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古羅馬教皇尼古拉一世革除佛提烏教籍的原因

長樂文史 發佈 2024-03-02T00:45:04.876928+00:00

雖然尼古拉一世和約翰八世在任期間,在涉及到有關羅馬教會利益的伊利里亞和保加利亞問題上,他們曾表示出願意在佛提烏牧首事件上做出一定的讓步。

文|清幽說

編輯|輯錄君


無論是尼古拉一世,還是阿德里安二世,亦或是之後的約翰八世,羅馬的三任教皇採取的東方政策基本上是一致的。

雖然尼古拉一世和約翰八世在任期間,在涉及到有關羅馬教會利益的伊利里亞和保加利亞問題上,他們曾表示出願意在佛提烏牧首事件上做出一定的讓步。

但總體而言,教皇對佛提烏牧首職位的態度是否定的

尼古拉一世革除佛提烏教籍

尼古拉一世於863年召集宗教會議,以前牧首伊格納提烏受到不公平的對待和佛提烏宗教身份分不合法性為由,將其革除教籍

而到867年佛提烏召集宗教會議積極爭奪保加利亞管轄權並對教皇施以絕罰之後,東西兩大教會更是走向了一個水火不容的狀態。

869年,阿德里安二世再次將佛提烏革除教籍,並恢復前牧首伊格那提烏的職位。到約翰八世任職期間,雙方就保加利亞問題再起衝突,由於兩大教會誰也不願意向對方妥協,進一步擴大了東西教會之間的裂痕。

於是,881年,在聖彼得大教堂,約翰當著密集的人群,高舉起「福音書」,重新把佛提烏革除教籍

在佛提烏事件這一問題上,教皇的態度不是一成不變。雖然佛提烏升任君士坦丁堡教會牧首這件事,對時任教皇的尼古拉一世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震撼。

羅馬教會一直以「眾教會之首」自居,其歷任教皇也認為,只有羅馬教皇才擁有教會的最高領導權,並在教會事務上有著絕對的話語權

而佛提烏在沒有經過教皇的認可的情況下就升任牧首一職,這本身就是對羅馬教皇權威的巨大挑戰

但是由於佛提烏背後有強大的皇權作為支撐,因此,尼古拉一世對待佛提烏事件表現得格外謹慎。

在佛提烏上任之時,帝國內聖像破壞運動的影響還沒有完全消失

出於徹底解決聖像問題的考慮,麥可三世借新牧首上任一事,向羅馬派遣了一支代表團,並給教皇尼古拉一世帶去了一封親筆信。

他們於公元860年春天動身(也就是在佛提烏當選牧首8個月之後),並於當年的夏天到達羅馬。

拜占庭方面對於這次出使是非常重視的,首先從代表團中的人物組成來看,他們全都是地位重要的且在當時影響力巨大的主教組成

例如:普羅托斯帕塔爾·阿爾薩伯甘格拉的美多迪烏斯、克洛賽斯的塞繆爾主教、阿莫里諾的西奧菲勒斯主教以及陶爾米納的扎迦利主教。

其次我們從代表團所帶給教皇的禮物來看,為了能夠贏得教皇的支持,代表團除了帶著皇帝和牧首的親筆信,還帶了大量的禮物

這些來自君士坦丁堡的貴重的禮物全被阿納斯塔西厄斯列舉在在《尼古拉一世的生活》這本書中。

其實,在使團到來之前,教皇已經聽聞了很多有關君士坦丁堡牧首事件的謠言。但是尼古拉對皇帝和新任牧首使節的態度並不惡劣,在代表團按照羅馬教會禮儀進行宣誓之後,他在聖瑪麗大教堂正式接待了他們。

而後,代表團將皇帝的禮物贈予教皇,並宣讀了皇帝寫給尼古拉的信件。

在信中,麥可三世只是請求教皇派遣的使節前往君士坦丁堡以處理那些殘存的聖像破壞者。而涉及到佛提烏和伊格納提烏的案件卻閃爍其詞。

麥可三世的這封信意圖其實是很明顯的:他只希望教皇能夠幫助自己儘快解決帝國內由聖像破壞運動帶來的矛盾

至於伊格納提烏和佛提烏案件,他並不希望教皇插手。況且他認為,這個案子在859年的君士坦丁堡會議上已經結束。

可對於教皇而言,君士坦丁堡牧首問題遠沒有結束。他一方面對皇帝提供的證據表示深深的懷疑,認為伊格納提烏可能受到了不公平的審判;另一方面質疑佛提烏本身宗教身份的合法性

鑑於這兩方面的原因,他決定派遣羅多爾德和扎迦利主教代表自己前往參加在君士坦丁堡舉行的會議。

尼古拉一世命令他們在會議上不僅要為君士坦丁堡教會解決所有有關聖像的問題,而且還要認真調查佛提烏和伊格納提烏案件的詳細情況向他匯報。

在使節沒有將調查結果傳給他之前,他表示拒絕承認佛提烏職位的有效性

教皇對佛提烏職位否認的原因

從表面上來看,教皇對佛提烏的否認是因為其宗教身份本身就存在著爭議,一旦對其身份表示承認,這是對教會秩序的一種挑戰。

但如果我們究其深層次的原因,這實際上是尼古拉一世對自身權力的一種捍衛

由於在罷黜伊格納提烏和提拔佛提烏這件事,自始至終都沒有獲得過教皇的正式批准,這對於尼古拉而言是不絕對能姑息的。

除了維護自身宗教地位的不可撼動,尼古拉還想通過這件事謀求更多的利益,這在他給皇帝的回信中也有所涉及

他在完整回答皇帝有關基督教聖像教義之後,還向皇帝提出將伊利里亞的教會管轄權、卡拉布里亞和西西里的教會財產和授予錫拉丘茲主教聖職的壞運動中。

由於教皇極力反對帝國有關破壞聖像的法令,引起了利奧皇帝的不滿。

作為對教皇的懲罰,利奧將其在義大利南部西西里島和伊利里亞上所有的教會遺產的管轄權全部移交給君士坦丁堡的主教手中

羅馬方面一直都想將這部分教產重新收回,卻苦於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機會。伊格納提烏和佛提烏案件為教皇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尼古拉一世當然不會放過。

況且伊利里亞除了能帶給羅馬教會經濟利益的同時,還具有非常大的宗教影響力,這主要是與生活在伊利里亞行省的保加利亞人有關。

9世紀的保加利亞人仍然信仰原始的多神教,教皇想通過控制伊利里亞等地,使保加利亞人放棄多神教改信基督教。

這樣,教皇不僅可以通過宗教控制保加利亞人,來擴大西方教會的影響

更大的意義在於,控制了保加利亞人就等同於控制進入君士坦丁堡的門戶,從而可以直接影響到拜占庭帝國的統治中心;除此之外,還可以藉此打擊在這些地區傳教的法蘭克傳教士

法蘭克教會是一個非常活躍的教會,其傳教士的活動所涉及的範圍也是非常大的。

一直延伸到法蘭克帝國的整個外圍,南至克羅埃西亞和保加利亞,東至潘諾尼亞、摩拉維亞和波西米亞。

如此明目張胆的擴張行動引起了教皇的警覺,如果任由法蘭克教會繼續擴張、變強,必然會影響到羅馬教會的利益。

尼古拉一世勢必要採取行動來削弱他們的勢力。所以,保加利亞的歸屬,教皇勢在必得,而伊利里亞就是尼古拉的第一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