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江兩岸織錦繡 農業產業競芳菲——黔西南州大力推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綜述

中國黔西南 發佈 2024-03-02T14:19:41.735965+00:00

內容摘要:近年來,黔西南州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堅定不移圍繞「四新」主攻「四化」主戰略和「四區一高地」主定位,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底線,大力推進農業生產能力提升,加快發展鄉村產業,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確保全州農業農村經濟社會健康穩定發展。

內容摘要:近年來,黔西南州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堅定不移圍繞「四新」主攻「四化」主戰略和「四區一高地」主定位,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底線,大力推進農業生產能力提升,加快發展鄉村產業,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確保全州農業農村經濟社會健康穩定發展。

穩產增效 抓實農業保供

近日,在興義市馬嶺街道平寨村的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試驗基地,一壟壟覆蓋著薄膜的大豆苗從土裡鑽了出來,長出嫩綠的葉子。

據了解,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對調整種植業結構、挖掘土地增產潛力、提高種植效益、促進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及保障糧食安全都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全州預計有3萬畝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利用玉米大豆空間錯位搭配,提高土地、光、熱等資源的利用效率,並通過大豆固氮作用,提升土壤肥力,減少農藥的使用,增加大豆產能,生態效益明顯。」黔西南州農業農村局種業技術科負責人劉婷婷介紹。

目前在黔西南州有玉米大豆帶狀複合「2+3」種植模式、水稻「兩增一調」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玉米「一增五改」高產高效栽培技術、馬鈴薯大壟雙行地膜覆蓋播種技術、小麥精量播種科學施肥技術、薏仁米規範化種植技術、畜禽養分精準供給和規模化健康養殖及減排等良法,為糧食單產提升提供科技支撐,力爭水稻單產再創新高。

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模式的實施,是黔西南州積極推進農業產業穩產增效,抓實農業保供的一個縮影。

黔西南州緊扣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生產能力提升,以垻區、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為重點,著力建設「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嚴防耕地「非糧化」「非農化」。重點穩定水稻、小麥等主要糧食作物,積極發展鮮食玉米和青貯玉米,多元化發展薏仁米、薯類、高粱等特色糧食,切實保障糧食供給多樣性。

烤菸育苗

目前,全州已建立「州、縣、鄉」三級黨政主要負責人領辦高產示範機制,推進「81688」糧食生產示範點創建,通過落實面積、加強技術服務、提高綜合保障、強化防災減災等措施保障糧食生產。2022年,完成糧食播面354.89萬畝,水稻超高產示範連續四年屢創全省新高,達1154.68公斤。強化「糧豆複合」種植示範,實施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2萬畝,完成全州大豆種植11.14萬畝,花生種植9.03萬畝。充分利用冬閒田土種植油菜66.54萬畝。全州蔬菜種植面積181.3萬畝,產量328.4萬噸,出欄生豬209萬頭、牛22.5萬頭、羊36.3萬隻、家禽1373萬羽,禽蛋產量3.2萬噸。同時,積極推進生態漁業發展,水產品總產量達2萬噸。

夯實基礎 提高農業生產力

春分時節,綠意遍野。行走在廣袤的盤江兩岸,處處呈現出一幅幅人勤春早的農忙景象:農戶或覆膜、起壟,培育菜心;或撒種、覆土,或移栽幼苗……鄉村田間、垻區基地變得空前熱鬧。

在安龍縣春潭街道的菜心示範基地,一壟壟鮮嫩翠綠的菜心幼苗青翠欲滴、長勢喜人。基地現場,蔬菜種植大戶王能虎與四名群眾正忙著給菜心鋤草、施肥,忙得不亦樂乎。

「以前我們基地主要種植花菜、辣椒、生薑、韭菜、茭白和鮮食玉米,單品聚焦不夠、商品化率不高、優勢單品規模不夠。」王能虎放下鋤頭,拍了拍褲腳上的泥土,樂呵呵地說:「現在我們正按照『大壩區搞單品求突破』的思路,主攻一個單品,以『菜+稻+菜』『菜+糧+菜』等高效接茬模式建設菜心產業帶,全力完善產業體系,夯實產業基礎,不斷提升蔬菜產業標準化和產業化水平。」

據了解,春潭街道的菜心示範基地,是安龍縣立足資源優勢,引進貴州省蔬菜集團有限公司打造的以蔬菜為主導產業的樣板垻區。公司引進技術人才,為菜心規模化、規範化種植提供指導,並通過健全集配中心,帶動包裝材料、冷鏈物流等協同發展。該基地計劃種植蔬菜3000餘畝,截至2022年年底,已種植菜心1100畝,創造了每畝產量約1350公斤,畝產值達9000元的記錄,產品主要銷往粵港澳大灣區及上海、重慶等地,有力帶動了當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石斛豐收

春潭街道菜心示範基地的打造,是黔西南州積極推進高標準農田融資項目,撬動金融資金投入農業產業發展的體現。為夯實農業產業基礎,提高農業生產能力,黔西南州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加大產業招商引資,加大金融支農力度,加快補齊農業基礎設施短板,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了有力支撐。

截至目前,黔西南州全面完成上級下達的19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爭取上級資金8億元、爭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1.61億元,爭取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基金項目3個等。重點圍繞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經濟圈、長三角地區區域開展招商工作,引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及產業下游延伸企業、產業鏈優強企業和產業項目94個,產業招商引資到位資金42.69億元。同時,積極推進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項目,獲批4家、補貼資金207萬元,擬建設規模4.2萬餘立方、儲藏量1萬餘噸。

為強化農業科技支撐,黔西南州組織農業技術人員深入基層,利用田間課堂、實地操作、示範培訓等方式,將高產高效、綠色防控、農業機械化、信息技術等先進適用技術送到田間地頭等生產第一線,推動產業提質增效。加快提升農機化水平,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提升至48.9%,增幅5.9%。

發揮優勢 壯大特色產業

近年來,黔西南州始終立足特色資源,以市場為導向,聚焦特色產業,在如何做優做強十大特色農業優勢產業、高質量推進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上做文章,通過企業、合作社示範帶動等,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山地農業,不斷夯實鄉村振興產業基礎,帶動群眾持續增收。

近日,走進普安縣茶源街道聯盟村茶海核心區,一壟壟泛著青翠嫩芽的茶葉青翠欲滴,長勢喜人。漫步其間,隨處可見三三兩兩的茶農在茶園裡一邊哼唱著山歌,一邊採摘新芽……

春茶開採

在素有「中國古茶樹之鄉」「中國茶文化之鄉」和「全國十大魅力茶鄉」等美譽的普安縣,茶產業一直是普安縣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奮楫揚帆的強勁動力。近年來,普安縣著力推動茶產業發展,重點在做大做強做優上下功夫。截至目前,該縣的茶園面積由2020年的14.3萬畝發展到現在的18.3萬畝,其中投產面積12.5萬畝,實現干茶產量9147.16噸,產值達11.81億元。

「我現在給紅福姐妹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採茶,每天有100元至120元的務工錢。」看著籮筐里剛剛採摘好的茶葉,從興中鎮搬遷到茶源街道的搬遷群眾王艷笑得合不攏嘴。

山地特色高效農業不斷提質增效,農業特色產業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黔西南州圍繞「低熱河谷產業、緩坡溫涼產業、高山冷涼產業」三條立體生態經濟產業帶,走出了一條產業優、質量高、效益好、可持續的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之路。

百香果基地

截至目前,全州已累計認證農產品地理標誌29個、綠色食品29個、中綠華夏有機產品4個。年度新增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產品2個,新增綠色食品標識產品4個,新增中綠華夏有機產品認證1個。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認定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24個。晴隆臍橙、睛隆糯薏仁、晴隆鱅魚、望謨芒果、望謨青檸檬進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實現黔西南州農產品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零的突破;興仁薏仁米榮獲「2022中國農產品百強標誌性品牌」。

盤江兩岸織錦繡,農業產業競芳菲。時下的金州大地,田疇沃野,生機勃勃,一曲「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的鄉村振興新樂章正在激情奏響。

(圖片由黔西南日報特約記者劉朝富、唐金、葉方傑,通訊員桂松提供)

(責任編輯 周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