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和藝術,哪個會成為AI最後攻破的堡壘?

化浪說化 發佈 2024-02-29T16:35:27.475948+00:00

什麼是科學?科學研究的是未知,你不能給一個未知的事物下客觀的定義。所以科學只能定義為,一群自稱科學家的人正在從事的事業。在這個定義下,科學如何被不是科學家的非人類攻破?倒是有一個好處,AI可以幫忙分辨那些混進科學隊伍的偽科學。凡是能夠被AI攻破的,都可以自覺離席了。

什麼是科學?科學研究的是未知,你不能給一個未知的事物下客觀的定義。所以科學只能定義為,一群自稱科學家的人正在從事的事業。

在這個定義下,科學如何被不是科學家的非人類攻破?

倒是有一個好處,AI可以幫忙分辨那些混進科學隊伍的偽科學。凡是能夠被AI攻破的,都可以自覺離席了。

過去這些年,靠科研民工堆起來的那些熱鬧領域,比如解結構的,現在確實可能有點慌吧,要不為什麼都在找後路呢?

拓撲領域最重要的SSH模型的第一個S叫蘇武沛,他在成名以後就轉行了,整天就是解結構。有一次請他來做報告,大家都想聽他講拓撲,結果他就盯著一堆結構圖狂講,把一群大佬全講跑了。我老闆事後一句話評論道:物理在哪?

最近科技部開始啟動AI4science的項目。在我看來,榜上有名的方向,同學們都可以轉行了。很快你就會發現,自己傾注心血從事的研究,將變得毫無價值。

與之相反,那些真正彰顯人類智慧的研究方向,則將變得更有價值。我們都應該熱切期盼AI的加入,讓我們從大量枯燥的重複勞動中解放出來,去思考真正重要的問題。

現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大量的paper work就是重複填表,極其無聊又耽誤時間。即使是科研階段,大量時間花在調程序bug、調參數、畫圖、潤色文字等,這些以後都應該交由AI來輔助完成。

以畫圖為例,我們要花大量時間在調排版、調線型、調顏色。這些工作的出現是因為現在我把結果數據導進繪圖軟體,全都需要手動去調,讓呈現出來的圖更清晰更漂亮。以後,我如果能與一個AI對話,「這個線往左邊挪點,那個線顏色淡一點」,一邊說一邊就能實現。這是毀科研嗎?不!這是極大地提高科研效率。

如果AI還能輔助製作PPT,那就更妙了。不僅一句話就能生成一個學術報告的PPT,上課的素材也能一鍵生成,那真是大大節省時間。

當然,一些目前依附於現有科研體系的工作則會消失,比如專業畫圖的,專業潤色文字的,專業安排會議的。我一個開公司的朋友昨天還抱怨自己是大冤種,他公司的logo當年花了三萬塊錢找人設計,最近他試了試AI,感覺比原來設計的還好。

AI也許還能幫助職業編輯更好地初篩論文,使得現在的評審工作變得更為高效。

總之,我自己完全沒有感覺到任何可能失業的危機,科學不但不會被攻破,反而會以更高的效率重裝上陣。就如同電腦、網際網路的出現,以前靠記憶力強的舊文人模式的確是消失了,老一代學者中確實有不少是以過目不忘而引以為傲的。相反,調研和閱讀文獻能力更強的科研工作者則更加脫穎而出。

未來,那些靠有手就行、靠卷996、靠犧牲節假日和陪伴家人、靠壓榨學生的科研方向,都會像以前靠記憶力的科研一樣失去價值。而那些靠思考力和創新力、靠層出不窮的新點子的科研方向,則將更加突出,這本來才應該是科學的正確發展方向。科學本就是閒人在放鬆狀態下創造的,不應該是一個卷王主導的領域。

藝術,作為科學的雙胞胎姐妹,那些靠人海戰術的藝術形式也會逐漸淪為平庸,人類的藝術創造力,將真正彰顯其無與倫比的價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