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暴跌60%,鋰電池怎麼了?

包不同 發佈 2024-03-01T23:40:23.043064+00:00

鋰電池降價,會是壓垮燃油車的最後一根稻草嗎?汽車價格戰,已近瘋狂。特斯拉多次揮出價格鐮刀,先是對入門級Model 3和Model Y全系車型進行了大幅降價,之後又把起售價26.59萬元的Model 3,價格拉到歷史最低的22.99萬元。


鋰電池降價,會是壓垮燃油車的最後一根稻草嗎?



01

汽車價格戰,已近瘋狂


中國汽車市場從沒這麼卷過。


2023年,新能源國家補貼退出歷史舞台。


「國補」退出後,全國多地密集出台相關政策,通過發放汽車消費券、延長購置補貼等多種方式提振新能源汽車消費。



山東全省安排新發放2億元汽車消費券,支持消費者購買新能源乘用車;


浙江鼓勵各地結合實際發放新能源汽車消費券;


江蘇無錫則提出將發放1200萬元新能源車消費券;


吉林省內購買指定品牌汽車的消費者,可依照購車發票價格和能源類型獲得分檔補貼,補貼金額最低5000元,最高3.7萬元;


四川與重慶的東風本田經銷商也宣布實施類似補貼政策,優惠幅度最高可達8萬元。



「國補」退出「地補」登場,直接把新能源車價格戰推到前所未有的慘烈程度。


特斯拉多次揮出價格鐮刀,先是對入門級Model 3和Model Y全系車型進行了大幅降價,之後又把起售價26.59萬元的Model 3,價格拉到歷史最低的22.99萬元。



特斯拉帶來了「史上最低車價」的價格調整,這對還過著苦日子的造車新勢力來說,簡直就是雪上加霜。


頂不住壓力的AITO問界、小鵬、零跑、飛凡、蔚來以及極氪,紛紛加入了降價隊列。


去年年底官宣漲價的廣汽埃安,春節後也宣布限時降價。


降價、降價再降價,價格戰把整個行業卷得沒脾氣了。



面對市場,沒有誰能夠獨善其身,新能車帶起的價格戰沒打倒多少新能車的企業,卻率先把燃油車打崩了。


一線品牌降2萬,二線品牌就降4萬,三線品牌還要降更多。這種踩踏式的降價把過去多年燃油車的定價體系徹底打亂了。


但這還遠遠沒有結束。新能車的價格戰第一波還沒過去,立馬又出了個爆炸消息


——鋰電降價。



02

鋰電池價格崩了?


新能車最核心的部件之一就是鋰電池,碳酸鋰是製造動力電池的關鍵原材料。


從2021年開始,上游鋰價經歷了長期上漲,碳酸鋰的價格也從2021年1月的6.79萬元/噸上漲到2022年11月的59萬元/噸。


兩年漲了足足8.6倍!


但現如今,前所未見的汽車價格戰之下,是鋰電的「恐慌式」跳水。


從去年12月持續到現在,碳酸鋰價格越跌越猛。


2月底電池級碳酸鋰價格跌破40萬元/噸的價位之後,過去僅三周時間,碳酸鋰價格又再次跌破30萬元/噸的關口。


最初每天一噸跌一兩千,到3月初,每天要跌七八千,最近一個星期,每天跌幅達到1萬元以上。



漲價時市場有多瘋狂,下跌時摔得就有多重。


碳酸鋰去年11月達到價格巔峰,部分報價超過了60萬元/噸。和現在的報價相比,價格跌掉了63%。


然而,這還不是終點,很多人預測,碳酸鋰價格要跌到20萬元/噸以下,至於最終跌到多少,誰都不知道。


從價格來看,之前碳酸鋰的兩波漲幅已基本被抹平。



其中的關鍵是新能車產業鏈正在瘋狂擠泡沫。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鋰電產業鏈的「鬼故事」開始增多,其中,產能過剩又是所有「鬼故事」中最驚悚的一個。


目前,我國前十家動力電池企業合計市場份額為95.35%,疊加高資金壁壘、高技術壁壘的行業特點,動力電池行業不太可能會有新的進入者,因此重點看現有企業的擴產情況。



寧德時代預計到2025年產能將提高至860Gwh,如果考慮未來3年的新擴產項目,預計到2025年總產能有望達到1000GWh。


除此之外,其他電池企業也在擴大產能。


比如,蜂巢能源和中創新航2025年規劃產能分別為600GWh和500GWh;


比如,國軒高科、億緯鋰能、孚能科技規劃產能分別為300GWh、200GWh和120GWh;


再比如,欣旺達到2025年的全球產能目標也為500GWh。



但是下游的新能車消費完全消耗不了如此多的產能。


今年元旦前夕,補貼退坡相關政策發布及車企採取漲價或降價措施,疊加新年1月需求淡季,電芯企業去庫存緩慢,產量計劃下調,上游訂單數量銳減導致鋰價下跌。


1 月份汽車產銷數據很難看,環比分別下降46.6%和49.9%,同比分別下降6.9%和6.3%。



2月雖然有所回暖,同比分別增長48.8%和55.9%,但和以往動輒3位數的增長相比,已經大不如前。



沒有消費,就沒有市場,生產如此多多的鋰礦、鋰電又賣給誰?



所以,整個行業都處於一個「擠泡沫」階段。


天上掉餡餅一樣,暴利時代來得莫名其妙。這種連自己都不相信的事兒,一旦開始打回原形,就會導致價格的崩盤。



03

燃油車,更難了


說到這,碳酸鋰這一輪價格下跌的邏輯就不難理解了:


汽車消費市場需求疲軟-新能源汽車價格下調-整車廠對於動力電池需求減少-動力電池廠家對資源依賴降低-資源價格下調.....


然而,鋰電原材料價格腰斬,最慌的應該是燃油車。



電車相對於油車,有一個長板和多個「偽長板」。


長板在於日常用車能耗,每公里用電比油車要省錢很多。幾個「偽長板」,如自動駕駛,智能化等,這些個新鮮玩意。


除開這些以外,最大短板是價格。同級別的電車相比油車,價格要高出很多。價格相似的電車比油車在做工、級別、穩定、品牌等方面又差很多。


但這世上從來沒有不合適的產品,只有不合適的價格,好比雪鐵龍C6


——20萬的C6全是缺點,12萬的C6全是優點。


而電車降價最大的天花板就是電池,占總成本的40%左右。



車企前兩年說給電池廠打工,其實是指給從鋰礦、鋰鹽到鋰電池的企業打工。


這幾個環節的企業賺得盆滿缽滿,一年賣30萬輛以下新能源汽車的車企,不但不賺錢,還嚴重虧損。


賣得越多,虧得越多,利潤算下來可能還比不過賣煎餅。



現在汽車消費市場趨近於飽和,新能車別看他們增速快,但吃的都是燃油車的市場,如果要更進一步就看如何打破天花板。


仔細想想,新能源汽車組成的那些元素都不難獲取,比如鋰、鎳、鋼材,所以就有了壓縮成本的空間。


電車為什麼貴?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源自於電池貴。


現在鋰電池開始降價,恐怕電車的利潤空間會迅速擴大,降價的底氣也會更硬。

舊一輪的戰爭還沒過去,新一輪的戰爭已經在醞釀了。


我們一直說新能源車之所以能夠代替汽油車,原因就是性價比更高,新能源車在使用的時候電費遠遠少於燃油車的油費,充電樁基礎設施完善後,電車就具備很強的性價比優勢,所以即便沒有補貼,新能源車對燃油車的替代也是不可逆的。


更別說這背後還有國家層面的戰略部署。


中國的要素稟賦不太好,像美國這樣的大國天然不缺耕地和能源,但中國近十幾年才算徹底解決吃飽飯的問題,能源一直被卡脖子。



我國長期以來的危機感不是空穴來風。汽車要用石油,我國每年半數以上的石油消耗在汽車上。如果發生戰爭或者被其他國家封鎖石油進口,那麼我們的汽車跑一個月就成了廢鐵一堆。


尋找替代能源,掀起能源革命真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是關乎生存的問題。



並且,這也是國家在長期落後的領域實現彎道超車的關鍵!


燃油車時代龐大的技術壁壘,成為了傳統巨頭封鎖後來者的手段,想要繞開傳統巨頭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因為你想要生產設計的發動機、變速箱、四驅系統,每一個環節都被前者申請的技術專利所限制。


新能車是一套全新的架構,玩兒的是電池、電控、電機,這一套技術專利不在外資手中,中國品牌發展速度可以更快,且沒有任何後顧之憂。


可以說,國外車企積累了幾十年的技術壁壘,被電動化時代的產物輕鬆繞過去了。


如此看來,碳酸鋰的降價只是一個開始。


在新能車徹底擺脫了成本的束縛之後,中國幾十年積累的汽車供應鏈必將以更高的效益運轉,把遠高於燃油車價格的電車,做成「白菜價」。


汽車市場,只怕要變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