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要想了解孩子的健康,先要認識這七情

南懷瑾東方講堂 發佈 2024-03-01T05:44:26.218887+00:00

生下來的孩子就有思想,肚子餓了就哭,捏他痛了會哭,逗他開心也會笑。生命中的「性」「情」這兩個東西,中國上古文化幾千年前就提出來,也就是《易經》所謂陰陽兩半合攏。

生下來的孩子就有思想,肚子餓了就哭,捏他痛了會哭,逗他開心也會笑。生命中的「性」「情」這兩個東西,中國上古文化幾千年前就提出來,也就是《易經》所謂陰陽兩半合攏。中國字一個字代表很多的意思,這個「性」字,不是本體先天的本性,是講後天的性。性就是代表知性,能夠知道一切。胎兒在娘胎幾個月已經有思想,父母在外面的動作他都知道,不過記不得了。現在不是研究生命科學,暫時不談,如果研究生命科學再告訴你們。

這個「知」是生命本有的。嬰兒時會哭會鬧,那個是「情」,我們現在經常說,「我情緒不好」,情緒不是知性哦!我們舉個例子,譬如自己要發脾氣的時候,知道自己要發脾氣,內心也會勸自己,不發也可以啊,可是忍不住會發,這是情的作用,不是知性的作用。這個情是什麼呢?幾千年前,《禮記》先提出來性情。希臘、埃及、印度、中國這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先提出性情的問題。性是知性,情是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

七情的「喜」,是屬於與心臟有關的;「怒」與肝臟有關;「哀」是肺腎的關係;「樂」是高興,同心腎都有關係;「愛」,貪愛,屬於脾臟的關係,我們通常講脾胃,胃是胃,脾是脾,作用有別;「惡」,討厭,有些人的個性,看到人與物,隨時有厭惡的情緒;「欲」,狹義的是指對男女性的欲望,廣義的是貪慾,包括很多,求名求利,當官發財,求功名富貴,要權要勢,這都是欲。

「喜」,很少有人天生一副喜容,尤其是中國人。我在外國時,一個美國朋友問我:「南老師,你們中國人會不會笑?」你們聽了一定跟他吵起來,中國人怎麼不會笑?我一聽,我說我懂了,你這個問題問得好,你們美國人的教育習慣,早上一出門,隨便看到誰,哈囉!早安!都笑得很習慣。我說你不懂中國人,中國的民族不像你們的教育,譬如大人帶著孩子,對面來個不相識的人,如果這個孩子說:「伯伯你好!」大人會說:「人都不認識,你叫個什麼屁啊!」我說我們的教育是莊重的,不是熟人不敢隨便叫,不敢隨便笑。所以東方人個個都像是討債的面孔,好像別人欠我多、還我少。所以佛學講「慈悲喜舍」,一個人每天歡歡喜喜,那是很健康的。

「怒」,你看我們很多朋友一臉怒相,任何事都看不慣;還有些人眉毛是一字眉,脾氣很大。東方屬木,肝也屬木,東方人肝氣都容易有問題,所以容易動怒。

「哀」,內向的、悲觀的,什麼都不喜歡,一天到晚努個嘴,頭低下來,肩膀縮攏來,看人都是這樣畏縮。現在說的自閉症、憂鬱症、躁鬱症啊,都與生理上的肺、腎有關的。

「樂」,有些人是樂觀的,我們這裡有一個朋友我叫他外號「大聲公」,笑起來聲音大,外面都聽得到,他就是樂觀的人,胸襟比較開朗,這和心氣關係密切。

這個「愛」字呢?中文所講的愛有貪的意思,貪是對什麼都喜歡;有人喜歡文學,有人喜歡藝術,有人喜歡打拳練武功,有人喜歡偷錢,有人喜歡散財,各人喜愛不同,這個「愛」字包含就很大了,東方稱貪取叫「愛」。現在西方文化講愛的教育,是由耶穌的「博愛」一詞來的,那就是中國儒家所講的仁,佛家叫慈悲,我們普通叫寬恕。儒家孔孟關於做人有兩句很重要的話,「嚴於律己,寬以待人」,這是教育,嚴格地反省、檢討自己的過錯,寬厚對待別人、包容別人、照應別人。這是講到愛,順便講到有關教育的一點。

「惡」,惡的心理就是討厭,有人個性生來就有討厭的心理成分,所以隨時自己要反省,「喂!老鄉啊,這裡有個東西我們一起去看看。」「你去吧,我討厭。」會不會這樣?討厭是一種情緒。善惡的「惡」字讀「俄」;厭惡、可惡這個「惡」字念「勿」,去聲,現在叫作第四聲,古文在右邊上方打個圈圈。

「欲」,剛才提過了,是屬情的方面,生命一生下來,嬰兒小孩就有。如果碰到好的教育家、好的老師,一望而知,可以看出孩子的性向應該走哪一條路,學什麼比較好。

你們教育孩子,要想了解他的健康,就要認識這七情,這是一般心理情緒的狀況。

——《廿一世紀初的前言後語》東方出版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