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國家的「飯碗」何以被美國掌控?

瞭望智庫 發佈 2024-02-27T09:16:38.415865+00:00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貨幣,你就控制了世界。」這是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的一句名言。糧食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言,誰能在世界糧食市場占據主導,誰就能在國際競爭中占據優勢。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貨幣,你就控制了世界。」這是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的一句名言。

糧食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言,誰能在世界糧食市場占據主導,誰就能在國際競爭中占據優勢。

美國是全球頭號農業強國、第一糧食出口大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耕地、最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控制世界80%糧食交易量的全球四大糧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達孚,美國企業占據三席(ADM、邦吉和嘉吉),它們是世界糧食加工、儲運和糧油貿易的超大型跨國公司。

美國把糧食政治化、武器化、金融化、能源化、軍事化,以維護其全球領先地位。甚至可以說,農業競爭優勢已經成為其維持競爭優勢的重要支撐,威力之大,堪比「核武器」。

那麼,美國農業強大的秘訣何在?

文 | 婁向鵬 福來諮詢董事長、中國人民大學品牌農業課題組組長

編輯丨李亞飛 瞭望智庫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1 打造農業全球品牌

深知打造品牌對於提升農業競爭力的重要性,美國政府為農業品牌化的實現規劃了一幅戰略藍圖,核心是「以農立國,品牌強農」的國家農業總體戰略。農業品牌化產業鏈範圍之大、程度之深,在全球範圍內都無出其右者。

2017年9月14日,美國密西根州的一個農場,約翰迪爾牧草收割機收割供奶牛食用的玉米。圖|IC photo

游品牌:壟斷技術優勢

農業產業鏈上游包括化肥、農藥、機械等環節。憑藉強大的研發實力和深厚的技術底蘊,美國在這些上游細分行業擁有大量的全球知名品牌,牢牢控制著世界農業產業鏈的咽喉。

化肥:美盛公司,是世界最大的磷肥生產商,第二大化肥生產商,是財富世界500強中唯一的一家化肥企業。

農藥:農藥巨頭科迪華,繼承了陶氏杜邦的農化業務,業務範圍遍及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美洲頗具影響力。

機械:農機巨頭約翰迪爾公司,成立於1827年,總部在美國伊利諾伊洲莫林市,是全球領先的工程機械、農用機械和草坪機械設備的製造商。

育種:孟山都在被收購之前是叱吒全球的種子公司。

中游品牌:四大糧商囊括前三。

中游的種養和加工環節正是農業的「窪地」,也是整個產業鏈風險最高的環節,被稱為農業的「阿喀琉斯之踵」。在這樣一個不可控因素較多的環節,美國同樣實現了品牌化,包攬了四大糧商中的三席,即ADM、邦吉和嘉吉。

ADM,1902年創立,是全球最大的農業生產、加工及製造公司,也是全球最大油菜籽、玉米、小麥等農產品加工廠商。

邦吉成立於1818年,是全球最大的油籽加工商。

嘉吉成立於1865年,是美國規模最大的私營企業。

三大糧商善於在全球整合產業,從種子、飼料、化肥到產、供、銷一條龍經營,每一個環節幾乎都占據絕對優勢。由於它們在農產品領域有完整的產業鏈,所以一旦它們在目標國站穩腳跟,就會利用資本優勢迅速控制該國原有的經營鏈條,使之變為依附於自己的一個「細胞」:種子要用它們的,否則種出來的東西賣不出去;化肥、農藥要用它們的,否則伺候不好作物。

在一些國家,它們還會向農民發放小額貸款,使農民對其產生更強的依賴性,種植它們指定的作物。它們不僅提供資金,還負責收購,這樣一來,本土企業自然很難應付。

三大糧商不但自己不斷研發專利,還熱衷於搜集各國農產品基因和專利,現在,它們在世界農產品市場上已取得品牌壟斷地位,掌控著世界糧油的「定價權」。

世界農業已經進入資本密集、技術密集和組織密集型時代,世界糧食市場建立在金融、科技、生產、銷售和服務的全產業鏈影響之下。一旦糧油價格出現大幅度波動,它們就可以通過期貨交易平衡盈虧,甚至反過來順勢打擊競爭對手,讓大批中小糧油企業破產。

下游品牌:馳騁全球,體量巨大。

如果將上游比作根,中游比作葉子,下游則是盛開的花朵。

美國農業下游品牌陣營更加星光熠熠,很多是我們在終端貨架上常常見到的:麥斯威爾、奧利奧、吉百利、王子、趣多多、鬼臉嘟嘟、太平梳打、樂之、紳士……這些品牌全部來自同一個「家庭」。

這是美國農業全產業鏈品牌化的恢宏畫卷。

美國農業品牌打造遵循三部曲:國家品牌——區域公用品牌——聯合體企業(產品)品牌。

首先,打造國家品牌。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憑藉在經濟、軍事、科技、文化上的優勢,美國通過全球化擴張戰略和強勢世界話語權,成功打造了「美國」這個國家品牌,以及「華爾街」「好萊塢」「矽谷」等國家子品牌。

美國的商業品牌大鱷,通過與美國國家文化和民族自豪感結合,讓國家為其品牌背書,參與國家級的大事件,大量製造新聞和口碑,並藉助世界級優勢媒體,掌握話語權,不斷擴大自己的聲音,最終形成強大的品牌,進而占領全球市場,影響世界消費。反過來,它們又成為美國國家品牌的基礎和支撐,形成正循環效應。

曾有美國士兵在家書中如此寫道:「二戰對可口可樂來說是個至關重要的轉折點,使得可口可樂公司在戰時成為一種『全球公認的好飲料』。令可口可樂人崇敬的嘶嘶作響的飲料,也對美國戰士有一種近乎神聖的意義。」

具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可口可樂文化已經深深融入美國人的血液,成為其所倡導的快樂、簡單、平等精神的載體。放眼當下,還鮮有其他品牌具有如此神奇的文化魔力。

其次,打造區域公用品牌。

政府在區域公用品牌打造上起到關鍵作用,通過協會、聯合體等形式將分散的種植者整合到一起,實現專業化分工、標準化管理和產銷一體化,提高了區域農業產業的生產效率和產業價值,並完美地踐行了整合營銷傳播理論——用一個標準對內管理,用一個形象對外展示,用一個聲音對外說話。

最後,打造聯合體企業(產品)品牌。

一個區域至少要打造一個有實力的聯合體企業,進而打造一個代表品類的聯合體企業品牌。聯合體企業是品牌農業建設的載體和主體,承擔著主導產業、代表品類、解決消費者不知道選擇誰的問題的使命。

美國在這一方面可謂佼佼者,我們熟知的通用磨坊、新奇士與加州陽光橙,萬多福與加州開心果,藍維斯頓、辛普勞與愛達荷土豆,家樂氏與密西根玉米等,都是典型的聯合體企業(產品)品牌與區域公用品牌的完美組合。

以通用磨坊為例,其為全球知名食品公司,世界500強企業。旗下囊括了哈根達斯、貝蒂妙廚、綠巨人、果然多、灣仔碼頭、優諾等大眾耳熟能詳的食品品牌,產品超過500種並廣銷全球。

1866年,在美國明尼蘇達州密西西比河的左岸,通用磨坊沿河修建了巨大的磨坊,利用充沛的小麥資源生產麵粉,公司就此誕生。三年後,對岸一個叫品食樂的麵粉廠掛牌營業。自此,兩家百年老店在密西西比河的兩岸隔河相望。

從最初的麵粉生產,到後來的休閒食品、早餐、方便食品,再到餐飲業等各領域的升級、創新,它們的競爭無處不在,甚至從國內延伸到了國外。兩家一同來自密西西比河的公司就這樣在全球各地如影隨形,你爭我奪。

通用磨坊在1936年創造了貝蒂妙廚,在1966年推出了妙脆角。品食樂則在1979年收購了「綠巨人」,成為最大的罐裝蔬菜供應商。隨後,又將「哈根達斯」和「灣仔碼頭」收入囊中。此外,金牌麵粉、果然多、維邦、優諾等品牌,也都出自這兩家競爭白熱化的公司。

2001年,通用磨坊和品食樂合併,建立了新的通用磨坊公司,至此,這場歷時130多年的「密西西比河戰爭」終於結束了。隨著兩岸「硝煙」的退散,合併後的通用磨坊也成為全球最大的食品公司之一,2020年營業收入為176.27億元,淨利潤為21.81億美元。

2 「頂天立地」的農業科技創新

何為「頂天立地」?

「頂天」

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強、最前沿的農業科研技術,強調基礎研究,比如常春藤名校康奈爾大學,就是全球農業與生命科學的學術高地,也是轉基因技術的誕生地;位於加州東海岸的史丹福大學則在計算機科學、人工智慧、環境工程等領域享譽全球。

「立地」

美國的農業科研轉化率高,科技應用非常普遍,科技服務接地氣,既有高大上的基礎研究,又有強大的農技推廣體系,其組織架構設置有聯邦、州立和私人研究機構。其中州立大學在農技推廣方面獨具特色,極大提高了農民的素質。

目前,美國共有四大農業研究中心(內設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局),130多所農學院,56個州農業試驗站,57個聯邦與州合作建立的地區性推廣站、3300多個農業合作推廣機構、63所林學院、27所獸醫學院,以及9600名農業科學家和1.7萬人左右的農技推廣人員。

另外,美國還有1200家主要服務於農業領域不同性質的科研機構,其服務項目主要有承接委託開發、轉讓科技成果等。除此之外,各類農業協會也會組織農民進行科技培訓。

2011年,史丹福大學的兩名研究生成立藍河科技(Blue River Technologies,BRT)。BRT是成功將AI(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到農業領域的典型代表。最初,BRT專注於將機器人用於減小萵苣密度,這個工作此前主要通過手工完成。

現在,他們將See&Spray技術系統用於分析高解析度圖像,並檢測出雜草的存在和位置,來消除棉花田中的雜草。通過高度精確和有針對性的噴霧應用,可以減少90%的除草劑用量。

還須一提的是,史丹福大學是由利蘭·斯坦福——一個當過加州州長的富裕農場主和他的夫人於1884年捐出2000萬美元的積蓄和3561公頃的土地而創建的。

目前,美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機械化、智能化、生物化、化學化的高效農業,就連種植業、畜牧業都採用機械化;播種、施肥、收割等,都早已實現高科技、智能化管理。

美國農業機械企業約翰迪爾,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農業機械製造商。其智能農業控制系統,可以設置作業順序,實時監控多個地塊、多台機器作業,並提供天氣變化、作業狀況、設備故障預警,駕駛員不用手扶方向盤,輕鬆觸控即可完成作業設置。

約翰迪爾的「施肥控制系統」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可以幫助農民進行精確施肥與記錄的系統,不僅能夠測量出土壤中氮磷等元素含量,還能測量出土壤中需要補充施加的化肥含量。

另外,約翰迪爾和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共同研發出一款將作物保護與化學聯繫起來的應用軟體。該軟體提供了一個直觀的系統,可幫助用戶有針對性地精確使用農藥,還能在噴灑肥料方面幫助操作者做出分析,提出指導意見,並自動做記錄。

3 最「大」的農業部

美國農業的成功有其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因素,更與其歷經百年的強大農業組織結構和管理機制密切相關。

美國農業部是聯邦政府15個部門之一,是重要的經濟管理機構。其前身是1862年由林肯總統批准成立的聯邦政府農業司,直到1889年才更名為美國農業部。這個部曾被稱為「人民部」,因為當時美國人口中的90%是農民。

作為管理農業的核心機構,美國農業部擁有10萬多職員,是僅次於國防部的第二大部門,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風光」的農業部。

美國農業部從建立初期就堅持「農業是製造業和商業的基礎」這一理念,後提出「將美國服務成為一個人與土地資源相互和諧,食品充足、安全且飲食健康的國家」的宗旨,不斷調整其機構設置,完善和明確其職能:服務於美國的農民和農場主,負責促進耕種效率和食物與纖維質量的改進,幫助提高農產品的銷售量,提升農民收入。

伴隨美國工業的迅速發展,農業比重不斷下降,但依靠美國政府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美國農業成為最具競爭力的產業之一。

為了更好地體現為每一個公民服務的宗旨,美國農業部各局如森林局(The Forest Service)都是以「Service」(服務)命名的。

比如,為解決農民的資金問題,美國農業部專門設立了促進農業生產的農產品信貸公司。

比如,美國農業部農業市場服務局(AMS)負責研究和制定農產品質量等級標準,監管市場營銷管理方案、市場營銷協議和市場營銷訂單,在確保貿易規範公平且市場的競爭性和效率不斷提升的同時,促進農產品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的戰略營銷,不斷開發新的營銷服務,提高客戶滿意度。

美國農業部由各類國家股份公司(如農產品信貸公司)、聯邦機構和其他機構組成。它最大的特點是具有綜合性,職能廣泛,集農業生產、農業生態、食物安全、生活管理、檢驗檢疫、加工和農產品國內外貿易於一體,對農業產前、產中、產後實行全鏈條管理。

一句話來概括:從田間到餐桌,實現「農林牧副漁」一體化,打破地區封鎖、行政壟斷和部門分割,有利於明確責任和提高效率,從組織上促進美國農業的快速發展。

4 極致分工

「勞動生產力的最大提高,以及在任何引導或應用勞動的地方的更高技能、熟練程度和判斷力,似乎都是勞動分工的結果。」

這是亞當·斯密在《國富論》開篇講的第一句話,充分說明了勞動分工對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增進國民財富的巨大作用。

2021年11月5日,美國伊利諾州,當地農民收割大豆。圖|IC photo

美國農業的高效率正得益於分工,其分工主要基於兩個維度:第一個維度是按照區域經濟地理進行分工,即按照區域實現專業化、規模化布局,以及農業生產的機械化、集約化、企業化和服務的社會化。區域專業化分工的結果是形成了九大農業產業帶。

所謂「產業帶」,就是某一類農產品在地理空間上非常集中的區域。如「美國農業重鎮」伊利諾州是玉米、大豆生產帶,中部東北區的小麥產業帶,太平洋沿岸南部是水果和蔬菜產業帶,瀕臨大西洋區的南部是菸草產業帶等,這些產業帶常常綿延上百公里,蔚為壯觀。

不僅糧食作物,美國不少經濟作物也形成了產業帶,像全球最大的巴旦木產地加州種植區域從北至南延伸800多公里,生產全球超過83%的巴旦木;愛達荷州的土豆產量居美國首位,年銷售額達30億美元

第二個維度是按照從田間到餐桌整個產業鏈上的不同職能進行分工。耕地、種植、打藥、施肥、收割、儲運、加工、銷售、金融等環節的產業分工都已經高度發達,每一個環節都實現了專業化,大大提升了效率。

分工還有其他好處:一是實現了規模經濟,便於在周邊實現一二三產結合;二是便於社會化分工服務的深化。分工還解放了美國的「農民」,他們不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自食其力、出力流汗的體力勞動者,而是企業經營者。他們雖然仍舊從事農副業生產,但已不同於傳統的農民,因為所有種養環節的生產勞動均實現了機械化。美國用不到2%的農業人口養活3億多人口,這和中國農民事必躬親的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美國的農業分工服務體系是當今世界分工最科學、專業化水平最高、對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性支撐功能最有效率的服務體系,為農產品的品質化、規模化和穩定性提供了堅實基礎。

美國農業生產環節的專業化服務分工就讓人嘆為觀止。美國有大批農機租賃公司和直接向農場主提供各種生產性服務的專業公司,比如耕翻土地公司、播種公司、中耕公司、施肥公司、植保公司、收穫公司、倉儲公司、運輸公司等。這些專業服務公司在備耕、播種、施肥、打藥、收穫、儲運等全部生產環節都能為農場主提供優質的專業化服務。這種專業化分工服務的生產方式,可以大大減少農場的資本和勞務投入,降低各項成本,使農場的生產效益遞增。

美國派拉蒙農場是全球最大的開心果原料供應商,在加州擁有近60萬畝的種植基地,全球70%的優質開心果都出自這裡,它採用縱向一體化戰略,集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為一體。派拉蒙農場充分發揮規模優勢和效率優勢,在開心果市場中掌握了世界話語權和定價權。因此,當派拉蒙推出自有品牌「萬多福」純天然開心果,並打出「不漂白,自然開」的健康開心果加州原產地標識的時候,其市場影響力和開拓力,幾乎無出其右者。

這充分展現了美國農業在高效分工下的「大農場模式」。

5 糧食戰爭

除經濟、金融、軍事之外,強大的農業是美國雄冠全球的另一個重要支撐。從這個意義上說,基辛格的論斷不是危言聳聽,而是醒世恆言。

在看不見的世界糧食戰爭中,依靠發達的科技,美國牢牢把握著話語權,世界上一些國家的「飯碗」被美國牢牢掌控。

《糧食戰爭》講述了美國以糧食為武器最終造成蘇聯的「糧食浩劫」。

1973年全球糧食危機,糧價漲幅達300%-400%。在基辛格的安排下,蘇聯同意向美國購買3000萬噸糧食。向蘇聯出售的糧食數量太大了,幾乎將世界上的糧食儲備一掃而空,這使得糧食貿易公司在幾個月內將小麥和大米價格提高了70%多。小麥從65美元一噸漲到了110美元一噸。大豆的價格翻了一番。同時,印度、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澳大利亞等國因嚴重的旱災導致糧食減產。就在這個世界急需進口糧食的當口,華盛頓準備乘虛而入,全面改變世界糧食市場和糧食交易狀態。

鑑於向莫斯科銷售糧食過於「友好」的條件和那年在這次銷售中支付給美國農民的低價格,這個交易被稱為「糧食浩劫」。

基辛格在與蘇聯談判的時候,以美國進出口銀行的貸款和其他補貼作為誘餌促成了這筆交易。這場交易最大的贏家是嘉吉、ADM、邦基和大陸穀物等美國糧食貿易商,它們是真正的全球農業綜合企業巨頭。基辛格,這位洛克菲勒家族一手栽培起來的得意門生的新糧食外交政策第一次形成了全球性的農業市場。

接下來,基辛格把他的糧食武器對準了智利。

1973年,基辛格對智利精心策劃了一系列的政變行動,而糧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美國國務院和中央情報局的支持下,右翼的智利富裕地主破壞糧食生產,使糧食進口量成倍增長,耗盡了智利的外匯儲備。

這使得智利很難得到進口的糧食。接踵而至的糧食短缺使中產階級十分不滿。智利向美國請求糧食貸款,但被美國國務院拒絕。

1973年的軍事政變過後,美國對智利的糧食援助直接在智利國內市場上出售。但是,劇烈的通貨膨脹和購買力的下降使得出售的糧食沒有惠及廣大勞動群眾。軍方是出售糧食最大的受益者,因為糧食援助的流入緩解了軍隊的資金短缺,軍方可以勻出一些資金來購買武器,而當時智利是美國武器的第九大進口國。

1974年,美國農業部長厄爾·布茨公開表示,「糧食是一種工具,它是美國外交談判工具箱中的一種武器」。想必,關於「糧食權力」,關於誰是加劇全球糧食短缺的「元兇」之爭,值得警醒。

參考資料:

1.《婁向鵬看世界農業》,機械工業出版社,2021年1月。

2.《糧食危機》,中國出版集團,2016年1月。

庫叔福利

庫叔的贈書活動一直都在!《汽車強國之路2022》作為「瞭望智庫公共政策研究叢書」之一,是《汽車強國之路》系列的第六本著作,也是瞭望智庫又一部對中國汽車產業發展進行梳理的研究專輯。本書系統性梳理了當前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狀況和熱點話題:中國新能源汽車預備如何「提速換擋」,產業供應鏈安全如何充分保障,數位化大潮將怎樣重塑汽車行業生態,等等。庫叔提供15本贈予熱心讀者,請大家在文章下評論,點讚最高的前3名(數量超過30)將得到贈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