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桂聲網評:「全網最冷門專業」博主被催更,是傳統文化在發光

廣西新聞網 發佈 2024-03-03T13:20:27.845046+00:00

近日,研究學習甲骨文方向的95後女生李瑩,因發視頻吐槽專業「冷門」意外走紅,不少網友在線催更,希望通過學習甲骨文了解文字背後的故事。今年2月,李瑩發布了一期主題為「甲骨文方向畢業是種什麼體驗」的短視頻,向大家科普甲骨文的源頭、學甲骨文的用途。

近日,研究學習甲骨文方向的95後女生李瑩,因發視頻吐槽專業「冷門」意外走紅,不少網友在線催更,希望通過學習甲骨文了解文字背後的故事。

今年2月,李瑩發布了一期主題為「甲骨文方向畢業是種什麼體驗」的短視頻,向大家科普甲骨文的源頭、學甲骨文的用途。之後,她陸續發布多期內容,在網絡上得到廣泛傳播,這個被吐槽最「冷門」的專業逐漸引起關注,很多網友留言希望通過學習甲骨文了解中國文化。

「商朝人一次狩獵上百頭的秘訣」「在草叢裡看日落,順便造了個字」「甲骨文的情書什麼樣」……艱深晦澀的內容,被李瑩轉換成通俗化內容,短平快地到達受眾,讓外行能聽懂,內行有收穫,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這個專業知識普惠的過程,也是傳統文化擴展影響的過程。

網友和博主之間,雖隔著方寸屏幕,但短視頻中透露出的文化深情,一點也沒有隔閡。隨著傳播新技術、新平台的不斷發展,古文字被賦予嶄新的活力,讓更多人看到「冷」專業背後的「熱」魅力和真價值。直觀的體現是,曾經似乎被年輕人所遺忘、在圖書館被裡束之高閣的古代文化正出圈成為網紅,過去在故紙堆中枯燥的甲骨文也搖身變為網友求知若渴的對象。

這些在線呈現、吸引廣大網民凝視的甲骨文無疑是永恆的,其記錄歷史、穿越時空,具有經得起時間磨洗的力量,以具象形態承載著中華文明的起源。因此,與其說短視頻在「拯救」冷門專業,不如說這是雙向奔赴。古文字成為網紅又得以傳承的同時,也讓短視頻有了文化靈魂,讓現代人抓住文化之根,了解漢字及其背後故事源流。

為「冷」專業秉持著「熱」心腸,不斷傳承努力的,遠不止李瑩一人。比如,95後考古博士「水星」通過「偵探劇」式科普視頻,將大批網友帶入博物館;文物專業出身的秦月語,耗時半年臨摹2.1米高的敦煌莫高窟159窟《普賢變》走紅網絡等等。媒介在哪裡,文化傳承就在哪裡,這不是對傳統文化的「稀釋」,而是新媒介的出現,讓知識獲取和習得超越地理空間局限而無遠弗屆。

事實上,讓「李瑩」們成為網紅的,不是某種迎合現代人的全新風格,也不是詼諧幽默的個性標籤,恰恰是她們對傳播傳統文化的熱情,以及傳統文化自身的感召力。先賢所崇尚的「大學之道」,大抵就是超越地域局限構建的傳播場域,讓這個世界愛智者能平等受到人文知識的涵養,從知識中窺見生活的光亮。我們樂見更多古代文化從故紙堆邁向短視頻,以可視可感的方式影響更多的人,讓文化遺產走進尋常百姓家。(孔德淇)

關鍵字: