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艦回國旅程:歷經兩年多艱辛,被土耳其勒索10億美元過路費

趣史微視頻 發佈 2024-03-02T22:46:34.244515+00:00

2012年9月25日,是新中國海軍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個日子,因為新中國的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正式加入到了海軍序列。

為了您更好的閱讀互動體驗,為了您及時看到更多內容,點個「關注」,我們每天為您更新精彩故事、分享不一樣的歷史瞬間!

2012年9月25日,是新中國海軍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個日子,因為新中國的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正式加入到了海軍序列。

在過去的一年內,「遼寧艦」進行了10次海試成功後,我國海軍這才擁有了屬於自己的航空母艦。

同年11月,殲-15戰機在這艘航母上起降成功,標誌中國海軍進入全新的高度。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艘「遼寧艦」我們更是得來不易,它當初是我們從烏克蘭買來的,然後歷經兩年多的曲折,繞過大西洋、非洲好望角,航行大半個地球後才回到了祖國。

「遼寧艦」這回國的一路困難艱辛堪比「西天取經」,並且在途中遭遇被土耳其勒索10億美元過路費的麻煩事。

那麼,我國第一艘航母為何會是從烏克蘭買回來的呢?10億美元過路費中國是否真的上交了呢?歸國路上「遼寧艦」還遇到了哪些麻煩?


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關鍵人物——徐增平。

一、購買航母

徐增平是香港創律集團主席,他在1997年的時候得到消息,烏克蘭當時打算把一艘「瓦良格」號航母賣給中國。

上世紀八十年代正處於美蘇爭霸的冷戰時期,蘇聯為了增強其海軍力量,打算建造三艘航母,其中第二艘航母「定單106」的承建工作,正是由烏克蘭聯盟共和國的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廠負責的。

而這艘航母就是「瓦良格」號。

當時蘇聯為了建造這艘航母,動用了800多個行業的專家以及7000多個工廠和科學研究院,並撥了一大筆款項,歷時三年船體才竣工下水。

不過航母上面原本打算裝備的大量武器以及設備還沒有裝完,整體完成度只有在68%左右。

沒過多久世界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蘇聯解體後,按照「因地制宜」的規矩,「瓦良格」號就分給了現在的烏克蘭共和國。


由於沒有了中央撥款,烏克蘭的經濟狀況不佳,實在無力建造這艘航母,只得在1992年1月份宣布停工。

無可奈何之下,烏克蘭政府只能把「瓦良格」號暫時先交由黑海造船廠處置。

在這期間,有不少外國代表團想把這艘「半成品航母」買走。

一家法國公司想把「瓦良格」號改裝成「海上機場酒店」,但是艦上艙室高度不滿足酒店條件只得放棄;英國公司又想把它變成「裝甲式監獄」因為艙室的高度正合適,但「瓦良格」號已經遭許多人為偷拆破壞,失去了原有使用價值再次作罷。

思來想去,烏克蘭計劃把「瓦良格」號賣給還沒有航母的中國。

新中國那時候的確想要建造一艘屬於自己的航母增強海防力量,但苦於技術、設施、經濟等多方面的困難,一直沒有實施。

此刻烏克蘭要把航母賣到中國,那中國海軍建造航母的夢想便不是遙不可及了。


1995年,烏克蘭當時的總統的庫奇馬到中國訪問,特意對「瓦良格」號的歸屬問題進行談判。

我方人員也曾先後派遣5次代表團積極赴烏磋商此事。

但是烏克蘭是打算要先把「瓦良格」號解體,再把廢鋼賣給我們。

雙方一合計,這都是得不償失的做法,烏克蘭解體航母需要花費2.5億美元,廢鋼只能賣500萬美元,而中國要把「瓦良格」號重新組建完成又要花費700億元人民幣,而我國那年的軍費開支還不到640億元人民幣。

之所以要把航母解體,是因為「瓦良格」號上是裝有部分武器的,烏克蘭一定程度是迫於美國的壓力,美國不想讓中國擁有航母。

出於多方面考慮,中方最後還是放棄了此次談判。

這時候在香港的徐增平知道了這個消息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他想把「瓦良格」號買回來改造成一個大型海上娛樂場所,在上面造旅館、博彩設備和迪斯科舞廳,然後將其停靠在澳門附近的海灣經營。

於是,徐增平派出創律集團的總裁助理姚柏良等人前往烏克蘭,與烏方進行航母購買的事情洽談。

之後徐增平還親自遠赴烏克蘭登上了「瓦良格」號對其實地考察。


沒過多久,就有媒體報導,說當初烏克蘭要解體航母是誤傳,只是拆解船上已安裝的各種設備並非船體。

最終,澳門創律旅遊娛樂公司(香港創律集團的子公司)通過2000萬美元的競標價格,買到了「瓦良格」號。

在交船前,烏克蘭不僅將「瓦良格」號上的艦載武器設備拆除了,連動力系統設備也給拆了,完全只剩下一個空殼子。

那麼徐增平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要怎樣把沒有動力的「空殼子」從烏克蘭開回中國。

二、被困黑海

在經過一年多的籌備工作後,創律集團找到了國際運輸承包商(ITC)幫忙,並僱傭其旗下的一艘荷蘭籍拖船「SableCape」號,將「瓦良格」號拖回祖國。

沒想到的是,「SableCape」號和「瓦良格」號即將面臨一場漫長且艱難的旅程。

當兩艘船行駛到達土耳其所其控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正準備通過時,竟然被土耳其政府阻撓了。


土耳其政府給出的理由是「瓦良格」號的船體過大,一旦擱淺或者觸礁會影響博斯普魯斯海峽內其它正在航行的船隻。

黑海是歐洲的一個內陸海,它四周皆是陸地和國家,而烏克蘭就是在黑海的周邊,「瓦良格」號也是停泊在黑海裡面。

黑海與其他海域唯一的連接口就是這條博斯普魯斯海峽。

該海峽是連接黑海和馬爾馬拉海的一條狹窄水道,全長30千米,將土耳其國土從中間一分為二為亞洲部分和歐洲部分。

也就是說,「瓦良格」號想要開出黑海,只能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

實際上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北面入海口的寬度為3.6千米,最窄也有708米,水深最高值為120米,最淺也有27.5米。


「瓦良格」號的寬只有15.85米,吃水5.94米,無論怎麼看都不會對博斯普魯斯海峽產生任何影響。

土耳其政府這麼做不言而喻,必然是受到某個「第三方國家」的教唆故意在為難中國。

創律集團工作人員與土耳其方溝通未果,還被強制命令退回黑海。

無奈之下,「SableCape」號只能又將「瓦良格」號拖回黑海內漂泊。

雖然託運工作沒有完成,但按照規定,創律公司每天都要向「ITC」公司支付8500美元的託運費。

「ITC」的拖船船員不滿一直被困在黑海無法脫身心生不滿,要求創律公司趕快解決問題。

在海上漂了近一個月,創律公司只能再硬著頭皮帶著「瓦良格」號重返博斯普魯斯海峽試圖通過,結果再次被土耳其政府攔阻。


創律公司沒有更好的辦法,只得先將航母拖回烏克蘭的港口停泊,只是每個月都得再向烏克蘭繳納1.7萬美元的停泊費,畢竟這艘航母已經不屬於烏克蘭了。

可偏偏這時候「屋漏偏逢連夜雨」,趕上了九十年代的亞洲金融風暴,徐增平一面要應付國內的金融問題,另一面還要不停地為「瓦良格」號支付各種高額的費用,可謂損失慘重。

徐增平這個時候已經有了放棄「瓦良格」號的計劃,正考慮將它轉手賣給日本或者韓國。

在黑海僵持了五個月,我國政府也在密切關注此事,並決定打算動用外交力量給創律集團提供幫助。

之後,我方多次派出代表團到土耳其,與其政府協商「瓦良格」號的歸國事宜。

在這期間,美國也不再藏著掖著了,直接從幕後跳到了台前,美國駐土耳其大使皮爾森會見了土耳其國務部長米爾札歐魯,對其進行施壓阻止「瓦良格」號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


與此同時,日本、印度等國家和地區也積極響應美國的策略。

在經過長達1年多的談判後,土耳其政府還是向中國政府鬆了口,表示同意讓「瓦良格」號通過海峽,但提出了許多苛刻的要求。

三、希臘援助

土耳其突然一反常態可不是什麼良心發現,而是另有圖謀。

土耳其軍方總參謀長凱維芮柯魯在2001年到北京訪問後,與我方對軍火出口達成協議,回國大力支持對「瓦良格」號的放行。

同時土耳其政府為了能多20億美元的外匯,也提出中國必須每年開放200萬人次遊客到土耳其旅遊的要求。

中方答應了土方的要求,土耳其這才同意放行「瓦良格」號,但又對放行提出了20項安全條件。


這些要求主要可以歸納為三部分:一是拖運「瓦良格」號這個龐然大物的拖輪,必須達到相應的標準保證安全;二是通過海峽的當天天氣風力不大於5級、水流不大於三節、能見度不小於5公里;最後便是上交10億美元的「風險保證金」。

前面的要求都合情合理也不難辦到,棘手的則是這最後一條。

創律集團買航母才花了2000萬美元,結果過個路就要交10億美元,豈不是拿中國當「冤大頭」?

土耳其這招完全就是陽奉陰違,明面上和中國達成協議,實際上還是想刻意阻撓。

在這進退兩難的關鍵時刻,有一個國家向中國伸出了援手,它就是希臘。

此時的「ITC」已經與創律集團解除了拖運合同。

希臘卻第一時間為中國提供出多艘拖船,還願意為中國向土耳其作出「國家擔保」,如果「瓦良格」號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過程中對土耳其造成任何損失,皆由希臘來賠償。

有了希臘的擔保,土耳其也只好勉強答應了下來,這10億美元的「過路費」就免了。


希臘之所以會有如此仗義之舉,也是因為自古以來都與中國惺惺相惜。

西方文明可以說是源自於古希臘,那個時候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哲學和文學泰斗輩出,相對應的是中國正處於「百家爭鳴」的春秋時期,也出現了老子、孔子、莊子等大思想家。

古希臘與古中國兩個偉大的古老文明,在兩千年的歲月里遙相呼應、神交已久,潛移默化間促進了兩國的情誼。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希臘故意要和土耳其對著幹。

希臘和土耳其可以說是有著幾個世紀的世仇,一百多年之間兩國就一直圍繞著領土問題明爭暗鬥。

從1821-1829年的希臘獨立戰爭結束後,希臘不停地想要從土耳其搶回丟失的歷史領土,還導致了1919-1922年的希土戰爭。


近些年,希臘在離土耳其較近的島嶼上署了數萬名士兵,並進行了軍事裝備的升級。

所以希臘的插手讓土耳其很是頭疼,不敢輕易得罪這個「老冤家」,這才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同意了希臘的擔保。

中國方面也很快按照土耳其的標準,在「瓦良格」號上裝置了無線電通訊、電子羅盤、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和小型雷達等航行安全裝備。

接下來,在中國與希臘的11艘拖船拖行和12艘救難、消防船護航、拖帶下,「瓦良格」號再次踏上了回國的征程。

土耳其方面還暫時禁止其他船隻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出行,好給「瓦良格」號開道。

從1999年6月14日「瓦良格」號第一次離開黑海造船廠,到2001年11月1日,歷經506天的海上漂泊後,「瓦良格」號終於成功通過了博斯普魯斯海峽。

四、歸國之路

在希臘的幫助下,「瓦良格」號進入到了寬廣的馬爾馬拉海。

之後便來到了愛琴海。

本來以為過了土耳其這個難關,後面就會順利一些,可是沒想到很快又遇到了麻煩。

船隊的原本計劃是向東過了地中海,然後穿過蘇伊士運河可以直接插入到紅海,這樣就能穿過亞丁灣到達阿拉伯海,進入到亞洲海域就能在60天內回到祖國。


誰曾想在蘇伊士運河竟遇到了第二個「攔路虎」——埃及。

2001年末正是伊拉克遭遇危機之時,美國意圖對伊拉克發動戰爭,便控制住了埃及的蘇伊士運河,除了埃及本國和美國自己的船隻外,美國不允許任何其他國家船隻從這裡通過。

船隊工作人員聯繫到了中國駐埃及的大使,請他幫助去找埃及總統穆巴拉克的兒子阿萊,通融一下。

可是得到的答案是:不行。

船隊只好採取第二個計劃,向西出發進入大西洋繞一個大圈回國。

但在愛琴海的行駛過程中,原本晴朗的天氣風雲突變,船隊遇上了前所未有的海上風浪造成多艘拖船纜繩斷裂,航母在海上失控橫衝亂撞。

最後好在所有人齊心協力的努力,才將航母重新控制住。


船隊的7名外國船員在此次事故中受傷,而且有一名希臘船員犧牲在風浪中。

希臘對中國的幫助我們沒有忘記,在後來2009年希臘發生債務危機的時候,中國義不容辭地為其提供了15億美元的援助,購買其國債,幫助它渡過了難關。

中希兩國的友誼也經過這幾次互幫互助後變得更加深厚。

話說回來,船隊從風暴中脫險後,繼續一路西行,穿過了直布羅陀海峽進入了廣闊的大西洋。

之後繼續向南行駛,經過非洲西部的加那利群島,繞過了非洲南部的好望角向北前行到達印度洋。

隨後經過莫三比克的馬普托,穿過馬六甲海峽,抵達新加坡外海,在2002年2月12日進入中國南海海域。


歷經千難萬險,航行15200海里,用了123天,在同年3月3日,「瓦良格」號終於結束了它這段漫長且艱難的旅程,到達了大連內港停泊。

隨後,我方立即對海面上的交通進行管制,任何船隻不能隨意進出,確保「瓦良格」號的安全。

如果從1998年4月創律集團出資2000萬美元買下這艘航母來算,「瓦良格」號等了將近四年才回到祖國。

如果從1999年6月「瓦良格」號第一次啟航來算,這段旅程走了將近兩年零9個月。

徐增平看到它抵達大連內港的那一刻,心情則是無比的激動,他坦言自己好像失散多年的「兒子」終於安全回家了。


不過徐增平還沒有徹底安心,畢竟「瓦良格」號的回來只是成功的第一步,接下來對它的商業模式改造才是重中之重。

可惜徐增平的商業巨輪計劃沒有順利實施,反倒「無心插柳」幫助了中國海軍多了一艘戰鬥航母。

五、遼寧艦誕生

原來,徐增平當初花2000萬美元買這艘航母是有一種破釜沉舟的意思。

因為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徐增平的生意出現了問題,這才想要買一艘航母進行商業運營,讓自己東山再起。

可是當時徐增平簽了合同後根本湊不夠那麼多錢,就把自己名下的物業、房產等都抵押了出去。

甚至還因為延期付款被烏克蘭罰了800萬美元違約金,之後是他使出渾身解數才還價到500萬美元。

但沒想到中途會遇到意外,航母開不回來。


在後面拖船費、停泊費等等各種費用加起來,竟比原計劃多出了500萬美元的支出。

這些錢是他從國營的華夏銀行貸的款。

現在徐增平資金緊張,已經無法對航母進行改造了,他找到了軍方願意原價賣給海軍。

此時的「瓦良格」號已經是一個鏽跡斑斑的空殼子,沒有了太大的價值,而且有關部門認為由海軍買回來怕會引起外交風波,不如拆成廢鐵賣了。

對於沒有航空母艦這件事,一直以來都是海軍的一塊「心病」,軍方認為賣廢鐵太可惜,不如改造成一艘訓練艦。

對於「瓦良格」號的去留成了問題,一方面大批程技術人員登艦對其進行全面檢測,一方面繼續研討。

這一等就是三年,直到2005年,才終於下定決心對「瓦良格」號進行改造。

就這樣,大批拖船緩緩地將「瓦良格」號拖進了旁邊的大連造船廠第一工場,那裡有2003年剛剛竣工的30萬噸級船塢。

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即將在這裡誕生。


「瓦良格」號的船底英堆滿了厚厚的海洋生物,在清理完畢後工作人員對全艦表面都塗上了防腐材料。

然後對早已生鏽壞死的螺旋槳、舵面等部件重新拆卸裝新。

「瓦良格」號艦身的外部也被塗裝了象徵中國海軍的淺灰藍色,艦身底部的鐵紅色防鏽漆也變成了中國海軍水面艦艇常用的黑色防鏽材料。

到了年底,「瓦良格」號便煥然一新的出現在碼頭上。

在長達四年的修建後,「瓦良格」號被送進了香爐礁剛剛落成的第三工場30萬噸級船塢。

在那裡,工人們拆除了「瓦良格」號上面原有的蘇聯海軍航空兵徽章,也把船上所有的俄文艦名給鏟掉,全部換上了中國海軍的標誌和漢字。

到了此時,「瓦良格」號的改造工作才正式開始,柴油發電機組、網絡視頻監視系統、閉路電視系統,以及反潛火箭深彈發射器等中國海軍最先進的武器裝備,陸陸續續安裝了上去。


歷時6年,「瓦良格」號的改造才徹底完成。

2011年8月10日,這一天大連港聚集了全世界所有的目光,因為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要從這裡出發,進行首次航行試驗。

無數中國人民和中國軍人都為之動容,我們知道這一刻,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航空母艦。

在經過10次海試成功後,「瓦良格」號加入了海軍行列,並改名為「遼寧艦」。

這就是「遼寧艦」的來歷。

「遼寧艦」雖然它不是最先進的,但它是我們以較低的價格和較好的效費得到的第一艘航母,實現了零的突破。

徐增平也在後來的採訪中說:「我仍然夢想在有生之年,能夠發動愛國人士,再給國家造一艘現代化的航母。」


有了量變才會引發質變,正是「遼寧艦」寶貴的改造經驗,為我國以後自己生產航母打下基礎,探清了道路。

只要我們團結一致、共同努力,中國海軍在未來必將成為海上最強的力量。

編輯:托馬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