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訪斯里蘭卡

鷹瞳世界 發佈 2024-03-01T12:55:28.391493+00:00

前日抵達斯里蘭卡,2004年《中國國家地理》向國外發行,曾向讀者介紹斯里蘭卡。雜誌附斯里蘭卡地圖一張,地圖有兩面,一面介紹斯里蘭卡自然、歷史和文化,一面是斯里蘭卡政區。

前日抵達斯里蘭卡,2004年《中國國家地理》向國外發行,曾向讀者介紹斯里蘭卡。

雜誌附斯里蘭卡地圖一張,地圖有兩面,一面介紹斯里蘭卡自然、歷史和文化,一面是斯里蘭卡政區。俯瞰斯里蘭卡地圖,讓人不禁又想到從前。

「文化大革命」時候,外國人給中國送過兩件禮物,一是剛果總統在1968年贈送的兩顆非洲芒果,一是斯里蘭卡總理班達拉奈克夫人在1972年贈送給中國小朋友一頭名叫米杜拉的一歲小象。芒果,轉送給了中國的工人階級;象,雖只有一歲,個頭總是太大,放誰家都不合適,只好放進動物園。當時,這兩件事被弄得轟轟烈烈,以後想起這些事,特意查找了一下,才知道當年芒果具體接收者是北京新華印刷廠,米杜拉後來飼養於天津動物園!

從地圖上看,斯里蘭卡像從印度大陸剛剛脫離正在降下的一顆水珠。

從文化上看,斯里蘭卡的母體也應該是印度。公元前483年,僧伽羅人的祖先維闍耶王子率領的一批印度雅利安移民到達斯里蘭卡,開始建立維闍耶王朝,後建都阿努拉德普勒,開始了斯里蘭卡歷史上的阿努拉德普勒時期,公元前3世紀中期,佛教從印度傳入斯里蘭卡。

斯里蘭卡身處要路,稱得上是上帝在印度洋上放置的一艘先天的航空母艦。

有航空母艦,就有遠方來客到上面降落,葡萄牙人,荷蘭人,英國人,都在上面駐紮過。《中國國家地理》初氏撰文《季風中的斯里蘭卡》引公元6世紀時訪問過斯里蘭卡的希臘人索巴代爾說過的話:「該島位於印度洋之中部,世界各地市場之貨物,以此為集散地,其本身亦由之而成為一大市場。上帝對這個地方有特殊照顧。」正如《中國國家地理》主編單之薔先生在這期卷首語《茶的力量》中所說:「斯里蘭卡的地理位置太奇妙了:她不僅在東西方航行的要道上,更神奇的是西南季風和洋流把來自西方的船吹來,下一個季節,東北季風和洋流又把它們送回去。這在無動力的帆船時代其意義是不言自明的。」

鴉片戰爭喚醒了中國人,也成全了斯里蘭卡。

資料顯示,位於斯里蘭卡島的中部「丹不勒金寺」(Golden Temple of Dambulla)是斯里蘭卡佛教寺窟,1991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丹布勒金寺是一個享有2000年歷史的洞窟寺院,比中國敦煌的歷史還要長久。在長16公里、高150米的石窟內共有5個洞窟,是斯里蘭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洞穴廟宇群。寺內岩石雕成的各種姿態的佛像有150多尊;洞窟中的岩石上面積達2100平方米的壁畫是當時用天然樹汁繪製而成,至今仍色彩艷麗,觀賞性極高。

斯里蘭卡的首都是科倫坡。殖民時期的建築仍然決定著科倫坡的城市風格。

在科倫坡以外,叢林在2500年以來一直密密覆蓋著山巒和平原。鴉片戰爭後,西方尋找替代中國的茶葉生產地。地理條件決定了季風不僅給斯里蘭卡吹來了各國的航船,更重要的是季風吹過島中央高達兩千多米的山脈,使斯里蘭卡享受著豐沛的地形雨,再加上熱帶陽光直射,使斯里蘭卡具備了生產茶葉的充足條件。當年西方人選擇了印度和斯里蘭卡,英國人在印度和斯里蘭卡種上了茶樹產出了茶,斯里蘭卡和印度終於取代了中國的位置,源源不斷地向西方輸出茶葉。到現在,斯里蘭卡茶葉出口已是世界第一。

筆者出行這個國家有7、8次了,這次住的酒店,藏在深山老林裡面。

一路上簡直不能用顛簸來形容,簡直就是大巴版狂野飆車。這司機似乎是為了彰顯他的車技,平的路絕對不開,就往泥坑啊樹根上竄,感覺像在開戰鬥機似的。我的胃早已不堪重負,連胃液都吐乾淨了。下了車,只能扶著牆走,六神無主地摸到了房間裡,一沾床就陷入了深度睡眠。

醒的時候早已是傍晚了,走出了房門散散心。

一大群猴子在夕陽的映襯下熠熠生輝,一個個都跟在世美猴王似的。我一靠近它們就向我這裡迎了過來,用詭異的眼神盯著我。我被它們盯得心裡都有點發毛了,下意識地揮了一下手,發現手裡還有半截沒吃完的香蕉,還能怎麼辦啊,只能繳械投降,拿著香蕉孝敬猴大王去。

我走在映襯著夕陽餘暉的金色河灘上,回頭望向酒店,不禁被驚艷到了。

綠樹映襯下的酒店,仿佛一顆無暇的藍寶石,鑲在華麗的美玉上,包裹在金碧輝煌的綢緞中,天神遺珠,我心中不禁蹦出了這個詞語,這裡的美景如同,傳奇美景像法國葡萄酒產區羅曼尼康帝一般,給人帶來強烈的衝擊感。

這裡猴子異常多,景色美膩的酒店住過後轉天,我們一行人早早就前往了著名景點獅子岩。遠遠看去,獅子岩就是一塊在綠樹環抱中的方形大石頭,獅子岩的門口,既沒有大的驚人的城門,也沒有雄偉的烽火台,有的只是一些零零散散的斷垣殘壁罷了,不得不說,這裡的生態環境保存的很好,宮殿等建築都被埋在了土下,因為是對稱圖形,所以,只被挖掘了一半出來,另一半還是開闊的草地。

獅子岩是在斯里蘭卡錫吉里耶城的一座真真實實構築在橘紅色巨岩上的空中宮殿。

有著澳洲艾爾斯岩的自然奇景,更有著化不可能為可能的人工奇蹟,不得不讓每位初到的遊客瞠目結舌、大嘆神奇。他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是斯里蘭卡"文化金三角"其中的一個頂點,並且也是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的世界級珍貴遺產之一。

因為許多建築都被埋在了土下,所以在氣勢上是有所欠缺。

但在奢華這一方面,獅子岩可是尤為突出,碩大的泳池,噴泉,涼亭樣樣不少,要知道在哪個年代,要造出這種規模的建築群,甚至還要領先神州一些,這些建築是如何建造得和金字塔一樣,至今還是個未解之謎。

再爬了將近40分鐘以後,我們重新登上了獅子岩的底座。

這塊石頭可真不是一般的大啊,建造皇宮時修建的登山道路,因為風水侵蝕,一部分已經塌陷了下來。為此,政府出資請來了英國的建築團隊,新修建了一條路,那路緊緊地貼著岩壁旋轉著向上,為了減輕重量,所以基本上是鏤空結構,更可怕的是,岩壁上還有成群的馬蜂,蜂窩望過去黑漆漆的一片,走在路上,我的腳都不聽使喚地抖個不停。

走完了旋梯,映入眼帘的是一對大獅子爪子。

我望著岩壁看了半天,愣是沒有發現有哪一處像獅子的五官。就在我懷疑自己想像力的時候,導遊向我們展示了一張圖片,原來這獅子頭早在N年前,就已經損壞不見了(據說是雷劈掉的,遭天譴了),又過了一段路程,我總算是登頂,我早已是面如金紙慘無人色。

好吧,其實沒有那麼誇張,但半條命已經留在了路上。

登上山頂涼風襲來,環視周圍的青山,很有一番一覽眾山小的韻味,我還沒坐定,導遊就招呼我們過來,準備是要下山了,我心裡一下子就涼了半截。這不是想要了我老命嗎?俗話說得好,上山容易下山難啊,本來我就只剩半條命了,這下子,我不僅自己沒了命,還要欠上半條命啊。我哆哆嗦嗦地把腳伸向下山的第一個台階,然後大腦就斷片了,我也不知道,是怎麼滾下山的,醒的時候,已經全身癱軟地躺在車上了,開往佛牙寺,心裡暗暗想到,只有佛祖才能救我啦......

佛牙寺似乎是整個斯里蘭卡戒備最森嚴的地方,持槍警衛在門口一字排開。

進寺廟還要進行嚴格的安檢,一個原因是,近期這裡正在舉行佛牙節(因為是佛教國家,所以重要程度相當於國慶節),另一個原因是,十幾年前猛虎組織攜帶炸彈混入寺廟,炸掉了不少建築古蹟。

佛牙寺是斯里蘭卡著名的佛寺,位於康提湖畔。

該寺又稱"達拉達·馬利戛瓦" (Dālada Maligawa),始建於1595年,以供奉斯里蘭卡國寶釋迦牟尼的牙舍利而聞名,是佛教徒的朝聖之地,香火鼎盛。步入寺廟的大殿,並沒有想像中的梵音入耳,而是緊鑼密鼓的.敲奏聲。和殿內接踵摩肩的人群,形成了一幅節日喜慶圖。看著旁邊的人都是一臉朝聖的樣子,我也「正襟危坐」般凝視著大殿,殿堂里雖然人多了一點,但不得不說,確實極為奢華,處處金碧輝煌,成排成列的象牙,擺在過道里,給人一種財大氣粗的感覺。

據說,這裡的金箔大多都是日本出資捐贈。

被擠在人群中,根本就沒有選擇的權利,不知不覺的就到了二樓,困在人堆里動彈不得,過了半個小時我才意識到,自己被擠到了一條長長的隊伍里了,我只好半蹲下身,使勁往前沖,衝出來的時候,早已是大汗淋漓面紅耳赤了。我正前方有一面厚厚的玻璃,裡面有座小塔高約三尺,據說著大塔里套了一座小塔,而小塔內部是一朵寶蓮花,蓮花的中央,就放著釋迦摩尼的牙齒,是這裡的鎮殿寶物,更是這個國家的驕傲精神的支柱。

不遠處的壁畫,描繪了釋迦摩尼佛祖的一生。

釋迦摩尼原名悉達多乃,是古印度一國的皇子,那時,印度的貧富差距無比巨大,他看不慣貧民的悲慘生活,放棄了自己的皇位,跑到民間來救濟眾生,他躺在一棵菩提樹下,思考著為何有那麼多窮苦之人,終於他想通了,在樹下悟道成了佛祖,飛升去了天上。一路隨著壁畫走去,不知不覺早已經出了大殿,面前卻是一棵巨大的菩提樹,足有六人合抱那麼粗,微風吹過樹葉上下浮動,發出沙沙的聲響,之前的人聲鼎沸和鑼鼓驚天,似乎都漸漸遠去,只留下人前一樹,樹下一人。不禁想到菩提偈中的一句話: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有人說,要經常拂去心上的塵埃,時時刻刻鞭策自己,才能讓心達到更高的境界,

然而,真正純淨的心靈,是不會被塵埃蒙蔽,而不是去刻意的追求一種超然的境界。至少,現在我們還遠遠不能達到這種心態和境界,至少,平和的為人處事是我們所能達到的。

離開佛牙寺,我們終於可以去體驗於萬千人筆下描繪過的「掛火車」。

幾小時的行程將帶著我們一行人從康提湖畔到達科倫坡,這段穿越時空的海上火車,或許是這次行程里最值得紀念的一段光影。因為它承載著關於《千與千尋》的夢境。搭乘小火車的驛站是一個粉色的建築,規模很小,陳舊,灰暗,位於雜亂的集市中。門口懸掛的木板上,用捲曲的錫蘭文標註了火車運行的時刻表。

驛站外面,擠滿了熙熙攘攘的候車旅客,四周一片狼籍,道路很窄,「突突車」隨處可見。路邊有零散的小商店,裡面光線昏暗,馬路上隨處可見的水牛完全不懼怕生人。這和國內的大型公共基礎設施相比,相差甚遠。

當地的「小火車」沒窗沒門沒有報站,沒有舒適坐椅,它時常晚點又時常不靠譜,它不限座次也不限人數,旅客可以像「蜘蛛達人」一樣懸掛在火車的門窗外。正是因為這份特立獨行的魅力,這讓它成為了全世界旅遊愛好者的趨之若鶩之地。

火車凌駕於大海之上,它的鐵軌離海岸線很近,有的地方只有幾米的距離。

筆者和當地的居民並排而坐,倚著窗,望著車窗外一望無際的印度洋,潮濕的海風在車廂內瀰漫,盡情地感受迎面而來的清風和浪花,心裡湧出無限的新奇美妙。
與此同時,在這輛「海上火車」上還坐著一個個熟悉的陌生人。「煙霏」倚坐窗邊,靜靜地坐著,看一站一站的旅客上下,看一張一張陌生的臉孔。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