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第一次女飛行員首次飛行體驗:上飛機就開始狂吐!

湖北衛視大揭祕 發佈 2024-02-29T21:09:26.404650+00:00

1952年,黃碧雲在《新中國婦女》雜誌特刊《新中國女航空人員》上發表了一篇標題為《我怎樣學會了飛行》的文章,在其中詳細介紹了當年學習的情景:「我父親是個有著濃厚封建思想的人,在他心目中,女的比男的是低一等的。父親說,女的讀書白搭,能幹什麼事」。

1951年,在鄧穎超的為新中國培養一批合格的女飛行員的提議下,全國各地有55名優秀的女學員被送往航空學校。經過篩選,她們中有14人將被培養成為飛行員。

在當時,女性去做飛行員這個事引發了不少議論。很多人覺得,這女同志當飛行員能行嗎?就是培養出個把能飛的,也沒有多大實用價值,新中國也好舊社會也罷,女的總是女的。

這些持懷疑態度的人,也不是無根據無緣由的。因為一名飛行員要想學駕駛飛機,首先就要學習複雜的理論知識。許多男學員還沒摸到飛機,就在理論考試中被淘汰了。而這群女學員中,有的只有初中文憑,她們又該如何面對這複雜的理論學習呢?

一個飛行員要具備的理論知識包括空氣動力學、氣象學、領航學、發動機原理等等。這些高等級知識內容讓一些文化程度偏低的學員,慢慢的開始跟不上教學的進度。所以在理論學習階段,有一位叫黃碧雲的學員差一點就被淘汰了,她雖然已經初中畢業,實際上只有小學文化程度。那她是如何克服困難的呢?

1952年,黃碧雲在《新中國婦女》雜誌特刊《新中國女航空人員》上發表了一篇標題為《我怎樣學會了飛行》的文章,在其中詳細介紹了當年學習的情景:「我父親是個有著濃厚封建思想的人,在他心目中,女的比男的是低一等的。父親說,女的讀書白搭,能幹什麼事」。「因為我的文化水平不高,教員講課我不能完全理解,問我的問題,我老是答不上來。困難重重,怎麼辦?」

為此黃碧雲請求教員在課餘時間對她進行單獨輔導,不懂的地方她也反覆向教員請教。為了不影響大家的休息,同學們睡覺的時候,她就跑到廁所里繼續學習。就這樣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黃碧雲,才逐漸跟上了大家的腳步。

新中國成立之初,教學條件非常的有限。沒有地球儀,教員就只能在蘋果上畫世界地圖。沒有模擬駕駛艙,教員就用麻繩將掃帚、拖把、船槳綁在一起當作飛機駕駛杆。就是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下,所有的女學員全部都通過了理論考試。

經過三個多月的理論學習後,這群女學員們終於可以近距離的接觸到飛機了。1951年4月12日,女學員們在教員的帶領下開始體驗飛行。對於她們來說,這是終生難忘的一天,期盼已久的飛天夢,終於就要實現了。然而,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第一個被選上做飛行體驗的叫阮荷珍,她的腦袋靈光,記憶力驚人,在理論學習階段就表現突出,不僅如此她還愛運動,所以身體素質也很好。

因為是第一次上飛機,教員特意叮囑她,不要緊張,撐不住就說,他可以提早著陸。可是阮荷珍卻有些不以為然,覺得教練小瞧了自己。誰知當飛機真正飛上了天,然一陣強氣流襲來,飛機產生劇烈顛簸,阮荷珍頓時覺得天旋地轉,忍不住吐了出來。教員發現她越吐越凶,只好迅速下降高度,飛機提前著陸。

當時航校用的是這種美制PT-19飛機,這是解放戰爭時期繳獲的飛機。由於設備陳舊、穩定性差,再加上飛機速度小,只要稍有氣流就會劇烈顛簸,連許多身強力壯的男學員第一次坐上去也會受不了。所以教練在飛行前的叮囑並不是因為瞧不起她。

連這樣一個身體素質強的女學員都這樣,其他的女學員上飛機不也會不適應嗎?她們會如何客服這些不適呢?

更多精彩內容,請繼續關注我們的「湖北衛視大揭秘」頭條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