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老蔣庸將,只因做對一件事,被老蔣多次提拔地位直逼湯恩伯

異文錄 發佈 2024-02-28T18:17:28.503269+00:00

有這麼一個將領,他的戰績平平,與革命傳奇英勇的同僚相比,顯得毫不起眼。然而,這位普普通通的庸將,卻因為一個意外的選擇,成為了蔣介石眼中的寵兒。

文丨異文錄

編輯丨異文錄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有這麼一個將領,他的戰績平平,與革命傳奇英勇的同僚相比,顯得毫不起眼。然而,這位普普通通的庸將,卻因為一個意外的選擇,成為了蔣介石眼中的寵兒。

這位將領就是石覺,一個平凡的庸將,究竟是如何被蔣介石空前重用的呢?這個故事從他的生平開始說起。

走錯道路的忠誠之士

石覺,原名石培元,字覺生,生於清朝末年的廣東省潮陽縣。年少時,他在村裡的一次聚會上,偶然聽到了一位老者講述著關於反清義士們的英勇事跡,從那時起,石覺便立志要投身於反清的事業。

年輕的石覺決心尋求機會,加入了一支反清起義隊伍。他參與了數次戰鬥,卻始終未能揚名立萬,也未曾在戰場上嶄露頭角。

然而,這並未影響石覺的決心和信念。他一直默默耕耘,努力成為一名傑出的戰士。在這期間,石覺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戰友,共同為著革命事業而奮鬥。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石覺的命運發生了改變。他加入了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投身革命事業。有一次,石覺和戰友們在酒桌上暢談起孫中山的革命理念。

他激動地說:「孫先生的三民主義,是我們民族復興的希望!我要為實現這個目標獻出自己的一切!」戰友們紛紛表示贊同,為他的信念和堅定而鼓掌。

在革命浪潮中,石覺參與了許多戰鬥,從南征北戰到平定邊疆。他身經百戰,見證了許多英雄的隕落。

儘管他自己並未成為那些傳頌千古的英雄,但他卻始終保持著對革命事業的忠誠。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石覺對信仰的堅定,以及對革命事業的執著。

有人評價石覺道:「他可能不是最出色的將領,但卻是最忠誠的戰士。他用一生的堅守詮釋了對革命的信仰。」而這種信仰,也為石覺後來的命運鋪設了基石。

這時候的石覺意氣風發,其為國為民的革命事業的信心更是使人為之讚嘆,可惜這麼一個人卻走上了彎路。

在革命事業中,石覺結識了許多知名的將領,其中就包括了後來的國民政府領導人蔣介石。儘管他與蔣介石的交情並不深厚,但他們彼此之間保持著一種默契與尊重。石覺一直默默奉獻,把國家大事放在第一位,從未計較過個人的得失。

有一次,石覺在戰友的生日宴會上,遇到了一位正在崛起的革命家。這位革命家對石覺說:「石兄,我聽聞你勇敢善戰,卻從未追求過名利。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想追求榮譽和地位,但你卻始終忠誠於你的信仰。這種精神真是難能可貴!」

石覺回答道:「信仰就是我的榮譽,為了國家,為了民族,我願意付出一切。」

隨著時間的推移,石覺在國民政府中的地位逐漸上升,雖然他始終沒有成為戰功顯赫的將領,但他卻因為忠誠與敬業而受到了重用。他參與了許多重大的戰役,為國家的繁榮與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然而,石覺並未因為這些成功而驕傲自滿。他始終保持謙遜的態度,對待每一個戰役都充滿敬畏。

石覺深知,他所取得的成就並非完全靠自己,而是靠著無數先烈們的鮮血和犧牲換來的。因此,他更加珍惜現有的一切,將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從石覺的生平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普通將領是如何通過忠誠、信仰和勇敢,贏得了尊重和重用的。

儘管他的戰績可能並不耀眼,但他的堅守和奉獻精神卻成為了他最寶貴的財富。石覺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價值,並不僅僅在於他的成就,而更在於他對信仰的執著和對國家的忠誠。這些品質,正是每一個熱愛祖國的人都應該學習和追求的。

可惜的是這麼一位忠誠之士,在孫中山先生去世之後選擇協助老蔣,走上國民黨這一錯誤的道路。忠誠是一個良好的品質,可是道路卻是自己選擇的,而之後的傅作義起義更是徹底斷絕了石覺的後路。

傅作義起義斷絕石覺後路

1949年1月,北平的局勢已經岌岌可危。國民黨的華北剿匪總司令傅作義,面臨著一個艱難的抉擇:是繼續抵抗,還是和平投降?他的這個決定,將影響著北平的命運,也將影響著他手下的數十萬官兵的命運。

當時,北平城內駐有國民黨軍隊二十多萬人,其中大部分都是中央軍系統的部隊,由李文和石覺兩個兵團司令官指揮。李文是黃埔一期生,石覺是三期生,兩人都是蔣介石的親信。然而,在北平城外包圍著解放軍的鐵桶陣地,在北平城內掌握著實際權力的卻是華北「剿總」總司令傅作義。

傅作義是東北軍系出身,與蔣介石有著深刻的政治和軍事分歧。在解放軍的勸降下,傅作義決定與解放軍達成和平協議,並在1949年1月21日召集北平國民黨軍所有師以上將領開會。

會議上,傅作義宣布了與解放軍簽訂的和平協定草案,並並要求在座的將領們表態。大多數人都表示贊同和平起義,但李文和石覺卻一言不發,他們的態度非常關鍵,因為他們掌握著北平城內最強大的部隊。

傅作義見狀,便讓他的副秘書長王克俊詢問李文和石覺的意見。李文說:「我和石司令官沒有別的意見,只是克俊,恐怕你的部下會有意見吧。」

王克俊有些詫異,問道:「我就是一個文職,哪裡來的部下?」石覺說:「我和李司令官兵團下屬各師的政工處長,他們不都應該歸你這個政工處長管嗎?他們這些人可是有意見的。」

原來,李文和石覺早就知道傅作義要和平起義的消息,他們不願意留在北平,也不願意投降解放軍,他們想要回到南京,繼續效忠蔣介石。

但他們又不敢公開反對傅作義,怕惹火上身。所以,他們就暗中指示他們的政工處長們反對和平協定,並希望藉此影響部隊士氣。

王克俊明白了李文和石覺的用意,他利用午飯時間,在華北「剿總」司令部打電話給李文、石覺兩個兵團師級以上部隊的政工處長,讓他們在20分鐘內限期到達司令部的會議室。

在這些政工處長到齊後,王克俊向他們宣讀了和平協議條款後,問道:「傅總司令已經同意了,各兵團司令、軍師長也都同意,你們有什麼意見嗎?」

結果,在場的李文、石覺兵團的政工處長們提出了一個要求:他們不反對和平協定,但要求讓他們離開北平去南京。

王克俊代表傅作義向這些政工處長承諾說:「你們不願意留下了,這是不強求的,你們放心,只要你們不反對北平和平解決,保證回去後不讓部隊出亂子,那麼隨後肯定會讓你們安全離開的。」

政工處長們對於這個條件都很滿意,於是各自回部隊做工作去了。

午飯結束之後,王克俊對政工處長們的思想工作也剛好做通。飯後繼續開會的時候,李文和石覺仍然是上午的話「老調重彈」。

王克俊說:「兩位司令官,兩個兵團各軍、師的政工處長都表示贊同前日簽訂的和平協定,如果你們不信,可以打電話詢問是否屬實。」李文和石覺大吃一驚,臉色露出了極為詫異的表情。

王克俊中午時召集各政工處長們開會的結果做了通報。李文和石覺一聽,也就沒有說什麼,兩人好像反而輕鬆起來。

傅作義見狀便要李文和石覺最後表態,兩人這才提出了心中真實的想法:他們在部隊改編後,要求離開北平前往南京。李文和石覺說完後,會場的一些中央軍系統的將領也同樣要求去南京。

傅作義說:「來去自由,只要你們在接受解放軍改編前,保證部隊不發生狀況,那麼改編之後,你們誰要去南京,我派飛機送你們走,這個問題我和解放軍是達成一致的。」

李文、石覺等中央軍將領知道大勢已去,無可挽回,也就只得同意了。

就這樣,北平中央軍的工作也被傅作義做通了,這也是北平和平解放的最大障礙。因為李文、石覺掌握的部隊占據絕對優勢,不過好在這兩人雖然不願意留在北平,但是也不是頑固到底的人,所以在兩人的叮囑下,兩個兵團的中央軍順利地接受了改編。

1月22日,傅作義發表了和平起義的廣播講話,正式公布了和平協議。接著,從1月23日開始,北平城內的國民黨軍陸續開出城外接受解放軍的改編。

為了讓李文、石覺等中央軍將領放心,1月23日這天出城的第一支部隊是傅作義的綏遠系部隊騎兵4師,第二支部隊是104軍。接著,為了表示誠意,在傅作義的建議下,中央軍的部隊和傅作義的部隊交替出城。1月31日,解放軍成功解放北平。

陰差陽錯受到蔣某人重用

在石覺的生活和軍事生涯中,他與蔣介石結下了不解之緣。石覺沒有參加傅作義的起義,這一選擇成為了他命運的轉折點。

傅作義,北洋政府的一名主要將領,曾與蔣介石的國民政府軍隊進行多次交鋒。然而,當傅作義決定起義反對國民政府時,石覺卻選擇了保持中立。

在傅作義起義的前夕,石覺偶然與一位戰友閒談。戰友憂心忡忡地說:「石兄,傅將軍打算反叛蔣總,你是否會站在他的一邊?」

石覺回答道:「我始終忠於革命事業,忠於國家。在我看來,跟隨蔣總的國民政府對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更有益處。我會在最正確的地方堅守信仰。」戰友默然點頭,贊同石覺的選擇。

石覺的這個選擇很快傳到了蔣介石的耳中。蔣介石對他的忠誠印象深刻,決定給予他更多的機會。

有一天,蔣介石親自找到石覺,對他說:「石覺,我一直知道你是個忠誠可靠的將領。現在,我需要你的力量來協助我治理國家。你願意跟隨我,共創輝煌嗎?」

石覺毫不猶豫地回答:「蔣總,我願意為您效力,為國家盡我所能。」

從此,石覺成為了蔣介石的得力助手。儘管他在戰場上並未取得輝煌戰績,但他的忠誠和敬業卻贏得了蔣介石的信任。在蔣介石的庇護下,石覺迅速晉升為高級將領,開始承擔起更多的責任。

在南京,蔣介石對石覺表示讚賞和信任,並且任命他為京滬杭警備副總司令兼淞滬防衛司令官,負責抵抗解放軍進攻上海。隨後石覺又相繼擔任了浙江主席、浙江綏靖總司令、地位直逼老上司湯恩伯。石覺對此感激涕零,誓死效忠蔣介石。

然而,石覺的抵抗並不能挽回國民黨的敗局。1949年5月,解放軍攻克上海,石覺率領殘部撤退到舟山群島,並被蔣介石任命為舟山群島防衛司令官。在舟山群島上,石覺堅持了一年多的孤立無援的抗戰,直到1950年10月,才被解放軍攻陷。

在解放軍的包圍下,石覺沒有選擇投降或自殺,而是帶著幾名親信乘坐一艘小船逃往台灣。在逃亡途中,他遭遇了颱風和海盜的襲擊,幾經艱險才抵達台灣。

在台灣,他再次受到了蔣介石的歡迎和重視,並且繼續擔任陸軍第二軍團司令,金門防衛司令官、副總長,聯合勤務總司令等要職,並晉級為陸軍二級上將。

在台灣,石覺一直忠於蔣介石和國民黨,沒有改變過自己的政治立場和信念。他還積極推廣太極拳,並得到了蔣介石的支持和讚揚。1986年12月31日,石覺因心臟病發作,在台北逝世,享年78歲。

石覺的一生並沒有太大的貢獻,在軍事方面可謂是屢敗屢戰,屢戰屢敗。然而這樣一個人,在他的後半生因其忠誠的品格受到蔣某人的重用,也算一個奇事。但當石覺選擇國民黨的情況下,他的結局早已註定,這也告訴我們,脫離群眾是必不可取的。

在閱讀文章以後,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