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丨韓星:黃帝以中道治國平天下

西部網 發佈 2024-02-27T08:50:58.308356+00:00

編者按: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製衣冠、建舟車、協音律、創醫學……華夏文明自黃帝始,黃帝陵成為海內外華夏兒女共有的精神家園,維繫著華夏兒女深摯的民族情結。

編者按: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製衣冠、建舟車、協音律、創醫學……華夏文明自黃帝始,黃帝陵成為海內外華夏兒女共有的精神家園,維繫著華夏兒女深摯的民族情結。一年一度的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將至,西部網《專家談》欄目特別開設黃陵祭祖專題文集,邀請陝西省社科院、高校學者與您一起暢聊黃帝文化,尋跡華夏根脈。

根據古代文獻和考古資料,中國歷史大概從公元前3500年開始進入文明起源和早期國家形成時期,黃帝就是在這個時代登上歷史舞台。

《史記·五帝本紀》載:「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通「擒」)殺蚩尤。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嘗寧居。」

這說明神農時代結束,黃帝時代開端,經過一系列部落戰爭,黃帝重建了社會秩序,成為天下共主。黃帝成為天下共主後,以中道治國平天下,選賢任能,有「三公」「七輔」「六相」「四面」「五正」,他們都各有所長,各有發明,與黃帝一起,使得天下大治。

中道,即為中庸之道,黃帝治理天下把德治與法治結合起來,實行以德為主,德刑相濟的為政方針,是對中道觀念的應用。

《呂氏春秋·上德》說:「為天下及國,莫如以德,莫如行義。以德以義,不賞而民勸,不罰而邪止,此神農、黃帝之政也。」《雲笈七籤·軒轅本紀》說:「(黃)帝里天下十五年之後,憂念黎庶之不理,竭聰明,進智力,以營百姓,具修德也。考其功德,而務其法教。」

「黃帝以仁義,不能禁止蚩尤」,黃帝與蚩尤決戰前,曾企圖用仁義去感化,但蚩尤一意孤行,執迷不悟。最後,黃帝決定用武力來回擊蚩尤的挑戰,於是爆發了有名的黃帝與蚩尤之戰。戰爭的結果以黃帝取勝,蚩尤失敗而告終。

戰勝蚩尤之後,黃帝惜其才智,任命其為大臣,並主管軍事,以控制四方,對蚩尤部下中的善良之人,遷到富饒的「鄒屠之鄉」,而對那些不肯改悔的惡毒之人則遷徙到北方寒冷的不毛之地。這就是《拾遺記》所說的「軒轅去蚩尤之凶,遷其民善者於鄒屠之地,遷惡者於有北之鄉」,這裡顯然是黃帝仁德與懲罰兼施。

黃帝成為天下共主,居中央以治四方。《韓詩外傳》卷八:「黃帝即位,施惠承天,一道修德,惟仁是行,宇內和平……於是黃帝乃服黃衣,戴黃冕,致齋於宮。」黃帝即位以後服黃衣,戴黃冕,在宮中齋戒,是以中道治國的典型體現。

《淮南子·天文訓》載:「中央,土也,其帝黃帝,其佐后土,執繩而制四方;其神為鎮星,其獸黃龍,其音宮,其日戊己。」中央是土,黃帝中央之帝,由后土擔任輔佐大臣,手拿繩墨(法律)管理四方的事物。鎮星是中央的護神,黃龍是它的代表獸,它在五音中是宮音,日干用戊己。

《路史》卷十四《後紀五·疏仡紀·黃帝紀上》:「(黃)帝處中央而政四國,分八節以紀農功,命天中建皇極。乃下教曰:『聲禁重,色禁重,香味禁重,室禁重。國亡衰教,市亡淫貨,地亡壙土,官亡濫士,邑亡遊民,山不童,澤不涸,是致正道。是則官有常職,民有常業,父子不背恩,兄弟不去義,夫婦不廢情,鳥獸草木不失其長,而鰥寡孤獨各有養也。』」

黃帝作為中央之帝自身注重修身養性,正己以正四方,發展經濟,施行政教,敦睦人倫,鰥寡孤獨皆有所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黃帝生存的自然環境是中道觀念產生的基礎,是人與自然和歷史雙向選擇、互動的結果。中庸並不意味著保守、落後、不思進取,黃帝作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