新品種增強市場競爭力

  土壤是農作物生長的基礎,對於食用菌而言,其栽培的「土壤」是稻草、木屑、畜禽糞便等配成的栽培基質。「基質對於食用菌來說相當於植物的土壤、動物的飼料、人類的食物。食用菌不能像植物一樣進行光合作用,其生長發育所需的一切營養物質均來源於基質。」為促進食用菌產業可持續發展,中國食用菌協會副會長、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宮志遠提出「新型基質研發仍將是食用菌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課題」,這是因為目前傳統原料如棉籽殼、玉米芯價格上漲,食用菌產業綜合效益下降;而大量農業秸稈類資源、果樹枝條、農產品加工副產物等資源還未被充分發掘利用。宮志遠同時提醒,栽培原料的選用與配製直接影響食用菌的栽培效果,需要根據不同食用菌的生態類型、生理特點和營養需求確定栽培原料、製備方法和設計栽培配方。

  「人類食品從植物性、動物性食品的二維結構向植物性、動物性和菌物性三維立體結構發展是社會進步、人民追求健康的必然趨勢。」中國食用菌協會副會長、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所長孫達鋒對「珍稀特色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進行了綜合論述。一是堅持市場導向為指導,發展差異化種植。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珍稀特色品種為發力點,通過差異化種植新品種,避開同質化競爭、增強市場競爭力,實現「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專」的食用菌差異化生產模式。打造「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特色食用菌產業,走差異化致富道路。二是堅持技術創新為引領,保障種源質量優。選擇適宜地區栽培的優質高產、適應性強的優良品種。選擇種性明確,推廣應用效果好,優先選擇審定(鑑定)的品種。三是堅持因地制宜強配套,良種良法促高效。構建良種良繁良法「育繁推一體化」技術,通過規範化栽培、提質增效。四是延伸產業鏈,提升附加值。從初加工向食用菌方便休閒品、食用菌調味品、食用菌飲料、食用菌功能產品等精深加工轉變。五是產業融合新業態,推動產業提質增效。做好「土特產」文章,打造產業融合新業態。打好「農文旅」品牌,構建美麗鄉村新格局。

  高茂林認為,寶豐縣位於伏牛山西麓,食用菌種植優勢得天獨厚,要堅持珍稀菌高質量發展不動搖,推動食用菌產業精細化、優質化、品牌化,進一步強化科技帶動,優化產業布局,堅持人才支撐,完善聯農帶農機制,走出有寶豐特色的食用菌高質量發展道路。

  寶豐縣委書記王代強表示,寶豐縣位於河南省中西部,總面積7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萬,是千年古縣。近年來,寶豐縣立足縣域特色,把珍稀菌產業作為調整農業結構、推進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載體,設立了「寶豐縣珍稀菌研究院」,建成了集循環農業、科普研學、食品加工、觀光旅遊為一體的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寶豐縣珍稀菌產業園。目前,寶豐縣已建成珍稀菌大棚2000座,林下種植珍稀菌3000餘畝,種植總面積5000餘畝,品種涵蓋羊肚菌、赤松茸等10餘個,年產值4億元,技術引領和栽培成效走在北方珍稀菌發展前列,真正把「小蘑菇」變成了強縣富民的「大產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