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正在成為利己主義者

羅sir職話 發佈 2024-02-28T16:27:15.798839+00:00

去年在新東方的直播間中,俞敏洪說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正在成為利己主義者,國家情懷不夠。俞敏洪的這番話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今天社會普羅大眾對大學生所存在的一系列或主觀或客觀上的認識。今天的大學生是不是利己主義者呢?

去年在新東方的直播間中,俞敏洪說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正在成為利己主義者,國家情懷不夠。

俞敏洪的這番話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今天社會普羅大眾對大學生所存在的一系列或主觀或客觀上的認識。

今天的大學生是不是利己主義者呢?就我自己所接觸到的來看,的確很多人都是利己主義者,善良和公德心甚至於公共責任感大學生當然也有,但似乎總少了那麼一點點同理心和過去人們的淳樸。

就在今天我還看到BBC報導了一篇新聞,大意說的是國內某女大學生在網上分享了自己照顧臥病在床的爺爺,然後拿到了研究生錄取通知書的事情,就這麼一個簡單的分享視頻,事情的主人公原本以為會獲得大量的祝福和支持,但卻換來了許多國內網友的謾罵。

起因是什麼?

起因僅僅是這位女大學生染了一個粉色的頭髮。後來,這位女大學生長期飽受抑鬱自殺。

社會對大學生的期望很高,但期望越大似乎失望越大;一方面我們對大學生的期望很高,渴望他們能夠報效祖國,回饋社會,但另一方面我們對大學生的批評和偏見似乎又太多太多了。

照顧臥病在床的爺爺,還拿到了研究生錄取通知書,但即便是這樣,也會因為一頭粉色的頭髮而飽受網暴。

其實利己的不僅僅是大學生,而是這個社會之中的你、我、他。

利己主義者這個詞最早是由西方提出來的概念,在現代經濟學的衝擊下,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就認為,市場是看不見的手,只要每個人都最大程度的利己,那麼市場就會無形之中分配、分工,最後產生利他的效果。

在現代經濟學的影響下,財富成為了許多人的不懈追求,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大家過分看重金錢帶來的利益和回報,於是慢慢形成了一種利己主義的浪潮。

而今天的大學生尤其如此。

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影響下,許多人的物質生活條件有了長足的發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也為大家帶去了更好的生活,更高的收入,但與此同時,過分注重物質的結果,必定會導致精神文明建設的落後。

利己主義並不是一種正面的價值觀,在今天大學生普遍一胎的家庭背景中,這就可能導致許多大學生常常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對她人的尊重和關懷,這通常表現為個人的利益高於集體或社會的利益,這也會帶來不良後果。

一些大學生為了「自己」的前途和未來,就可能會做出違反道德和原則的事情。

被譽為「北大烏鴉」的錢理群先生就曾經講過這麼一件事,他在北大任教期間,一位學生經常來聽他的課,並且每次都會坐在前排,積極發言,課後還經常和錢理群先生一起交流學術,久而久之,錢理群先生就以為該學生有著和自己相同的興趣愛好和價值觀。

後來,該學生要出國留學,希望錢理群先生為他寫一封推薦信;錢理群先生毫不猶豫地寫了,那位大學生也順利出國了,但後來,那位大學生就再也沒有聯繫過錢先生。

錢理群在《十三邀》中說,我們的大學正在教出越來越多這樣的精緻利己主義者,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甚至能夠很好地偽裝自己,騙過許多人,最終也騙了自己。

錢理群說,這些大學生高智商、世俗、老到、善於表演、更善於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們一旦掌握社會財富和地位,對社會的危害會更大。

誠然,今天的許多大學生也面臨著很嚴峻的現實問題,這也反過來逼迫他們不得不成為利己主義者,眼光更「現實」,但個人應該隨波逐流嗎?

隨著國內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革,社會文化環境也發生了變化,這導致一部分大學生更加注重個人利益和競爭,而一個班級里的大學生一旦產生了競爭,就一定會有良性競爭和惡意競爭,這種價值觀也會影響到一些大學生,尤其是今天的內卷形態下。

除此之外,在今天普遍只生一兩個的背景下,許多大學生自身也容易被嬌生慣養,常年的要求得到滿足下,反而不自覺被潛移默化成為了一個利己主義者,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和利益,而忽視了合作夥伴和她人的感受。

最後一點就是壓力和焦慮,大學生不僅僅面臨著學業上的壓力,更面臨著畢業後的就業問題,而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都不是大學生自己能夠控制的,這也就導致了,許多大學生為了讓自己爭取到更大的利益,選擇了「不擇手段」,甚至出賣、舉報等等。

要想改變今天大學生群體的利己主義思潮,就必然需要加強對大學生群體的道德教育,強調個人的社會責任和道德義務,引導大學生追求共同的利益,強調公正、誠信和信任等價值觀。

除此之外,利己主義盛行的背後,其實也和社會資源的分配不均有關;因為資源分配不均,有的人天生就可以不勞而獲,有的人即便苦心勞動也很難得到大的回報,這種對資源的分配不均,也導致了人們為了追求自身利益,願意付出更多的「東西」。

因此,我們還需要整個社會層面的努力,對利益衝突和資源進行再分配,強調人們的法律意識和責任感。

最後就是提高我們對大學生的教育水平和就業機會,只有機會多了,大學生都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得豐厚的回報時,也就會更注重公共利益和利他。

敘事經濟學告訴我們,一個社會大家都認同的公共敘事,可以幫助我們凝聚社會共識,尤其是對大學生群體來說,一個共同的敘事是那麼的重要,它可以幫助我們互相協作,良性競爭,提高教育水平和增加就業機會。

只有貧富差距和社會不公現象減少了,人們的機會越來越多的時候,利己才會慢慢變成利他。

大學生是我們未來的希望,我們對大學生擁有更多的美好祝願,但我們也不要忘記,在近年來每年上千萬的大學生群體中,他們之間的處境也變得愈發艱難,在尊重和包容的前提條件下,我們需要找到一個共識,提高更多的機會,才能打破利己主義者的滋生土壤。

end.

作者:羅sir,新青年的職場內參。關心事物發展背後的邏輯,樂觀的悲觀主義者。關注我,把知識磨碎了給你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