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做到四點,幫助孩子平穩過渡青春叛逆期

科普圈世界 發佈 2024-03-02T19:32:47.153005+00:00

青春期是每個人必經的階段,作為父母,教養方式一旦出現錯誤,有可能讓我們和孩子漸行漸遠,如何幫助孩子更好的度過這個階段呢?

青春期是每個人必經的階段,作為父母,教養方式一旦出現錯誤,有可能讓我們和孩子漸行漸遠,如何幫助孩子更好的度過這個階段呢?如何幫助孩子健康的成長呢?本期《家有兒女》節目和您說說:給青春期孩子的愛與規則。

本期嘉賓

林曉丹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國家家庭教育指導師

心理營養育兒法的踐行者和傳播者

1

愛與規則

很多有情緒問題或行為偏差問題的孩子。總結起來無外乎兩種情況,一種是,在孩子小時候父母就是強勢控制,粗暴打罵,結果孩子到青春期特別逆反,不惜一切代價與父母對著幹,而父母這個時候已經完全沒有辦法。究其原因是,孩子只感受到控制,而感受不到愛。

另一種則是父母非常疼愛小孩,特別重視給他快樂和自由,這個過程中孩子任意妄為,沒有規則意識,等到青春期,孩子就會出現行為偏差或者因為社會適應不良產生心理問題。規則就像是高架橋上的兩邊欄杆,有時候你甚至沒注意到它的存在,但一旦沒有它,人就亂了分寸,危險也隨之而來。

「愛孩子」與「定規則」並不矛盾,我們可以無條件愛孩子但一定要有原則、有規矩,這樣才能給足孩子安全感,讓他的社會性發展得更好。

家有兒女-青春期孩子的愛與規則(1)

2

關於立規則的坑

很多家長什麼都想管,鬍子眉毛一把抓,卻什麼都管不好。或者有的該管的不管,不該管的卻執意要管,到頭來徒勞無功。

想想孩子學步。你看他蹣跚學步,跌跌撞撞。但是他是如此快樂,帶著好奇心探索這個世界,用自己的步伐去丈量這個世界,多麼快樂,這時我們要給他自由。我看到很多人會因為擔心,而經常抱緊孩子,孩子掙扎著要下地撒歡。但很多父母或老人家會覺得,地上髒,會擔心摔跤,所以商家發明了牽引繩,把孩子牽在手裡,確保他不會摔跤。所以這個時候,孩子是非常安全了,但是他卻失去了探索的快樂,完全掌控自己身體的成就感與自信。

所以,那些打著「為你好」的幌子家長,實則把控制當作愛,而密不透風的控制,是會讓孩子窒息的。但如果只給自由,不給界限,不給規則,那也是不負責任的。想想,孩子學步摔跤我們應當允許,這是他成長應該經歷的,也是一種歷練。但是,如果孩子在汽車飛馳的馬路上學步呢?難道家長也應該尊重和放手嗎?如果他衝撞別人呢?這麼想的時候,我們就知道我們要管什麼了。

一是對自己有嚴重傷害的事情,家長要管。(如夜不歸宿、曠課、過度使用電子產品等)

二是對他人或環境有影響的事情,家長要管。(如在公共場合吵鬧,打人,砸東西)

而比如,孩子什麼時候吃飯、吃多少、穿什麼衣服、交哪些朋友、幾點鐘洗澡、幾點上學…這些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可以培養他好的習慣,但到了青春期,要明白孩子已經很有自主意識,而這些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長可以建議,但不應該強制規定。真的有些不好的影響,也應該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和調整。

現實中,有的家長不願意讓孩子體驗,比如為了孩子不遲到,整天各種哄著罵著,各種叫起床,逼著孩子一定要準時到校。但是真的遲到了,卻不願意讓孩子承擔後果,而是幫著找理由跟老師做說明。這其實是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讓孩子學會的是,我的過錯,是有別人負責的,而自己不用負責任,這是非常可惜的。

家有兒女-青春期孩子的愛與規則

3

規則如何立:一「先」一「後」

1. 先有關係,才有教育。先有愛,才有規矩。

很多家長不是不想管,是管不了。一旦強制要求,會遭到孩子的強烈對抗。比如很多家長管手機,結果孩子不同意,於是爭搶手機,甚至動手互毆。家長沒辦法只能聽之任之,束手無策。

這是為什麼?因為孩子沒感受到愛,只感受到被約束。

愛是什麼?愛是關心,愛是理解,愛是幫助。

比如,家長是否理解,孩子沉迷手機的原因?手機其實是很能滿足孩子心理需要的。是需要被關注(用社交軟體多),有成就感(玩遊戲多),還是要放鬆,快樂(抖音多)。當我們關心到,理解到孩子,我們要給他切實的東西,去滿足到他的心理需要,而不是僅僅切斷手機。這個時候孩子感受到的,才是在乎,關心和愛。

家有兒女-青春期孩子的愛與規則(3)


2. 立規則、給後果。

和孩子協商一致的前提下,制定清晰簡單有效的規則和獎懲辦法;

打罵不可以,發脾氣、說狠話不可取;

可以怎麼做:

(1)自然後果,讓他體驗,而不強加指責、道理(如不吃會餓,遲到會被處理)

(2)邏輯後果(如電子產品,一事歸一事)

(3)懲罰(實在找不到邏輯後果,少用)

3. 執行後果——不妥協,不借題發揮、給到信任肯定。

你不能堅持原則,朝令夕改,或是看到孩子難過、失望就動搖,打破規則,孩子當然會認為父母提出的「不」是可以不被認真對待的。尤其是由老人撫養的孩子,總是更容易養成任性、刁蠻的性格。究其原因,正是因為老人的溺愛、缺乏原則,有時候只是嘴上批評兩句,行為上還是順著孩子的想法來。這種毫無原則的愛,阻礙了孩子規則意識的形成,也阻礙了他對外界世界的正常認知。

家有兒女-青春期孩子的愛與規則(4)

願孩子們餘生,心懷敬畏,身有所正,言有所歸,行有所止。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