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的角落:隱秘的大國博弈,巴基斯坦的血淚與未來

笙簫盡陌 發佈 2024-02-29T18:48:53.294256+00:00

南亞似乎是世界大國爭相搶占先機的下一個戰場,一個全新的大國博弈棋盤,這一現象是由於中國的強勢崛起挑戰了美國的地位而造成的。

南亞似乎是世界大國爭相搶占先機的下一個戰場,一個全新的大國博弈棋盤,這一現象是由於中國的強勢崛起挑戰了美國的地位而造成的。

南亞地區有著悠久而古老的衝突歷史,早在60年代,這個地區就已不可避免地被捲入美蘇冷戰的博弈之中。南亞由11個國家組成,印度扮演著地區大國的角色,對它而言,勁敵莫過於巴基斯坦。

由於雙邊問題的歷史,印巴兩國積怨深重,互為敵國,這也免不了將其他南亞地區國家置於一個或另一個敵對陣營中,總要選邊站。

中國即將在經濟領域中占領全球領導地位,為了與這種可能性抗衡,美國希望印度成為遏制崛起的中國、應對復興的俄羅斯的戰略夥伴,於是選擇與印度建立戰略聯盟,這也導致巴基斯坦向中國靠攏。

如今南亞地區再次面臨波詭雲譎的潛在衝突,一場全新的、隱秘的大國博弈似乎即將拉開序幕,參與者也換了一輪。

印巴分治的血淚史

20世紀,印度人為了脫離英國獲得獨立,開始了反殖民鬥爭,二戰結束後,英國承受著巨大的財政壓力,於是終於宣告投降。

印度獨立近在咫尺,印度的政治領袖則對印度獨立後的光景各持己見。

代表印度教多數派的甘地和尼赫魯希望印度能實現統一,成為一個統一的、多元化的國家。

而領導穆斯林少數派的真納則認為英國長期的殖民統治早就造成了不可修復的裂痕,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無法和睦共處,何必強求統一。

真納主張印巴一分為二,各自建立國家,一個名為「巴基斯坦」的國家將會屹立在穆斯林世界。

1946年和1947年接連發生了暴亂,英國人急著撤退,於是大門一關,專心討論起關於印度獨立的事宜。

1947年6月,英國總督宣布印度將獲得獨立,並劃分為以印度教徒為主的印度,和以穆斯林為主的巴基斯坦,實行印巴分治。

英國人沒有給出更多解釋說明,甚至連獨立日期都沒明說,只說會在8月份之前,他們再也負擔不起治理這個國家的費用,只希望能趕快當甩手掌柜,早日走人。

還是印度的最後一任總督路易斯·蒙巴頓將獨立日期定為1947年8月15日。

剛成立不久的邊界委員會隨即開始畫邊界,但他們就像個草台班子一樣,對這片土地根本不夠了解,所參考的地圖和人口普查數據也都是過時的。

英國人只用了短短五周時間,就匆匆畫了條邊界,把英屬印度劃分為三個地區:孟加拉邦、旁遮普和阿薩姆。

這條邊界考慮了教徒占比、地理位置等因素,如果印度教徒占多數的地區,與另一個印度教徒占多數的地區接壤,那麼它勢必會被納入印度。

反之,如果一個印度教徒占多數的地區,與穆斯林占多數的地區接壤,它就有了第二種可能——也許會被歸為巴基斯坦的領土。

因此,正處在邊境線上的領地必須自己作出抉擇,選擇加入哪邊。

1947年8月15日,在經歷200年的英國統治後,印度獲得了獨立。

8月17日,也就是印度獨立後的兩天,旁遮普和孟加拉邦從地理位置上分別被劃分為東西巴基斯坦,其餘地區則成為了印度教徒占多數的印度。

在兩年的時間裡,生活在巴基斯坦的數百萬印度教徒離開故土,前往印度,而生活在印度的穆斯林原住民也動身前往巴基斯坦,進行了一場「人口大交換」。

英國軍隊的撤離令這片地區陷入了權力真空,混亂和暴力接踵而至,激進的組織勢力開始屠殺移民,這是印巴歷史上規模最大、最血腥的一次大遷徙,這場遷徙大約死了100萬人。

印度和巴基斯坦自1947年以來一直在克什米爾問題上矛盾重重,甚至大打出手,直至70多年後的今天,分治的遺留問題也依舊沒有得到解決,邊境爭議仍在持續。

新生伊始四處碰壁的巴基斯坦

儘管南亞由11個國家組成,實際上由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組成的次大陸才真正占據著中心舞台。

自獲得獨立以來,巴基斯坦的周邊環境就一直不理想,領土爭議,是巴基斯坦建國以後在安全方面的最大問題。

從實行分治後,印巴關係就急劇惡化,巴基斯坦倒是有意向跟印度友好相處,但印度並無意接過巴基斯坦遞來的橄欖枝。

尼赫魯等印度領導人堅決認為,印巴分治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錯誤,而錯誤就該予以「糾正」,跟一塊本就不該獨立出去的地區談何友好相處?

印巴爆發了戰爭,依舊沒能解決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戰爭令巴基斯坦更憂心起了自己的生存處境。

印度始終虎視眈眈,一不小心就有亡國危險,國內民生經濟也一塌糊塗,也就農業還能勉強拿得出手了,輕工業倒是還有一點,重工業則是完全沒有,最基礎的消費品都要從其他國家進口。

嚴峻的經濟形勢、邊界爭端,都令巴基斯坦焦慮不已。

面對印度的威脅,綏靖和追隨都不是巴基斯坦願意選擇的路,唯有制衡。

但自身力量弱小的巴基斯坦要如何制衡經濟軍事實力都勝於自己的印度?

只有引入外力,尋求外部大國的幫助。

彼時二戰剛結束不久,亞非拉地區的國家要麼剛獲得獨立,要麼還在忙著獨立,根本沒功夫去管別人。

在當時的背景下,美國和蘇聯兩個大國剛形成了對抗的冷戰格局,都在試圖往自己的陣營里拉攏國家以擴大影響力。

所以巴基斯坦認為,美蘇是世界上唯二有能力向自己提供援助的國家。

但蘇聯並不支持印巴分治,畢竟在蘇聯眼裡,這是英國人搞出的政策,攪屎棍能折騰出來什麼好東西?

因此巴基斯坦剛獨立時,蘇聯是唯一一個沒向巴基斯坦國父真納表示任何祝賀的大國。

所以巴基斯坦也就不對蘇聯抱什麼希望了,那就只剩一個選擇——美國。

確定好求助對象後,巴基斯坦隨即著手實施求助計劃,正式向美國尋求經濟和防務方面的援助,希望美國能在未來5年裡向巴基斯坦提供20億美元的貸款,幫助巴基斯坦發展。

美國沒吭聲,在巴基斯坦的一再要求下,也只是禮節性地撥了1000萬美元過去。

1000萬美元,只占20億美元的0.5%。

美國為何偏偏對前來求助的巴基斯坦勒緊褲腰帶呢?

因為美國其實不看好巴基斯坦這個新生國家,覺得對方獨立出來的情況很不尋常,能不能長久存活都是個問題,保不准哪天就給印度吞了,哪裡捨得一下子借20億美元出去?

美國的態度很明顯:充其量禮節性借點,其他更多就別想了。

無奈之下,巴基斯坦只好尋找其他援助,接觸了不少穆斯林兄弟國家,但作用都不明顯,基本算得上四處碰壁。

最後還是去找了本以為沒希望所以率先排除的蘇聯,出乎意料的是,跟蘇聯的接觸很順利,兩國很快正式建交,蘇聯成了第一個邀請巴基斯坦總理訪問的大國。

這令巴基斯坦很開心,它正處於新生時期,必須要加入一個強大陣營尋求安全感,如果得不到西方國家的重視,那麼能加入強大的東方陣營也是極好的。

可以說,在巴基斯坦建國之初,蘇聯是第一個向巴基斯坦伸出友誼之手的大國,而美國政府尚未意識到巴基斯坦作為一個南亞國家,未來會在美國的南亞戰略乃至全球戰略中,起到怎樣舉足輕重的作用。

巴基斯坦的未來

1949年,中國的成立促使美國決定拉攏一個南亞大國進入自己的全球戰略,以遏制社會主義在亞洲的擴張。

起初美國將目標鎖定了印度,還邀請尼赫魯訪美,但尼赫魯在訪美期間,還在大力宣傳印度的不結盟外交政策。

美國大失所望,意識到拉攏不到印度了。

於是巴基斯坦的價值開始逐步凸顯,美國認為印度籠絡不成,不能再失去巴基斯坦了。

為了防止巴基斯坦投向蘇聯懷抱,美國忙不迭邀請巴基斯坦總理訪美。

巴基斯坦後續積極配合美國外交政策的做法,以及在與美國相關的國際事務中的良好表現,令美國很滿意,因此也就不再吝惜給巴一些好處。

巴基斯坦成為南亞首個與美國簽訂了《共同防禦援助協定》的國家。

協議生效後,巴基斯坦曾多次向美國申請援助,要求獲得飛機、坦克、大炮等價值不菲的武器。

但對美國來說,這份協定對自己的最大作用,就是穩住巴基斯坦,同時也不得罪印度,印巴任何一個站隊蘇聯,都不是美國願意看到的。

印度一向很關注美巴之間的動靜,給了巴大量武器,印度那邊就不好交代,萬一印度生氣了,奔向蘇聯了怎麼辦?

所以儘管巴基斯坦一再要求,美國的態度也十分謹慎。

翻閱美巴互動歷史,美國對巴基斯坦一向是說多做少,用得著你的時候就許諾你一些甜頭,用不著你的時候,對你的請求就一味的打太極。

美國援巴助巴的類似承諾是許了不少,但真正兌現的卻寥寥無幾,而且畫大餅還不算完,巴基斯坦還總是遭到美國單方面的霸權制裁。

久而久之,巴基斯坦對美國也失望極了,在心中給美國打上「虛偽」、「不可信」等標籤,信任出現赤字。

巴基斯坦命運坎坷,在外不受重視,外交方面四處碰壁,無論追隨誰,自認盡心盡力,積極配合美國的政策,卻屢遭對方背刺。

美國一邊吊著巴基斯坦,許下種種虛偽承諾,一邊又不捨得印度,擔心對巴太好,引起印度不滿,不敢予以兌現對巴的承諾。

巴基斯坦的國內也混亂不堪,政權不斷更迭,阿里布托、齊亞哈克、鐵蝴蝶等領袖相繼隕落下台,卻似乎未能有人真正能帶領人民擺脫貧窮和混亂。

治理、教育方面的薄弱,以及缺乏土地改革,使巴基斯坦落後於當代全球化的腳步,它生產的產品不多,願意購買的人也很少,而且它與天然的區域貿易夥伴隔絕。

伊斯蘭主義全球化的負面影響也給巴基斯坦帶來了沉重打擊,伊斯蘭世界的一些負面種子似乎在巴基斯坦找到了肥沃的土壤,以至於曾經被認為是伊斯蘭國家中最溫和的巴基斯坦,如今卻被視為恐怖主義的中心,似乎正在擁抱極端分子和他們那些暴力思想。

有人會問,巴基斯坦正處於崩潰邊緣嗎?

很多人的答案是,巴基斯坦當然不會短時間內崩潰,軍隊和政府的存在就是為了防止這種事情的發生。

但如果巴基斯坦始終未能有所突破,尤其是在經濟瓦解的情況下,這一天也許就會到來。

在歷史上,從未見過一個擁有如此多核武器的大國陷入這種棘手的境地。

使巴基斯坦正常化的關鍵因素是印度,對印度的恐懼長期籠罩著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必須藉助外部大國的力量來制衡印度,這樣巴基斯坦就能在自身建設上投入更多資源和精力。

當然,如果這個大國也能給予巴基斯坦一些援助就再好不過了。

而在今天,這個大國就是中國。

對巴基斯坦而言,中國也許是唯一一個好老師,能手把手教導巴基斯坦如何成為一個經濟強國,並絲毫不吝惜地提供其所需援助。

中國是巴基斯坦在經濟和政治上的好榜樣,兩國關係不僅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展,而且經歷了政治現實的考驗和磨難,以及外部力量的影響。

中國對巴基斯坦的援助從不像美國那樣夾帶私貨且兌現希望渺茫的,永遠都是將每一項援助落實到位,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為巴基斯坦經濟發展起到了重大積極作用。

隨著時間的推移,巴基斯坦在世界事務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穆斯林人口的發源地、全球聖戰的中心、地球上最危險的邊境地區的所在地,並且擁有核武器,這個南亞國家,也許將在決定幾十年後的世界面貌方面大有作為。

所以也會有人擔憂,美國不可能不意識到巴基斯坦的戰略價值,現如今美國也提出要幫助巴發展經濟,那麼此舉是否會影響到中巴兩國的合作關係呢?

其實對巴來說,就經濟合作而言,中國和美國都是巴基斯坦重視的合作對象,但美國過去對巴開下的那些空頭支票,以及是否夾帶私貨,沒人比巴基斯坦自己更清楚,與美國加強經濟合作,對巴基斯坦當然是有利的,也是巴基斯坦樂意看到的。

但這種合作,絕不會以犧牲巴與其他國家的合作為代價,尤其是對巴基斯坦幫助最大,且從不對巴提出任何附加條件的中國,美巴的合作,與中巴的全方位合作,完全不在一個量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