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薩之戰—中國和西方第一次熱兵器交鋒

阿丘說史 發佈 2024-02-27T20:56:53.835124+00:00

而中國和西方第一次熱兵器戰爭發生在清朝初年的雅克薩之戰,這也是一場看似勝利的戰爭,但表面的勝利會掩蓋很多致命性的問題,可以說這是一場比戰敗還危險的勝利。

一場比戰敗還危險的「勝利」

中國和西方國家的武器差距其實從明朝閉關鎖國期間就開始了,在16世紀初大明和葡萄牙商船的「屯門海戰」中可見一斑,雖然最後取勝了但武器的代差還是很明顯的,只是靠人數和主場優勢贏得局部勝利。

而中國和西方第一次熱兵器戰爭發生在清朝初年的雅克薩之戰,這也是一場看似勝利的戰爭,但表面的勝利會掩蓋很多致命性的問題,可以說這是一場比戰敗還危險的勝利。

明末,沙俄開始入侵黑龍江流域

雅克薩位於黑龍江省漠河市以東黑龍江北岸,黑龍江流域自古以來是中國的領土,從唐到明的歷代朝廷,都在這裡設置行政機構,行使管轄權。

清朝建立之後,繼續對這一地區行使管轄權,加強統治。17世紀上半葉,沙俄由於國力迅速增強,急劇向外擴張。明崇禎五年(1632年),沙俄擴張至西伯利亞東部的勒拿河流域後,建立亞庫次克城,作為南下侵略中國的主要基地。

從此,它便不斷地派遣武裝人員入侵中國黑龍江流域,自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起,沙俄遠征軍曾多次入侵黑龍江流域,燒殺搶劫,四處蠶食。

清初,沙俄趁清廷平定內亂入侵雅克薩

順治末年至康熙初年,沙俄利用清廷忙於國家統一和平定三藩之亂,侵占了中國領土尼布楚和雅克薩等地,並在那裡構築寨堡,以此為據點,不斷對黑龍江中下游地區進行騷擾和掠奪。

大清開始組織反擊

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6月,大清以戰艦40艘同侵略軍激戰於松花江下游,殲敵270人。順治十七年(1660年)大清水軍破敵於古法壇村,斬首60餘級,溺水死者甚眾。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9月,清勒令盤踞在雅克薩等地的沙俄侵略軍撤離清領土,侵略軍置若罔聞,反而率兵南下長驅直入到愛輝城四處劫掠。

第一次雅克薩之戰打響

1684年4月,清軍約3000人在彭春統率下,攜戰艦、火炮和刀矛、盾牌等兵器(當然還有從葡萄牙進口的紅夷大炮),從愛琿出發分水陸兩路向雅克薩開進。沙俄侵略軍有兵450人,炮3門,火繩槍300支,相當於平均每1.5人裝備一支火繩槍,可見當時沙俄軍的火力是相當密集的。

火繩槍是一種前裝滑膛火槍,在當時也算不上先進,其射速為每分鐘1-2發,射程約100米,精準度也是非常有限。

當時的清軍配備有被稱為「兵丁鳥槍」的火器,其性能大體和俄軍的火繩槍相當,此時武器的代差並不明顯,要知道當時的沙俄在歐洲列強眼裡只是偏於一隅的落後小國還上不了台面。但是當時中國火器裝備從數量上已然明顯落後於沙俄軍,也就是說與當時的英法相比差距更甚。

第一次雅克薩之戰,清軍3000人配備的兵丁鳥槍都不超過100支,平均每30人才裝備一支鳥槍,基本還是以冷兵器為主。

清軍於5月23日分水陸兩路列營攻擊。清軍發炮轟擊,沙俄統帥托爾布津乞降,遣使要求在保留武裝的條件下撤離雅克薩,經彭春同意後,俄軍撤至尼布楚。

沙俄侵略軍被迫撤離雅克薩後,賊心不死,繼續拼湊兵力,圖謀再犯。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秋,莫斯科派兵600增援尼布楚。當獲知清軍撤走時,大批沙俄侵略軍再次竄到雅克薩。沙俄這一背信棄義的行為引起清政府的極大憤慨,次年初康熙接到奏報,即下令反擊。

第二次雅克薩之戰

1686年7月24日,清軍2000多人進抵雅克薩城下,將城圍困起來,這就是第二次雅克薩之戰。這一次沙俄軍已經基本淘汰了火繩槍,配備了更為先進的燧發槍。

燧發槍是歐洲列強從17世紀開始使用的一種比火繩槍更為先進的新一代輕型火器,射速約為每分鐘2發,一直用到1848年,才結束裝備,整整風靡了近200年。

而這種先進的火器當時的大清也不是沒見過,但是並沒有給軍隊裝備,一直被清廷用在宮廷的御用狩獵之中,相當於這只是大清王公貴族打獵消遣用的玩具,一直到鴉片戰爭之前,都沒有在軍隊中裝備。

令人咋舌的是此時的清軍配備的主要武器竟然只是大刀、長矛、弓箭等冷兵器,中西方武器的代差進一步拉大。

沙俄乞降,中俄簽署尼布楚條約

清軍勒令沙俄侵略軍投降,托爾布津不理。8月,清軍開始攻城,沙俄侵略軍戰死病死很多,826名侵略軍最後只剩66人。雅克薩城唾手可得,沙皇急忙向清請求撤圍,遣使議定邊界。清答應請求,准許侵略軍殘部撤往尼布楚。

雅克薩反擊戰結束後,雙方於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7月24日締結了《中俄尼布楚條約》,規定以外興安嶺至海,格爾必齊河和額爾古納河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和烏蘇里江以東地區均為清朝領土。


雅克薩之戰作為中國和歐洲列強的第一次交鋒,雖然大清以主場和兵力數量優勢取得勝利,但這次勝利掩蓋了很多問題。

中西方火器之間的差距因這次勝利而讓清廷統治者並沒有足夠重視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以及時做武器的更新疊代,反而繼續沉浸在八旗子弟「騎射祖制」的往日榮光不可自拔。

直到150多年後1840年英國的堅船利炮將作為敲醒大清的警鐘,但為時已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