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同盟與馬其頓崛起時期,雅典與科林斯的關係有了什麼變化?

長樂文史 發佈 2024-02-29T13:08:56.027962+00:00

#歷史開講#文|清幽說編輯|輯錄君公元前379年年底,底比斯的流亡者返回了底比斯並殺死了親斯巴達領導人,雅典也派出軍隊支援底比斯流亡者,斯巴達在底比斯衛城卡德美亞的斯巴達軍隊撤離。

文|清幽說

編輯|輯錄君


公元前379年年底,底比斯的流亡者返回了底比斯並殺死了親斯巴達領導人,雅典也派出軍隊支援底比斯流亡者,斯巴達在底比斯衛城卡德美亞的斯巴達軍隊撤離。

斯巴達派出軍隊試圖迫使雅典放棄支援底比斯,但由於斯德福里亞斯劫掠特里亞西亞平原使得雅典與底比斯結成了同盟。

雅典與底比斯的第二次海上同盟

斯巴達幾次派出軍隊試圖進攻底比斯,但都沒有成功。到公元前374年,除奧科美努斯之外,底比斯再一次重建了彼奧提亞同盟

公元前377年3月,雅典發布了第二次海上同盟的章程,正式組織了第二次海上同盟

公元前374年,雅典與斯巴達簽定和約,第二次海上同盟得到了斯巴達承認。

公元前371年在波斯的主持下又進行了一次會議,會議通過了新的和約,底比斯要求將和約中的「底比斯人」改為「彼奧提亞人」被拒絕,底比斯隨後退出了和約。

克里奧布羅圖斯率領斯巴達軍隊向底比斯進攻,結果卻在留克特拉戰役中大敗。

之後的幾年裡,底比斯統帥伊帕密濃達率領底比斯軍隊兩次進入伯羅奔尼撒半島,解散了伯羅奔尼撒同盟,斯巴達被牢牢的限制在伯羅奔尼撒半島。

公元前362年的曼丁尼亞戰役中,底比斯軍隊雖然獲得勝利,但是伊帕密濃達卻戰死,底比斯的力量也走向沒落。

科林斯在公元前386之後斯巴達的一系列行動中都支持斯巴達:將曼丁尼亞拆分為五個村社;強迫福里攸斯由寡頭派掌權;解散卡爾息狄斯同盟。

科林斯和斯巴達人以及其它盟友一起組成了在卡德美亞的1500名駐軍。

公元前375年斯巴達支援弗西斯和前371年斯巴達進攻彼奧提亞時,都是在科林斯的支持下由海路渡過科林斯灣。

在留克特拉戰役後不久,斯巴達與雅典結盟。在此之後,雅典與科林斯曾經一起防守地峽以防止底比斯軍隊進入伯羅奔尼撒半島,但由於底比斯得到阿爾戈斯的支持而沒能成功。

但在此之後,雅典曾經試圖利用自己在科林斯的駐軍控制科林斯但沒有成功,雅典在科林斯的軍隊被迫撤走。

這一時期雅典和科林斯的關係不斷發生變化之中。

在留克特拉戰役之前,科林斯與雅典上處於敵對的關係,但這是由於科林斯是斯巴達的盟友而雅典與底比斯結盟,這一時期的敵對也是間接的,如科林斯曾經在卡德美亞駐軍,而雅典曾經在底比斯驅逐卡德美亞的駐軍時提供支援。

留克特拉戰役之後,雅典與斯巴達結盟,雅典與科林斯也轉向友好。雅典與科林斯曾共同防守地峽以防止底比斯攻入伯羅奔尼撒半島。

在底比斯試圖控制科林斯時,雅典軍隊給底比斯造成了很大的損失使得底比斯軍隊被迫撤退。

但後來雅典試圖利用在科林斯的駐軍控制科林斯,雅典的這一行動以失敗告終,雅典在科林斯的駐軍被迫全部撤離。

之後科林斯在希臘世界中採取了一種中立態度,如在公元前362年雅典、斯巴達、底比斯以及其它眾多城邦參加的曼丁尼亞戰役中,也沒有科林斯的記錄。

科林斯在前期與雅典敵對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底比斯和斯巴達的敵對關係,而雅典和科林斯則分別是它們的盟友。

留克特拉戰役之前科林斯追隨斯巴達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科林斯的寡頭派感激斯巴達使他們重新掌權。

而在留克特拉戰役之後,科林斯與雅典處於友好的原因除了雅典與斯巴達結盟以外,還有雅典和科林斯對於底比斯迅速強大的恐懼與防範。

雅典與科林斯的友好關係在雅典試圖控制科林斯之後結束,之後雅典的駐軍撤回,科林斯採取了中立政策。

這一時期科林斯採取中立是因為科林斯的衰落,科林斯在失去雅典的支援後已經無力阻擋底比斯入侵伯羅奔尼撒半島。

而且麥加拉也證明了保持中立的好處:由於保持中立,麥加拉在周圍處於戰爭與貧窮中獲得了繁榮。

馬其頓的威脅及雅典與科林斯的合作

公元前362年曼丁尼亞戰役之後,底比斯迅速衰落。雅典成為希臘僅有的強國,雅典領導著第二次海上同盟並有大量的盟友。

但雅典卻又一次試圖推行霸權政策,結果引發盟友的不滿。

公元前357-355年,雅典的盟友聯合起來反對雅典,史稱「同盟戰爭」,雅典最終在這場戰爭中失敗,雅典與起義各邦議和,大量的盟友退出第二次海上同盟,第二次海上同盟名存實亡。

科林斯則在科林斯戰爭時期遭到了嚴重的損失,科林斯成為科林斯戰爭的中心地區長達十幾年,最為富裕的海岸平原遭到了阿基斯勞的嚴重破壞,人口也大量逃亡。

大王和約雖然使科林斯有一定的喘息之機,但前371年戰爭再次爆發。

公元前366科林斯招募了大量僱傭軍,這支僱傭軍由提摩凡斯指揮,但提摩凡斯利用這支僱傭軍控制了科林斯,並在不經審判的情況下處死了大量的領導人,試圖在科林斯建立僭主統治。

科林斯再一次遭到嚴重的破壞,此後在相當一段時間裡在希臘世界中採取中立態勢。

與此同時,在希臘北部馬其頓迅速崛起。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在穩定自己的王位之後,統一了上下馬其頓地區,馬其頓王國成為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

雅典與馬其頓圍繞安菲波利斯和卡爾息狄斯展開爭奪,兩年後,雅典與馬其頓達成協定,雅典獲得安菲波利斯,腓力則可以獲得皮德納作為交換.

但結果是腓力獲得了皮德納,卻沒有把安菲波利斯交給雅典。

奧林圖斯是卡爾息狄斯同盟的核心城邦,同盟在公元前379年被解散,後來重新建立。公元前352年在馬其頓進攻的壓力下,卡爾息狄斯同盟與雅典結盟。

不久之後,腓力進攻卡爾息狄斯,由於天氣惡劣雅典無法派出大規模部隊支援。

隨後腓力向卡爾息狄斯同盟的核心城邦奧林圖斯進軍,奧林圖斯向雅典求援,但腓力卻在雅典援軍到達以前攻陷了奧林圖斯。

在占領卡爾息狄斯之後,神聖戰爭成為了腓力新的介入希臘世界的機會。

近鄰同盟先後以斯巴達攻占卡德美亞和弗西斯非法耕種科里薩地區的神聖土地而對斯巴達和弗西斯罰款500塔蘭特,而對斯巴達的罰款後來更是漲到1000塔蘭特。

斯巴達和弗西斯拒絕支付罰款。公元前356年弗西斯任命菲拉麥魯斯為全權將軍並很快攻陷德爾斐。

公元前355年,底比斯以近鄰同盟為依託宣布神聖戰爭。

戰爭初期弗西斯利用德爾斐的金錢招募僱傭軍而取得優勢,馬其頓隨後也介入了這場戰爭,馬其頓的參加使得雅典、斯巴達等城邦也卷了進來。

馬其頓在與雅典簽定和約後,雅典退出戰爭。隨後馬其頓利用強大的軍事實力迅速結束了這一次神聖戰爭。

在這場戰爭中科林斯與雅典站在同一戰線支持弗西斯,科林斯曾經在弗西斯控制德爾斐的時期內頻繁的出現在列表中,並因此而受到腓力的懲罰。

在公元前340年,科林斯已經成為雅典的盟友。在公元前338年決定希臘命運的喀羅尼亞戰役中,科林斯也派出了軍隊與雅典和底比斯共同作戰。

科林斯在這一時期與雅典合作的原因在於馬其頓崛起的威脅。

科林斯認識到馬其頓的威脅,並認識到了馬其頓與之前稱霸希臘的城邦不同,馬其頓的目的是為了控制整個希臘,希臘的自由與獨立都會受到威脅。

科林斯還有一些其它的原因:科林斯對於自己被排除於公元前346年皮提亞同盟之外而不滿,而且科林斯也對馬其頓干預亞得里亞海科林斯殖民地不滿。

喀羅尼亞戰役戰敗後,雅典和底比斯相繼接受馬其頓的條件。

雅典解散了第二次海上同盟。公元前337腓力二世在科林斯召開泛希臘會議,成立了「泛希臘同盟」。

奧林匹斯山以南除斯巴達外全部加入了這一同盟,此外還有許多島嶼城邦加入。

同盟各國承擔以下義務:保持和平;尊重各邦現存憲法;禁止死刑、重新分配土地以及與現存法律違背的其它行為;壓制搶劫者與海盜。

聯盟常務機構為「希臘人議事會」,議事會決議對所有成員有效。「泛希臘同盟」的成立標誌著希臘古典時代的結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