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地鐵,在溫州這事怎麼就這麼難?

聞宅 發佈 2024-03-03T07:44:16.234626+00:00

新春伊始,又有大量年輕人在溫州找工作了,但和往年一樣,看似工作機會很多,但真正合適的沒幾個。都說找工作想找一個「錢多、事少、離家近」的,結果都是「錢少、事多、離家遠」,在溫州更是如此。01溫州以製造業起家,但服務業占比高達約56%。

新春伊始,又有大量年輕人在溫州找工作了,但和往年一樣,看似工作機會很多,但真正合適的沒幾個。

都說找工作想找一個「錢多、事少、離家近」的,結果都是「錢少、事多、離家遠」,在溫州更是如此。


01

溫州以製造業起家,但服務業占比高達約56%。然而,溫州不少民企即便是服務業,還有著濃濃的傳統製造業色彩,令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感到不適。

如今,大量製造企業外遷至濱海、甌江口,企業總部及設計研發等部門也隨之遷走,依舊保留生產、經營混合模式。

那麼,住在鹿城、甌海、龍灣狀蒲片的大量年輕人,不得不每天駕車前往濱海、甌江口上班,甌海大道、濱海大道越來越堵就是實證。

若不想去那麼遠,甌北、烏牛、白鷺嶼也有不少企業,但跨江公交線路不多,往烏牛、白鷺嶼方向就沒有公交線路,也要開車。早晚高峰,過江橋樑也很堵。

溫州沒有地鐵,一些不喜歡開車的女生,被逼上路了。在路上看到一些笨拙的女司機,真的不要罵她們,誰不是受生活所迫。

很多人住老城區的老房子,家裡沒車位、周邊停車難,買車對他們來講不止是經濟負擔,更是時間、精力負擔。

這些製造企業搬走後,原先位於蒲州、狀元、慈湖等地的廠房,未拆除的基本「退二進三」用於辦公,或保留少量生產,也創造了不少就業機會。

這些地方本身不遠,但溫州沒有地鐵,早晚高峰還是「遠」。住城西的,去蒲州、慈湖上班就要耗時1小時。

這還不是關鍵。這些地方辦公環境惡劣,不少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對其難以接受,甚至非常排斥。

這些老舊工業區環境惡劣,甚至與城中村相鄰,存在各種不利因素。比如,樓下就是修車廠,隔壁就是市場,有大貨車往來,附近餐廳低端,完全是「藍領氛圍」。

對於老闆們來講,這些老廠房改造的辦公場所租金低、公攤少、物業管理費低,大大降低了企業成本。但是,對於年輕人來講,這裡環境實在太惡劣,跟工業區沒區別。

更頭疼的是,這些廠房原來都是低效用地,沒有地下停車場,轉為辦公功能後,導致這些區域停車難。

要知道,高端人才、精英人士對環境、配套要求很高,不願意生活在環境惡劣、配套錯位的工業區,更不相信連辦公成本都要節省的企業會發高薪。

對於女生來講,倘若晚上要加班,下班後的安全是一個問題。更何況,這些地方很多公交線路,末班車太早了。在附近租房,也意味著生活品質低下、安全難以保障。

不少中年人不理解為什麼年輕人這麼好面子,非要溫州有地鐵、有CBD。這真不是面子問題,而是切切實實的生活、就業問題。


02

倘若在合適的地點,找到一個匹配的工作,就萬事大吉了嗎?遠遠不止!

工資不高、加班多、單休、沒有公積金、年休不好請,成了溫州民企的普遍現象。

還有一知名企業,女員工產假期間,竟被算作離職,期間不繳納五險,只是允許產後回來上班。

就此,在網絡上,年輕人給溫州賦予了一個不太好聽的稱號——勞動法法外之地,並逐漸被簡稱為「法外之地」,對溫州城市聲譽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既然溫州那麼多民企存在違反勞動法的行為,為什麼很少有人投訴?

除了部分行為較模糊、難以界定外,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溫州行業圈子小,誰投訴了企業,很快在行業里傳開,導致其他企業不敢錄用。想要在溫州繼續待下去,一般人不會投訴。

除了上述現象,溫州老闆不尊重年輕人的行為比比皆是,比如飯點不讓員工吃飯、員工家人做手術不讓請假、80後老闆對郊縣及外地員工說溫州話……

這些年,溫州不少老闆都抱怨溫州年輕人少、招不到人,但是他們是否想過,開出的條件與待遇、對待員工的態度,能否令年輕人滿意。恰恰相反,不少年輕人覺得在溫州找工作難、好企業少、好老闆更少。

一些離開溫州的年輕人,恰恰是被這些民企老闆逼走的。那些不想離開溫州又受不了民企的年輕人,只能擠上了考體制的獨木橋,考不上寧可家裡蹲也不去民企。

光眼前的小問題就有一大堆,至於產業層次、發展空間等等問題,篇幅有限,無法一一展開講。

看似講了很多問題,其實還只是九牛一毛,年輕人對溫州部分民企的抱怨,遠遠不止以上這麼一點,甚至令人感到心寒。

如今,溫州有關部門正在大力招引人才,部分民企老闆的做法,卻在拖後腿,也讓一部分人人對溫州民企產生偏見,也影響了少量優秀民企招引人才。

打開抖音、小紅書、知乎,對溫州民企的吐槽比比皆是,還有網友列出「溫州找工作避坑指南」。也有網友用親身經歷,勸退想來溫州工作的人。


03

民企大量存在的不規範現象不僅僅是溫州,而是國內普遍現象。國內頂級企業家,也曾說過「996是福報」、「你怎麼不跟你老婆離婚?」這種沒有人性的話。

如今的年輕人,生長在網際網路時代,是權利意識覺醒的一代,不吃溫州民企傳統那一套。

問題在於,溫州作為一座普通地級市,不像省會有大批省級國企,更不像直轄市有大量央企、外企,註定以民企為主。溫州還是中國民營經濟重要發祥地之一,民企是溫州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部分民企造成的糟糕就業環境,嚴重影響著溫州的城市聲譽、人才吸引力、市民幸福感,最終會影響城市競爭力。

這個問題需要解決,但除了規範企業本身,真正的解決方案大家都知道——產業升級。但是,產業不是說升級就能升級的,優質產業大家都在爭奪,溫州想要在這方面有所作為,必須要有相應的城市環境。

溫州大都市要加快建設,「散裝」溫州必須聚合發展。城市不大,怎麼會有格局大的企業家?只有打破溫州小圈子的熟人社會,形成大城市的陌生人社會,才能做大白領職場、行業圈子,倒逼企業規範化,也讓年輕人有更大的就業、發展空間。

出台政策支持企業產經分離,推動企業治理走向現代化。生產、經營分離對企業來講是一筆成本,需要政策支持、引導。比如,濱江CBD、七都島、鹿城西部新城去年都出台了相應政策,濱江CBD招引正泰、萬洋、華峰等企業拿地建總部大樓,都是值得借鑑的案例。

溫州交通建設還要加強。溫州的跨江橋隧、城市快速路還太少,要繼續推進建設。地鐵報批要堅持,想盡一切辦法也要批下來。同時,利用好S1線、S2線,不適合產經分離的企業,可將總部及設計研發部門布局在S線濱海段、甌江口段的車站旁。

繼續推進招商引資,招引大企業、知名企業、央企國企。比如,濱江CBD簽約的中廣核、省海港集團、省能源集團等,以及比亞迪、金風科技等知名企業的招引,有望為溫州增加優質崗位。在這些規範企業的帶動下,營造規範的就業氛圍,最終也會帶動本地民企。

繼續推動人才住房政策,多打造人才公寓。倘若短期內很難提升溫州的工資水平,應努力降低在溫州的落戶、生活成本,尤其是作為大頭的住房,這對人才長期落戶尤為關鍵。

當城市環境好了,企業環境、人才環境才會更好,產業升級才能真正推進。

註:以上僅描述一種普遍現象,不代表溫州所有民企。本文在描述時儘可能在群體前加上「有些」、「部分」、「不少」等限定詞,但仍有造成誤解的可能。如有冒犯,敬請諒解。


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